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差生脱胎换骨(珂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差生脱胎换骨(珂影)
人们称赞李圣珍老师,谁承想李圣珍老师的儿子也曾是被打入“另类”的学生。
李圣珍的儿子叫王远。
王远的智商很高,小学只上3年半,10岁开始上中学,他在清华附中上高中时,每次开家长会,李圣珍老师就会被班主任留下来,历数王远的种种“劣迹”:不专心听讲、贪玩,甚至在课堂上胆敢与老师对着干。
李圣珍没有因为王远的老师反映,不问青红皂白去对儿子进行训斥,而是趁儿子上课时,在教室外观察儿子。
知子莫过于母,她认为儿子不是表现“差”,儿子智商高,求知欲强,只是在某些地方与老师不合拍而已。
李圣珍是北京市通州的中学教师,从事教育30年,她的教学非常优秀,在当地有口皆碑。
她知道怎样引导儿子,把被老师和家长不看好的孩子“引上”正路。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王远从小爱玩。
李圣珍老师认为,爱玩的孩子往往是聪明、有创造力的,通过玩,可以培养孩子的性格,同时可以增长知识,她不但放手让孩子玩,还和儿子一起玩,通过玩乐增进母子间的感情。
王远小时候,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同年龄阶段要玩不同的玩具,
这样要花许多钱,李圣珍老师与儿子一起到木工房捡些边角废料,母子俩搬回家,分别涂成五颜六色,搭建成各种各样的房子,有中国式的建筑,有外国的教堂……他们还用这些东西做成远洋舰艇等玩具。
乐也好,玩也好。
干什么都得有个度,玩半个钟头,一个小时,她会告诉王远:“该学习了。
”劳逸结合,儿子很听妈妈的话儿。
学会“拒绝”和“慷慨”,对孩子十分重要。
李圣珍认为,家长对孩子的物欲追求一定不能任意满足。
否则,孩子就会一次次“变本加厉”,养成一种惯性,当物质得到极大满足之后,孩子会变得很空虚,这时心理疾病就产生了。
只有狠狠地拒绝他们的非分要求,才能让他们知道,得到任何东西都不是容易的。
轻易满足孩子的物质追求是一种溺爱。
一次,李老师带着王远逛商场,王远指着巧克力,让妈妈给他买一块。
李老师拒绝了他。
李老师也有大方的时候,一次,王远与妈妈、爸爸一起去逛商场。
他问妈妈:“这个望远镜多少钱?”
妈妈告诉他“4块多钱”。
4块钱是多少?妈妈解释是40多毛钱,或是400多分钱。
400多分钱,王远当时知道400是个很大很大的数。
王远告诉妈妈,还是不买了,而妈妈认为,这个望远镜对他以后有用,
就给他买下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把孩子从“动物”变成人的惟一途径。
她说,人只有进入高尚的精神领域,才能变成一个有修养、有知识、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写“人”字。
基于这种思想,在她的引导下,王远非常喜欢读书,文学、哲学、历史、法律、科技等书籍,他都喜欢看、喜欢读,因此他的视野开阔。
在李圣珍老师的引导下,王远10岁进入中学,16岁就收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通知书,2XXX年,一些所谓的“劣根”不见了,以前考试不及格的孩子,一学期后,有的居然能考80多分。
李老师善教“差生”的名声传开了,许多人找到李老师,非要把孩子留下要让她调教不可。
李圣珍老师一方面盛情难却,另一方面,出于一个教师天然爱孩子、喜欢孩子,让她不容推辞。
她就在自己只有12XXX年级流动红旗与他们班无缘。
这让在乎名誉的老师大为生气,把她永远“发配”到最后一排。
她不愿上学,父母不依,为了逃避上学,她开始装疯装傻:她不会弹琴,不会骑自行车,连10位数以上的加减法都不会做了,她披头散发坐在床上说胡话。
她被家人送到精神病院。
她认为这样就可以不上学了。
进了精神病院她才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害怕,这时她拍打着门哭喊:“妈妈,我没有病,我真的是装出来的……”没有人理会她,以为她的病又犯了。
为了出来,她只好恢复正常,使医生相信了她的话是真实的。
妈妈后来把她从精神病院接出来,又送她进了一个专门治青少年精神失常的精神疗养班。
等她的情绪稳定下来,妈妈决定自己给她补习落下3个月的功课。
马月也很认真,仅半个月,学校就期末考试了,马月要求回校参加考试,欲向人们证明自己是正常孩子。
考试结果下来了,她的语文居然考80多分,数学也考70多分。
但这次考试并没改变她是个“疯子”、“傻子”的命运,因为她进过精神病院。
在中学,她遇到一个态度温和的女老师,她对马月与其他同学一视同仁。
她特别喜欢听这位老师的课,甚至几次跟在老师的后面,目送老师回家。
马月对老师这种好感,又被同学们传为她是同性恋患者,四处传播。
老师及自己的父母都感到:马月是否真的有问题。
他们带她去看心理医生,一位颇有名气的医生也给她诊断:怀疑马月是同性恋者。
马月真的感到绝望,想到死,并用刀片划破了自己的动脉。
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一所中学请李圣珍老师讲课,马月妈妈的同学刘秀英听了李老师的课,她立即把马月的情况反映给李圣珍老师。
马月见到李圣珍老师,第一句话就说:“你救不了我,谁也救不了我。
”
李圣珍老师说:“你是我的孩子,你要去天堂,我陪你去,你要下地狱,我也下地狱。
”李老师的话,让马月惊呆了,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老师!
马月在李老师家一住就是3年。
在这3年时光里,李圣珍老师像妈妈一样,终于把她的伤心抚平,恢复了自尊和自信,最后考进北京一所著名的重点大学。
5年来,李圣珍老师收养了50多个孩子。
这里有连爸爸、妈妈都敢打的“打架大王”,有被人称作白痴的天才,还有患了强迫症的品德上有缺陷的孩子……这些孩子在学校、社会上都被人称为差生、问题孩子,可是一到李老师这儿,通过半年或几年与李老师朝夕相处,都变成正常的孩子、招人喜爱的孩子。
如今大都考入国内重点大学,多位赴日本、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
那么,李老师是用了什
么灵丹妙药呢?
李老师接收孩子有个原则,只呆一两个月的不收,起码要半年以上。
她把对孩子们的教育称之为雕琢。
她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心灵雕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