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与水土保持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与水土保持应用
一、前沿
人居环境是大环境的一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体环境的优劣,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小区环境生态建设不仅仅关乎人的健康生活,更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生存。

它们应该是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完善和补充。

水土保持理念的核心就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如何保护水土资源,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免水土资源流失进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破坏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乱开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的水土流失:
1、开发建设,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区外违法抢建风愈演愈烈,这些无序开发未得到政府部门的审批,且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既普遍,又严重。

2、采石取土,目前,大部分采石場虽已关闭,但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且严重影响了景观,这与城市的形象极不相符。

二、水土保持理念在城市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中的应用思考
1、运用水土保持理念,优化主体设计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建设体速,住宅小区的建设无论从规模体量还是建设速度都达到了历史空前。

从政府到建设方、主体设计方很多都是采用粗暴、简单的方式进行,从“大开挖、大回填”,规划布局讲究“一马平川”。

这样的开发建设模式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势来营造住宅小区。

以深圳某住宅小区项目为例,原建设单位(开发商)根据主体设计单位,采取“大开挖、大回填”的方式进行,后经水土保持专家进行优化设计,土方开发减少了30万立方,回填建设了20万立方,由于水土保持理念的运用,减少了开发资金,加快了工程进度,保护了水土资源。

2、运用水土保持理念,加强施工过程中监管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土石方的大量开挖和运输,是水土流失的重点监督阶段,若监管不到位,会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破坏,甚至生命安全。

因为水土
流失造成城市管网淤积,引起城市内涝屡见不鲜,因为水土流失造成造成边坡坍塌、泥水流也时有发生,运用水土保持理念,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很有必要。

施工过程中完善水土保持监管必须及时、准确、系统地反映项目进程,为政府制定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政策和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3、运用水土保持理念,营造生态型人居小区
生态型住宅小区可能也走进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就是观赏性园林太多,而参与性园林太少。

其实园林一直都有两个功能,一是观赏性,二也是一个休闲、娱乐性,但由于土地越来越珍贵,能做园林的面积也会越来越少。

园林也是一种公共设施,如果能多一些参与性的配套,会让人觉得更舒服。

还有一些园林过多地堆砌,这样其实是走入了一个误区。

一个生态型住宅小区,从水土保持理念出发,应该时充分利用既有的水土资源,营造去的景观应该反映自然,与周围的环境融合,体现出整个环境的和谐,比如,减少硬质景观,可以减少夏天的热辐射,可以增加雨水的渗入度,以达到减少城市雨水管网的泄洪压力,同时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减少对植物的浇水养护。

设计得好的居住区的园林,应该充分从水土保持理念出发,营造的感觉是亲切和贴近,在其中容易让人感到放松。

结语:营造生态型小区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宗旨。

无论管理者、建设方以及设计、施工人员都要认识到:生态住宅小区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生态学为基础,设计、组织住宅内外空间的资源和能源,尽可能地达到小区内外之间的平衡和循环使用,从而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 应月芳,杨林. 浅谈房地产开发与生态景观的结合[J].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304-3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