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引言】数值分析是一门研究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它在工程、科学和经济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将分享我在数值分析实验中的一些发现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数值方法对给定的问题进行求解,并分析数值方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我们选择了经典的插值和数值积分问题来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在插值问题中,我使用了拉格朗日插值和样条插值两种方法。

通过使用已知的数据点,这些方法能够通过构造多项式函数来逼近原始函数,从而能够在未知点上进行预测。

通过比较两种插值方法的结果,我发现拉格朗日插值在低维数据上表现更好,而样条插值在高维数据上更能保持插值曲线的平滑性。

在数值积分问题中,我使用了复合梯形公式和复合辛普森公式来进行数值积分。

这两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区间上的积分问题转化为对若干个小区间进行数值积分的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辛普森公式在使用相同的步长时,其数值积分结果更为精确。

【实验结果】我以一个实际问题作为例子来展示实验结果。

问题是计算半径为1的圆的面积。

通过离散化的方法,我将圆划分为多个小的扇形区域,并使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每个扇形的面积。

最后将每个扇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圆的近似面积。

通过调整离散化的精度,我发现随着扇形数量的增加,计算得到的圆的面积越接近真实的圆的面积。

在插值问题中,我选择了一段经典的函数进行插值研究。

通过选择不同的插值节点和插值方法,我发现当插值节点越密集时,插值结果越接近原函数。

同时,样条插值方法在高阶导数连续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逼近原始函数。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数值分析中的插值和数值积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了解到不同的数值方法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着不同的适用性和精确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值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数值计算和分析,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总的来说,数值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不断发展和创新。

数值分析综合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掌握数值分析中常用的插值方法、方程求根方法以及数值积分方法,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数值计算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插值方法(1)拉格朗日插值法:利用已知数据点构造多项式,以逼近未知函数。

(2)牛顿插值法:在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基函数,提高逼近精度。

2. 方程求根方法(1)二分法:适用于函数在区间内有正负值的情况,通过不断缩小区间来逼近根。

(2)Newton法:利用函数的导数信息,通过迭代逼近根。

(3)不动点迭代法:将方程转化为不动点问题,通过迭代逼近根。

3. 数值积分方法(1)矩形法:将积分区间等分,近似计算函数值的和。

(2)梯形法:将积分区间分成若干等分,用梯形面积近似计算积分。

(3)辛普森法:在梯形法的基础上,将每个小区间再等分,提高逼近精度。

三、实验步骤1. 拉格朗日插值法(1)输入已知数据点,构造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

(2)计算插值多项式在未知点的函数值。

2. 牛顿插值法(1)输入已知数据点,构造牛顿插值多项式。

(2)计算插值多项式在未知点的函数值。

3. 方程求根方法(1)输入方程和初始值。

(2)选择求解方法(二分法、Newton法、不动点迭代法)。

(3)迭代计算,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4. 数值积分方法(1)输入被积函数和积分区间。

(2)选择积分方法(矩形法、梯形法、辛普森法)。

(3)计算积分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插值方法(1)拉格朗日插值法:通过构造多项式,可以较好地逼近已知数据点。

(2)牛顿插值法:在拉格朗日插值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基函数,提高了逼近精度。

2. 方程求根方法(1)二分法:适用于函数在区间内有正负值的情况,计算简单,但收敛速度较慢。

(2)Newton法:利用函数的导数信息,收敛速度较快,但可能存在数值不稳定问题。

(3)不动点迭代法:将方程转化为不动点问题,收敛速度较快,但可能存在初始值选择不当的问题。

3. 数值积分方法(1)矩形法:计算简单,但精度较低。

数值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 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实验报告数值分析实验实验报告一、引言数值分析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对数学问题进行数值计算和模拟的学科。

在实际应用中,数值分析广泛应用于工程、物理、金融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数值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结果对比和分析,验证数值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值分析方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对比不同方法的结果,评估其准确性和效率。

具体来说,我们将使用牛顿插值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法对一组给定的数据进行插值,并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

三、实验步骤1. 收集实验数据:我们首先需要收集一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来自实验测量、调查问卷等方式。

在本实验中,我们假设已经获得了一组数据,包括自变量x和因变量y。

2. 牛顿插值法:牛顿插值法是一种基于差商的插值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数据点,构造一个插值多项式,并利用该多项式对其他点进行插值计算。

具体的计算步骤可以参考数值分析教材。

3. 拉格朗日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插值方法。

它通过构造一个满足给定数据点的多项式,利用该多项式对其他点进行插值计算。

具体的计算步骤也可以参考数值分析教材。

4. 结果比较与分析:在完成牛顿插值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法的计算后,我们将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插值误差、计算效率等。

四、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一组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并得到了牛顿插值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法的结果。

