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16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测试作业习题
(含答案解析)
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_______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______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
(2)写出图中所示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
(3)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4)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 、[]_______和
[]____________ .
(5)西瓜的汁液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
【答案】A B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叶绿体
液泡④④细胞壁⑥叶绿体⑧液泡⑧液泡
【分析】
观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细胞壁、⑤细胞膜、⑥叶绿体、⑦细胞核、⑧液泡、⑨细胞质。

【详解】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因此,A图为动物细胞结构图,B图为植物细胞结构图。

(2)由分析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细胞壁、⑥叶绿体、⑧液泡。

(3)④细胞壁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4)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④细胞壁、⑥叶绿体和⑧液泡。

(5)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西瓜的汁液就主要存在于⑧液泡中。

【点睛】
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92.如图是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____(填“甲”或“乙”)。

(2)具有保护作用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________。

(3)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碘液染色的细胞时,颜色最深的结构是[ ]________,它含有_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种红色的物质主要分布在[ ]______内,这种结构是动物细胞没有的,除此之外,________和________也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____。

①用牙签的钝端轻轻刮口腔内壁2~3下
②将刮取物涂到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
③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④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⑤漱口,清洁口腔
⑥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
A.①②③④⑤⑥B.④①②③⑥⑤
C.④⑤③①②⑥D.④③①②⑤⑥
【答案】甲B细胞膜C细胞核遗传物质(或染色体或DNA) F液泡细胞壁叶绿体 C
【分析】
试题分析: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包括:擦、滴、刮、涂、盖、染。

图甲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图乙是动物细胞的结构,其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E叶绿体、F液泡。

【详解】
(1)图甲中有A细胞壁、E叶绿体、F液泡,图乙中没有A细胞壁、E叶绿体、F液泡,因此图中表示植物细胞的是甲(填甲或乙)。

(2)具有保护作用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B]细胞膜。

(3)C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碘液染色的细胞时”,颜色最深的结构是[C]细胞核,它含有遗传物质(或染色体、或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4)“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种红色的物质是细胞液,主要分布在[F]液泡内,“这种结构是动物细胞没有的,除此之外”,细胞壁和叶绿体也是植物细
胞所特有的。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④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⑤漱口,清洁口腔、③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①用牙签的钝端轻轻刮口腔内壁2-3下、②将刮取物涂到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盖上盖玻片、⑥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⑤③①②⑥,故选C。

【点睛】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它具有选择性,细胞内的废物可以出去,有用的物质不能出去;细胞外的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93.下图是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中。

(2)遗传物质载体染色体是由()________ 和()_________组成的。

(3)(3)呈_________ 状,在它上面有许多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________ 。

【答案】(1)1;细胞核;
(2)2;蛋白质;3;DNA;
(3)双螺旋;基因。

【解析】
试题分析:(1)[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载体,是由[2]蛋白质和[3]DNA和两种物质组成。

(3)[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为双螺旋状。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9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最基本特征;_______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答案】生物圈新陈代谢实验法
【解析】
【分析】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实验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的环境;并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因此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点睛】
本题考查的三个内容都属于基础考查,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95.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

如图为显微镜的使用过程,请据图回答: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______和_________。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甲图中的[ ]__________;需要调换物镜时应转动________。

(3)乙图中的镜头能使物像放大的最大倍数是__________倍;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4)丙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图像。

图像A效果欠佳,是因为图中出现了________。

(5)下图中①②③④是李丽同学在观察中看到的图像,请根据图像特点,按照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_____________,要使视野从②变为④,应调节
________________。

【答案】a目镜;b物镜;遮光器、反光镜b物镜;转换器;400;①④;气泡;①③②④;细准焦螺旋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甲图中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乙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解答即可。

【详解】
(1)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a目镜和b物镜。

能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甲图中的b物镜,羽毛物镜压坏玻片标本;需要调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乙图中的镜头能使物象放大的最大倍数是10×40=400倍;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镜头组合是①④,即5×15=75(倍)。

(4)丙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图象。

图象A效果欠佳,是因为图中出现了气泡。

(5)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下方①,先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这样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
③,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②,此时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熟悉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是观察的基础。

96.2019年1月23日,中国科研团队宣布,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成功获得5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

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意味着克隆基因编辑猴技术从理论层面迈向了实践层面。

由此,中国开启批量化、标准化创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时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只克隆猴的遗传特性更像______猴,原因是_____。

(2)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的_____内,所需营养通过_____从母体中获得。

(3)此次敲除节律基因BMAL1的实验猴表现出了明显的节律紊乱、睡眠障碍与精神问题,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_____。

(4)饲养员给猕猴扔给食物时,它会高高跳起抓住。

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看,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_____,是由体内的_____决定的。

(5)从生物进化角度考虑,克隆动物产生的变异较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因为与克隆相比,有性生殖的优势在于_____。

【答案】A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子宫胎盘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
【分析】
克隆技术是指人工遗传操作动物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克隆后代与亲代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组成。

