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14CH可取式桥塞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H卡瓦可取式封堵桥塞
简介
LH可取式封堵桥塞,为液压坐封、上提直接解封式可取桥塞。
桥塞的整体双向卡瓦可以承受双向压力。
该桥塞适合多层封堵的井下封堵,尤其是适合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多层封堵作业。
该桥塞通过油管下入, 液压坐封并丢手。
油管下入打捞。
结构特点
z可靠的双向卡瓦
z安全的防卡设计
z独特的锁定机构
z可靠的解封机构
z较好的可钻性能
LH-A 型 LH-B型
安全特性
z不怕中途遇阻,防中途坐封;
z下入或打捞过程,根据需要可随时洗井;
z打捞时,也可正旋管柱,再次脱开桥塞
技术参数
桥塞型号 套管尺寸 桥塞外径 桥塞长度正向压差 温度
LH-55-N80 5-1/2”
(124.24mm)
114 mm 600 mm 80 Mpa 70ºC
LH-55-N75 5-1/2”
(124.24mm)
114 mm 620 mm 75Mpa 90ºC
LH-55-N70 5-1/2”
(124.24mm)
114 mm 620 mm 70 Mpa 120ºC
LH-55-N68 5-1/2”
(124.24mm)
114 mm 620mm 68 Mpa 150ºC
LH-55-H70-150
5-1/2”
(124.24mm)
114 mm 620mm 70Mpa 150ºC
LH-55-H70-175
5-1/2”
(124.24mm)
114 mm 620mm 70 Mpa 175ºC
LH-70-N75 7” 142-148 mm772 75 Mpa 90ºC LH-70-N70 7” 142
-148mm772
70Mpa
120ºC LH-70-N65 7” 142 -148 mm772 65 Mpa 150ºC
卡瓦可取式挤注桥塞
简介
LN可取式挤注桥塞,为液压坐封、上提直接解封式可取桥塞。
桥塞的整体双向卡瓦可以承受双向压力。
该桥塞适合于挤注水泥,尤其是适合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挤水泥作业。
操作过程
1.桥塞通过油管下入, 液压坐封并丢手;
2.下入插管,插入桥塞,桥塞滑套自动打开,实现挤注作业。
挤注完成后,提出插管,桥塞滑套自动关闭,封堵下层;。
3.下油管打捞,上提封解。
结构特点
z可靠的双向卡瓦
z安全的防卡设计
z独特的锁定机构
z可靠的解封机构
z较好的可钻性能
安全特性
z不怕中途遇阻,防中途坐封;
z下入或打捞过程,可随时洗井。
z打捞时,也可正旋管柱,再次脱开桥塞
桥塞下入/打捞示意图
水平井桥桥塞下入管柱示意图(下井过程中可反循环洗井)
冲砂示意图
桥塞打捞示意图-01(捞前可再洗井)
桥塞打捞示意图-02(捞住后可再洗井)
应用实例:
朝平一井桥塞取出
大庆朝平一井压裂曲线
LH桥塞封堵服实例
一、大庆油田作业井况:
1. 大庆-南5-2-724井, 桥塞施工日期: 2006,11,16-19,施工类型: 压裂封堵
井况: 垂直井,井深1216.1M
套管: 5-1/2”
桥塞卡点: 1112M
最高封堵压力: 55MPa
温度: 50 C
2. 大庆朝平一井 2 井次水平段压裂封堵;桥塞施工日期:2007年6月24日至7月8日,施工类型: 压裂封堵
井 况: 朝平1 井是朝阳沟油田杨大城子油层朝501区块的一口水平井,目的层为杨大城子油层,完钻垂深1271.9m,完钻井深2193.98m,最大井
斜角93.23º,水平段长809.7m,油层厚度4-6m,油层空气渗透率4.4
毫达西,平均有效孔隙度16%,存在天然裂缝。
第一层桥塞:桥塞坐封位置1774.0m :上封隔器坐封位置1690.0m
第二层桥塞:桥塞坐封位置1446.0m :上封隔器坐封位置1410.0m
3.大庆杏8-4-L503井,2井次水平压裂封堵;桥塞施工日期:2008年9月16日至10月10日施工类型: 压裂封堵
井 况:构造位置:杏树岗背斜构造东翼杏八区东部过渡带
完钻井深(m) 1849.0,最大井斜(°) 92.45, 水平段长 (m) 600
油 层 套 管 (规范*深度*壁厚)φ139.7mm×(885.6-1845.7)m ×7.72
第一层桥塞: 坐封深度:1720.0 m
第二层桥塞: 坐封深度:1535.0 m
二、大港油田桥塞封堵情况
序 号 服务时间 井号 井径 正反向压力 温度 井深 井斜 最大狗腿度 桥塞卡点
1 2008年3月10日滨74×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20Mpa
70° 2500米最大33° 3.75度/1059.88米约2300米
2 2008年4月5日乌31-22 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25Mpa
127°〉3500米最大40.72°
/2167.5m
4.92度/2108.93m约3620米
3 2008年4月7日滨73×1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90° 2610米最大37.1° 4.12度/1314.29米约1977米
4 2008年4月19日滨72×1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60° 2789米最大22.68° 4.65度/980.43米约1630米
5 2008年4月23日滨74×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110° 2897米最大39.72° 3.75度/1059.88米约2040米
6 2008年4月30日滨67×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90° 3206.69米最大59.48° 5.48度/2649.23米2740米
7 2008年5月9日滨深20×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70Mpa
反:35Mpa
130° 3749米最大18.86° 4.48度/3001.99米3550米
8 2008年5月17日港西23×1内:124.26mm正:35Mpa 75° 1980米最大36044° 4.44度/30米/1575.111800米
7
外:137.9mm 反:35 Mpa 米
9 2008年5月18日滨68×1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65° 1823.58米最大37.17° 4.92度/1602.17米1735米
10 2008年5月24日板浅2×1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70° 2511米最大48° 4.28度/1236.5米约2300米
