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卷第5期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Vol.8 No.52018年10月 Journa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Oct.2018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
综合评价
周容霞
(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基于AHP-灰色关联度分析构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开展综合评价。
该评价结果能为应用型高校探索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AHP-灰色关联度;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82(2018)05-0111-08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日渐普及,用人标准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越来越被各界认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各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时代诉求。
[1]对地方高校自身而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体现中央对转型发展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坚定了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信心。
在此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的共识。
从专业设置来看,福建省高校培养的经管类专业学生数量远大于理工类,面对我国每年将近70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不少专家学者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问题展开了研究,其中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2018-05-09
基金项目: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70539);福建江夏学院201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2017B018)
作者简介:周容霞(1983—),女,湖北天门人,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
111
多于实证研究,且实证研究方面存在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合理等问题。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质出发,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统计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严格筛选,最终提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AHP-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一方面,可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希望能对各高校提升教育质量,为配备并最终实现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的特点
与理工类或文史类专业相比,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独具特点:思维方式兼具理工类和文史类学生的优势,既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利用公式定律来推理研究,又能快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抓住问题主旨进行发散性延伸;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专业领域经过几年的熏陶和教育,其消化吸收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接触的知识面更为宽广,其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统计、经济、金融等方面都有涉足,专业知识较为丰富。
此外,经管类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英语口语、应用写作等基本技能方面也具有相当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想要创新创业,经管类专业学生光靠以上优势还不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综合素质能力。
因此,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还必须主动加强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和训练。
理工类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更容易拿出可见的科研数据和成果,经管类学生则不然,这也是目前不少高校忽视对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此,高校教师需要重视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经济管理领域对经管类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对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科和学生特点,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斟酌和筛选,确保各评价指标能全面综合反映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最终服务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三、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是一种灰色关系[2]。
鉴于此,在充分考虑经管类学生特质的基础上,筛选出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利用AHP确定各因素的指标权重,并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各因素间的关系,建立决策矩阵和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分析。
AHP-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创业成功的校友、相关企业负责人、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展开深入座谈,初步建立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4]。
如表1所示,该系统由3层指标组成,第1层为目标层,具体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A);第2层为要素层,包括创新创业理论模块(B1)、创新创业实践模块(B2)、创新创业意识模块(B3);第3层为指标层,共8个指标(C1,C2,…,C8)。
112
表1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体系
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指标说明测评意图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A 理论模块B1专业知识水平C1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能力等。
主要测评学生对
创新创业基础理
论知识的掌握情
况。
相关专业知识水平C2专业知识以外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创新创业
知识,如法律法规的相关知识,信息检索相关知
识,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等。
实践模块B2创新创业实践经历C3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沙盘演练、模拟
经营、创新创业竞赛、社团活动;到企业实习,获
得的相关工作经验;参加专业技能训练及培训情
况;参与教师有关课题等。
主要测评学生对
专业知识的实际
应用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成果C4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情况,在校企合作、创
业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发表学术成果、各种发明
和专利等。
意识模块B3观察判断能力C5对创新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理解认知、独
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主要测评学生创
新创业的理念和
意识倾向。
发散思维能力C6创新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批
判性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C7逻辑推理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创新创业意志力C8从事创新创业的愿望与热情,遇到困难是否有坚定
的信念、耐力毅力等。
2.选择参考数列
设v ik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k个指标的评价值,i=1,2,�,m,k=1,2,�,n。
取每个指标的最优值v ok(若某一指标是正向指标,则取该指标在各评价单元中的最大值;反之,则取最小值;也可是评估者公认的最优值)为参考数列V o实体,于是有:V o=(v o1,v o2,�,v ok),式中V ok=Optimum(v ok), i=1,2,�,m,k=1,2,�,n。
对一个由m个评价单元,n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可构建以下矩阵:
(1)
选取的参考数列为:V o=(v o1,v o2,�,v on)。
3.指标值规范化处理
由于指标相互之间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先对各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
(2)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可得:
(3)
113
114
4.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权重
利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各指标对应的权重:{}
n k w W k ,,2,1 ==,其中11
=∑
=n
k k w 。
5.计算关联度系数
将规范化处理后的数列X o =(x o1,x o2,�,x on )作为参考数列,X i =(x i1,x i2,�,x in )(i=1,2,�,m )作为比
个最优指标的关联系数
:
i=1,2,�,m ;k=1,2,�,n (4)
其中,ρ为分辨系数,。
由此可构造下列关联系数矩阵:
(5)
6.构建灰色综合评判模型
采取各指标权重乘以关联度系数来计算关联度,综合评判模型为:R=(r i )1xm =(r 1,r 2,�,r m )=WE T 。
多层评价系统往往利用此模型由下层各指标的关联系数逐层往上层进行合成,直至求出最高层指标的关联度为止。
7.评价单元的优劣性排序
根据关联度r i (i=1,2,�,m )大小进行排序。
关联度越大,说明被评价单位指标值与参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越强,也即越靠近最优值。
因此,关联度的大小顺序即为评价单元的优劣顺序。
四、实证分析
选取福建省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论证AHP-灰色关联度方法的合理可行性。
(一)确定指标值数列和参考数列
随机从福州地区的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中选取6名学生作为评估样本,由学生辅导员、任课老师、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共计10名老师组成的评估小组,对6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打分评价,各个指标的得分在0~10之间,创新创业能力越强其分值越高。