克隆羊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即提供遗传信息的个体一致。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胚盘是母体和胎儿交换物质的纽带。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有性生殖是生物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遗传物质来自于双亲,易发生变异。

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为新的个体,较好地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详解】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A 猴供了细胞核,融合细胞中只有A猴的遗传物质,没有B猴的遗传物质,而C 猴只是代孕母猴,5只克隆猴与A猴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与A十分相像。

因此,五只克隆猴的遗传特性更像A猴,原因是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克隆动物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胚盘是母体和胎儿交换物质的纽带。

因此,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的子宫内,所需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

此次敲除节律基因BMAL1的实验猴表现出了明显的节律紊乱、睡眠障碍与精神问题,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因此,饲养员给猕猴扔给食物时,它会高高跳起抓住。

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看,猴子的这种表现属于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5)有性生殖是生物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遗传物质来自于双亲,易发生变异。

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为新的个体,较好地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因此。

从生物进化角度考虑,克隆动物产生的变异较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因为与克隆相比,有性生殖的优势在于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克隆技术,
细胞核的功能,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胚胎的发育过程。

97.下图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及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图。

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动物细胞是图中的_____(填“A”或“B”)细胞。

因为它不具有[①]细胞壁、[③]_____和[⑤]_____。

(2)多莉绵羊的遗传性状与图中_____(填“甲”或“乙”或“丙”)绵羊最相似,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细胞的[④]_____中。

【答案】B 叶绿体液泡甲细胞核
【分析】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3)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

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4)图A是植物细胞,图B是动物细胞,其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A细胞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因此A是植物细胞;B细胞没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因此是动物细胞。

所以动物细胞是图中的B细胞。

因为它不具有①细胞壁、③叶绿体和⑤液泡。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发育成“多莉绵羊”的细胞核来自于供核甲绵羊,具有甲绵羊的全部遗传信息。

因此多莉绵羊的遗传性状与图中甲绵羊最相似,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细胞的④细胞核中。

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培育多利绵羊的技术是克隆技术。

【点睛】
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克隆技术的概念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98.显微镜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

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顺序是:取镜和安放、_________、观察。

(2)若所用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则该显微镜对标本的放大倍数为_____倍。

(3)使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和_________三种。

(4)显微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可以调节视野中光线的强弱。

(5)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当我们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的时候,眼睛应该侧视____________。

(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拭目镜镜头,污点仍在原处,那么污点最可能是在________。

【答案】对光100 装片遮光器反光镜物镜物镜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玻片标本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

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
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需要强光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需要弱光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要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其次是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

【详解】
(1)实验室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存放。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若所用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则该显微镜对标本的放大倍数为100倍。

(3)玻片标本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

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

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对所观察的材料进行处理,制成玻片标本。

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和装片三种。

(4)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所以如果光线较暗,就需要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

(5)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

(6)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

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因此,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拭目镜镜头,污点仍在原处,那么污点最可能是在物镜上。

【点睛】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生物玻片标本的类型。

99.下图是动、植物细胞图,据图回答问题:([ ]______)
(1)请识别动植物细胞,甲图是______,乙图是______。

判断依据是该图中植物细胞有哪三个特有结构[ ]______、[ ]______、[ ]______。

(2)图中④细胞核的重要功能是______。

(3)如果图中某细胞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该同学在用显微镜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制作成玻片标本,玻片标本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

此操作制成的属于______标本。

(4)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图中的[ ]______。

(5)切开熟透的西瓜,有浅红色的汁液流出来,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结构[ ]______。

【答案】植物动物[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含有遗传物质切片涂片装片装片[2]细胞膜[5]液泡
【分析】
图可知,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叶绿体,4是细胞核,5是液泡,6是细胞质。

【详解】
(1)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植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内有液泡和叶绿体,所以甲图是植物,乙图是动物。

判断依据是该图中植物细胞有哪三个特有结构[1]细胞壁、[3]叶绿体、[5]液泡。

(2)图中④细胞核的重要功能是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涂片和装片。

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

该同学在用显微镜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需要制作成玻片标本,此操作制成的属于装片标本。

(4)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图中的[2]细胞膜,很薄,紧贴于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糖分等物质,所以切开熟透的西瓜,有浅红色的汁液流出来,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结构[5]液泡。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标本的类型。

100.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制作标本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后,需转动图甲中的[ ]___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2)图乙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结构(④)____的作用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为了清晰地观察到(③)____,可以用____进行染色。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A、B、C、D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丙所示,其中观察效果最好的是____同学。

【答案】①粗准焦螺旋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核碘液B
【分析】
图甲中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图乙中③是细胞核,④是细胞膜,据此作答。

【详解】
(1)观察时,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离玻片标本2-3mm为止,注视显微镜视野内,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2)结构④是细胞膜,它既使细胞维持稳定代谢的细胞内环境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

结构③是细胞核,碘液可以使细胞核着色,所以可以用碘液进行染色。

(3)从丙中可以发现,A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中出现了气泡,C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中有污点,D同学观察到的视野中细胞出现了重叠现象,所以观察效果最好的是B同学。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题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