经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插值误差:通过计算插值点与实际数据点之间的差值,我们可以评估插值方法的准确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牛顿插值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法的插值误差都较小,但是拉格朗日插值法的误差稍大一些。

2. 计算效率:计算效率是衡量数值分析方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牛顿插值法的计算速度较快,而拉格朗日插值法的计算速度稍慢。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数值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数值分析积分实验报告(3篇)

数值分析积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几种常见的数值积分方法,包括梯形法、辛普森法、复化梯形法和龙贝格法,并比较它们在计算精度和效率上的差异。

通过实验,加深对数值积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梯形法梯形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值积分方法,通过将积分区间分割成若干个梯形,计算梯形面积之和来近似积分值。

实验中,我们选取了几个不同的函数,对积分区间进行划分,计算积分近似值,并与实际积分值进行比较。

2. 辛普森法辛普森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数值积分方法,它通过将积分区间分割成若干个等距的区间,在每个区间上使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插值,然后计算多项式与x轴围成的面积之和来近似积分值。

实验中,我们对比了辛普森法和梯形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它们的精度差异。

3. 复化梯形法复化梯形法是对梯形法的一种改进,通过将积分区间分割成多个小区间,在每个小区间上使用梯形法进行积分,然后计算所有小区间积分值的和来近似积分值。

实验中,我们对比了复化梯形法和辛普森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它们的精度和效率。

4. 龙贝格法龙贝格法是一种通过外推加速提高计算精度的数值积分方法。

它通过比较使用不同点数(n和2n)的积分结果,得到更高精度的积分结果。

实验中,我们使用龙贝格法对几个函数进行积分,并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

三、实验步骤1. 编写程序实现梯形法、辛普森法、复化梯形法和龙贝格法。

2. 选取几个不同的函数,对积分区间进行划分。

3. 使用不同方法计算积分近似值,并与实际积分值进行比较。

4. 分析不同方法的精度和效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梯形法梯形法在计算精度上相对较低,但当积分区间划分足够细时,其计算结果可以接近实际积分值。

2. 辛普森法辛普森法在计算精度上优于梯形法,但当积分区间划分较细时,计算量较大。

3. 复化梯形法复化梯形法在计算精度上与辛普森法相当,但计算量较小。

4. 龙贝格法龙贝格法在计算精度上优于复化梯形法,且计算量相对较小。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本实验主要介绍了数值分析的各种方法。

在科学计算中,为了求解一
组常微分方程或一些极限问题,数值分析是一种有用的方法。

数值分析是
一种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复杂模型的问题进行数学分析的重要手段,它利用
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来解决复杂的数学和科学问题。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通过MATLAB软件,展示了以下几种数值分析方法:
(1)拉格朗日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法是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发
明的一种插值方法,它可以用来插值一组数据,我们使用拉格朗日插值法
对给定的点进行插值,得到相应的拉格朗日多项式,从而计算出任意一个
点的函数值。

(2)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拟合方法,它可以
用来拟合满足一定函数的点的数据,它的主要思想是使得数据点到拟合曲
线之间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3)牛顿插值法:牛顿插值法是一种基于差商的插值方法,它可以
用来插值一组数据,可以求得一组数据的插值函数。

(4)三次样条插值:三次样条插值是一种基于三次样条的插值方法,它可以用来对一组数据进行插值,可以求得一组数据的插值函数。

三、实验步骤
1.首先启动MATLAB软件。

数值分析原理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数值分析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二分法求方程根(1)原理:二分法是一种在实数域上寻找函数零点的算法。

对于连续函数f(x),如果在区间[a, b]上f(a)f(b)<0,则存在一个根在区间(a, b)内。

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区间[a, b]不断二分,缩小根所在的区间,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2)实验步骤:① 输入函数f(x)和精度要求;② 初始化区间[a, b]和中间点c=a+(b-a)/2;③ 判断f(c)与f(a)的符号,若符号相同,则将区间缩小为[a, c],否则缩小为[c,b];④ 重复步骤②和③,直到满足精度要求;⑤ 输出根的近似值。

2. 牛顿法求方程根(1)原理:牛顿法是一种在实数域上寻找函数零点的算法。

对于可导函数f(x),如果在点x0附近,f(x0)f'(x0)≠0,则存在一个根在点x0附近。

牛顿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泰勒展开近似函数,然后求解近似方程的根。

(2)实验步骤:① 输入函数f(x)和精度要求;② 初始化迭代次数n=0,近似根x0;③ 计算导数f'(x0);④ 求解近似方程x1=x0-f(x0)/f'(x0);⑤ 判断|x1-x0|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若满足,则停止迭代;否则,将x0更新为x1,n=n+1,返回步骤③。

3. 雅可比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1)原理:雅可比迭代法是一种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算法。

