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分析
1.地形地貌
涞源县盆地边缘山区小流域位于县城西北部,地形起伏,地面高程852~892m,北高南低,平均纵坡1/60。

现状各支沟东西向切割严重,植被较差,上段河道为“V
:1,深
4~5m
)具


游,洪水和汛后泥沙对县城影响较大,工程按50年一遇标准一次实施,相应洪峰流量为11.4~28.6m3/s。

4.工程布置
为完善县城防洪体系,将各沟洪水截流导排,解决县城西北部洪水的威胁。

具体布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外环路建设,工程布置于规划城市范围外缘、外环路
外侧防护林带中,沿外环路向西,依次截留各沟道洪水,最后汇入现状河道。

新开挖导洪沟,横断面型式为梯形;纵坡综合现状地面、各支沟沟底高程及上下游沟道现状河底纵坡确定,设置落差建筑物3座,结合落差建筑物和桥梁共设置6处防冲措施,防止河道过度下切,桥梁处防护长度为其投影以外上、下游不少于5.0m。

对支沟交叉断面下游进行封堵,封堵结构采用梯形断面,6处封堵结构临水侧采取浆砌
,平
10
市政建设分段就近排入河道解决。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及地质情况,封堵结构断面型式为梯形,顶高程至设计洪水位以上0.7m,顶宽6.0m,内外边坡均为1∶2.2。

基础清理至现状沟底以下1.0m,并碾压密实;与现状沟道岸坡衔接应削坡至缓于1∶2,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碾压。

对支沟汇入口顶冲部位采取浆砌石防护措施,防护长度按现状沟道上开口线向两侧各延伸不少于
5.0m,防护总长度121.3m。

5.3关键河段防护设计
按照“近远结合、分期实施”原则,考虑山区河流特点,降低投资仅对关键河段进行防护以固定河势,防止河床过度冲刷下切。

结合纵断设计和陡坡、桥梁等建筑物设置防护结构,共布置6处防冲措施,间距为250~700m不等,待经历若干次
度20
)相
6.3高效利用土地
工程布置于外环路外侧防护林带中,设计洪水位以上岸坡可适当植树成为防护林的一部分。

6.4城区排水问题
山区城市坡度较大,城区雨水排除压力较大,应分段排入现有河道。

工程设计
时考虑承泄城区雨水,为城区排水建设留有余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地方政府加大了中小流域河道治理的力度,当地居民对防洪保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提出山区小流域截导洪工程设计中的新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