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训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掌握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 掌握典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分析方法;3. 学会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控制系统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训仪器与设备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台;2. 信号发生器;3. 数据采集器;4. 计算机;5. 控制系统模拟软件。

三、实训内容1. 控制系统结构分析通过实验台搭建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分析其结构,包括各个环节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时域响应实验对搭建的控制系统进行阶跃响应实验,记录并分析系统的输出波形,计算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等性能指标。

3. 频域响应实验对搭建的控制系统进行频率特性实验,记录并分析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绘制Bode图。

4. 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实验结果,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包括PID参数整定、控制器设计等。

四、实验过程1. 搭建控制系统根据实验要求,搭建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等环节。

2. 进行阶跃响应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阶跃信号,输入到控制系统中,记录输出波形,并计算超调量、上升时间、调节时间等性能指标。

3. 进行频率特性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输入到控制系统中,记录输出波形,并绘制Bode图。

4. 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实验结果,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包括PID参数整定、控制器设计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阶跃响应实验通过阶跃响应实验,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例如,超调量反映了系统的振荡程度,上升时间反映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调节时间反映了系统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

2. 频率特性实验通过频率特性实验,可以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例如,幅频特性反映了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倍数,相频特性反映了系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延迟。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掌握PID控制器的调节方法,并验证PID控制器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器,它由比例环节(P)、积分环节(I)和微分环节(D)三部分组成。

比例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大小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积分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累积值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微分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变化率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

PID控制器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三、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PID控制器、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机构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PID控制器与被控对象连接好,并接通电源。

2. 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其逐渐接近理想状态。

3. 对被控对象施加不同的输入信号,观察PID控制器对输出信号的调节情况。

4. 根据实验结果,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当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较大时,控制效果会更为迅速,但会引起超调;当积分系数较大时,可以有效消除稳态误差,但会引起响应速度变慢;当微分系数较大时,可以有效抑制超调,但会引起控制系统的抖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合理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加深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意识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参考文献。

[1] 《自动控制原理》,XXX,XXX出版社,2010年。

[2] 《PID控制器调节方法》,XXX,XXX期刊,2008年。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理想:μo(t)=
KTδ(t)+K
实测:μo(t)=
+
e-t/R3C
Ro=
100K R2=
100K
C=1uF
R3=
10K
R1=
100K
R1=
200K
典型
环节
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参数
关 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PID
KP=
TI=Ro C1
TD=
理想:μo(t)= TDδ(t)+Kp+
答:传递函数的相角始终大于零,a>1。
3.你能解释校正后系统的瞬态响应变快的原因吗?
答:由于实际控制系统具有惯性、摩擦、阻尼等原因。
表3-1
参数
项目
Mp(%)
Ts(s)
阶 跃 响 应 曲 线
未校正
0.6
4
校正后
0.125
0.42
实验四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被测系统的方块图及原理:
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
关 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惯性
K=
T=R1C
μo(t)=
K(1-e-t/T)
R1=
250K
Ro=
250K
C=
1μF
C=
2μF
I
T=RoC
μo(t)=
Ro=
200K
C=
1μF
C=
2μF
PI
K=
T=RoC
μo(t)=K+
R1=
100K
Ro=
200K
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范文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范文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12月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对表一所示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设计相应的模拟电路(参见表二)表一: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 典型环节名称 方 块 图传递函数比例 (P )K )s (U )s (Uo i = 积分 (I )TS1)s (U )s (Uo i =比例积分 (PI )TS1K )s (U )s (Uo i += 比例微分 (PD ))TS 1(K )s (U )s (Uo i += 惯性环节 (T )1TS K)s (U )s (Uo i +=比例积分 微分(PID )S T ST 1Kp )s (U )s (Uo d i i ++=表二: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图名称比例(P)积分(I)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惯性环节(T)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图名称比例积分微分(PID)2.测试各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3.改变各典型环节的相关参数,观测对输出响应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观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①准备:使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将信号发生器单元U1的ST端与+5V端用“短路块”短接,使模拟电路中的场效应管(K30A)夹断,这时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②阶跃信号的产生:电路可采用图1-1所示电路,它由“阶跃信号单元”(U3)及“给定单元”(U4)组成。