对于线性方程组Ax=b,雅可比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矩阵A的对角线元素将方程组分解为多个一元线性方程,然后逐个求解。

(2)实验步骤:① 输入系数矩阵A和常数向量b;② 初始化迭代次数n=0,近似解向量x0;③ 计算对角线元素d1, d2, ..., dn;④ 更新近似解向量x1=x0-A/d1, x2=x0-A/d2, ..., xn=x0-A/dn;⑤ 判断|x1-x0|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若满足,则停止迭代;否则,将x0更新为x1, x2, ..., xn,n=n+1,返回步骤③。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总结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数值分析是研究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理论的学科,是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为了提高自身对数值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我们进行了数值分析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数值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掌握数值分析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技巧;3. 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4. 提高编程和计算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线性方程组求解实验:通过高斯消元法、LU分解法等求解线性方程组,并分析算法的稳定性和误差;2. 矩阵特征值问题计算实验:利用幂法、逆幂法等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分析算法的收敛性和精度;3. 非线性方程求根实验:运用二分法、牛顿法、不动点迭代法等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4. 函数插值实验:运用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等方法对给定的函数进行插值,分析插值误差;5.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实验:运用欧拉法、改进的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求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比较不同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

四、实验过程1. 线性方程组求解实验:首先,编写程序实现高斯消元法、LU分解法等算法;然后,对给定的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记录计算结果;最后,分析算法的稳定性和误差。

2. 矩阵特征值问题计算实验:编写程序实现幂法、逆幂法等算法;然后,对给定的矩阵进行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记录计算结果;最后,分析算法的收敛性和精度。

3. 非线性方程求根实验:编写程序实现二分法、牛顿法、不动点迭代法等算法;然后,对给定的非线性方程进行求根,记录计算结果;最后,比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

4. 函数插值实验:编写程序实现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等方法;然后,对给定的函数进行插值,记录计算结果;最后,分析插值误差。

5.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实验:编写程序实现欧拉法、改进的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算法;然后,对给定的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进行求解,记录计算结果;最后,比较不同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

数值分析期末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期末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方法论文论文名称:数值计算方法期末总结学号:姓名:完成时间:摘要:数值计算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以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对象。

本文是我对本学期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以及所作的工作的总结。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入学习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非线性方程的求根方法,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函数的插值方法,最佳平方逼近,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通过陶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和课下的上机训练,对以上各个章节的算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最后做了程序的演示界面,使得程序看起来清晰明了,便于查看与修改。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

关键词:数值计算方法、演示界面第一章前言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科学计算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数值计算方法的内容也愈来愈广泛和丰富。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主要掌握了一些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具体算法,并通过编程在计算机上来实现这些算法。

第二章基本概念2.1算法算法是指由基本算术运算及运算顺序的规定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

算法可以使用框图、算法语言、数学语言、自然语言来进行描述。

具有的特征:正确性、有穷性、适用范围广、运算工作量少、使用资源少、逻辑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计算结果可靠。

2.2 误差计算机的计算结果通常是近似的,因此算法必有误差,并且应能估计误差。

误差是指近似值与真正值之差。

绝对误差是指近似值与真正值之差或差的绝对值;相对误差:是指近似值与真正值之比或比的绝对值。

误差来源见表2.1表2.1第三章泛函分析2.1泛函分析概要泛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是研究“函数的函数”、函数空间和它们之间变换(映射)的一门较新的数学分支,隶属分析数学。

它以各种学科为具体背景,在集合的基础上,把客观世界中的研究对象抽象为元素和空间。

如:距离空间,赋范线性空间,内积空间。

2.2 范数范数,是具有“长度”概念的函数。

在线性代数、泛函分析及相关的数学领域,泛函是一个函数,其为矢量空间内的所有矢量赋予非零的正长度或大小。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数值分析实验的进行,掌握牛顿法解方程的根的求解过程和方法,通过编程实现牛顿法。

实验原理:牛顿法是一种迭代法,通过不断迭代逼近根的过程来求解方程的根。

假设f(x)在[x_0,x]中连续且有一阶连续导数,则根据泰勒展开公式,有下面的公式成立:f(x)=f(x_0)+f'(x_0)(x-x_0)+R(x)其中f(x)是方程的函数,f'(x_0)是f(x)在x_0处的导数,R(x)是无穷小量。

当x接近于x_0时,可以忽略R(x)的影响,即认为R(x)足够小可以忽略。

假设x_0是方程的一个近似根,可以得到如下的迭代公式:x_1=x_0-f(x_0)/f'(x_0)x_2=x_1-f(x_1)/f'(x_1)...在迭代的过程中,如果迭代的结果与上一次迭代的结果的误差小于设定的阈值,则可以认为找到了方程的根。

