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猛鬼旅行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猛鬼旅行团”
作者:
来源:《海外星云》2008年第02期
“有一晚半夜三更,看守南固台巴籍警卫,突然见到一个穿旗袍女人,屋内走来走去,那间屋子已经荒废了几十年……”凌晨时分,刺骨寒风摸上颈项,一班年轻人举起电筒,屏息静气,参加“湾仔猛鬼旅行团”。
创办人兼故事讲述者阿正及柏齐,卅多岁,一个是湾仔老街坊,一个是社运分子,搞鬼背后,是想吸引大家关注保育。
他们在区内专挑保育热点,再用鬼故事包装,四小时旅程中深入停尸间、叩鬼屋大门、夜访无字招牌,实行“挂鬼头,卖保育”。
第一站停尸间湾仔街市
旅行团通常一开始是派机票,“猛鬼团”也一样,人人派道观音像平安符,未出发,先心慌。
团友有学生、网友、教师甚至外国游客,只要有十来人便成团,每人收费20元(港币,下同)。
“鬼团”第一站是船头造型加大弧形的旧湾仔街市,不过,今晚不是欣赏包浩斯建筑风格,而是走入“船身”,赫然发现有柄桃木剑和花白得不能照人的旧镜。
“今日用来处理无牌小贩同摆放充公物资地方,是昔日停尸间!”导游阿正说:“日据时期,湾仔死伤枕藉,湾仔街市被临时征用处理尸体,这支桃木剑同块镜,就是对正当年运尸通道。
用做咩?心照啦!以前湾仔街市天台是一个儿童游乐场,但敢去玩的小朋友不多,因为天台上成日都有个球自己弹来弹去。
”
阿正说鬼团成行以来,分别两度有团友想拍摄镜子,但相机无故发生故障,吓得他都毛骨悚然:“怎么会这样蹊跷?”
第二站最猛鬼屋南固台
别过停尸间,一行人摸黑走山边,寻访“全港最猛鬼屋”船街南固台。
南固台本是富商杜仲文拥有,其后转让胞弟杜泽文。
1945年杜泽文死于宅内,房子亦渐渐荒废;至1988年才被合和收购。
“四年前有一个女学生湾仔船街探险,走到南固台正门楼梯前,突然见到有个女人向她招手,女学生浑浑噩噩地走上前,之后就怀疑被鬼上身,变男人声,还大闹街头,几个军装到,都制服不了!”阿正说,除了这宗吓人事件,数年前曾经有一名巴籍警卫,在南固台内看到一个穿旗袍的女人,在屋内走来走去,附近居民亦经常见到怪光,听到怪声。
说到这里,本来蹦蹦跳跳的团友,即收起笑容,四处张望;亦有人一走近南固台便心翳头痛,要急步离开。
是否心理因素影响,不得而知。
第三站无字红招牌星街
尾站来到蒲点星街,豪宅星域轩旁有幅三层楼高怪招牌,红底色半明半暗,十分诡异。
有道士声称“看到”牌内暗藏符咒。
阿正说,这可能与全港最大宗的集体撞鬼事件有关。
“事发于1985年,某日有人在十多层高露台上,见到人头飞来飞去;又有街坊一到半夜三点,就听到凄厉女人、婴儿哭声;有人晚黑上床睡觉,早上便被搬到地上……”阿正带大家绕到一个土地公庙后面的防空洞。
据说日据时期防空洞被炮弹袭击,死伤惨重,事后有街坊建了一个土地公庙,不过1985年因为重建被迫移走,于是导致“哗鬼出笼”。
当时街坊人人自危,凑钱打斋三日三夜;家家户户门外贴红纸,写上“X宅捐助XX元”,以兹证明。
打斋后,街坊在原址重建土地公庙,另有发展商在庙后竖幅无字招牌,据说有镇慑作用。
本刊向招牌业主太古地产查询,发言人答得很“玄”,否认(招牌)与闹鬼事件有关,只称此非广告牌,功能只是遮掩背后不甚雅观的山坡。
信不信由你。
发展恶过鬼
猛鬼团真正“戏肉”,其实是多个保育重点,包括“喜帖街”利东街及石水渠街蓝屋等。
“利东街同蓝屋受到重建影响,可能即将会消失;而华置太源街起幢豪宅尚翘峰后,因为景观问题而逼班小贩‘上楼’,进驻湾仔新街市,结果会逼到好多人无以为生,小贩文化都被蚕食……参加过旅行团后,你可能发现市建局的巨爪,发展商的无理霸道,才是最令人心寒之处,比鬼怪更加可怕!”搞手之一的柏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