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翩.(piān)然农谚.(yàn) 褶.(zhě)皱劫难.(nàn)
B. 悬殊.(shū) 缄.(jiān)默盘旋.(xuán) 瞄.(miáo)准
C. 搁.(gē)置沙砾.(lì) 山麓.(lù) 帷.(wéi)幕
D. 一摞.(luó) 沼.(zhǎo)泽喧嚷.(rǎng) 雾霭.(ǎi)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 他以为自己编出的谎话天衣无缝
....,却没想到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了破绽。

B. 李华的妈妈看着来家访的老师,激动地说:“您能三顾茅庐
....,太令我感动了。


C. 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良好生态格局的形成,它对宜居美丽城市形
象的提升作用,也是不言而喻
....的。

D. 人群中,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郑重其事
....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3. 【2022·凉山州改编】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
是( )(4分)
①直至今日,这一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但真正落实到位,让每一位学生均掌握一定的劳动
技能,面临诸多现实困难。

②一方面校内场地有限,劳动教育难以在学校里开展。

③谁都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可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

④因此,只有因地制宜解决好现实困难,学生的劳动技能才能够提高。

⑤另一方面学校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老师,难以培养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

A. ③①②⑤④
B. ③④①②⑤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③①②⑤
4. 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与前面的分句构成排比句。

(4分)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6分)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的地方和友人要去的处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了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21·山东济南一模】下列句子语言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 在您迟暮之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B. 明天我准时到府上拜望,请您在家恭候。

C. 我因临时有事,不能参加贵校校庆典礼,深表歉意。

D. 我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

7. 【综合性学习】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生活”。

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

应宣传委员的要求,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1分)
(1)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

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
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4分)
【材料一】
近年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温室效应不断加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等,来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材料二】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统计表
主要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宣传委员准备借助下面的材料引导同学们开展富有创意的“低碳生活”活动,请你将
这则材料的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3分) 【材料】
比拼环保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
某市计划开展的“阳光校园”节能减排大赛将于2023年5月29日举行,届时全市的中小学将派代表队参加。

大赛设立了多项环保创意比赛项目,通过角逐产生的10支优秀代表队将参加省级总决赛。

大赛组委会发表绿色宣言,号召同学们自愿选择有创意的低碳生活方式,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保护地球家园和人类的共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3)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意义的认识,宣传委员向同学们介绍了下面的材料,
请你根据材料的内容,写出自己对“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的理解。

(不超过20字)(4分)
【材料】
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的生活方式。

例如,随手关灯、回收废旧物品等,可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再如,少使用空调、多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的出行方式等,既可以节约能源,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习惯于低碳生活的人士认为,选择低碳方式生活,摒弃奢华的物质追求,能带来心灵的宁静。

8. 名著阅读。

(4 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

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以上文段是《_______________》中的一封信的部分内容。

这封信的内容由_____________(人名)的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

信中父亲还要求_______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2022·重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14分)
【材料一】
①多年前,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
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虽然他当时只是针对科学研究而言,但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很多领域。

②比“钱学森之问”更为一般、更具准确性的问题是:相对于我们的人口规模,相对于
我们的经济总量,相对于我们的教育投入,从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走出来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不是没有,为什么会这么少?
③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我们缺乏创造性人才的原因是什么?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通常
具有哪些要素?我在这里提出一个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三因素假说:创造性思维由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三个因素决定。

④创造性思维首先来源于知识。

不过,对知识的界定需要更多的思考。

我们说的知识通
常指各个学科和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

但是,知识也应该包括跨学科知识、跨领域知识、跨界知识。

创造力多产生于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把乔布斯描写为“站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企业家,这是指科学与艺术的跨界。

马斯克的本科专业是商业管理,同时修物理学第二学位,而物理学对他的创新创业有很大的影响,这是科学与商业的跨界。

所以,即使是在知识层面,我们也需要改革,要超越狭隘的专业知识的范围,更多地强调跨学科和跨界知识。

⑤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来源是好奇心和想象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儿童时期的好奇
心和想象力特别强。

