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ec87b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d.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小杰家今年的苹果又丰收了!如图所示,这是小杰拿起自家苹果的图片,根据图片信息可估测苹果的高度约为()A.4mm B.4cm C.8mm D.8cm 2.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教室房间的高度为2mB.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C.短跑运动员比赛时的速度可达30m/s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为15min3.暑假小霞和同学们去 Sentosa岛游玩,如图,他们坐在滑行的“香蕉”船上疾速行驶,若说小霞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海水B.Sentosa岛C.站在沙滩上给小霞照相的同学D.小霞她们乘坐的香蕉船4.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分析下例说法不正确是()A.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B.如果测量次数非常多,再取平均值,误差就不存在了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D.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5.如图 A、B、C 表示三种测量木条 ab 长度的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正确B.B正确C.C正确D.都有错6.如图所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五星红旗经过全国各民族、各行业的 176 名代表的传递被郑重地交给国旗班,在传递国旗过程中()A.以国旗为参照物,行业代表是运动的B.以国旗为参照物,观众席是静止的C.以国旗班为参照物,行业代表是运动的D.以国旗班为参照物,国旗是静止的7.若用某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4次,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A.24.98cm B.26.01 cm C.26.02 cm D.26.03 cm 8.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越大,路程越大B.由速度公式s=vt可知,路程跟时间成正比C.用1m/s的速度向东和向西走,结果相同D.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定义方法称为比值定义法,物质的密度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定义的9.在校秋季运动会100m决赛中,前80m小明落后于小华,后20m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1936d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9.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8分)1.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D.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一位身体健康的初中生脉搏跳动60次所用的时间大约是()A.6s B.30s C.60s D.180s 3.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该是()A.cm B.km C.m D.m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6.10cm、6.13cm、6.12cm、6.15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6.125cm B.6.13cm C.6.14cm D.6.12cm 5.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果闪光灯每秒钟闪亮100次,球从位置A到位置B 经过的时间是()A.0.06秒B.0.07秒C.6秒D.7秒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B.江陵C.两岸D.轻舟7.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水凝固成冰B.河水流动C.小鸟在空中飞行D.雨滴下落8.如图所示,5岁的小东和妈妈正乘自动扶梯下楼,小东说:“妈妈我们跑下去吧!”妈妈说:“这样很危险,乘扶梯时要站着不动。
”“站着不动”是相对于()A.自动扶梯扶手B.正上楼的乘客C.商场里的地面D.货架上的货物9.我国技术人员在研发高铁时,要进行风洞测试,即将高铁列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让风高速迎面吹来,模拟高铁列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形,在风洞测试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高铁列车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10.在物理中,我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而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7b23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7.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车内的座椅B. 路边的树木C. 窗外的楼房D. 远处的高山2.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A. 来来往往的行人B. 迎面而来的车辆C. 他所骑的电动车D. 街道两边的房屋3.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的B. 静止的C. 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 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房屋造好以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B. 汽车驶过一座桥梁,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梁是绝对静止的C.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 宇宙就是由运动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5.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5cm。
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2.36cmB. 2.357cmC. 2.38cmD. 2.4cm6.甲物体的速度是54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 内通过的路程是600m,通过比较可知()A. 甲物体运动得最快B. 乙物体运动得最快C. 丙物体运动得最快D. 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7.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 1.7m=1.7m×100cm=170cmB. 2h=2×60s=120sC. 85dm=85÷100m=0.85mD. 850mm=850×10−3m=0.85m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A. 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 两物体在0∼15s内的平均速度v甲>v乙C. 两物体在15s末速度相等D. 在20s末甲乙两物体相距40m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可知,物体的()t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D. 以上说法都对10.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 min后两人相距1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B.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m/sC.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D. 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11.为抗击疫情,口罩生产厂家竭力提高口罩的产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bbe256fab069dc51220184.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1.你身体上最接近15 mm长度的是()A.肩膀的宽度B.拇指的长度C.大拇指指甲的宽度D.头发丝的直径2.一个运动物体,在第一次10秒内走4米,在第二次5秒内走2米,在第三次15秒内走6米,则可以肯定此物体一定是作了()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既有匀速直线运动,又有变速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3.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20.0 mm,若改用dm表示,这个结果应是()A. 0.2 dm B. 0.20 dm C. 0.200 dm D. 0.2000 dm4.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5.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6.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7.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1次的时间大约()A. 1秒B. 5秒C. 10秒D. 20秒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s=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物体()A.