具体线路形成:在U3单元中,将H1与+5V端用1号实验导线连接,H2端用1号实验导线接至U4单元的X端;在U4单元中,将Z端和GND端用1号实验导线连接,最后由插座的Y 端输出信号。

以后实验若再用阶跃信号时,方法同上,不再赘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仪器与设备,本次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包括PID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水槽、水泵等。

实验原理,PID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自动控制设备,它通过对比设定值和实际值,根据比例、积分、微分三个控制参数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精确控制。

实验步骤:1. 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水槽中,保证传感器与水温充分接触;2. 将水泵接通,使水槽内的水开始循环;3. 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包括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微分时间等;4.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得水槽中的水温稳定在设定的目标温度;5. 观察记录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和水温的变化情况;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PID控制器的控制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将水槽中的水温控制在了设定的目标温度范围内。

在调节PID控制器参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比例系数的调节对控制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适当增大比例系数可以缩小温度偏差,但过大的比例系数也会导致控制系统的超调现象;积分时间的调节可以消除静差,但过大的积分时间会导致控制系统的超调和振荡;微分时间的调节可以抑制控制系统的振荡,但过大的微分时间也会使控制系统的响应变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掌握了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

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中的重要内容,PID控制器作为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了PID控制器的调节方法和控制特性。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控综合实验报告

自控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2. 学习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 掌握PID控制原理及其参数整定方法,实现系统的稳定控制。

4. 了解采样控制系统的特性,掌握采样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计算机:一台2. Matlab/Simulink软件:一套3. 控制系统实验平台:一套(含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三、实验内容1. 连续控制系统设计(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稳定的连续控制系统。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

(3)调整系统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2. PID控制(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PID控制器。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PID控制器的效果。

(3)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3. 采样控制系统(1)根据给定的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一个采样控制系统。

(2)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采样控制系统的效果。

(3)调整采样频率和控制器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1. 连续控制系统设计(1)建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2)根据系统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如PID控制器)。

(3)设计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等要求。

(4)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系统性能。

2. PID控制(1)根据系统传递函数,设计PID控制器。

(2)设置PID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性能要求。

(3)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PID控制器的效果。

(4)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3. 采样控制系统(1)建立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2)根据系统要求,设计采样控制系统。

(3)设置采样频率和控制器参数,使系统满足性能要求。

(4)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采样控制系统的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本实验为基于微处理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是通过实践掌握基于微处理器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报告将分为实验原理,系统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几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验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和编码后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数字领域中对其进行处理。

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控制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要求基于以往的温度控制系统,并具备更过的实用价值和工程性能。

系统的基本原理如下:1.数字信号采样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来采集温度值,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实现了数字化控制。

系统在稳态时,通过采用PID控制方法来对温度进行控制。

2.温度控制方法对于本实验中开发的系统,采用的是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控制方法。

PID即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控制算法,具备响应速度快、稳态误差小等优点。

PID控制算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控制系数对输出进行调节,使系统的响应速度更快,而且在稳态时误差非常小。

3.系统设计本实验系统的设计通过单片机的程序控制,主要包含三部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温控系统设计。

二、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本实验采用的是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数字温度控制系统,其硬件电路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单片机控制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2)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3)电源模块:采用稳压电源,提供系统所需电压。

2.软件设计本实验采用的是基于C语言开发的程序控制系统,该软件具备以下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通过程序控制读取温度传感器数值;(2)控制算法:实现PID控制算法的程序设计;(3)控制输出:将PID算法结果通过程序输出到负载端。

3.温控系统设计本实验设计的数字温度控制系统,其温控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检测:系统通过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设计和实现能够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的方法和技术。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来深入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PID控制器的调节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该系统由一个加热器、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PID控制器组成。

我们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得系统能够稳定地控制温度在一个设定值附近。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首先,我们调节了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观察系统的响应情况。

随后,我们分别增大和减小了设定温度值,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最后,我们还对系统进行了干扰实验,通过给系统施加一个外部干扰,观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当PID控制器的比例参数过大时,系统会出现超调现象,温度会波动较大。