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

这是因为,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假定,批评现有的框架。

当然这些批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正确,所以会被否定,但是这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压制和否定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效果。

难怪爱因斯坦曾感叹道:“好奇心能够在正规教育中幸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⑥如果创造性思维是知识与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乘积: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想象力)。

⑦那么,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前者在增加,而后者在减少,作为两者乘积的创造性思维就有可能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先是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减少,形成一个倒U形状,而非单纯上升的形状。

⑧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来源与价值取向有关。

也就是与追求创新的动机和动力有关。

一般来说,创新的动机有三个层次,分别代表了三种价值取向:短期功利主义、长期功利主义、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每一个后者都比前者有更高的追求。

⑨具体到当前情况,对短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公司上市,这些是能够在短期带来奖励的结果。

对长期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这些是需要长期才能见到成效的结果。

而对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者而言,创新是由于一种内在动力,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回报和社会的奖赏,是为了追求真理、改变世界、让人更幸福。

这种内在价值是一种心态,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渴望,一种发自内心、不可抑制的激情。

——《知识和思维:教育为了什么?》【材料二】
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根据思维活动创新程度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是指用常规的方法、固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数学知识解答同一类型的题目。

这种思维缺乏独创性,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的过程,不会产生新的思维成果。

而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通过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通过多种知识和经验的交叉、重组、嫁接与综合,从而产生了具有新颖性结果的思维。

②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怎样具体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诀窍在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问题和过程。

其主要形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抽象思维:面对五颜六色的苹果、柑橘、香蕉、菠萝……我们却说“水果”,甚至说“植物的果实”;面对千姿百态的大雁、海燕、仙鹤、天鹅……我们却说“飞禽”,甚至说“鸟纲”。

这就是抽象思维,它是在分析事物时抽取事物最本质的特性而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思维活动。

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例如,作家塑造一个典型的文学人物形象,画家创作一幅图画,都要在头脑里先构思出这个人物或这幅图画的画面,这种构思的过程是以人或物的形象为素材的,所以叫形象思维。

三、灵感思维:灵感思维也称作顿悟。

它是人们借助直觉启示所猝然迸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

诗人、文学家的“神来之笔”、军事指挥家的“出奇制胜”、思想战略家的“豁然贯通”、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茅塞顿开”等,都说明了灵感的这一特点。

它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思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突然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问题却一下子解决了的思维方法。

四、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如7+4=11,这就是聚合思维,而如果问:“还有哪些数相加也为11呢?”这就有多种结论,这就是发散思维,这种思维更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六、联想思维:联想思维简称联想,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联想到其他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的思维活动。

通俗地讲,联想一般是由于某人或者某事而引起的相关思考,人们常说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等就是联想思维的体现。

——《创造性思维》(多湖辉) 【材料三】
这是来自于两个
水果的对决,本来两
个水果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它们为了争论“谁最好吃”而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战争,一颗黑莓成功地射杀了这个苹果。

这则广告来自于全球手机巨头黑莓针对苹果手机极具讽刺性的广告:高速镜头下,一颗“子弹”把一个红色的苹果击破,穿过后才看清那“子弹”是一颗黑莓果实,然后打出的广告词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触摸它”。

智能手机市场,黑莓和苹果的明争暗斗从2007年苹果手机推出后就一直在进行。

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普及,两大“水果”家族的直接冲突也越来越明显。

代表商务的黑莓手机和代表娱乐的苹果手机,原本井水不犯河水。

但近年来随着苹果手机风靡全球,逐渐挤压黑莓手机的市场份额,一直傲视北美智能手机市场的黑莓公司倍感压力。

同时这两家的技术代表着行业的趋势,自然他们的争斗也格外引人注目。

9.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 培养创造性思维,在知识层面,要超越狭隘的专业知识范围,更多地强调跨学科和跨
界知识。

