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精选试卷∥2019年拉萨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A .
B .
C .
D .
【答案】B
【详解】A 、该微粒中,质子数=18=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
B 、该微粒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
C 、该微粒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为阴离子;
D 、该微粒中,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

故选B 。

【点睛】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2.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肯定大于6毫升
B .肯定小于6毫升
C .肯定等于6毫升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答案】B
【详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 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 ,仰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12mL ,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小于6mL 。

故选B 。

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Cl = 2FeCl 3 + 3H 2↑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Fe 3O 4
C .CO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 (OH )2 + CO 2 = CaCO 3 + H 2O
D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CO + O 2 = CO 2
【答案】B
【详解】A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2Fe+2HCl FeCl +H ═。

B 、反应合理,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 、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碳酸钙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2232=Ca(OH)+CO CaCO +H O 。

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

4.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 .减少燃煤的使用
B .在野外焚烧垃圾
C .提倡骑共享单车出行
D .大力植树造林、种草等
【答案】B
【详解】A 、减少燃煤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属于雾霾治理措施,不符合题意;
B 、在野外焚烧垃圾,会产生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C 、提倡骑共享单车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属于雾霾治理措施,不符合题意;
D 、大力植树造林、种草等,可以改善环境,属于雾霾治理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5.下列对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B .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大,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很少
C .海水是一种混合物,约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
D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答案】D
【解析】水覆盖了地球71%的面积,可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百分之一,所以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部分为海水,海水是一种混合物,约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

6.曲靖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A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倡导市民栽花、种草、植树
B .为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C .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宣传分类回收垃圾
D .为了方便出行,鼓励使用燃油私家车
【答案】D
【详解】A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倡导市民栽花、种草、植树,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故A 正确;
B、为了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故B正确;
C、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宣传分类回收垃圾,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故C正确;
D、为了方便出行,鼓励使用燃油私家车,会增加污染性气体,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故D不正确。

故选D。

7.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A.稀盐酸B.二氧化碳C.碳酸钙D.石蕊溶液
【答案】D
【详解】A、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酸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紫色、红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25℃时,往100gKNO3溶液中加入10g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A
【详解】A、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故A正确;
B、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搅拌后及加热前一定是饱和的,故B不正确;
C、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可能饱和,故C不正确;
D、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可能不饱和、可能饱和,故D不正确。

故选:A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方法错误的是()
A.CO2(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铜粉(铁粉)加足量盐酸,过滤
C.MnO2(NaCl):加水溶解、过滤
D.CaCO3(CaO)高温煅烧
【答案】D
【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B、铁粉能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C、Na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不符合题意;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符合题意。

1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C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助燃剂,氧气不具可燃性,不可作燃料,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

不是三氧化二铁,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说法不正确。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A.制造保险丝——硬度大B.制造灯丝一一熔点高
C .制造飞机外売一一坚硬而质轻
D .储存化工原料的容器一一耐腐蚀
【答案】A 【详解】A 、制作保险丝是利用了金属熔点低的性质,不是硬度大,符合题意;
B 、灯丝通电后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制作灯丝的材料要熔点高,故制作灯丝是利用了金属熔点高的性质,不符合题意;
C 、飞机在天上飞,制作材料需质轻,需安全性能好,材料需坚硬,故制作飞机壳是利用了金属坚硬而质轻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D 、化工原料有许多具有腐蚀性,因而储存化工原料的容器需耐腐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3.我国C919大飞机采用的复合材料中使用了陶瓷材料氮化硅 (Si 3N 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2
C .+3
D .+4 【答案】A
【详解】解: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4)×3+4x=0,x=-3; 故选:A 。

1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B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C .钢铁表面采用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D .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
【答案】C
【详解】A.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低,生铁炼钢就是降低碳的含量的过程,选项错误;
B.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反应的结构,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选项错误;
C. 钢铁表面采用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都能隔绝氧气而防止钢铁生锈,选项正确;
D. 铝制品不需要涂保护层来防腐蚀,因为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选项错误。

故选C 。

1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32CaCO CaO+ CO 高温
B .2254P + 5O 2P O 点燃
C .2442=Zn + H SO ZnSO + H O
D .2
234Fe + 3O 2Fe O 点燃
【答案】B 【详解】A 、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CaCO CaO+ CO ↑高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54P + 5O 2P O 点燃,该反应符合“多
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C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42=Zn + H SO ZnSO + H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343Fe + 2O Fe O 点燃,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6.将一定质量铜锌合金的粉末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锌
B .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C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D .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答案】D
【分析】将铜锌合金粉末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反应:332Cu+2AgNO =2Ag+Cu(NO );332=Zn(NO Zn+2AgN )O +2Ag ;3232Zn+Cu(NO )=Cu+Zn(NO ) 向滤渣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锌。

【详解】A 、滤渣中不含锌,则锌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不符
合题意;
B、若加入的铜锌合金过量,将硝酸银完全置换,则一定不含硝酸银,若加入的铜锌合金不足,则不能将硝酸银完全置换,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C、若加入的铜锌合金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映,则滤渣中不含铜,不符合题意;
D、加入的铜锌合金会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将银置换出来,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若加入的铜锌合金恰好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则滤渣中不含铜,若硝酸银含量不足,铜未完全反应,则滤渣中可能含有铜,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7.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答案】D
【详解】A、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不是清洁能源,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应用锅盖盖灭,错误;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错误;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会留下痕迹和毁坏图书,正确;
故选:D。

