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9齐桓晋文之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9齐桓晋文之事试题 2019.09
1,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吸吮按装泽被后世贻笑大方
B.凫水暮蔼胜卷在握恼羞成怒
C.蹿蹦赡养闻过饰非漠不关心
D.撅嘴妨碍阴谋诡计再接再厉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子关系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之上,不是一纸声明就能解除的,藕断丝连,谁也无法彻底割断与生身父亲的血缘关系。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万里长城挡不住西方入侵者的铁骑,四万万同胞保家卫国的决心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3,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B.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C.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D.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4,5.选出所用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B.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
D.小船活像离开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5,(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24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
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
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
爹哩?"
女人说:
"睡了。
"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
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
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
6.这几段的景物写得很美,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展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为"话别"提供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为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铺垫。
请你再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
(8分)
7.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请在以上文段中举出一个典型的例来,并作简要分析。
(8分)
8."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
(8分)
6,(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2题(21分)
锁门孙犁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
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就是了,也不会着急。
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
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来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进城以后,我也很少锁门,顶多在晚上把门插上就是了。
去年搬入单元
房,锁门成了热话题。
朋友们都说:
"千万不能大意呀,要买保险锁,进出都要碰上呀!"
劝告不能不听,但习惯一下改不掉。
有一次,送客人,把门碰上了,钥匙却忘在屋里。
这还不要紧,厨房里正在蒸着米饭,已有20分钟之久,再过20分钟就有饭糊、锅漏,并引起火灾的危险,但无孔可入。
门外彷徨,束手无策,越想越怕,一身大汗。
后来,一下想起儿子那里还有一副钥匙,求人骑车去要了来。
万幸,儿子没有外出,不然,必会有一场大难。
"把钥匙装在口袋里!"朋友们又告诫说。
好,装在裤子口袋里!有一天起床,钥匙滑出来,落在床上,没有看见,就碰上门出去了。
回来一摸口袋,才又傻了眼。
好在这回,屋里没有点着火,不像上次那么着急,再求人去找找儿子就是了。
"用绳子把钥匙系在腰带上!"朋友们又说。
从此,我的腰带上,就系上了一串钥匙,像传说中的齐白石一样。
每一看到我腰里拖下来的这条绳子,我就哭笑不得。
我为此着了两次大急,现在弄成这般状态,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因为我有了一所房子,有了自己的家门。
我的家里,到底有什么宝贵的东西,值得如此戒备森严呢?不就是那些破旧衣服、破旧家具、破旧书画吗?这些东西,也不是新近置买,不是多年就有了吗?"环境不同了,时代不同了。
"朋友们说。
我觉得是自己和过去不同了,心理上有些变化了。
我已经停止了云游的生活,我已经失去了四大皆空的皈依,我已经返回人间世俗。
总之,一把锁把我的心紧紧锁起,使它同以往的大自然、大自由、大自在,都断绝了关系。
我曾经打断身上的桎梏,现在又给自己系上了绳索。
我曾经从这里出走,现在又回到这里来了。
9.对于为什么要"锁门","朋友们"与"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6分) 答:"朋友们"的观点:、
"我"的观点:
10.文中四次写"朋友们说",反复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
11.联系全文,回答:(1)作者说"一把锁把我的心紧紧锁起",这里的"锁"指什么? (3分)
(2)"我曾经从这里出走,现在又回到这里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
么?(4分)
答:(1)
(2)
12.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说"我几乎从没有锁门的习惯",这为下文写"我"几次锁门的经历作了铺垫。
B."锁门成了热门话题",既为"我"的改变提供了依据,又暗示"我"锁门的经历不是个别的。
C."我已经停止了云游的生活",此处"云游的生活"是指自己从青年时期便开始的游学四方,追求艺术和自由的人生历程。
D.本文回顾自己的一生,旨在表达对自己追求一生,却徒劳无功的无奈自嘲与深刻反省。
E.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的却是有关社会人生的一个普遍
性问题,辞微旨远,发人深思。
7,三、写作训练(30分)
13.学校决定利用星期天补课,消息传出,在班里引起大哗,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以“补课消息传出以后”为标题,写一个片断,借助语言描写,反映中学生的心态,不少于200字。
8,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交往)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9,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若合一契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其致一也
D.吏呼一何怒
10,3.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11,4.下列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齐彭殇为妄作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12,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凭借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是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
译文:很快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13,二.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练习。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①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癸(guǐ)丑会稽(huìjī)禊(xì)事
B.激湍(tuān)流觞(sāng)骋(chēng)怀
C.晤(wù)面趣(qù)舍曾(zēng)不
D.嗟(jiē)悼彭殇(shāng)合契(qì)
2.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列坐其次②当其欣于所遇③及其所之既倦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B.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出词义相同的两项。
( )
(1)修
A.茂林修竹。
B.况修短随化。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D.修守战之具。
(2)会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与其骑会为三处。
C.相如闻,不肯与会
D.会天大雨,道不通。
(3)期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C.不期而遇。
D.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4.与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其一犬坐于前。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籍吏民,封府库。
5.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6.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14,一、知识积累
1、为下列加粗的词注音
胡龁()无以,则王()乎彼恶()知之褊()
小予忖度()之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莅()中国商贾()皆藏于市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此惟救死而恐不赡()殆()有甚焉
1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A、吾不忍其觳觫
B、仰不足以事父母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D、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6,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都是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A、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
B、盖亦反其本矣
C、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
D、将以衅钟
17,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试加解释
A、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然后从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8,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
A、莫之能御。
B、何以异?