11 2008年5月28日港西23×1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75° 1980米最大36.44° 4.44度/30米/1575.11
米
1600米
12 2008年5月28日滨67×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90° 2740米最大59.48° 3.83度/30米/1535.46
米
2040米
13 2008年5月30日滨66×1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0Mpa
反:30 Mpa
75°〈2000米最大41.6度
/1500.12米
4.5度/1166.93米1998米
14 2008年5月31日歧深6井内:118.62mm
外:139.7mm 正:70Mpa
反:35 Mpa
165.° 5200米 7.5度/3487.37
米
1.54度/899.87米4230米
15 2008年6月25日歧南16×1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0Mpa
反:30 Mpa
100°〈3000米 41.37度
/2282.29米
4.14度/161.94米2306米
16 2008年6月27日港西29 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0Mpa
反:30 Mpa
60°〈3000米最大3.03度
/1575米
1692米
17 2008年7月10日滨67×1A、
B、C 内:121.3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90° 3206.69米最大
59.48/2601.79
3.83度/30米/1535.64
米
打捞:
约2740、2040米
8
米各一个
18 2008年7月11日滨深20×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50Mpa
反:50 Mpa
125° 3267.2米最大18.86度 2.93度约3000米
19 2008年7月16日滨81×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50Mpa
反:50 Mpa
120° 3100米 43.51度
/2492.15米
4.97度/2132.50米约2950
20 2008年7月30日港西29 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0Mpa
反:30 Mpa
60°〈3000米最大3.03度
/1575米
3.83度/30米/1535.64
米
打捞:
约1692.10米
21 2008年8月3日滨73×1-A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90° 1976.75米最大37.1度 4.12度/1314.29米打捞:
约1892
22 2008年8月8日滨81×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70°〈1702.05
米
最大1.77度最大1.77度1658.5米
23 2008年8月26日滨84×1井内:121.36mm
外:137.9mm 正:40Mpa
反:40Mpa
110° 3854米最大40.23度
/2695.4米
4.05度/米约3140米
24 2008年9月1日滨69×1井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100°〈3000米最大55.79度
/2160.32米
4.62度/2480.87米约2880米
25 2008年9月8日杏-8-4-L503
(第二段封
堵)内:124.26mm
外:137.9mm
正:70Mpa
反:35 Mpa
50°〈完钻井深
1849米,垂
直深度1000
米
92.45度位于
1816米,最大
角度93.01度
(水平)
最大13.86度/1242.37
米
1720米
9
26 2008年9月8日杏-8-4-L503
(第三段封
堵)内:124.26mm
外:137.9mm
正:70Mpa
反:35 Mpa
50°〈1816米 92.45度位于
1816米,最大
角度93.01度
(水平)
最大13.86度/1242.37
米
1535米
27 2008年9月8日滨84×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120°〈3100米最大40.23度 4.05度/2214.36米3070米
28 2008年9月19日滨70×1内:124.2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70°〈2000米最大42.95度
/2178.98米
4.5度/1166.93米约1400米
29 2008年9月19日滨81×1内:121.36mm
外:137.9mm 正:35Mpa
反:35 Mpa
70° 1702.5米最大43.51度
/2492.15米
1.77度打捞:
约1702.5米10
LH水力喷射泵
水力喷射泵是无杆泵抽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由油井装置和地面流程两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动力液经地面高压泵加压后,通过井口装置进入油井中经油管下行,进入座在井底水力喷射泵,高压动力液通过喷射泵的小尺寸喷咀时,其速度能显著增加,导致压能显著降低,从而在喷咀周围形成相对“负压”区,产生抽吸作用,抽出的地层液与作功后的乏动力液在封隔器以上的油、套管环形空间混合并返至地面动力液储存罐,经过沉降、净化后,部分原油或水继续用作动力液,其余部分液体外输。
由于水力泵抽油系统没有抽油杆,这样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有杆泵抽油中因抽油杆的存在而对采油机械所带来的限制,可将泵挂深度下至油层顶部附近,对于中、低产能、低液面深井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由于水力喷射泵抽油工艺是依靠液力传递能量的,具有系统效率高、产量适应范围广,调参方便,可液力起、下泵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斜井、弯曲井及海上应用;由于动力液可添加破乳剂、降粘剂等,系统可加热,对于稠油、高含蜡、高凝固点油井等特殊油藏的开发有其独特的优势。
水力喷射泵外观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