B. 我们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就
会逐渐递减。

C. 非功利主义是一种内在价值,也是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渴望,一种发自内心、不可
抑制的激情。

D. 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怎样具体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其重要诀窍在于多角度、多
侧面、多方向地看待和处理事物、问题和过程。

10. 根据材料一,概括回答“钱学森之问”。

(3分)
11. 材料三中的广告运用到了材料二中提到的哪些创造性思维的形式?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3分)
12.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立意是作文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则是立意
的关键。

然而,因为我们平时不经意地忽视了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常常造成作文因思维的简单化而导致立意出现了雷同化、单一化和板结化。

请根据下面的示例,选择一种材料二中提到的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对下面的半命题作文先进行补题,然后针对补写的题目进行立意分析。

(4分)
示例:
题目:《生活,我终于发觉它对我的偏爱》,我运用了逆向思维。

具体分析:生活本是客观公正的,不会偏爱谁。

通过逆向思考,写生活对我的偏爱,其实是想借此表达要学会感恩生活的馈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坎坷。

题目:《生活,我终于发觉_____________》,我运用了_____________思维。

(二)【2021·云南】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6 分)
小雪将雪
①天渐寒,雪将至,又是一年小雪时。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明代王象晋所撰《群芳谱》里云:“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雪,十月中。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小者未盛之辞。

”这时节,霜色满天,寒凝大地,降水形式由淅沥小雨而凝结成飘飘瑞雪。

但此时还是“地寒未甚”,是那种料峭之寒,下雪的概率还小,即使下了,也多是那种飞扬的零星小雪,落到地面很快融化了,小孩子是堆不了雪人,打不成雪仗的。

②古人对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总结,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

其中小雪的候应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这是说此时美丽的彩虹不见了,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万物萧索,一片肃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程度。

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

”“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将其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

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至美之味。

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过去,冬季来临,新鲜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就开始腌菜了。

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雪里蕻。

雪里蕻又叫“霜不老”“雪菜”,似乎它就是专为霜雪而生的,即使被打压得蔫巴巴的,一旦见了阳光照样挺立起来,精神抖擞。

④“小雪卧羊,大雪杀猪。

”“小雪飘,羊肉俏。

”冬令进补,最美的莫过于吃羊,最好的形式是涮羊肉。

围炉品羊是冬天里最惬意的事,五六至交围着咕嘟咕嘟作响的火锅,羊肉的鲜香一波波飘满温暖的小木屋,将各色食材投入翻滚着的白汤之中,大快朵颐起来。


居易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然要有酒了,围炉品酒夜话,推杯换盏间唠家常,守一窗寂寂雪影吟古诗,等待风雪夜归人望见此处温馨之光,前来叩响寂静的长夜。

⑤小雪,是庄户人家盼丰年的乐章。

农谚道:“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

”这里有三
层意思:一是小雪节气落雪,来年雨水均匀,无大旱涝;二是下雪可冻死一些病菌和害虫,开春农作物少有病虫害发生;三是积雪有保暖作用,利于土壤的有机物分解,增强土壤肥力。

⑥小雪,也是诗人的,那种轻盈飘逸、天马行空,那种晶莹剔透、白洁无瑕,总令古代
文人墨客们吟诵赞美。

戴叔伦在书窗下抬头望雪,吟道:“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高骈被庭外的白雪映青竹所感染,诗云:“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徐铉感叹又是一年将尽时,光阴如梭,韶华易逝,诵曰:“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陆游则幻想乘着雪花轻盈的羽翼,在冬日的夜波里遨游,“忽忽身如梦,迢迢日似年。

会当乘小雪,夜上剡溪船”。

(选自《科技日报》,作者刘琪瑞,有删改)
13. 小雪这一节气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6分)
14.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③、⑤段中引用农谚的作用。