C、树之以桑。
D、臣未之闻也。
19,6、《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劝说------放弃-----------,采纳"------------"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
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善于---------的写作特点。
20, 1、《孟子》善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善于洞察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
结合课文,简要概括孟子是怎么洞察齐宣王的心理因势利导,让他采纳自己"保民而王"的主张的。
答:
试题答案
1, 2、D。
项“按装”应为“安装”;B项“暮蔼”应为“暮霭”;C项“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
2, 3、D。
“藕断丝连”是指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而要与父亲决裂,没有挂牵之意,所以与语境不合。
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
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
“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的意思。
在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铜墙铁壁”是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3, 4、C。
A项是语序不当,应该修改为“南昌八一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
可以凭语感辨析。
B项是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
D项是搭配不当,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4, 5、C。
A、B、D三项都是用的比喻修辞手法,A是暗喻,本体是“荷花箭”,喻体是哨兵;B项为暗喻,本体是“芦苇”,喻体是“海”,本体作定语,喻体作中心词,构成一个偏正短语;D是明喻。
C用的是词的比喻义,整个句子不是比喻。
5, 6、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
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
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7、细节为: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
受到震惊,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
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8、“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埋怨的话语里包含着对丈夫的赞扬。
丈夫丢下家报名参军,她埋怨他,但是水生嫂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责怪就变成了赞扬。
6, 9、(1)机智伶俐;爽朗直率;稳重谨慎;快人快语;忸怩含蓄。
(2)B
10、(朋友的观点)时代、环境不同了,所以要锁门。
(2分)(“我”的观点)门并非一定要锁,要锁门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变化了。
(2分)11、在结构上串起全文,展开情节;同时在反复强调中突出锁门的重要性,反映出世俗观点的强大力量。
(答出每一点各得1分)
12、(1)是指封闭自己,疑心他人,时时戒备的心理。
(答出每一点各得1分)
(2)我曾经走出时时小心、处处设防的生活环境和世俗观念的圈子,如今随着年龄、时代、环境的变化,我又回到这样的环境中。
(意思对即可。
答出“这里”指代的意义和造成“又回到这样的环境”的原因各得2分)
13、C、D。
C项“云游的生活”应包括“游击山水之间”,即参加革命的生活。
D项文章的主旨应是对人的思想、心理的变化的思考。
7,
8, D
9, A
10, A
11, D
12, C
13, 1.D 2.C 3.(1)A、B (2)B、C (3)C、D 4. D
5.每当看到古人发生感叹的原因,好像符契一样相合,人人如此,没有看着那文章而不悲叹的。
6.借过修褉日,宴集即席赋诗的机会,发表对人死生一事的看法。
14, 1、hé wàng wū biǎn cǔn duó bǒ lì gǔhūn shàn dài
15, 2、A、恐惧发抖的样子 B、赡养、奉养 C、憎恨、痛恨 D、等到;通“网”,活用为动词,:张开网罗捕捉,引申为“陷害”
16, 3、A、途--道路 B、盍--何不(为什么不),返--回到 C、型--作出榜样 D、臖--杀生取血涂物,用以祭祀
17, 4、A、使动用法:使秦楚来朝见B、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王道统一天下C、名词活用为动词:施以刑罚D、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18, 5、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B、介词的代词宾语前置C、介词结构后置D、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9, 6、《孟子·梁惠王上》、孟子、齐宣王、霸道、“保民而王”、论辩
20, 1、第一,把自己的“保民而王”的主张与齐宣王“王天下”的心理结合起来,使他对“保民”的主张产生兴趣;第二,以宣王本身的事为例,由大及小、由近及远地言及为政的大事,使之对“保民而王”产生信心;第三,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使齐宣王辨明是非利害,知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