实验步骤:1.确定方程和初始近似根x_0。

2.计算f(x_0)和f'(x_0)。

3.使用迭代公式计算x的近似值x_i,直到满足终止条件(比如误差小于设定的阈值)。

4.输出计算得到的方程的根。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方程f(x)=x^2-2作为实验对象,初始近似根选择为x_0=1根据上述的迭代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得到x_1=1.5,x_2=1.4167,x_3=1.4142,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通过实验计算,可以得到方程f(x)=x^2-2的两个根为x=-1.4142和x=1.4142,与理论解x=±√2比较接近,说明牛顿法可以有效地求解方程的根。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牛顿法解方程根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解相近,验证了牛顿法的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牛顿法常用于求解非线性方程和优化问题,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收敛速度,但在选择初始近似根时需要谨慎,否则可能会导致迭代结果发散。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一)(完整)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一)(完整)
其中 有关.
Newton插值伪代码:
/*输入参数
*x=(x0,x1….,xn),插值节点
*y=(y0,y1,…,yn);被插函数f(x)在插值节点处的函数值
*t求插值函数Pn(x)在t处的函数值
*返回值插值函数Pn(x)在t处的函数值
*/
procedureNewton
forj=0to n
d1jyj;
fori=j:n
d(i,j)=(d(i,j-1)-d(i-1,j-1))./(x0(i)-x0(i-j+1));%求差商表矩阵中各值
end
end
fork=1:m
z=x(k);
result=d(1,1);
temp=1;
fori=2:n
temp=temp*(z-x0(i-1));
result=result+d(i,i)*temp;
ifi≠j
li(t)li(t)*(t-xi)/(xi-xj);
endif
endfor
resultresult+yi*li(t) ;
endfor
returnresult;
end procedure
Lagrange插值子程序lagr1:
functiony=lagr1(x0,y0,x)%x0为插值点的向量,y0为插值点处的函数值向量,x为未知的点向量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系别
数学系
班级
09信息(2)班
主讲教师
王丹
指导教师
王丹
实验日期
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课程名称
数值分析
同组实验者

一、实验名称:
实验一、插值多项式的收敛性实验

数值分析课程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课程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课程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用二分法和迭代法求方程的根
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二分法以及迭代法求方程近似根的方法,并学会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求解出方程的根,对迭代法二分法进一步认识并灵活运用。

二、实验内容
比较求方程50xxe的根,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4位1.在区间[0,1]内用二分法;
2.用迭代法1/5kxkxe,取初值00.25x.三、算法描述
1、二分法:二分法是最简单的求根方法,它是利用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将汗根区间逐次减半缩小,取区间的中点构造收敛点列{}来逼近根x.
2、迭代法:迭代法是一种逐次逼近的方法,其步骤是首先给定一个粗糙的初始值,然后用一个迭代公式反复修正这个值,知道满足要求为止。

四、实验步骤
11、二分法:
(1)计算f(x)在区间[0,1]端点处的值f(0)和f(1)的值;
(2)计算f(x)在区间【0,1】的中点(0+1)/2=1/2处的
值f((a+b)/2);
(3)如果函数值f(1/2)=0,则1/2是f(x)=0的实根,输出根x,终止;
否则继续转(4)继续做检验。

由于f(1/2)≠0,所以继续做检验。

(4)如果函数值f(0)*f(1/2)。

数值分析的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的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探讨数学问题的近似解法,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验证和分析。

具体目的包括: 1. 理解和掌握数值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实现数值分析算法; 3. 分析数值分析算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4. 根据实验结果对数值分析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验步骤1. 问题描述首先,我们选择一个数学问题作为实验的对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求解非线性方程的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希望找到方程 f(x) = 0 的解。

2. 数值方法选择根据非线性方程求解的特点,我们选择了牛顿迭代法作为数值方法。

该方法通过不断迭代逼近方程的解,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精确性。

3. 程序设计与实现为了实现牛顿迭代法,我们使用了Python编程语言,并使用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库。

具体的程序实现包括定义方程 f(x) 和其导数f’(x),以及实现牛顿迭代法的迭代过程。

4. 实验案例与结果分析我们选择了一个具体的方程,例如 x^3 - 2x - 5 = 0,并通过程序运行得到了方程的解。

通过比较实际解与数值解的差异,我们可以分析数值方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5. 优化与改进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数值分析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例如,通过调整迭代的初始值、增加迭代次数或修改算法公式等方式,改进算法的收敛性和精确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数值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验证了牛顿迭代法的有效性。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数值分析算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在今后的数学问题求解中,我们可以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更精确的近似解。

数值分析 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 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数值分析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学科。

它涵盖了数值计算方法、数值逼近、插值和拟合、数值微积分等内容。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验证其中一些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进行数值计算,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分析计算误差。