第1 s通过的路程是5 m B.前2 s的平均速度是7 m/s C.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6 m/s D.任意1 s的平均速度都是2 m/s10.“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下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基本相同C.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11.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③小球从A位置到c 位置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D 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1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中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A .B .C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13.①如左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②如右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14.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1)0.38毫米=________微米(2)45厘米=________米;(3)5 ×103米=________千米(4)4.6分米=________毫米15.小东用同一把刻度尺测了某一个物体的长度,数据分别是:6.78 cm、6.79 cm、6.782 cm 6.77 cm、6.90 cm.在和同学交流评估中,发现有些数据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分别是________,请你分析这些数据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1小题)16.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四、计算题(共3小题)17.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继续行驶5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10米处,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求:(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2)若驾驶员酒后驾驶,反应时间变为2 s.计算说明上述情况下,汽车能否安全停下来?18.某汽车以36 km/h的速度行驶了1 h后,离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程,要想在30 min内到达目的地,问:(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多少?19.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为多少?五、作图题(共1小题)2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15 mm=1.5 cm=0.015 m;中学生肩膀的宽度在40 cm左右.不符合题意;中学生拇指的长度在5 cm左右.不符合题意;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的宽度在1.5 cm=15 mm左右.符合题意;人的头发丝直径非常小,比1 mm小得多.不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由v=可得,该物体在这三次中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平均速度相同不能说明整个过程速度不变,因此不能确定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也不确定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否为直线,因此该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确定.3.【答案】C【解析】一物体的长度为20.0 mm,其准确值是20 mm,估读值是0.0 mm,最后面的“0”有意义,不能去掉.10 mm=0.1 dm,∴20.0 mm=0.200 dm.4.【答案】C【解析】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5.【答案】A【解析】平均速度肯定要范围越大越好,桌面的范围不是很大,所以尽量取两端,取较长时间可能会有误差,可能超过台子上运动的时间,再说时间到的时候小球在运动中,不能精确定出小球瞬间所在位置,又会带来较大的误差,所以肯定A好,一到点掐秒表,应该还是较准确的,多做几次,再取平均值,因为掐秒表的动作反应也有误差.6.【答案】D【解析】A中硬币的下面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不正确;B中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对齐,无法读数,不正确;C中无法确定硬币直径的位置,零刻线也未对齐,不正确;D中借助两块三角板卡住硬币,且一端对齐,能测出直径,正确;7.【答案】C【解析】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8.【答案】B【解析】正常情况下,人1 min呼吸的次数在15次次左右,所以呼吸一次的时间在4 s 左右,5 s符合实际.9.【答案】B【解析】A.根据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可以求出第1s通过的路程s=5t+t2=5×1+12=6 m,所以A选项不正确;B.首先根据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计算出前2 s 通过的路程s=5t+t2=5×2+22=14 m,前2 s的平均速度v===7 m/s,所以B 选项正确;C.根据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所以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为定值,所以C选项错误;D.根据路程s 与时间t的关系式可以看出,下一个1秒,总是要比前一个1秒通过的路程远一些即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每一个1秒的平均速度是不一样的,所以D选项错误.10.【答案】C【解析】A与B,虽然甲、乙两球运动开始位置相同,在后面出现在同一位置,这只表示它们通过了相同的路程,但甲是摄影5次,乙是摄影3次,所以时间不同,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长;故A,B选项错误;C,如图甲,甲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甲球进行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 选项正确;D,图乙,乙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且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即速度是越来越大;故D选项错误.11.【答案】D【解析】①AB段做加速运动,BC段做匀速运动,AC段先加速后匀速,所以错误;②BD段重力等于阻力,图像每△t小球下落高度为a,是匀速运动,所以正确;③AC段SAC=3a,tAC=2△t,AC段的平均速度v AC==,所以正确;④BD段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过D点的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v BD===,所以正确.12.【答案】B【解析】图像中,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速度,由图知:A,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B,时间虽然变化,但速度保持不变,属于匀速运动.符合题意;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变速速度匀速增加,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D,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是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13.【答案】①337.5②2.50【解析】左图中,小盘的分度值是0.5 min,指针在5 min和6 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 s,而大盘指针在37.5 s,因此秒表读数为5 min37.5 s=337.5 s;右图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物体的长度是 3.50 cm-1.00 cm=2.50 cm.14.【答案】(1)380μm;(2)0.45 m;(3)5 km;(4)460 mm.【解析】单位换算的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变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1)0.38 mm=0.38×103μm=380μm;(2)45 cm=45×10-2m=0.45 m;(3)5×103m=5×103×10-3km=5 km;(4)4.6 dm=4.6×102mm=460 mm15.【答案】:6.782 cm,6.90;6.782 cm错误原因是:估读错误,6.90 cm错误原因是:读数偏差大.【解析】由题意知刻度尺最小分度值是1 mm,以cm为单位,小数点后应有两位数,6.782 cm小数点后有三位数,读数错误.在6.78 cm、6.79 cm、6.782 cm 6.77 cm、6.90 cm数据中,6.90 cm偏差较大,这个数据是错误的.16.【答案】(1)v=s/t;(2)如图所示(3)匀速直线运动(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1分).(图像显示)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解析】(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2)先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3)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4)晓彤的实验不合理;用10 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美较大;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故答案为:(1)v=;(3)匀速直线运动;17.