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022年6月中下旬,每天清晨日出前,太阳系中的土星、木星、火星、金星和水星会联袂成就“五星连珠”奇景。
只要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人们凭借肉眼就可以目睹这幕天文奇观。
下图为“五星连珠”行星轨道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小行星带位于
A.乙、丙之间
B.丙、甲之间
C.甲、丁之间
D.丁、戊之间
2.图示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可观测宇宙
3.丙行星
A.属于类地行星
B.是太阳系唯一的巨行星
C.是太阳系体积最大行星
D.含有大量液态水
“天宫课堂”第四课于2023年9月21日开课,由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内的3名航天员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下图示意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不可能是航天员科普的内容是
A.月球属于自然天体
B.空间站在轨运行能量来自太阳
C.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D.地球自东向西围绕太阳运转
5.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地月系
C.可观测宇宙
D.银河系
耀斑根据能量强度分为5个等级:从小到大依次用A、B、C、M、X来表示,并且在每个等级中还会更细致的用数字来划分。
在2003年万圣节期间,爆发了人类观测史上记录的最强耀斑,被称为“万圣节风暴”,这个耀斑达到了X28级,并且发展到巅峰值的时候冲到了Ⅹ45级,堪称“史诗级”的耀斑。
据此完成6~8题。
6.关于此次“史诗级”耀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其爆发通常具有固定的周期性
B.只有在日全食时才可通过肉眼观测到
C.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D.表现为太阳表面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7.此次“史诗级”耀斑爆发时,美国当地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地面控制站通知宇航员暂停出舱任务②航空公司指挥飞行中的飞机降低飞行高度
③地表积雪融化速度较往常更慢④黄石公园内紧急疏散并撤离游客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8.耀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较大,主要是因为
A.和黑子常相伴出现
B.会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
C.年内发生频率较高
D.引发极地极光现象多发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据此完成9~10题。
9.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鱼类
B.鸟类
C.爬行类
D.两栖类
10.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新生代
C.元古宙
D.中生代
2023年5月30日,广东省南雄市发现距今约一亿年前的大型龟鳖类化石,被命名为杨氏南雄龟,是一种生活在沼泽湿地的陆地巨龟。
此次发现的杨氏南雄龟与日本角异龟具有亲缘关系。
右图示意杨氏南雄龟复原景观。
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次发现的杨氏南雄龟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为
A.第四纪
B.白垩纪
C.寒武纪
D.泥盆纪
12.杨氏南雄龟与日本角异龟具有亲缘关系,说明杨氏南雄龟、日本角异龟生存时期
A.联合古陆尚未解体
B.全球地质条件较稳定
C.当地曾是一片汪洋
D.日本与亚欧大陆相连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大致表现为
A.由南向北递增
B.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14.结合图示可知,与地壳厚度大小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总量
B.海拔高度
C.降水量
D.人口密度
2023年诺贝尔奖评选结果于10月2日至9日陆续宣布。
下图为诺贝尔奖提名的一位作者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场景地——洞庭湖,据此完成15~16题。
15.洞庭湖景观图反映出的地球圈层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洞庭湖景观图反映出的圈层中,具有连续而不规则特点的是
A.水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2023年6月28日,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盛大开幕。
某企业与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共同建设了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骏马”光伏电站,推动“光伏+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下图分别示意光伏发电基地和内蒙古地区年降水量分布。
(1)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形式放射能量,说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6分)
(2)若仅考虑降水量,据图描述内蒙古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特征。
(6分)
(3)简述相较于我国东部地区,该企业在内蒙古进行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中华鲎(如下图)的祖先最早在4.5亿年前就已出现,直到2亿年前不再进化,一直保持如今的面貌,被称为“活化石”。
地质记录表明,鲎一直是浅水水域(河口、浅海和大陆架)生物,其中河口是鲎的繁育区域,浅水水域(浅海)是大鲎的生活区域。
中华鲎生长周期很长,需要近13年才能完成繁殖,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湾,数量极多,但因被发现其独特的蓝色血液具有医用价值,每年数量锐减,现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1)中华鲎最早出现于古生代,说出该地质年代晚期物种演化特征。
(6分)
(2)中华鲎不再进化时所处的地质年代分为_______纪、_______纪、_______纪三个时期。
(6分)
(3)据材料,简述中华鲎被列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麦夸里岛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岛,位于太平洋西南边陲,是一处岩石从地幔下(海洋下6千米深处)活跃升出海平面后形成的岛屿,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地幔岩石暴露在海平面以上的地方。
北京时间2023年6月11日21时8分在麦夸里岛地区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麦夸里岛地理位置分布示意图。
(1)大洋地壳平均厚度范围是__________,麦夸里岛地壳厚度约为__________。
(6分)
(2)麦夸里岛相较于地球其他地区,缺少__________界面,且__________圈残缺。
(6分)
(3)麦夸里岛地震发生后,相较于其他地区,地震震感一般会更__________,试说明原因。
(6分)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即图中的丁和戊之间。
2.C读图可知,图中天体为行星和恒星,故图示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
3.A读图可知,丙行星为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4.D地球和太阳系其他天体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运转。
月球属于自然天体,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主要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辐射获得能量,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5.B空间站围绕地球轨道运转,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6.D太阳耀斑是色球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爆发具有大约11年的周期性,并不是固定的11年的周期;发生在色球层上的日珥,在日全食发生时,可通过肉眼观测到。
7.C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对宇宙的辐射明显增强,因此太空中的宇航员需要暂停出舱任务,避免强辐射带来的危害;高空中飞行的飞机适当下降高度,利用大气的保护作用,可减弱机身受到的辐射强度;太阳强辐射可能会使得地表温度升高,但对积雪融化速度影响甚微;太阳活动对旅游景区产生的影响不大。
8.B耀斑是太阳释放能量最激烈的显示,会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明显。
9.A选项中最早出现的生物是鱼类。
10.D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
11.B由材料可知,此次发现的杨氏南雄龟化石距今约1亿年,最可能为中生代时期的白垩纪。
12.D杨氏南雄龟与日本角异龟具有亲缘关系,说明两种物种存在物种交流,二者栖息地距离较近,故该时期最可能日本海尚未形成,日本与亚欧大陆相连,使得杨氏南雄龟可以在区域内生存和迁徙。
13.C由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可知,我国大陆部分的地壳厚度总体由西向东递减。
14.B我国地势自西向东逐渐趋于平坦,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地壳的厚度逐渐减小,因此与地壳厚度大小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海拔高度。
15.C洞庭湖景观图体现出的要素有水体、覆盖植被的山体、云层,反映出的地球圈层分别是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共4个圈层。
16.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17.(1)为地表直接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影响不同纬度带生物量的分布等。
(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2)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总体由西向东递减;由南向北递减。
(每条3分,答对2条得6分,共6分)
(3)降水少,晴天多,太阳年总辐射量大;土地面积广,地势平坦开阔等。
(每条2分,共4分)
18.(1)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后依次进化出两栖类动物和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2)三叠侏罗白垩(每空2分,共6分)
(3)生长周期长,自然繁殖速度慢;人类过度捕捞,导致数量锐减等。
(每条3分,共6分)
19.(1)5~10千米(3分) 0千米(3分)
(2)莫霍(3分)岩石(3分)
(3)明显(2分)原因:缺少地壳,相同地震发生后,麦夸里岛地震波波速更大,震感更明显。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