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16歌曲曲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16歌曲曲式歌曲16
第五章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
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是歌曲的附加结构,不属于主体结构范畴,但它们都是歌曲作品的有机组成,是歌曲整体艺术表现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们对呈示歌曲主题、塑造音乐形象、烘托歌曲情绪等方面,均起着主要作用。
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是用乐器(或是人声)来表现的,它们在歌唱出现之前、停顿之间、结束之后,起着色彩对比作用。
作为歌曲创作的初学者,往往会忽视前奏、间奏及尾声,原因很多,或是没有重视,或是重视了但不知道怎么写,如果不写这些歌曲的附加成分,只是让伴奏者随意处理,那么,这个时候所谓的前奏、间奏及尾声不是出于创作者之手,就不能充分体现创造者的整个意图。
因此,必须把这三个部分纳入全盘考虑,然后再根据歌词的需要,决定取舍。
一、前奏的写法与类型:
出现在歌唱部分之前,由器乐或人声引进的部分,称前奏,也叫引子。
它的作用是预示歌曲的情绪、意境、节奏、调性等,以便自然地引入歌唱。
前奏的音乐材料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取自歌曲本身的素材,一是根据需要,用新材料重新创编。
根据所用材料与写法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音型式的前奏:就是将伴奏织体中的音型提前几小节出现,为主
题的加入做一个铺垫,在歌声进入后仍持续进行。
这是前奏最简单的写法。
这样的前奏一般不包含曲调因素,而仅仅以结合主和弦或包含了和声进行的方式弹奏。
《小夜曲》 [奥]舒伯特曲
如:勃拉姆斯《摇篮曲》外国声乐作品第一册P156。
毛泽东词、桑桐曲《北戴河》(朱127弹)
《游击队之歌》(迅雷的开始部分的节奏型)
这种音型式的前奏,为主题的呈示作了一种背景铺垫。
2、乐句式前奏:是指用歌曲中某乐句(可以是首句、中间句或尾句)的旋律原样或加以变化,或者是将几个乐句中的片断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乐句式前奏。
这是歌曲前奏最常用的创作手法。
某乐句的旋律原样:《十五的月亮》《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望星空》,这种方法是将乐段中的某一乐句原封不动的调用,手法简单直率、经济适用。
歌曲中某乐句的加以变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黄河颂》(主
题句的变化)《八一军旗高高飘扬》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前奏是歌曲尾句“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加花变奏。
重新组合:《我爱你塞北的雪》将主体的开始旋律与尾部旋律巧妙衔接,构成一个完整的乐句,构思巧妙精致。
3、乐段式的前奏:是指将歌曲中某一乐段原样或加以变化,形成一个完整的乐段式前奏。
《长江之歌》是歌曲A段完整的调用
《祖国之爱》是歌曲B段完整的调用
4、散板华彩式的前奏(背景描绘式):是指以主题的短小动机为核心,加入大量的琶音或音阶走句,构成散板华彩式或背景描绘式的前奏。
《乌苏里船歌》:这是一个长大的前奏,有器乐和声乐共同组成。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甘民歌
《洪湖水浪打浪》《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洞庭鱼米乡》作品都是“背景描绘”式的前奏,其节奏自由,旋律流畅,“画面”清晰,描绘出了家乡和大自然的美丽。
5、综合性的前奏:是指有多种材料、多种写法构成的规模较大、多层次的前奏叫综合性的前奏。
材料来源:可以是歌曲本体的素材,也可以使用新材料创编,这种写法多用在艺术歌曲中。
《我爱你中国》《忆秦娥?娄山关》舒伯特《菩提树》《魔王》等
6、并置性的前奏:是指前奏材料与歌曲的主体材料没有明显的联系,是一种新的创作。
《枉凝眉》前奏音调模仿古筝、琴瑟的音色,表现一种古香古色,阴柔典雅的气氛,暗示全曲的悲剧气氛。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长大的前奏,连续的三连音运用,展现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
《敢问路在何方》:用两句激情豪迈的音调,三小节的动力性很强的节奏,展现了全曲的情绪,加上电声效果,营造了一种气氛,刻画了一种精灵形象。
《翻身道情》:营造的是一种情绪和气氛。
《牡丹之歌》《母亲》(迅雷)
《长城谣》前奏采用了作品中不曾用过的的旋律因素。
《让我们荡起双桨》(迅雷) 的前奏也采用了作品中不曾用过的的旋律因素。
09、3、19 06 1、2
二、间奏的写法与类型:俗称“过门”,是指在歌曲进行中由伴奏乐器演奏的连接部分。
它可以渲染气氛,烘托情绪,也可以起到转换节拍、调性及情绪等作用。
根据间奏所处的位置与写法的不同,一般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
1、乐句间的间奏:一般比较短小,只起到点缀、间歇和过度的作用。
《十送红军》《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草原之夜》这首歌曲的间奏既衔接了上下乐句,又起到了句尾的补充作用。
2、乐段间的间奏:一般为乐句或乐段结构,起着乐思发展、延续及乐段之间情绪、速度、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的转换等作用。
《翻身道情》
《渔光曲》这是一首三部并列结构的作品,每个乐段之间都有间奏。
这首歌曲的间奏起到了乐段之间的衔接作用。
《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节拍转换
《黄河船夫曲》节拍转换
《怒吼吧,黄河》调式、调性转换
3、展开性间奏:规模较大,很少使用,一般用在比较复杂的艺术歌曲中,形成器乐演奏的乐段结构,是歌曲整个艺术表现(这里是表现、前两种只是起到某种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
《梅岭三章》
我们在歌曲创作中常用的间奏是一、二种类型。
06 1、2 09 3 26
三、尾声的写法与类型:歌曲的基本内容表达之后,乐思尚不完满,用器乐或人声作乐思补充的部分称为尾声。
其作用是补充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加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使歌曲结束的更加稳定、完满。
根据尾声奏所用的材料与写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补充性尾声:是指将歌曲最后的乐句或乐句片段加
以重复或变化重复,形成自然的补充,使歌曲更稳定的结束。
这样的例子很多。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母亲》
2、再现性尾声:是指用歌曲A乐段的某些材料加以变化收拢全曲,是音乐产生一种回忆、总结的感觉。
3、呼应性尾声:是指尾声用与前奏相同的材料和写法构成“镶边”式的对称呼应关系。
《乌苏里船歌》(《我们是黄河泰山》,) 《渔光曲》两首歌曲的尾奏都呼应了前奏的旋律。
《打起手鼓唱起歌》《我爱你,塞北的雪》这两首歌曲的尾奏都呼应了前奏的旋律,达到了全曲在调式风格和旋律风格等方面的统一。
4、独立性尾声:是指主体结束后,使用不同于前面的新材料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尾声。
《我爱你中国》
总结:
歌曲附加部分的分类方法及写法很多,加上现在点声乐队的使用,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同学们可以在创作中试着先易后难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