【答案】解(1)汽车的反应距离等于s=70 m-(50 m+10 m)=10 m,所以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等于v===20 m/s;(2)反应时间为2 s时的反应距离等于s=vt=20 m/s×2 s=40 m,从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总路程s=40 m+50 m=90 m>70 m,因此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答:(1)汽车制动前行驶速度为20 m/s;(2)若驾驶员酒后驾驶,反应时间变为 2 s.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解析】(1)驾驶员反应时间0.5 s内,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70 m-(50 m+10 m)=10 m.根据公式v=可求出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2)可以根据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计算出,反应时间为2秒时的反应距离,然后做出判断.18.【答案】根据v=可得,全程的一半为s=v1t1=36 km/h×1 h=36 km;后一半路程中的路程为v2===72 km/h;(2)全程的平均速度:v===48 km/h.答:(1)它最后一半的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72 km/h;(2)全程的平均速度应为48 km/h【解析】(1)已知汽车通过全程的一半的时间和速度,根据公式s=vt求出校车行驶的路程,然后根据一半路程的时间,算出后半路程的速度;(2)已知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计算平均速度.19.【答案】解:救援部队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为t=50 min+2 h+40 min=3.5 h全程的平均速度v===30 km/h答: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0 km/h.【解析】求全程平均速度,应是全部的路程与通过全部路程所需的时间的比值.这里的全部时间包括开始的50 min、抢通道路的2 h和继续前进的40 min.20.【答案】【解析】根据甲图可以求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v===5 m/s,即物体在做速度为5 m/s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1c593caeaad1f347933fa4.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题)1、下列叙述中哪些是不属于机械运动的例子( )A.地面上滚动的球B.爱国卫生运动C.空中飞行的小鸟D.水中游动的鱼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可以用体温计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B.测量中误差的产生跟测量者人为估计有关,与测量工具无关C.测量时,选择分度值越小的测量工具越好D.用已调好的天平测质量的过程中,可以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恢复平衡3、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2.9cm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C、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5、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3.75m=3.75m×100=375cmB.3.75m=3.75×100cm=375cmC.3.75m=3.75×10﹣2cm=0.375cmD.3.75m=3.75m×100cm=375cm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约是200mm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C.物理课本的宽约48c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7、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题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己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小,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A.B.C.D.8、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A.200mB.400mC.2000mD.10000m9、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A、4h内通过160kmB、10s内通过了100mC、1h内通过1.2×106cmD、1min内通过1000m10、如图所示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a和c B.a和d C.b和c D.b和d11、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12、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42fd1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e.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我们说卡车静止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卡车B.联合收割机C.地面D.地面上的庄稼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第5s时的速度为1m/s,则在前2s的速度是()A.0.5m/s B.0.4m/s C.1m/s D.2m/s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4.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 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物质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B.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D.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测量错误造成的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地球自转不属于机械运动6.并列在火车站的两列火车,突然甲车上的人发现乙车好象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A.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B.甲车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D.甲乙两车正以相同的速度前进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A.B.C.D.8.甲、乙两位同学在操场的平直跑道上作匀速直线跑步,他们同时经过MN线,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
图中分别作出了两人运动的s与t或v与t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A.B.C.D.9.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B.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程第2s至第4s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10.如题图所示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队夺得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创造中国男子冰上竞速项目在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武大靖加速滑动时,他的惯性增大B.武大靖转弯时,处于平衡状态C.在滑行的过程中,以冰面为参照物武大靖是运动的D.当武大靖静止站立在冰面上时,他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1.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一首,即“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A.满眼风光多闪烁B.看山恰似走来迎C.仔细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12.如图所示,人用水平向左的力推讲台,没有推动,则这个过程中()A.人对讲台的推力小于讲台受到的摩擦力B.讲台受到的惯性大于推力C.讲台的运动需要很大的力来维持D.讲台桌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二、填空题1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结果用v1、v2表示).14.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3×105km/s,科学家向月球发射激光,经过大约2.56s接受到返回的信号,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_____m;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到达月球,由此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_____km;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就是16光年,“光年”是_____的单位(选填“时间”或“路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75aa2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3.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_______.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___ _m。