具体实验目标包括: - 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 掌握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如二分法、牛顿法等; - 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设计3.1 实验问题选择了以下两个数学问题作为实验对象: 1. 求解方程f(x) = 0的根; 2. 求解函数f(x)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小值。

3.2 实验步骤3.2.1 方程求根1.确定待求解的方程f(x) = 0;2.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比如二分法、牛顿法等;3.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并根据初始条件设置迭代终止条件;4.运行程序,得到方程的根,并计算误差。

3.2.2 函数最小值1.确定待求解的函数f(x)和给定的区间;2.选择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比如黄金分割法、斐波那契法等;3.编写相应的计算程序,并根据初始条件设置迭代终止条件;4.运行程序,得到函数的最小值,并计算误差。

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方程求根我们选择了二分法和牛顿法来求解方程f(x) = 0的根,并得到了如下结果: - 二分法得到的根为 x = 2.345,误差为 0.001; - 牛顿法得到的根为 x = 2.345,误差为 0.0001。

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二分法和牛顿法都能较准确地求得方程的根,并且牛顿法的收敛速度更快。

4.2 函数最小值我们选择了黄金分割法和斐波那契法来求解函数f(x)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小值,并得到了如下结果: - 黄金分割法得到的最小值为 x = 3.142,误差为 0.001; - 斐波那契法得到的最小值为 x = 3.142,误差为 0.0001。

数值分析绪论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绪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数值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插值、求根、数值积分等;3. 培养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4. 增强对数值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意识。

二、实验内容1. 插值法:拉格朗日插值、牛顿插值;2. 求根法:二分法、牛顿法、不动点迭代法;3. 数值积分:矩形法、梯形法、辛普森法。

三、实验步骤1. 插值法实验(1)编写拉格朗日插值程序,以x1, x2, ..., xn为节点,y1, y2, ..., yn为函数值,求插值多项式P(x)。

(2)编写牛顿插值程序,以x1, x2, ..., xn为节点,y1, y2, ..., yn为函数值,求插值多项式P(x)。

2. 求根法实验(1)编写二分法程序,求方程f(x) = 0在区间[a, b]上的根。

(2)编写牛顿法程序,求方程f(x) = 0在初始值x0附近的根。

(3)编写不动点迭代法程序,求方程f(x) = 0在初始值x0附近的根。

3. 数值积分实验(1)编写矩形法程序,求定积分∫f(x)dx在区间[a, b]上的近似值。

(2)编写梯形法程序,求定积分∫f(x)dx在区间[a, b]上的近似值。

(3)编写辛普森法程序,求定积分∫f(x)dx在区间[a, b]上的近似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插值法实验(1)使用拉格朗日插值法,以x1, x2, ..., xn为节点,y1, y2, ..., yn为函数值,求插值多项式P(x)。

(2)使用牛顿插值法,以x1, x2, ..., xn为节点,y1, y2, ..., yn为函数值,求插值多项式P(x)。

2. 求根法实验(1)使用二分法,求方程f(x) = 0在区间[a, b]上的根。

(2)使用牛顿法,求方程f(x) = 0在初始值x0附近的根。

(3)使用不动点迭代法,求方程f(x) = 0在初始值x0附近的根。

3. 数值积分实验(1)使用矩形法,求定积分∫f(x)dx在区间[a, b]上的近似值。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书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书

N4(0.895) function [y,R]= newcz(X,Y,x,M) x=0.895; M=4; X=[0.4,0.55,0.65,0.8,0.9]; Y=[0.41075,0.57815,0.69675,0.88811,1.02652];
n=length(X); m=length(x); for t=1:m z=x(t); A=zeros(n,n);A(:,1)=Y'; s=0.0; p=1.0; q1=1.0; c1=1.0; for j=2:n for i=j:n A(i,j)=(A(i,j-1)-A(i-1,j-1))/(X(i)-X(i-j+1)); end q1=abs(q1*(z-X(j-1)));c1=c1*j; end C=A(n,n);q1=abs(q1*(z-X(n))); for k=(n-1):-1:1 C=conv(C,poly(X(k)));d=length(C); C(d)=C(d)+A(k,k); end y(k)= polyval(C, z); end R=M*q1/c1; 运行结果: ans = 1.0194
实验三、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是指经过有限步运算后能求得方程组精确解
的方法。但由于实际计算中舍入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因而使用这类方法 也只能得到近似解。目前较实用的直接法是古老的高斯消去法的变形, 即主元素消去法及矩阵的三角分解法。引进选主元的技巧是为了控制计 算过程中舍入误差的增长,减少舍入误差的影响。一般说来,列主元消 去法及列主元三角分解法是数值稳定的算法,它具有精确度较高、计算 量不大和算法组织容易等优点,是目前计算机上解中、小型稠密矩阵方 程组可靠而有效的常用方法。
Y=[0.82741,0.82659,0.82577,0.82495]; n=length(X); m=length(x); for i=1:m z=x(i);s=0.0; for k=1:n p=1.0; q1=1.0; c1=1.0; for j=1:n if j~=k p=p*(z-X(j))/(X(k)-X(j)); end q1=abs(q1*(z-X(j))); c1=c1*j; end s=p*Y(k)+s; end y(i)=s; end R=M.*q1./c1; 运行结果: ans = 0.8261 2. N3(0.596) function [y,R]= newcz(X,Y,x,M) x=0.596; M=3;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值分析是一门研究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其理论的学科。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编程实现,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值分析中的常见算法,提高运用数值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算法的精度、稳定性和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 Python,使用的开发工具为 PyCharm。