(6分)
15. 说说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三、写作(50分)
16. 请以《_____________让我如此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微笑、勤学、他(她、它)……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积累与运用
1. D 提示:“摞”读“luò”。

2. B 提示:“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用在这里和语境不符。

3. A 提示: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③句引出话题“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①
句中的“这一问题”是指③句中的“现实中的学校劳动教育长期被弱化”,②句中的“一方面”和⑤句中的“另一方面”紧承①句中的“诸多现实困难”,④句是总结语。

故排序为:③①②⑤④。

4. 示例: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落叶在风中飞舞是为了展示生命的
美丽
5.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 C 提示:A项,“迟暮之年”有感伤情调,不符合祝寿语境;B项,“恭候”是敬辞,
指恭敬地等候,不符合语境;D项,“令尊”是敬辞,指的是对方的父亲,不符合语境。

7. (1)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
态恶化。

大多数人能够关注低碳生活。

(2)示例:选择低碳生活
(3)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意对即可)
8. 傅雷家书莫扎特傅聪干净
二、阅读理解
(一)9. B 提示: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根据材料一第⑤段“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儿童时
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

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
可知,随着受教育的增多,我们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而不是一定会逐渐递减。

故选B。

10. ①知识结构方面,局限专业知识,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跨界知识。

②学校教育有意无
意地抹杀了创造性人才需要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③社会价值取向太功利。

提示:从材料一第①段“多年前,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一个问题,后来被称为‘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以及第③段“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价值取向三个因素决定”可知,解答此题要从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三个方面来回答。

从第④段中可概括出:知识结构方面,局限专业知识,缺乏跨学科、跨领域、跨界知识。

从第⑤段中可概括出:学校教育有意无意地抹杀了创造性人才需要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从第⑨段可概括出:社会价值取向太功利。

11. ①形象思维:分别用两个水果来代表两家公司,如子弹般快速的黑莓在穿透苹果的那一
刻就预示着黑莓手机可以成功地击败苹果手机。

提示:结合材料二中“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这则广告中黑莓代表商务的黑莓手机,苹果代表娱乐的苹果手机。

视频广告中“一颗‘子弹’把一个红色的苹果击破,穿过后才看清那‘子弹’是一颗黑莓果实,然后打出的广告词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触摸它’”预示着黑莓手机可以成功地击败苹果手机。

由此可知,广告运用到了材料二中的形象思维。

②灵感思维:被人们誉为“水果家族”的两大手机公司之间的“水果之战”由来已久,
这就给黑莓公司提供了灵感的源泉。

提示:结合材料二中“灵感思维:灵感思维也称作顿悟。

它是人们借助直觉启示所猝然迸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它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思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突然受到某一事物的启发,问题却一下子解决了的思维方法”,材料三中“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普及,两大‘水果’家族的直接冲突也越来越明显。

代表商务的黑莓手机和代表娱乐的苹果手机,原本井水不犯河水。

但近年来随着苹果手机风靡全球,逐渐挤压黑莓手机的市场份额,一直傲视北美智能手机市场的黑莓公司倍感压力”可知,被人们誉为“水果家族”的两大手机公司之间的“水果之战”由来已久,黑莓公司在倍感压力的情况下,突然受到启发有了灵感的源泉,制作了这一广告。

这则广告运用到了材料二中的灵感思维。

③联想思维:两大手机巨头公司都是以水果来命名自己的公司,而在手机市场上又是竞
争对手,由两种水果的对决联想到两大公司的对决。

提示:结合材料二中“联想思维:联想思维简称联想,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由一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联想到其他事物的表象、语词、动作或特征的思维活动”,黑莓和苹果本来是两种水果,两大手机巨头公司以水果来命名自己的公司,而且两者在手机市场上又是竞争对手,因此两种水果的对决会让人联想到两大公司的对决。

这则广告也运用到了材料二中的联想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