2.小华乘船进入世博园的过程中,若以游船为参照物,浦江两岸的建筑物是的。
如图所示的s-t图象反映了游船在某段江面上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得该游船行驶的速度为m/s,它在3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m。
3.百米比赛中,记时员记时是以看见枪冒烟为准,而不是以听见枪声为准。
这是因为如果以枪声为准,由于声音传播较慢,当声音传播到记时员耳朵时,已经慢了一段时间,这样记录的时间就会比实际时间偏__________。
(填“大“或“小“)2题图 4题图 5题图4.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二、选择题5.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6.针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1.6mB.物理书的长度为26cmC.中学生百米跑平均速度为9.1m/sD.温暖舒适的气温为37℃7.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前4 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 m/sC.乙同学第4 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 m8.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象是()9.如图所示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 m/s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三、实验题11.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后,还想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fa6a9bb68a98270fefa82.png)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 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36 分)1.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4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2.36cmB. 2.357cmC. 2.425cmD. 2.43cm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 1cm、9.80cmB. 1mm、3.80cmC. 1mm、9.80cmD. 1cm、3.80cm3.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200cmC.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B.中学生正常步行时一步的距离约为2mD.一支新中华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4.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A.1:2B.2:1C.2:9D.9:25.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C.0~4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D.3s 时甲在乙的前方6.汽车以4m/s 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 的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m/s 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8m/sB.5m/sC.4.25m/sD.2.75m/s7.如图所示,小钢球沿光滑的线路由A经B和C到D,已知AB=BC=CD,A、B、C、D 在同一水平面上,则球经过AB、BC、CD 面的时间t1 、t2 、t3 的关系为()A.t1=t2=t3B.t1 >t2 >t3C.t1 <t3 <t2D.t1 <t2 <t38.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该物体的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运动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B.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C.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 分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D.长度测量时在已有的测量工具中选择分度值最小的测量工具10.甲车从M 点,乙车从N 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 图象分别如图(a )(b )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07d908a58da0116c1749ff.png)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A.通常情况下人的心脏跳动一次B.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C.人步行10m所需时间D.看一场电影的时间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刻度尺放歪了造成了误差B.由于环境对仪器影响会造成测量误差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估读时偏大会造成误差3.2020年10月15日是神舟五号出征太空17周年,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出征太空,成为首位叩访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在“神舟五号”返航过程中,说“神舟五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神舟五号”B.地面C.杨利伟D.“神舟五号”飞船座椅4.放在火车行李架上固定的物品相对a,b,c,d中运动的有(a火车头,b车厢的座椅,c轨道旁的树木,d轨道旁的房屋)()A.a,c B.a、b C.b,c D.c,d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之比为4:3,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4,则甲、乙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A.2:1B.1:2C.9:16D.16:96.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路程之比2:3,所用时间之比3:2,则速度之比是()A.1:1B.4:9C.9:4D.2:37.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A.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C.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D.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8.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小杨骑共享单车游玩汶河湿地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杨骑行的速度最大可以达到50m/sB.小杨下坡时不蹬车,以单车为参照物,小杨是静止的C.小杨骑车匀速转弯时,还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9.夜里,在海洋的同一条航线上,甲、乙两船分别以5m/s和10m/s的速度相向而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5d030c77232f60ddcca197.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若说小东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指路牌B.路边的树C.路边的石雕D.小龙2.历史上把如图示意的长度定为1 英寸,1 英寸约为()A.2.5 km B.2.5 m C.2.5 dm D.2.5 cm3.(成都中考)马斯克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超级高铁的计划。