而当比例参数过小时,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变慢,温度调节不及时。

接着,我们发现当积分参数过大时,系统会出现积分饱和现象,温度无法稳定。

而当积分参数过小时,系统的稳定性会变差,温度波动较大。

最后,我们发现当微分参数过大时,系统会对噪声产生较大的响应,温度调节不平稳。

而当微分参数过小时,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变慢,温度调节不及时。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例参数决定了系统对误差的响应程度,积分参数决定了系统对误差的积累程度,微分参数决定了系统对误差变化率的响应程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选择PID控制器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一.实验目的1.了解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观察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了解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标准式。

4.研究Ⅰ型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 、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掌握欠阻尼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t s 的计算。

6.观察和分析Ⅰ型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及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动态性能指标σ%、t p 值,并与理论计算值作比对。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1.1模拟电路图1.2传递函数(s)G(s)()o i U K U s == 10R K R =1.3单位阶跃响应U(t)K 1.4实验结果1.5实验截图234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2.1模拟电路图2.2传递函数(s)G(s)()1o i U KU s TS ==+10R K R =1T R C =2.3单位阶跃响应0(t)K(1e)tTU-=-2.4实验结果2.5 实验截图567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3.1模拟电路图3.2传递函数(s)1G(s)()TS o i U U s ==i 0T =R C3.3单位阶跃响应01(t)i U t T =3.4 实验结果3.5 实验截图89104.观察比例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1模拟电路图4.2传递函数0(s)1(s)(1)(s)i i U G K U T S ==+10K R R =1i T R C=4.3单位阶跃响应1 (t)(1)U K tT=+ 4.4实验结果4.5实验截图111213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5.1模拟电路图5.2传递函数0(s)1(s)()(s)1i U TSG K U S τ+==+12312(R )D R R T CR R =++3R C τ=120R R K R +=141233(R //R )R D K R +=0.06D D T K sτ=⨯=5.3单位阶跃响应0(t)()U KT t Kδ=+5.4实验结果截图6.观察比例积分微分(PID )环节的响应曲线6.1模拟电路图156.2传递函数0(s)(s)(s)p p p d i i K U G K K T S U T S ==++123212(R )C d R R T R R =++i 121(R R )C T =+120p R R K R +=1233(R //R )R D K R +=32R C τ= D D T K τ=⨯6.3单位阶跃响应0(t)()p p D p K U K T t K tTδ=++6.4实验观察结果截图16三.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收获最多的一点:就是合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以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要求。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经典的PID控制器进行实际应用,深入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实验目的:1. 掌握PID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和调节方法;2. 理解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原理;3. 通过实验验证PID控制器对系统的影响。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了一个小型水箱系统作为被控对象,通过控制水箱内的水位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实验装置包括水箱、水泵、传感器和控制器。

实验步骤:1. 将水箱连接到水泵和传感器,并将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2. 设置控制器的参数:比例系数Kp、积分时间Ti和微分时间Td;3. 打开水泵,观察水位传感器的反馈信号;4. 根据反馈信号,控制器计算出控制量,并通过控制信号控制水泵的运行;5. 不断调节控制器的参数,观察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参数设置下系统的响应和稳定性有所不同。

当比例系数Kp较大时,系统的响应速度较快,但可能会引起系统的超调和不稳定。

当积分时间Ti较大时,系统的稳定性较好,但响应速度较慢。

当微分时间Td较大时,系统对于干扰的抑制能力较强,但可能会引起系统的震荡。

讨论与分析: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器,其调节参数的选择对于系统的控制效果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系统特性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参数。

如果系统对于响应速度要求较高,可以适当增大比例系数Kp;如果系统对于稳定性要求较高,可以适当增大积分时间Ti;如果系统对于干扰的抑制要求较高,可以适当增大微分时间Td。

通过不断调节参数,我们可以实现系统的最佳控制效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自动控制原理中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选择PID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和调节。

在实际工程中,自动控制原理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各种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传统反馈控制系统的模拟和实现,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控制原理和控制器设计方法,进一步深化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解。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是一台水位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电源、电机、计量储水罐、信号检测器、PID控制器、水泵等组成。

电源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水泵将水流入到计量储水罐中,信号检测器对储水罐中的水位进行检测并反馈给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对水位的控制。

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参数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的一些参数,如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以及微分系数等。

这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设定,以确保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

2. 实施控制将水泵开启,令水流入计量储水罐中,同时PID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调节电机的转速以控制水位。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进行系统动态的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排除。

