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列夫 托尔斯泰》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写出了对蝉生命意义的赞美。
新课导入:
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列宁) 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鲁迅) 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马克·吐温)
8 列夫·托尔斯泰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 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答: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睛很 敏感、锐利,当他来审视自己的时候,依然带着剖析那个病态社会的犀 利,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的深度。
点拨精讲:
文章前半部分写了托尔斯泰外形的丑陋、平庸,后半部分突出其眼睛 的犀利,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外形的丑陋、平庸反衬他灵魂的高 贵、眼睛的威力。
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2.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 内心世界。
( 比喻)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 滔白浪的大胡子。
比喻( 、夸张)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 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 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 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 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 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
平庸丑陋(抑)———目光犀利(扬) 欲扬先抑
2.赏析句子。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答: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恰当地道出了托尔斯泰这对眼睛的与 众不同以及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 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zèng liàng( 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
又准,击中要害。
(2)这位客人不无gān gà(尴尬 )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
脸。 (3)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
心的期望扩大到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诚惶诚恐 )的地步。 (4)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zhèng jīn wēi zuò( 正襟危坐 )
结构梳理:
脸庞多毛,胡髭浓密 须发 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面部 忧郁、消沉、愚钝、压抑 表情
外貌
目光犀利
感情丰富 眼睛
威力巨大
列夫·托尔斯泰
欲扬先抑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 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 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字里行间 演绎着仰慕、崇敬之情。
自学检测二:
齐读课文6-9段,思考以下问题: 1.该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联系前部分内容, 思考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犀利的目光; 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眼睛的威力; 赞美他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目光犀利 感情丰富 威力巨大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 家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 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小说 《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 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 大师》、《罗曼·罗兰》等。 俄国:托尔斯泰
法国:司汤达 意大利:卡萨诺瓦
写作背景:
出处
17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 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 好的活过。
那是蝉的生命意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 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黝(yǒu)黑 尴尬(gān gà) 禁锢(gù) 锃(zèng)亮 颔(hàn)首低眉 广袤(mào)无垠(yín) 2.用原文语句说说1—5段中,作者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哪几个 方面的外貌特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自学检测一: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 hēi 脸膛,黝一黑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2)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jìn gù 禁锢 思想的囚牢 (3)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做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 guǎng mào wú yín 广袤无垠 的宇宙。 (4)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 泰斗形象hàn shǒu dī méi 颔首低眉 ,敬重有加,内 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一天,在树下拾得一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抖没有声响。它就 是在树上知知不休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声音却那么的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 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里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 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表达了……情感。 (二)夸张:是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 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更好地突出+对象+特征,使读者
引起丰富的想象与强烈共鸣。
自学指导二:
齐读课文6-9段,思考以下问题: 1.该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联系前部分内容, 思考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对比,衬托,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2.赏析句子。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 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提示:从修辞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 排比)
3.赏析句子。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答: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 敏锐和犀利,突出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4.阅读文章《蝉》,思考文章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 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比喻和夸张
作用: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
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点拨精讲: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 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表现+对象+特点
2.用原文语句说说1—5段中,作者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哪几个方面
的外貌特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庸、甚至粗鄙 平庸丑陋
面部表情:忧郁、愚钝、压抑
长相: 长相平平、普通
大众化
拜访者的失望之情
如:皱似树皮——喻黝黑干皱的脸膛;卷起的滔滔白浪——喻大胡子。
本文节选自《托尔斯泰》(《三作家》,安徽 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王雪飞译。题目是编 者加的。
缘由
1928年茨威格访问苏联,参加列夫·托尔斯泰 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会。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感受到了托尔 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了此传记。
自学指导一:
速读课文,自主解决以下问题。 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加注拼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