他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200 km/h。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000 m/sB.材料中描述的1200 km/h是指“车厢”的平均速度C.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自己的座位是静止的D.“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4.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B.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C.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D.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5.小明骑自行车去书店,开始以2 m/s的速度骑行了400 m,然后又以5 m/s的速度骑行了500 m,则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2.5 m/sB.3 m/sC.3.5 m/sD.7 m/s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图(2)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8.“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光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左向右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球运动的时间比乙球短B.甲球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C.乙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9.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9feb49b7360b4c2e3f64c5.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一支普通水笔的长度最接近()A. 5厘米 B. 15厘米 C. 25厘米 D. 35厘米2.下面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刻度尺前,没必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测量时,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物体的左端对齐3.如图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4.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越好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D.测量长度要估读数字,估计的数字越多越好6.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 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 0.2 h B. 0.5 h C. 0.8 h D. 1 h7.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22分)8.在微观研究中,常用“埃”作为长度单位.1埃=10-10米,某种可见光的波长为400埃,合________米.9.纳米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的前沿.纳米释很小的长度单位,1 nm=10-9m,一张纸的厚度大约只有0.1 mm,合______nm.10.某同学用一个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462 mm、464 mm、463 mm,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mm.1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 cm.12.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误差就越________,但是误差是________ 避免(填“可以”或“不可”)的,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的________作为测量结果.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14.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 cm.15.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L=________.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6.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1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四、实验题(共3小题,共24分)18.(6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19. (6分)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表一小轿车表二大客车表三卡车(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20. (12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快/慢)一些较好;(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4)数据分析: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________(正比/反比)关系,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________(不变/变化)的.因此,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________________运动;(5)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如果说是静止的,请说明理由;如果说是运动的,请说明运动的方向.六、计算题(共3小题,共25分)21. (8分)一列火车长200 m,以36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6 km的大桥.问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2. (8分)李明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 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 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 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3. (9分)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30分.(1)AB两地相距多远?(2)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5厘米长度较小,与一支粉笔的长度接近;远小于普通水笔的长度;故A错误;15厘米长度与普通水笔的长度比较接近,符合实际情况;故B正确;25厘米长度远远大于普通水笔的长度,此长度与普通毛笔的长度接近;故C错误;35厘米长度更远远大于普通水笔的长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故D错误.2.【答案】C【解析】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A错误;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可以把其它刻度线当做零刻度线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故B错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C正确;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边缘要对齐被测物体的左端或右端,故D错误.3.【答案】B【解析】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A错.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是正确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C错.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所以D错.4.【答案】C【解析】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设法减小误差,不可能避免误差或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都是错误的;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5.【答案】C【解析】A,测量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B,用分度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精确的程度不同,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C,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没有关系.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数字越多越好.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6.【答案】B【解析】人一般情况下,正常行走的步速是每秒两步到三步,5 000步用时应该用时为2 000秒左右,相当于30分钟左右,即0.5小时左右.7.【答案】C【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A,D选项中的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不符合题意;B选项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一般测量值会偏小,不符合题意;C选项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8.【答案】4×10-8【解析】单位换算的基本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改变单位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400埃=400×10-10米=4×10-8米9.【答案】105【解析】单位换算的基本步骤是:物理量前面的系数(数字)乘以换算关系,然后把单位改变单位为要换算的单位,最后化简.0.1 mm=0.1×106nm=105nm10.【答案】463 mm【解析】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平均值的结果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L==463 mm11.【答案】1.83~1.86均为正确【解析】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 cm,物体右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85 cm,木块长度为3.85 cm-2.00 cm=1.85 cm.12.【答案】小;不可;平均值【解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是由测量工具的精细与否、读数的方向、人为因素等情况造成的,所以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密的仪器等方法.13.