3. 结束实验并分析结果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以及对参数的灵敏度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实现了对水位的控制,并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设定和调整。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并且对参数的灵敏度较高。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过慢等,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结论本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通过实现对水位的控制,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控制原理和控制器设计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也为今后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深入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应用。

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控制系统的结构、传递函数、稳定性、稳态误差等内容,并通过使用PID控制器对物理实验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实验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相关实验的设计与实践,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 学习如何建立传递函数,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3. 熟悉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方法;4. 掌握如何利用PID控制器对物理实验系统进行控制。

实验原理与方法:1. 实验装置搭建: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系统,包括输入信号源、控制器、执行器和输出传感器。

通过控制器对执行器的控制,实现对输出信号的调节。

2. 传递函数建立:使用系统辨识方法,通过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采集,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3. 稳定性分析: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稳定性分析,包括零极点分析和Nyquist稳定性判据。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4. PID参数调节:根据传递函数和系统要求,使用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调节。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节,使得系统的响应达到要求。

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通过以上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通过对PID控制器参数的调节,使系统的稳态误差达到了要求。

通过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应用具体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实验结论:通过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研究,我们对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实践中,我们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建立传递函数、进行稳定性分析和PID参数调节等实验操作,使得理论知识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应用和巩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和实验步骤。

一、PID控制器实验。

PID控制器是自动控制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器,它包括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

在PID控制器实验中,首先需要搭建一个控制系统模型,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调节PID参数,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PID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系统辨识实验。

系统辨识是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获取系统的数学模型,为控制器设计提供依据。

在系统辨识实验中,需要输入一定的信号,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并利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信号的选择和采样频率,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闭环控制实验。

闭环控制是自动控制中常用的一种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可以验证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能。

在闭环控制实验中,需要搭建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控制器参数,并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和跟踪性能。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器参数的选择和调节,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四、数字控制实验。

数字控制是现代控制领域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数字控制系统的特点和设计方法。

在数字控制实验中,需要搭建一个数字控制系统,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数字控制器,并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采样周期和数字控制器参数的选择,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做好准备。

自控设计实验报告

自控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常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3. 学会使用实验设备进行系统搭建和参数调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自动控制装置实现被控对象输出量的自动控制。

其基本组成包括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机构和反馈环节。

本实验采用PID控制器进行系统设计,通过调节PID参数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 计算机一台2. NI ELVIS多功能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平台一套3. LabVIEW软件4. 12V直流电机一个5. 光电管一个6. 电阻若干7. 导线若干四、实验步骤1. 系统搭建(1)根据实验要求,在ELVIS平台上搭建PID控制系统,包括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机构和反馈环节。

(2)连接光电管,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转速。

(3)连接电阻和导线,完成电路连接。

2. 参数调试(1)启动LabVIEW软件,编写PID控制器程序。

(2)根据实验要求,设置PID参数(比例、积分、微分系数)。

(3)通过调整PID参数,观察系统响应曲线,分析系统性能。

3. 实验数据记录(1)记录不同PID参数下的系统响应曲线。

(2)分析系统性能,包括超调量、稳态误差、上升时间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调整PID参数,得到以下实验结果:- 当比例系数Kp=1.2,积分系数Ki=0.1,微分系数Kd=0.01时,系统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

- 当比例系数Kp=0.5,积分系数Ki=0.2,微分系数Kd=0.05时,系统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

2. 实验分析(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增大比例系数Kp,系统响应速度加快,但超调量增大。

(2)增大积分系数Ki,系统稳态误差减小,但响应速度变慢。

(3)增大微分系数Kd,系统响应曲线更加平滑,但超调量可能增大。

(4)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PID参数,可以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搭建PID控制系统,掌握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有PID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

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采集被控对象的信息,经过控制器处理后,通过执行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以达到设定的控制目标。

其中PID控制器是通过比较被控对象的实际值和设定值,计算出误差,并根据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参数来调节执行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使被控对象的实际值逐渐趋近设定值的一种控制方式。

实验步骤:1. 将PID控制器与执行器、传感器连接好,并确认连接正确无误。

2. 设置被控对象的设定值,并观察实际值的变化情况。

3. 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观察被控对象的响应情况,找到最佳的控制参数组合。

4. 对不同类型的被控对象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参数组合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合适的PID参数组合能够使被控对象的实际值快速稳定地达到设定值,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被控对象,需要调节的参数组合也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来选择合适的PID参数,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动控制原理,掌握了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方法,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认识到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参数,进行调试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自动控制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相信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所帮助。

