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美术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8课《我们来约定》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美术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8课《我们来约定》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我们来约定》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约定,并能够遵守这些约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到约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可能在约定的具体操作和遵守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约定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建立约定和遵守
约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
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约定的意义,学会与他人建立约定和遵守约
定。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有效沟通和遵
守约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来
约定。

2.新课导入:讲解约定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与他人建立
约定和遵守约定。

3.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与他人建
立有效的约定,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的场景下,如何与他
人建立约定和遵守约定的过程。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约定的重要性以
及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6.课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约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
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约定的意义
•建立约定的方法
•遵守约定的重要性
•有效沟通和合作
八. 说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课后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对约定的理解程度、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以及遵守约定的意识。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和遵守约定。

知识点儿整理:
1.约定的概念与意义:约定是指双方或多方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达成
的一种共同认可的规则或承诺。

在生活中,约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协调彼此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2.约定的类型:约定可以分为书面约定和口头约定。

书面约定是指以书
面形式明确的约定,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

口头约定是指双方或多方以口头方式达成的约定,虽然没有书面形式,但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具有约束力。

3.约定的要素:一个完整的约定通常包括约定主体、约定内容、约定时
间和约定地点等要素。

约定主体是指参与约定的各方,约定内容是指各方共同
商定的具体事项,约定时间是指约定的生效和失效时间,约定地点是指约定的具体地点。

4.约定的原则:在建立约定时,应遵循公平、公正、自愿和诚实守信的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各方在约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公正原则要求约定内容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自愿原则要求各方在约定过程中出于自愿,不受强迫;诚实守信原则要求各方遵守约定,履行承诺。

5.约定的建立与履行:建立约定时,各方应通过充分沟通,明确约定内容、时间、地点等要素。

在履行约定时,各方应遵守约定,如有变更或解除约定,应经各方协商一致。

6.约定的违反与解决:当一方违反约定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可通过协商解决违约问题,如协商不成,可依法寻求解决途径。

7.遵守约定的重要性:遵守约定有助于树立个人信用,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遵守约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和谐人际关系。

8.与人协商的技巧:在与他人协商约定时,应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的权益,表达自己的观点,寻求共同利益,达成共识。

9.约定在生活中的应用:约定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友谊、家庭、工作、商业等领域。

学会建立和遵守约定,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事业成功。

10.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建立和遵守约定时,应同时考虑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11.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道德规范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如诚实、善良、公平等。

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的法律条款,具有强制力。

在建立约定时,应遵循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12.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道德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道德素养,提高道德水平。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尊重和遵守。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

13.道德行为与法律行为:道德行为是指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

法律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如签订合同、履行义务等。

在建立和遵守约定时,应注重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的有机结合。

14.社会责任与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如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等。

公民素养是指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法治意识、道德品质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素养。

15.家庭教育的意义:家庭教育是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包括道德教育、知识教育、行为教育等方面。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6.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17.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8.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19.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0.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道德水平。

同步作业练习题:
1.下列哪种约定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
A. 口头约定
B. 书面约定
C. 电子邮件约定
D. 短信约定
2.在约定中,下列哪项不是必备的要素?()
A. 约定主体
B. 约定内容
C. 约定时间
D. 约定地点
3.下列哪种行为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
A. 履行约定
B. 解除约定
C. 违反约定
D. 达成共识
4.在与人协商时,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 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B. 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C.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D. 忽视对方的权益
5.下列哪种行为体现了道德素养?()
A. 随意违约
B. 遵守约定
C. 侵犯他人权益
D. 撒谎欺骗
1.请简要说明约定的意义和重要性。

答案:约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协调彼此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在生活中,约定对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2.请阐述在与他人协商约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在与他人协商约定时,应遵循公平、公正、自愿和诚实守信的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各方在约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公正原则要求约定内容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自愿原则要求各方在约定过程中出于自愿,不受强迫;诚实守信原则要求各方遵守约定,履行承诺。

3.请举例说明约定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约定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朋友之间的聚会、家庭成员间的分工、工作和商业活动中的合作等,都需要通过约定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事务的顺利进行。

4.请谈谈你认为的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答案: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法律意识可以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5.请分析一下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答案: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家校合作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共同解决学
生的问题,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家校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素养。

家长和学校可以共同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关爱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最后,家校合作有助于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案例分析题
小明和小红是同班同学,他们约定在下课后一起去图书馆学习。

然而,下课后
小明却去了篮球场打球,而小红一直在图书馆等了很久。

请根据这个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约定中,哪些要素是明确的?哪些要素是不明确
的?
2.请分析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3.请给出你认为的解决办法。

4.在小明和小红的约定中,明确的要素有:约定主体(小明和小红)、
约定内容(一起去图书馆学习)、约定时间(下课后)。

不明确的要素有:约定地点(没有明确具体的图书馆地点)、履行约定的具体时间(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点)。

5.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有:
(1)小明没有遵守约定,他没有去图书馆学习,而是去了篮球场打球。

(2)小明和小红在约定中没有明确具体的图书馆地点和履行约定的时间点,
导致小明和小红在图书馆的等待中产生了误解和矛盾。

3.解决办法:
(1)小明和小红在约定时应该明确具体的图书馆地点和履行约定的时间点,
以避免类似的误解和矛盾。

(2)小明应该遵守约定,履行自己的承诺,去图书馆学习,而不是去篮球场
打球。

如果小明有特殊情况不能履行约定,他应该提前和小红沟通,解释情况,并尽量寻找替代方案。

(3)小红应该学会与他人沟通和解决问题。

当发现小明没有遵守约定时,她
可以主动和小明沟通,了解情况,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同时,她也应该学会宽容和理解,理解小明可能有的特殊情况,不要过于责备和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