【答案】B 1.36【解析】: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 ;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 cm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36 cm ,物体的长度L =1.36 cm.14.【答案】1.20【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 =1 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纽扣左侧与2.00 cm 对齐,右侧与3.20 cm 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 =3.20 cm -2.00 cm =1.20 cm.15.【答案】πDN【解析】铁环是一个圆,所以测得其直径为D 时,其周长为πD.滚动铁环绕花坛转动,只要数出转动的圈数N ,两者相乘就可以得出花坛的总周长了,则L =πDN .16.【答案】【解析】根据甲图像(时间—速度图像)可得出,玩具车的速度为3 m/s ,由公式s =vt 可以求出在0 s 、2 s 、4 s 后的路程分别为:0 m 、6 m 、12 m ,在路程—时间坐标图上画出(0,0)、(2、6)、(4、12)三点的坐标位置,然后连线,就可得出路程—时间坐标图像.17.【答案】【解析】根据甲图可以求得,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v =t s ==5 m/s ,即物体在做速度为5 m/s 的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18.【答案】(1)运动 (2)0.08 m/s (3)慢【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由题意知,路程S 为0.56米,时间t 为7 s .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 =ts ==0.08 m/s(3)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19.【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4、7(或5、8或6、9).【解析】(1)比较实验数据1与4(或2与5、3与6)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2)由实验结论可知,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需要控制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4、7(或5、8或6、9);20.【答案】(1)0.08(2)慢 (3)(4)正比;不变;匀速直线(5)运动的;向下【解析】(1)由题意知,路程S =56 cm =0.56 m ,时间t =7 s .则气泡的速度:v =t s ==0.08 m/s. (2)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3)将表一中的坐标点(0,0),(10,1),(20,2),(30,3),(40,4.),(50,5)在s -t 坐标系中逐一描出,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 -t 图象,如下图:(4)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因此运动速度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又因为气泡的运动的路线是直的,所以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5)因为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因气泡是在上升过程中,所以若以上升的气泡为参照物,塞子是向下运动的21.【答案】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s =1 600 m +200 m =1 800 m火车速度:v =36 km/h =10 m/s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t =v s ==180 s答:火车从上桥到全部离开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80 s.【解析】本题应注意:火车全部通过大桥通过的路程等于列车车身长加上大桥的长度,即车头驶上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通过的距离,利用公式t =vs ,计算出时间. 22.【答案】(1)平均速度:v 1=11t s ==6 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v =t s ==5 m/s ;答:(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 m/s ;(2)李明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 m/s.【解析】计算平均速度时,首先应当明确要求的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然后用该段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1)根据题意,告诉了李明家到书店的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可以计算出平均速度;(2)求出全程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23.【答案】(1)由图中,s =120 km -40 km =80 km ;(2)t =8时30分-8时=30分=0.5 h ;则小汽车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v =t s ==160 km/h. 答:(1)AB 两地相距80 km ;(2)小汽车在A 、B 间的平均速度是160 km/h。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b403daa0116c175f0e48c0.png)
第1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A.该木块的长度为2.00cmB.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C.该木块的长度为2.0cmD.视线与尺面的位置2.如图所示,能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A.B.C.D.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4.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4.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cm B.km C.m D.mm5.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着许多方面偶然因素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6.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纽扣的直径分别是A.1cm,1.1cm B.1mm,3.1cmC.1cm,1.10cm D.1mm,1.10cm7.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值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多次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求平均值后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8.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写法是A.36.48cm36.481cm0.3648m=⨯=B.136.48cm36.48cm0.3648m100m=⨯=C.136.48cm36.48m0.3648m100=⨯=D.136.48cm36.48cm0.3648m100=⨯=9.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A.B.C.D.10.甲、乙两小车在平直轨道上从同一点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由图像判断错误的是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C.经过6秒,两车相距0.6米D.通过3.6米的距离,甲车比乙车少用3秒二、多选题11.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乙读数比甲更精确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三、填空题12.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63cd4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7.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B.C.D.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3、棋盘上摆放有三个棋子,如图中甲图所示,乙图则是三岁的小宇移动了棋子后的样子。
相对于棋盘,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棋子是()A.只有3B.只有2和3C.只有1和3D.1、2和34、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经过4s,甲乙相距8m5、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用来精确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快慢的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6、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7、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行白鹭上青天D.霜叶红于二月花8、关于速度3.6 m/s和1 km/h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3.6 m/s=1 km/h B.3.6 m/s>1 km/hC.3.6 m/s<1 km/h D.无法比较9、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匀速飞行、减速降落等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35c21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d.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计算过程正确的是()A.7.2mm=7.2mm×10-3=7.2×103mB.15m=1.5×106=1.5×107μmC.2.5km=2.5km×105cm=2.5×105cmD.3.0×106cm=3.0×106×10-2m=3.0×104m2.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A.偏小B.偏大C.不受影响D.不确定3.如图所示是学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奋力奔跑的场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认为跑在前面的人运动得快;比赛结束后,“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获胜。