自动控制原理_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响应特性;3. 熟悉PID控制器的原理和参数整定方法;4.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2. 示波器;3. 数字多用表;4. 个人电脑;5. 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根据给定输入信号自动调节输出信号的系统。

它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组成。

控制器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出信号与给定信号的偏差,通过调节控制器的输出信号来改变被控对象的输入信号,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1. 典型环节(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K,其中K为比例系数。

比例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线性关系。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1/s,其中s为复频域变量。

积分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随时间逐渐逼近输入信号。

(3)比例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 = K(1 + 1/s),其中K为比例系数。

比例积分环节的响应特性为输出信号在比例环节的基础上,逐渐逼近输入信号。

2. 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其传递函数为G(s) = Kp + Ki/s + Kd(s/s^2),其中Kp、Ki、Kd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

PID控制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快速、稳定和精确控制。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1)搭建比例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搭建积分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3)搭建比例积分环节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 实验二:PID控制器参数整定(1)搭建PID控制器电路,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通过改变PID控制器参数,观察并分析系统响应特性;(3)根据系统响应特性,整定PID控制器参数,使系统达到期望的响应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自动控制原理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实验结果。

二、实验装置和仪器1. Arduino UNO开发板2.电机驱动模块3.直流电机4.旋转角度传感器5.杜邦线6.电源适配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1. 将Arduino UNO开发板与电机驱动模块、旋转角度传感器和直流电机进行连接。

2. 编写Arduino代码,设置电机的控制逻辑和旋转角度的反馈机制。

3. 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至Arduino UNO开发板。

4.将电源适配器连接至系统,确保实验装置正常供电。

5.启动实验系统并观察电机的转动情况。

6.记录电机的转动角度和实际目标角度的差异,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设置了电机的目标转动角度为90度,待实验系统运行后,我们发现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目标角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差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1.电机驱动模块的响应速度存在一定的延迟,导致电机在到达目标角度时出现一定的误差。

2.旋转角度传感器的精度有限,无法完全准确地测量电机的实际转动角度。

这也是导致实际转动角度与目标角度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3.电源适配器的稳定性对电机的转动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际系统与理论预期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由电机驱动模块和旋转角度传感器等因素引起。

为了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调试。

实验的结果也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pid控制实验报告

pid控制实验报告

pid控制实验报告PID控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PID控制器的调试和实验验证,掌握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加深对控制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它由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

在实际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器通过对控制对象的测量值和设定值进行比较,产生误差信号,然后根据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的参数进行计算,输出控制信号,使控制对象的输出值逼近设定值,实现控制目标。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了PLC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作为控制系统,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反馈控制,调节加热器的功率输出,控制温度在设定值附近波动。

四、实验步骤。

1. 首先,设置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为初始值,将控制系统接通,使加热器开始工作。

2. 然后,通过监测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观察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3. 接着,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达到最佳状态。

4. 最后,记录和分析不同参数下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比较不同参数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总结调节经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调节,我们得到了不同参数下的控制系统响应曲线。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1. 比例参数的增大会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会引起超调和振荡现象;2. 积分参数的增大可以减小稳态误差,但会增加超调和振荡的幅度;3. 微分参数的增大可以减小超调和振荡,但会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掌握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调节PID 控制器的参数,使控制系统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七、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方法,还提高了实际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PID自控原理实验报告范文pid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PID自控原理实验报告范文pid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PID自控原理实验报告范文pid调节实验报告范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第七次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数字PID控制的特点,控制方式。

理解和掌握连续控制系统的PID控制算法表达式。

了解和掌握用试验箱进行数字PID控制过程。

观察和分析在标PID控制系统中,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内容1、数字PID控制一个控制系统中采用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方式控制,称之为PID控制。

数字PID控制器原理简单,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可用于多种工业控制,鲁棒性强。

可以用硬件实现,也可以用软件实现,也可以用如见硬件结合的形式实现。

PID控制常见的是一种负反馈控制,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自动调节器和被控对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