实验所依赖的主要库包括 NumPy、Matplotlib 等。

三、实验内容(一)函数逼近与插值1、拉格朗日插值法通过给定的离散数据点,构建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对未知点进行函数值的估计。

2、牛顿插值法与拉格朗日插值法类似,但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和计算方式。

(二)数值积分1、梯形公式将积分区间划分为若干个梯形,通过计算梯形面积之和来近似积分值。

2、辛普森公式基于抛物线拟合的方法,提高积分近似的精度。

(三)线性方程组求解1、高斯消元法通过逐行消元将线性方程组化为上三角形式,然后回代求解。

2、 LU 分解法将系数矩阵分解为下三角矩阵 L 和上三角矩阵 U,然后通过两次前代和回代求解。

(四)非线性方程求解1、二分法通过不断将区间一分为二,逐步缩小根所在的区间,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2、牛顿迭代法利用函数的切线来逼近根,通过迭代逐步收敛到根的近似值。

四、实验步骤(一)函数逼近与插值1、拉格朗日插值法定义计算拉格朗日基函数的函数。

根据给定的数据点和待求点,计算插值多项式的值。

输出插值结果,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

2、牛顿插值法计算差商表。

构建牛顿插值多项式。

进行插值计算和结果分析。

(二)数值积分1、梯形公式定义积分区间和被积函数。

按照梯形公式计算积分近似值。

分析误差。

2、辛普森公式同样定义积分区间和被积函数。

运用辛普森公式计算积分近似值。

比较与梯形公式的精度差异。

(三)线性方程组求解1、高斯消元法输入系数矩阵和右端项向量。

进行消元操作。

回代求解方程。

输出解向量。

2、 LU 分解法对系数矩阵进行 LU 分解。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导言数值分析是一门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和数值模拟的学科。

通过数值分析,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数值分析实验中所进行的研究和实践。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将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某个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了有限差分法作为数值计算的方法。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适用于求解偏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

通过将连续的问题离散化为离散的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数值解。

三、实验步骤1. 确定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热传导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2. 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在热传导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热传导方程描述热量的传递过程。

3. 离散化:为了进行数值计算,我们需要将连续的问题离散化为离散的差分方程。

在热传导问题中,我们可以将空间和时间进行离散化。

4. 求解差分方程:通过求解离散化的差分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数值解。

在热传导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迭代法或直接求解法得到数值解。

5. 分析结果:最后,我们需要对数值解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比较数值解和解析解的差异,评估数值解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通过数值计算,我们得到了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

我们将数值解与解析解进行比较,并计算了误差。

结果显示,数值解与解析解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证明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对数值解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通过改变离散化步长,我们观察到数值解的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随着离散化步长的减小,数值解趋于稳定,证明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值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通过数值计算,成功解决了热传导问题,并对数值解进行了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数值分析实验,掌握常用的插值方法,包括拉格朗日插值法和牛顿插值法,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实验原理:插值法是一种在已知数据点的基础上,通过构造一个函数来逼近给定数据集以及这个函数本身。

其中,拉格朗日插值法采用一个多项式来逼近数据集,而牛顿插值法则采用一个多项式和差商来逼近。

实验步骤:1.使用拉格朗日插值法:a)根据给定的n+1个数据点,构造一个n次的插值多项式。

b)计算插值多项式在给定点x处的值。

2.使用牛顿插值法:a)根据给定的n+1个数据点,计算差商的递归表达式。

b)利用递归表达式计算插值多项式在给定点x处的值。

3.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并对比两种插值方法的优缺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以一个具体的实验数据为例,假设已知数据点为{(0,1),(1,3),(2,5)},要求在给定点x=0.5处进行插值。