对获得的原始分,先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统计被评价学生在各评价指标上的综合得分,6名学生(V 1,V 2,V 3,V 4,V 5,V 6)各指标的数据v ik (i=1,2,�,6;k=1,2,�,8)及各指标的最佳值v ok 列于表2。
表2中的各数据均为正向指标,对各指标值进行规范化处理,得表3。
表2 各评价指标原始值及最佳值
学生 指标
C 1C 2C 3C 4C 5C 6C 7C 8V 187666787V 267765666V 376676888V 455647677V 554656875V 684446665V 0k
8
7
7
7
7
8
8
8
115
表3 各评价指标规范化结果
学生 指标
C 1C 2C 3C 4C 5C 6C 7C 8V 1 1.00
0.880.750.750.750.88 1.000.88V 20.750.880.880.750.630.750.750.75V 30.880.750.750.880.75 1.00 1.00 1.00V 40.630.630.750.500.630.750.750.75V 50.630.500.750.630.75 1.000.880.63V 6 1.000.500.500.500.630.750.750.75V 0k
1.00
0.88
0.88
0.88
0.75
1.00
1.00
1.00
(二)计算单层次的关联度
,
取
5.0=ρ,求得各指标与参考数列中各最佳值的关联系数
(三)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
向校外专家、学者、创业成功的校友、相关企业负责人、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展开问卷调查,邀请他们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按1~9的比例标度对各指标值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并利用AHP法建立判断矩阵及进行其一致性检验(见表4-表7),最终得出各层次的相对权重和集成权重(见表8)。
表4 A-B判断矩阵
A B 1B 2B 3W AB 一致性检验
B 11230.5390B 21/2120.2972B 3
1/3
1/2
1
0.1638
表5 B 1-C判断矩阵表
B 1
C 1C 2W B 1
C
一致性检验
C 1120.6670二阶矩阵免检,完全一致。
C 1
1/2
1
0.3330
116
表6 B 2-C判断矩阵
B 2
C 3C 4W B 2
C
一致性检验
C 3130.75二阶矩阵免检,完全一致。
C 4
1/3
1
0.25
表7 B 3-C判断矩阵
B 3
C 5C 6C 7C 8W B 3
C
一致性检验
C 511530.3894C 611530.3894C 71/51/5120.1168C 8
1/3
1/3
1/2
1
0.1044
表8 各层次的相对权重及集成权重
权重B 1B 2B 3集成权重
权重排序
0.53900.2972
0.1638
C 10.66700.35951C 20.3330
0.17953C 30.75000.22292C 40.2500
0.07434C 50.38940.06385C 60.38940.06385C 70.11680.01916C8
0.1044
0.0171
7
(四)多层结构关联度合成利用公式,可得B层各指标的关联度:
(0.890,0.557,0.613,0.400,
0.377,0.777),
(0.875,0.628,0.543,0.458,0.475,0.330),
(0.642,0.461,0.805,0.461,0.704,0.461)。
其中C B C B C B E E E 321,,分别为关联系数矩阵
()86×=i k E ξ中对应数据所组成的矩阵。
由单层次的关联度进一步可求得最高层指标A 的关联度,即A R =
(0.845,0.562,0.624,0.427,0.460,0.592)。
(五)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排序
显然,1r >3r >6r >2r >5r >4r ,因此在本次评价的6名学生中,学生V 1和学生V 3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最强,学生V 6和V 2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居中,学生V 5和V 4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较差。
相关评价结果能为高校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档案、选拔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科和学生的特点,从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意识3个方面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HP-灰色关联度分
析法构建了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对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研究结论表明,专业知识水平、创新创业实践经历、观察判断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提高外,还必须加强对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内外实训、技能大赛、顶岗实习等环节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6]当然,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紧迫而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逐步进行调整:
1.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重视个别教育,因材施教。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还要重视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实践。
在授课形式方面,鼓励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讲训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与时俱进引入创新创业与职业素养类课程;在课程考核方面,将传统的试卷考核转变为撰写商业策划书、新产品投放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等。
2.“走出去,引进来”全面融合,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具有创新创业理念和能力的合格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各应用型高校要打破传统的侧重理论教学的模式,推动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的新模式,以“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契机,大力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到其他高校进修学习,参加国家、省、市教师培训学习或出国访学,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技能。
另一方面,每年有计划地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并同时担任本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教师。
3.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
高校要加强经管类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的建设,促进教学平台共享。
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建好一批经管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
在校内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定期举办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或专业技能大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术竞赛,营造重视科技创新、人人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此外,可有计划地邀请成功创业校友、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企业资深管理人员、社会青年创业者等走进校园,开展创新创业讲座,激励和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1] 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76-79.
[2] 郑晓燕,李玉霞.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4):73-75.
[3] 强健,韩雪军,杜国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调查——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0):18-20.
[4] 唐光海,王小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6(20):183-184.
[5] 吴婷,曾一帆,曾立基.基于AHP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5(6):
21-24.
[6] 高明,李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促进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2):183-184.
(责任编辑 王 珑)
117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ZHOU Rong-xia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AHP-grey relational grade analysis,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tudents in applied universities is constructed,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carried out with examples.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ed universities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of training talents,promot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AHP-grey relational degree;applied universities;students majored i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上接第110页)
Abstract:Promoting "the Nineteen Congress Spirit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ideological work and has a distinct ideological orient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y,we need to focus on ideological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teacher knowledge structure,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rules and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Guided by the theory of Signification of Marxism,it is helpful to achieve the conscious recognition of Marxis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of Xi Jinpin,with the grasp of the status quo of students' ideology,the use of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classroom,the promotion of practice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teachers' team.
Key words:the Nineteen Congress Spiri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ideology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