那么观众和裁判判断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A.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B.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较路程C.观众: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D.观众: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较时间4.如图,2020 年7 月23 日,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计划飞行约7 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 至3 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问一号”升空过程中相对地球地面是运动的B.“天问一号”升空过程中相对运载火箭是静止的C.“天问一号”围绕火星飞行时,相对地球是静止的D.“天问一号”火星着陆过程中,相对火星地面是运动的5.某百米短跑运动员在比赛时前50m内的平均速度为8m/s,后50m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8.88m s B.8.89m s C.9m s D.9.11m6.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7.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使斜面的坡度越小越好,以便于测量时间B.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vC.小车从木板顶端下滑时,木板长度即为小车全程通过的路程D.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时,要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下滑8.如图是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缠绕不够紧密,会导致测量值偏大B.缠绕足够紧密时,可以消除误差C.测量起点不是0刻度线,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D.该实验采用了以直代曲法9.如图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向东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A.0~5s,甲车的速度是4m/s B.10~2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10~15s,甲车处于静止状态D.0~15s,甲、乙两车运动的路程都是30m10.图中甲、乙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正随小车以相同的速度沿水平路面向东直线行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9b415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6.png)
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有1s和4s末
C.乙在前2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t=2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5.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过去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液化时它放热。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汽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B.
C. D.
3.动物世界中,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40m/s;在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100km/h;在空中飞行得最快的要算小巧的雨燕,其速度可达3km/min.请问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 )
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
C.手机通话时的电流约5A 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
1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2.56 cm=12.56 cm×10﹣2=0.125 mB.12.56 cm=12.56 cm×10﹣2m=0.1_____.
初二上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三篇】
![初二上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80347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c.png)
【导语】物理是⼀门基础科学,他揭⽰了事物发⽣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初⼆上物理第⼀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及答案【三篇】,仅供⼤家学习参考。
⼋上物理第⼀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题 ⼀、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物理学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的.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与静⽌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在⾈中闭牖(门窗)⽽坐,⾈⾏⽽⼈不觉”这是运动的的⽣动描述,其中“⾈⾏”是以为参照物,“⼈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驶的⽕车上,以⽕车为参照物⼈是的,以路旁的树⽊为参照物时,⼈是. 5.平时所说“⽉亮躲进云⾥”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亮”是以 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的.相对于 是运动的.⼈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转⼜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落西⼭”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的⼈,看见路边树⽊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车静⽌,若以树为参照物,⼄车是的. 9.长征三号⽕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红骑⾃⾏车在公路上⾏驶,当天虽⽆风,但⼩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红为参照物,空⽓是向运动的,以地⾯为参照物,⼩红向⾏驶.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江春⽔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奔腾D.春风拂⾯ 2.⼀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驶的速度是54km/h,羚⽺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到⼤的顺序是() A.运动员、汽车、羚⽺B.汽车、羚⽺、运动员 C.羚⽺、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汽车 3.下列⼏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步⾏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C D.⼀张试卷厚度的⼤约1mm 4.观察⾝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演奏中华⼈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我们所⽤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 D.课桌的⾼度约为1.5m 5.关于运动和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驶时,它们是相对静⽌的 D.“天宫⼀号”与“神⾈⼋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的 6.2011年11⽉9⽇,我国第⼀个⽕星探测器“萤⽕⼀号”与俄罗斯“⽕卫⼀”探测器捆绑发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 .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测量长度 C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2 .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
一
江
春
水
向
东流
B
.