模拟PID控制框图如下:U(s)U(s)E(s)KpKiKd输出传递函数形式:其中Kp为调节器的比例系数,Ti为调节器的积分常数,Td是调节器的微分常数。

2、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1)建立模型结构在工程中遇到的实际对象大多可以表示为带时延的一阶或二价惯性环节,故PID整定的方法多从这样的系统入手,考虑有时延的单容被控过程,其传递函数为:这样的有时延的单容被控过程可以用两个惯性环节串联组成的自平衡双容被控过程来近似,本实验采用该方式作为实验被控对象,如图3-127所示。

2)被控对象参数的确认对于这种用两个惯性环节串联组成的自平衡双容被控过程的被控对象,在工程中普遍采用单位阶跃输入实验辨识的方法确认和τ,以达到转换成有时延的单容被控过程的目的。

单位阶跃输入实验辨识的原理方框如图3-127所示。

对于不同的T1、T2和K值,得到其单位阶跃输入响应曲线后,由和得到和,再利用拉氏反变换公式得到To=To=t2-t1Ln1-Yoτ=t2Ln1-Yot13、采样周期的选择采样周期选择0.05s。

4、数字PID调节器控制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虽然PID调节可全面、综合的考虑系统的各项性能,但在工程实际中,考虑到工程造价和调节器的易于实现,长采用PID三个参数来对系统进行校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报告2010-2011 学年第1 学期院别: 控制工程学院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名称: 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室: 6111指导教师:小组成员(姓名,学号):实验日期:2010 年月日评分: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利用MATLAB 编程平台进行控制系统复数域和时域仿真的方法;2、通过仿真实验,学习并掌握应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及根据系统性能选择系统参数的方法;3、通过仿真实验研究,总结PID 控制规律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规律。

二、实验任务及要求 (一)实验任务针对如图所示系统,设计实验及仿真程序,研究在控制器分别采用比例(P )、比例积分(PI )、比例微分(PD )及比例积分微分(PID )控制规律和控制器参数(Kp 、K I 、K D )不同取值时,控制系统根轨迹和阶跃响应的变化,总结PID 控制规律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系统根轨迹、系统阶跃响应影响的规律。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s (Y )s (R )6)(2(1++s s )(s G c1、比例(P )控制,设计参数Kp 使得系统处于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三种状态,并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种阻尼情况的Kp 值,同时绘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P )控制的规律。

2、比例积分(PI )控制,设计参数Kp 、K I 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 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 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和K I 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积分(PI )控制的规律。

3、比例微分(PD )控制,设计参数Kp 、K D 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 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 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和KD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积分(PD)控制的规律。

4、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设计参数Kp、KI 、KD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两个开环零点分别处于:1)实轴上:固定一个开环零点在被控对象两个开环极点的左侧,使另一个开环零点在被控对象的两个极点的左侧、之间、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移动。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KI和KD的变化情况。

2)复平面上:分别固定两个共轭开环零点的实部(或虚部),让虚部(或实部)处于三个不同位置,绘制根轨迹图并观察其变化;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主导极点,确定相应的控制器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六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KI 和KD的变化情况。

综合以上两类结果,总结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规律。

(二)实验要求1、合理选择P、PI、PD、PID控制器参数,使开环系统极零点分布满足实验内容中的要求。

通过绘图展示不同控制规律和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根轨迹图可以单独绘制,按照不同控制规律、不同参数将阶跃响应绘制于同一幅面中。

2、通过根轨迹图确定主导极点及参数值,根据阶跃响应曲线确定系统性能指标并列表进行比较,总结控制器控制规律及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系统根轨迹影响的规律。

3、总结在一定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下,根据系统根轨迹图和阶跃响应选择PID控制规律和参数的规则。

4、全部采用MATLAB平台编程完成。

三、实验方案设计(含实验参数选择、控制器选择、仿真程序等)1、比例(P )控制,设计参数Kp 使得系统处于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三种状态,并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种阻尼情况的Kp 值,同时绘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P )控制的规律。

