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
2001年我国世贸组织的加入使得我国进一步参与了经济全球化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不仅在经济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在教育结构上也有了深刻的变革。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就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一种崭新而重要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但由于该办学模式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因而对合作办学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和较大挑战。
1 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现状及特点分析
1.1学生压力大,易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根据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对参加合作办学模式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乃至综合素质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对外语语言的要求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合作办学学生需要克服的两大难关。
由于一些学生在国内院校就读期间既要完成专业课程,又要达到国外院校所要求的语言标准,同时又不能忽视在国内院校生活和学习期间的综合素质培养,可能使学生在多方面压力过大,一旦不能合理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便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甚至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1.2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曾说过:“给予是能使人产生优越感的。
”中外合作办学班级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比较优越,学生在家庭中多以自我为中心,与普通班级学生相比,他们可以更大程度上地满足于自身对感官快乐的需求及对丰富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的优越感很强;他们在思考问题和为人处事上多以自我为中心,更多地考虑个人感受和个人意愿,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淡薄;他们更多关注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很少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他们中的很多人个人理想和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对人生短期和长远的规划。
1.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缺乏适应外国文化冲击以及适应教育体制转变的能力
由于中西方社会背景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多元及教育体制的不同,使得中外高等院校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对于一些在不久的将来将走出国门就读国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办学学生来说,在国内期间尽早了解国外文化和教育体制对于他们出国后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由于诸多原因对国外文化知之甚少,对于国外的教育体制也十分陌生。
更为
严重的是,很多学生自身适应能力不强,解决困难能力差,甚至有些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时不如何应对。
这些同学一旦走出国门,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对教育体制和语言环境的不适应会使学生感到更大的压力,由此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绩进步。
2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2.1学生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人们常说:“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适度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
”然而,如何把握压力的尺度以及如何调节压力是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心理压力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并根据学生不同时期所处的不同情况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判断内心压力程度,了解自身承受能力,并学会如何将学习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
尤其要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群體,如学生家庭、学习或生活中等出现突发问题的学生,重视该群体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学生内心压力,避免由于过重的心理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导致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乃至身心健康。
2.2造合作办学模式下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鉴于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鲜明的性格特点,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教育环境与普通教育模式下学生所需要的教育环境在某些方面有明显差别。
在营造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特殊心理,营造出的环境要能够适合学生特点。
首先,在普通教育模式基础上增加教学设施,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改善合作办学教学环境。
其次,健全合作办学管理体制,完善合作办学管理制度。
再次,营造合作办学良好的班风、学风,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打造合作办学特有的校园文化。
另外,建立与合作办学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机制,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营造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家庭环境。
2.3高学生适应能力与应对能力
心理学家艾夫考认为:“适应是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调整自我身心状态,使身心与现实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从而达到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发展自我的目的。
”在合作办学学生管理过程中应
鼓励学生敢于肯定自我,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分析和调节自我,帮助学生提高对所面临的新环境的敏锐洞察力,尽快了解新环境对自身的新要求,明确新的努力方向,提高学生对新变化的适应能力,以便在短时间内适应新变化、新环境。
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冷静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对于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极差的同学,还可以建议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以便在适应能力与应对能力方面得以提高。
高等院校中的中外合作办学承担着培养我国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建设者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为我国各个领域培养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
[2]姜正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3]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