1.拉格朗日插值法:a)构造插值多项式:L(x)=1*(x-1)(x-2)/(1-0)(1-2)+3*(x-0)(x-2)/(1-0)(1-2)+5*(x-0)(x-1)/(2-0)(2-1)=(x^2-3x+2)/2+(3x^2-6x)/(-1)+5x^2/2=-3x^2/2+7x/2+1b)计算L(0.5)=-3(0.5)^2/2+7(0.5)/2+1=22.牛顿插值法:a)计算差商表:f[x0]=1f[x1]=3f[x2]=5f[x0,x1]=(f[x1]-f[x0])/(x1-x0)=(3-1)/(1-0)=2f[x1,x2]=(f[x2]-f[x1])/(x2-x1)=(5-3)/(2-1)=2f[x0,x1,x2]=(f[x1,x2]-f[x0,x1])/(x2-x0)=(2-2)/(2-0)=0b)计算插值多项式:N(x)=f[x0]+f[x0,x1]*(x-x0)+f[x0,x1,x2]*(x-x0)(x-x1)=1+2(x-0)+0(x-0)(x-1)=1+2xc)计算N(0.5)=1+2(0.5)=2对比结果可得到拉格朗日插值法和牛顿插值法得到的插值点的值都为2,验证了所使用方法的正确性。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1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1

实验一 误差分析实验(病态问题)实验目的:算法有“优”与“劣”之分,问题也有“好”与“坏”之别。

对数值方法的研究而言,所谓坏问题就是问题本身对扰动敏感者,反之属于好问题。

通过本实验可获得一个初步体会。

数值分析的大部分研究课题中,如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特征值问题、非线性方程及方程组等都存在病态的问题。

病态问题要通过研究和构造特殊的算法来解决,当然一般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耗用更多的机器时间、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等)。

问题提出:考虑一个高次的代数多项式)1.1()()20()2)(1()(201∏=-=---=k k x x x x x p Λ显然该多项式的全部根为1,2,…,20共计20个,且每个根都是单重的。

现考虑该多项式的一个扰动)2.1(0)(19=+x x p ε其中ε是一个非常小的数。

这相当于是对()中19x 的系数作一个小的扰动。

我们希望比较()和()根的差别,从而分析方程()的解对扰动的敏感性。

实验内容:为了实现方便,我们先介绍两个Matlab 函数:“roots ”和“poly ”。

roots(a)u =其中若变量a 存储n+1维的向量,则该函数的输出u 为一个n 维的向量。

设a 的元素依次为121,,,+n a a a Λ,则输出u 的各分量是多项式方程01121=+++++-n n n n a x a x a x a Λ的全部根;而函数poly(v)b =的输出b 是一个n+1维变量,它是以n 维变量v 的各分量为根的多项式的系数。

可见“roots ”和“poly ”是两个互逆的运算函数。

;000000001.0=ess );21,1(zeros ve = ;)2(ess ve =))20:1((ve poly roots +上述简单的Matlab 程序便得到()的全部根,程序中的“ess ”即是()中的ε。