实验系统模型:)s (Y )s (R )6)(2(1++s s )(s G c控制器结构应为:Gc(s)=Kp 绘制根轨迹图,选择实验参数: p=[1];q=[1 8 12];sys=tf(p,q); rlocus(sys);grid;rlocfind(sys)-6-5-4-3-2-1-2.5-2-1.5-1-0.500.511.522.50.20.40.560.70.810.90.9550.9880.20.40.560.70.810.90.9550.988123456Root LocusReal Axis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1)、过阻尼 实验参数选择: 序号 (组)y1 y2 y3 y4 y5 y6Kp 0.5 1 1.5 2 2.5 3实验代码:t=[0:0.01:3];Kp1=0.5;Kp2=1;Kp3=1.5;Kp4=2;Kp5=2.5;Kp6=3;num1=[Kp1];num2=[Kp2];num3=[Kp3];num4=[Kp4];num5=[Kp5];num6=[Kp6];den1=[1 8 12+Kp1];den2=[1 8 12+Kp2];den3=[1 8 12+Kp3]; den4=[1 8 12+Kp4];den5=[1 8 12+Kp5];den6=[1 8 12+Kp6]; [y1,x,t]=step(num1,den1,t);[y2,x,t]=step(num2,den2,t);[y3,x,t]=step(num3,den3,t);[y4,x,t]=step(num4,den4,t);[y5,x,t]=step(num5,den5,t);[y6,x,t]=step(num6,den6,t);plot(t,y1,t,y2,t,y3,t,y4,t,y5,t,y6);legend('y1','y2','y3','y4','y5','y6');xlabel('t');ylabel('y(t)');grid;title('(Kp=0.5,1,1.5,2,2.5,3)')系阶跃响应曲线:0.511.522.5300.020.040.060.080.10.120.140.160.180.2ty (t )(Kp=0.5,1,1.5,2,2.5,3)y1y2y3y4y5y6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的变化情况: 序号 (组)y1 y2 y3 y4 y5 y6 Tr (s) 1.15 1.29 1.00 0.93 0.90 0.91 Tp (s)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Ts (s) 2.63 2.64 2.4 2.83 2.37 2.25 P.O.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ess0.960.930.890.860.830.80(2)、临界阻尼 实验参数选择: 序号 (组)y Kp4实验代码:t=[0:0.01:10]; Kp=4; num=[Kp]; den=[1 8 Kp+12];[y,x,t]=step(num,den,t); plot(t,y); legend('y'); xlabel('t'); ylabel('y(t)'); grid;title('(Kp=4)') 系阶跃响应曲线:1234567891000.050.10.150.20.250.30.35ty (t )(Kp=4)y系统性能指标:Tr (s)Tp (s)Ts (s)P.O.ess0.84 无 2.27 无0.75(3)、欠阻尼实验参数选择:序号y1 y2 y3 y4 y5 y6(组)Kp 5 10 15 20 25 30实验代码:t=[0:0.01:3];Kp1=5;Kp2=10;Kp3=15;Kp4=20;Kp5=25;Kp6=30;num1=[Kp1];num2=[Kp2];num3=[Kp3];num4=[Kp4];num5=[Kp5];num6=[Kp6];den1=[1 8 12+Kp1];den2=[1 8 12+Kp2];den3=[1 8 12+Kp3]; den4=[1 8 12+Kp4];den5=[1 8 12+Kp5];den6=[1 8 12+Kp6]; [y1,x,t]=step(num1,den1,t);[y2,x,t]=step(num2,den2,t);[y3,x,t]=step(num3,den3,t);[y4,x,t]=step(num4,den4,t);[y5,x,t]=step(num5,den5,t);[y6,x,t]=step(num6,den6,t);plot(t,y1,t,y2,t,y3,t,y4,t,y5,t,y6);legend('y1','y2','y3','y4','y5','y6');xlabel('t');ylabel('y(t)'); grid;title('(Kp=5,10,15,20,25,30)') 系阶跃响应曲线:0.511.522.5300.10.20.30.40.50.60.70.8ty (t )(Kp=5,10,15,20,25,30)y1y2y3y4y5y6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的变化情况: 序号 (组)y1 y2 y3 y4 y5 y6 Tr (s) 0.83 0.56 0.73 0.58 0.50 0.44 Tp (s) 无 无 0.87 0.74 0.67 0.60 Ts (s) 1.64 1.59 1.51 1.88 1.55 1.58 P.O. 无 无 3.6% 4.8% 7.5% 8.4% ess0.700.540.450.380.330.292、比例积分(PI )控制,设计参数Kp 、K I 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 (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 (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 和K I 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积分(PI )控制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