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病人的治疗效果评估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结石病人的治疗效果评估报道
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病人采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的效果。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接诊的自愿接受本研究的肾结石病人80例分为2
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而研究组按照微创经皮肾镜取石
术治疗。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结石清除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肾结石病人采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可取得不错效果,
结石清除率高,而且手术安全性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首次应用于1976年,当时国外学者Fernstrom与Johansson将
其应用在临床中,且取得了成功。
1990年Disilverio等学者报道了超声引导下PCNL治疗鹿角
形肾结石,因超声引导下穿刺准确、安全、可靠,逐渐被推广起来。
2000年欧洲提出PCNL
标准通道为F24-26,而2001年Lahmae等学者提出F14-18通道实施PCNL,之后将其命名为
微通道或微创PCNL(MPCNL)[1]。
为了进一步探讨MPCNL应用在肾结石病人中的效果,我
院实施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研究的对象共计8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肾结石病人,入选时间2013年5月-2015年5月。
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确诊符合肾结石诊断标准,自愿接受本研究,按
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0-68岁
之间,均值42.6±2.9岁;左侧16例、右侧20例、双侧4例。
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1-66岁之间,均值42.8±2.5岁;左侧17例、右侧20例、双侧3例。
在前述一
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开服手术治疗[2],研究组则采取MPCNL治疗,方法如下:于膀胱镜下逆
行将6F输尿管导管置入,持续灌注等渗盐水后改为俯卧位,从11肋间隙与12肋骨下缘及
腋后线等围成的区域穿刺;于B超引导下定位,用18G肾穿刺针穿刺,直到肾盏,有碰到结
石感或尿液回流则将斑马导丝置入,同时将肾穿刺针拔出;顺着导丝将筋膜扩张器8F置入,
按照3F单位逐渐将其扩至21F;大约3min后将筋膜扩张器退出,置入经皮肾镜外鞘,并沿
着导丝将肾镜置入,灌注冲洗液保持术下击碎或钳夹结石,其中较小的用钳夹取出,较大的
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击碎后再钳夹取出;对肾盏、肾盂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进行检查,确定无
结石残留后置入F6双J管、14F肾造瘘管,并固定妥当;术后予以抗生素抗感染,3d后复查
X线腹部平片。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并
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结石清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结石清除率为95.00%(38/40),对照组则为90.00%(36/40),研究组稍高
于对照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
则为20.00%(8/4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肾结石属于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以手术为主,但不同方案有不同效果,尤其是传统开腹
手术与PCNL之间差距明显。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采取微创PCNL治疗结石清除率与传统
开腹手术比较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清除率稍高;同时,微创PCNL治疗用的手术时间
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住院时间更短,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但微创PCNL取石关键在于经皮肾镜穿刺与建立通道,为此要选择好穿刺点及通道,尽量便
于输尿管镜摆动与操作,以便在单个工作通道中能处理更多的结石。
而在本次研究中并未出
现任何1例因通道建立失败而放弃手术的患者,可见选取的穿刺点及建立通道均比较良好。
另外肾实质因血液循环比较丰富,实施微创PCNL操作期间极易出现继发性出血,本次就研
究组中发生1例并发症,便属于这种情况[3]。
同类研究中还显示多于鹿角形等复杂性肾结石
或多通道取石等也会增加手术出血风险[4]。
此外,感染也是常见并发症,与碎石时间较长、
术中大出血、大量灌洗液吸收等有关,而且糖尿病、术前尿路培养阳性及高龄属于高危因素,在选取该种治疗方法前必须加强患者常规检查与病史询问,若有这类手术禁忌的患者,要尽
早排除,避免不良事件发生[5]。
综上,肾结石病人采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可取得不错
效果,结石清除率高,而且手术安全性好,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郑彬,李虎林,游猛等.经上盏与经中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比
较[J].广东医学,2013,34(19):2997-3000.
[2] 何如钢.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33):3541-3542.
[3] 何大鹏,谢习颂,王忠等.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
结石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4):507-509,513.
[4] 娄秋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44-45.
[5] 曾国华,钟文,陈文忠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疗效分析[J].中华泌尿外
科杂志,2011,32(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