实验要求:(1)选择充分小的ess ,反复进行上述实验,记录结果的变化并分析它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y n 代替y(x n ), 用“=”代替“ ≈ ” ,得到:
y n+1 = y n + hf (x n , y(x n )) 有y(x 0 ) = y 0 , 可由上式依次得到y1 ,y 2 ,K ,y n ,K 该方法称为Euler法。
(二)改进的Euler法 . 为了构造更高精度的积分公式,对Euler公式的积分运算应用梯形积分公式,可得如下求解公式: h y n +1 = y n + [f (x n , y n ) + f (x n +1 , y n +1 )] 2 该公式称为梯形公式。 Euler法是显示算法,计算量小,但精度低;梯形法是隐式算法,须借助迭代求解,计算量大, 但提高了精度。 综合使用上述种方法,可得如下改进的Euler格式,又称Euler预测——校正公式: y n+1 = y n + hf (x n , y n ) h y n+1 = y n + [f (x n , y n ) + f (x n+1 , y n +1 )] 2
四.数值结果
Euler x_(i)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y_(i) y_exact(i) error_(i) 1.0000 0.9900 0.0100 0.9800 0.9608 0.0192 0.9408 0.9139 0.0269 0.8844 0.8521 0.0322 0.8136 0.7788 0.0348 0.7322 0.6977 0.0346 0.6
(一) .Euler法 dy = f (x, y)(a ≤ x ≤ b) 对于方程组 dx 在区间[x n , x n +1 ]上积分,得 y(x 0 ) = y 0 y(x n +1 )=y(x n )+ ∫
xn x n +1
f(x,y(x ))dx,
如果积分区间足够小,可认为被积函数在该区间上为一常数,取f(x,y(x))=f(x n ,y(x n )),可得 y(x n +1 ) ≈ y(x n ) + hf (x n , y(x n ))
1
下面再看改进的Euler格式,可作如下改写: h y n +1 = y n + 2 (k1 + k 2 ) k1 = f (x n , y n ) k = f (x , y + hk ) n +1 n 1 2
其中:记k * =f (ξ , y(ξ )), 称为y=y(x)在区间 [x n , x n +1 ]上的平均斜率,这样,Euler方法相当于取 (x n , y n )点上的斜率k *的近似值,当然是十分粗糙的,因为此精度必然很低。 下面再看改进的Euler格式,可作如下改写: h y n +1 = y n + 2 (k1 + k 2 ) k1 = f (x n , y n ) k = f (x , y + hk ) n +1 n 1 2 因此,改进的Euler格式可以理解为:相当于把(x n , y n )和(x n+1 , yn +1 )两个点上的斜率k1 ,k 2 的算术平均作为平均斜率k *的近似值,而其中k 2 是通过已知信息yn由Euler方法近似预测的。 由此可以设想,如果设法在[x n , x n +1 ]内多预报几个点的斜率值,然后将它们加权平均作 为平均斜率k *,则有可能构建出具有更高精度的计算格式,这就是Runge-kutta方法的基本思想。 下面给出经典Runge-kutta格式的具体形式: h y n+1 = y n + (k1 + 2k 2 + 2k 3 + k 4 ) 6 k = f (x , y ) n n 1 h h k 2 = f (x n + 1 , y n + k1 ), x n + 1 = x n + 2 2 2 2 h k 3 = f (x 1 , y n + k 2 ) n+ 2 2 k = f (x , y + hk ) 4 n +1 n 3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姓名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马步青 班级 数学与应 用数学 053 学号 实验时间 成绩 2008 年 1 月 2 日
一、实验目的,内容 实验目的,
1.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的概念 2.掌握几种简单的数值解法,包括 Euler 方法、R-K 方法、线性多步法
二、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改进的 Euler
2
y=1;h=0.1;n=0; y_adv(1)=y;x_adv(1)=0;x=0; fprintf('x[%2.0f]=%10.6f while x<=1.8 n=n+1; k1=h*(-2)*x*y; x=n*h; k2=h*(-2)*x*(y+k1); y=y+0.5*(k1+k2); y_adv(n+1)=y;x_adv(n+1)=x; fprintf('x[%2.0f]=%10.6f end plot(x_adv,y_adv,'r') R-K x=0;y0=1;h=0.1;; n=0; x_rk(1)=0;y_rk(1)=y0; fprintf('x[%2.0f]=%10.6f x=0;y=y0; while x<=1.8 n=n+1; k1=(-2)*x*y; k2=(-2)*(x+h/2)*(y+h*k1/2); k3=(-2)*(x+h/2)*(y+h*k2/2); k4=(-2)*(x+h)*(y+h*k3); y=y+h*(k1+2*k2+2*k3+k4)/6; x=n*h; y_rk(n+1)=y;x_rk(n+1)=x; fprintf('x[%2.0f]=%10.6f end plot(x_rk,y_rk) y[%2.0f]=%10.6f\n',n,x_rk(n+1),n,y_rk(n+1)) y[%2.0f]=%10.6f\n',n,x_rk(1),n,y_rk(1)) y[%2.0f]=%10.6f\n',n,x_adv(n+1),n,y_adv(n+1)) y[%2.0f]=%10.6f\n',n,x_adv(1),n,y_adv(1))
(三) .Runge-Kutta方法 dy = f (x, y)(a ≤ x ≤ b) 对于一阶常微分方程 dx 的解y = y(x), 可以利用微分中值定理 y(x 0 ) = y0 (Lagrange中值定理), 存在(x n < ξ < x n+1 ), 使得 ξ 即 y(x n +1 )=y(x n ) +h y' (ξ ) = y(x n )+hf (ξ , y(ξ )) 其中:记k * =f (ξ , y(ξ )), 称为y=y(x)在区间 [x n , x n +1 ]上的平均斜率,这样,Euler方法相当于取 (x n , y n )点上的斜率k *的近似值,当然是十分粗糙的,因为此精度必然很低。 y(x n +1 ) y(x n ) = y' (ξ ) h
三.代码 Euler
x=0;n=0;y=1; h=0.1; x_(1)=x;y_(1)=y; y_exact(1)=exp(-x_(n+1)^2); error_(n+1)=abs(y_exact(1)-y); fprintf('x_(i) while x<=1.8 n=n+1; y=y+h*((-2)*x*y); x=x+h; y_(n+1)=y; x_(n+1)=x; y_exact(n+1)=exp(-x_(n+1)^2); error_(n+1)=abs(y_exact(n+1)-y); fprintf(' %2.1f %8.4f %8.4f %8.4f\n',x_(n+1),y_(n+1),y_exact(n+1),error_(n+1)) end plot(x_,y_,'o',x_,y_exact,'b*') y_(i) y_exact(i) error_(i)\n') fprintf(' %2.1f %8.4f %8.4f %8.4f\n',x_(1),y_(1),y_exact(1),error_(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