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一)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二)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_________的形象。
[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生活。
[5]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牧童归去横牛背”一句中“横”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牧童横躺在牛背上,展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一种认为是牧童骑在牛背上,信口无腔地吹着短笛。
你同意哪种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______________ 当家: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的“儿”指的是_________,“女”指的是_________。
本诗第一句中,___和_______是一组反义词。
本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
[4]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
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
3. 阅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材。
[1]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在原文横线上填出所缺的诗句。
[2]解释下列词语。
恃:__________。
喑:___________。
生气:___________。
[3]下列对前两句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写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
B.企盼中透露着悲哀和无奈
C.为后两句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D.语言精练,“万马齐暗”成了成语
[4]全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 读古诗,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用”/”画出诗中的节奏。
[2]写出描写诗人所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诗人写感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道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外阅读。
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解释词语。
若:______________ 何: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里的问题是什么?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古诗,然后答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最是:__________ 绝胜:__________
[2]诗人抓住_____、_____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
_______之情。
7. 课内阅读。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________》《________》《江南曲》等。
[2]全诗通过描写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给图片配上一首合适的词,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是____(季节)。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
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和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9.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山居秋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词。
[2]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你觉得“空山”一语用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相比照,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我想把小手
___在桃树枝上。
___着一串花苞,
___着万缕,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___在柳树根上。
___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___
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1)把下面五个字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伸牵安接带
在桃树枝上。
着一串花苞,着万缕,悠啊,悠
在柳树根上。
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
(2)把下面的短语补充完整。
的歌唱的营养的土
地的蓬帐
(3)诗中“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把脚丫接着柳树上,表达了什么?(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5)《我想》这首诗表达了。
11. 阅读与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
(至少写四个)
[2]这首诗描写了()
A.田园的破败景象。
B.宁静自然、朴实清新的田园风光。
[3]这四句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12. 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___________,与他的父亲,弟弟合称_______ [2]这是一首()诗
A、写景诗
B、题画诗
C、咏物诗
[3]解释加点字和诗句的意思
正是河豚欲上时欲: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诗的前三句写了几种景物,这三句都写了什么地方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作者联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读古诗,完成练习。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说蝉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位要杜绝腐败。
B.第二句写出了蝉栖身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
C.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
D.这首诗中,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写出一首与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下列汉字注音错误的有()。
A.碾(zhǎn)
B.驿(yì)
C.著(zhuó)
D.妒(dù)
[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有()。
A.驿外:荒凉冷清的地方
B.无主:没有主人
C.无意:没有意思
D.群芳:一个人的名字
[3]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题目”是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是()。
A.作者通过写断桥边的梅花,赞美了梅花的精神
B.作者为梅花谢落被“碾作尘”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C.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无悔的信念和高洁的追求
D.赞美了梅花朴实无华,不慕虚荣及坦荡的胸怀
15. 古诗阅读。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1]补全诗句。
[2]此诗是陆游的一首______诗,他以_____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的担忧和对______无限渴望。
[3]判断对错。
(1)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乃翁”的解释是我的父亲。
(_____)(2)“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
(_____)
(3)陆游是北宋爱国诗人,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
(_____)(4)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
(_____)
[4]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