18.西班牙的瑞奥汀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亚铁。

经调查发现,酸河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
=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
A.FeS B.Fe2S3C.FeS2D.FeO
【答案】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
2R+2H O+7O=2FeSO+2H SO,反应物中含4个氢原子、16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2个铁原子、4 22424
个氢原子、4个硫原子、16个氧原子,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铁原子、4个硫原子,故R的化学式为:FeS2。

故选C。

19.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
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答案】B
【分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防锈的方法有隔绝氧气、保持金属表面洁净干燥、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
【详解】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不易于生锈;
B.用盐水清洗菜刀,会加速锈蚀;
C.铁锈结构疏松多孔,能吸附水和氧气,会加速锈蚀,应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能隔绝氧气、水,能有效防锈。

故选B。

20.将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的锌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完全相同的两份稀盐酸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的是锌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变化
B.两种金属和稀盐酸反应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C.镁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快是因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D.刚开始时反应速率都变快是因为反应放热
【答案】C
【详解】A、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快,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镁>锌,则曲线②表示的是锌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变化,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两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等,所以最终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快,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镁>锌,所以镁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快,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金属与酸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所以刚开始时反应速率都变快,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21.能源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
(1)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它与石油和_______均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石油炼制可得到很多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的产品是(填序号)______。

①白酒 ②柴油 ③汽油 ④食醋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_________、核能、地热能及潮汐能等新能源(只填一种即可)。

其中氘(音:
dāo )的核能开发,被认为是解决未来世界能源、环境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已知氘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则氘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___。

【答案】CH 4 煤 4222CH +2O CO +2H O 点燃 ②③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1
【详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 4;
它与石油、煤都为化石燃料;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
22CH +2O CO +2H O 点燃;
(2)石油可通过分馏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

故选②③;
(3)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等;
氘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则氘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

22.将二氧化氯溶液加入到硫化氢(H 2S )溶液中,能生成两种常见的酸。

(1)二氧化氯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生成的两种酸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答案】+4 HCl 、H 2SO 4
【详解】(1)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则x=+4价。

(2)二氧化氯溶液加入到硫化氢(H 2S )溶液中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方程式是
5H 2S+8ClO 2+4H 2O=5H 2SO 4+8HCl 。

该反应生成的两种酸的化学式HCl 、H 2SO 4。

23.2019 年 4 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研究员司锐合作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纯度 90%以上的甲醇,此成果有重要意义。

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1)上图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_____种。

(2)由上图看出,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3)1 个甲醇分子由_____构成。

(4)该成果对“低碳减排”的重要意义是指减少了_____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的环镜问题是_____。

【答案】2 C 、H 、O 1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 CO 2 温室效应
【解析】(1)氧化物的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图示中有二氧化碳、水2种氧化物;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故由上图看出,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的粒子是C 、H 、O 原子;
(3)通过甲醇的化学式可知,1 个甲醇分子是由 1 个碳原子、4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4)根据题意,低碳减排指的是减少CO 2的排放,从而改善温室效应。

24.2019年10月9日,97岁高龄的约翰·B·古迪纳夫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在锂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业界称为“锂电池之父”。

(1)石墨可以用来做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_____。

(2)LiMn 2O 4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正极材料,制备LiMn 2O 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324228X+2Li CO 4LiMn O +2CO +O ↑↑高温,该反应中物质X 的化学式为_____,LiMn 2O 4中锂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答案】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MnO 2 7:64
【详解】(1)石墨可以用来做干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结合
2324228X+2Li CO 4LiMn O +2CO +O ↑↑高温,可知,X 的化学式为:MnO 2;
LiMn 2O 4中锂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7:64。

【点睛】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三、实验题
25.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 的名称是________。

(2)A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了得到较干燥的氧气,可选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________发生装置,相对于B装置,C装置中用注射器替代长颈漏斗的优点是_______。

【答案】酒精灯锥形瓶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气管AD 2KMnO4Δ
K2MnO4+MnO2+O2↑ B
或C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堵塞导气管;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但得到较干燥的氧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是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Δ
K2MnO4+MnO2+O2↑;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即固液常温下制取氧气,可以选用B或C发生装置;相对于B装置,C装置中用注射器替代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由瓶口向下________________插入。

【答案】长颈漏斗 B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D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缓慢
【分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仪器a 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3)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222CaCO +2HCl=CaCl +H O+CO ↑。

(4)如果把红热的木炭很快地插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下部,燃烧生成的热和二氧化碳会将中上部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故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点睛】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四、计算题
27.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如图所示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答案】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106 100
x 5.0 g
= x =5.3 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70.7% 答: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70.7%。

【解析】试题分析:解: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为x CaCl2+ Na2CO3= CaCO3↓+ 2NaCl
106 100
x 5.0g
列比例式得:106:X=100:5.0克
x = 5.3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5.3克/7.5克×100%=70.7% 考点:化学计算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有质量
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很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结果,故答案选择A
考点:微粒的特征
2.咱国庆70年阅兵你看了吗?下列相关叙述的物质不含有金属材料的是()
A.五星红旗—国旗B.钢铁怪兽—坦克
C.空中战鹰—飞机D.便携战斗部—导弹
【答案】A
【详解】A、五星红旗的材料主要是纤维材质,不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坦克的外壳用的是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飞机的外壳用的是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导弹的外壳用的是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浓硫酸的稀释
B.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C.闻气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