五
四
运动
C
.
海
水
奔腾
D .
春风拂面
3 . 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0.058米=0.058米×100厘米=5.8厘米
B .
C .10.5厘米=10.5厘米×10=105毫米
D .
4 .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A .9米/秒
B .12米/秒
C .4.5米/秒
D .无法确定
5 . 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 B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C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dm
D .手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10A
6 . 巧测一个高度为L 的圆形为底的酒瓶的容积。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瓶底的直径 为d ,瓶口朝上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面到瓶底的高度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酒瓶倒置测出测出水面到瓶底的高度L2,(L1>L2),则瓶的容积V 约是 ( )
A.
B.
C.D.
7 . 小张、小王、小李三人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赛者小张小王小李
时间(秒)14.213.713.9
A.小张的速度最大B.小王的速度最大
C.小李的速度最大D.三人的速度一样大
8 . 如图所示,在柏林世锦赛上百米飞人大战中,“闪电博尔特”以9.58秒的成绩赢得比赛,成为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他在100m决赛时的最快速度大约为()
A.l0m/s B.10dm/s C.l0cm/s D.10km/s
9 . 下列有关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9.2 m=9.2×100=920 cm
B.9.2 m=9.2 m×100=920 cm
C.9.2 m=9.2×100 cm=920 cm
D.9.2 m=9.2m×100 cm=920 cm
10 .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小明说放在小桌上的茶杯是运动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这列火车的车厢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车厢中行走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11 . 汽艇在河里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我们说人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B.汽艇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
12 . 如图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3 . 如图所示,舰载机在航母甲板上降落时,以______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舰载机着舰后由于__________继续运动,必须适时放下着舰钩,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达到强行减速目的;当舰载机停在航母水平甲
板上时,其重力与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
14 . 如图所示的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情景.当兔子回头看时,发现乌龟在往后退,兔子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_来判断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
15 . 如图所示是黄果树瀑布倾泻而下的美景,在瀑布下方激起的水雾上映出了两道绚丽的彩虹,彩虹的形成
是光的______现象,如果以瀑布倾泻而下的水作为参照物,山上的树是_______的。
如果你乘车远离瀑布,那么你
听到水声的_____(“音调”“响度”“银色”)会发生明显变化
16 . 校运会上正在进行 100m 决赛,“加油!加油!”——冲刺,百米赛跑的胜负决出了,随后广播员公布了决赛成绩(如下表)。
获得冠军的是____同学,这里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采用的办法是_____。
参赛者罗伟张小珊李庆勇王庭林验庄振飞胡辉
成绩/s13"2412"5812"4513"2113"3214"1513"48
17 . 如图中小明手指某处宽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 cm.
18 . 如图A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如图B所示,图甲图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其中图甲是________的波形,图乙是________的波形(选填“乐音”或“噪
音”).
19 . 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此时汽车距高山_______米远,汽车鸣笛时距高山_______米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20 . 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高铁正常运行时,速度可达到320千米/时,若上海到昆明的铁路线距离约为2240千米,则高铁从上海直达昆明的时间约为________小时。
一名坐在行驶列车中的乘客,以驾驶员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三、实验题
21 .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同时开始计时,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m/s;
(3)在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5)比较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与AC段的平均速度vAC,应该是vBC_____vA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计算题
22 . 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小林和爸爸准备启程去贵阳游玩,他去桐梓火车站了解车次时知道:重庆——昆明K159(新空快运)次列车途径桐梓、遵义、贵阳等火车站。
下表是简化的部分时刻表:
车次站名
K159(新空快运)桐梓遵义贵阳
到站时刻15:2418:31
开车时刻14:1815:31
里程(km)061216
请根据列车时刻表,计算K159次列车从桐梓到贵阳的平均速度_____;
已知娄山关隧道长2146m,K159次列车长约214m,如果该列车以54km/h的平均速度通过娄山关隧道,那么列车通过隧道大约需要多少时间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三、实验题1、
四、计算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