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高二下学期模块结业考试(一)政治试题(2017.3) Word版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模块结业考试政治试卷(耿建永)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
1、推动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必须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是因为(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可以把观念中的东西直接变成现实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其原因是()
(1)自然界是客观的(2)人的精神是客观的(3)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4)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意识产生之前就存在
A(2)(3) B(1)(4) C(1)(3) D(3)(4)
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知识既来自实践又源于书本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即( )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②改造规律的实践活动
③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
④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⑤能动的思维创新活动
⑥检验实践正确与否的认识活动
A.④⑥⑦
B.③⑤⑦
C.①②③
D.①③④
5、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这说明( )
A.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D.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无限的
6、现代社会水资源危机推动人们对海水淡化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海水淡化新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
这表明()
A.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B.认识是实践的前提
C.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7、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B.它可以被人的感官感知
C.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们不能掌握它,只能服从它
8、下列选项没有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是( )
A.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B.资源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C.医生处方与病人病情之间的关系 D.设计蓝图与建筑实践之间的关系
9、2012年12月21日,这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2012年年初的横扫欧亚多个国家的极寒天气,让人们忧心忡忡。
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世界末日的先兆,也有人认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
上述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是因为( )
A.人类只能适应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各种客观物质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D.改造自然必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10、目前治疗脑瘫的最先进方法是“生物激活介入修复疗法”,该技术通过颈动脉介入等方式将促使神经因子输送到患者体内,产生大量的神经调节免疫因子及修复因子,能快速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从根本上解决脑瘫问题。
这说明()
A.世界上没有人类不可认识之物
B.对医学难题的探索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C.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攻克医学难题的基础
D.人能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攻克医学难题
11、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
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鸡雏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
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读漫画:
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13、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说明( )
A.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14、 2013 年 11 月 28 日,中国地震台网最新消息,从 2013 年 10 月 31 日到 11 月 27 日 8 时,记录到吉林松原地震事件共 527 次。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相关地区展开了抗震防震的教育和演习,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这表明()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防止自然灾害的破坏作用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4年3月17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宣布,其探测器捕捉到了宇宙暴涨时期遗留下来的最重要的遗迹:宇宙原初引力波。
这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引力波存在以来,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信号。
另外,本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宇宙婴儿时期产生的,从而在观测上首次发现宇宙暴涨的直接证据。
理论预言一再被研究证实,这说明( )
①认识的发展就是不断在实践中证实已有认识的过程
②人能够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③人的认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
④预测所依据的理论的正确性得到观测实践的检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6、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汇对接任务,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据此有人认为,人们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说明了人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该观点 ( )。
①否认了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②承认了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③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揭示了人类应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新世纪连续出台了四个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表现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
着眼于从增加农民收入上升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中央文件主题的变化表明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深化发展的过程②人们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是由不正确到正确的过程
③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④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18、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①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②刻舟求剑、飞矢不动——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前提
③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④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针对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而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它使经济潜能得到巨大释放,然而,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出现新趋势和新特点,党必须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行调整。
因此,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从唯物论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①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和向前推移的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④坚持发展的观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A.②③④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20、漫画《自信》告诉我们()
A.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C.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21、2014年2月西非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埃博拉病毒疫情。
针对日益蔓延的疫情,各国纷纷投入到预防控制的研究中。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11月26日宣布,其联合英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已初步通过人体测试,已有120名志愿者参与临床实验,数据比较安全。
这表明
①发挥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②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漫画《忆往昔》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
A.历史和现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B.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C.认识别人总是比认识自己困难
D.代沟是客观存在、不可弥合的
23、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目的性和计划性 B.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主观随意性 D.相对独立性
24、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据专家估算,如今每年大概有20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和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由此导致全球出现酸雨、自然灾害等异常气候。
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
这从哲学上来说( )
①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②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③违背规律客观性,就会受到规律惩罚
④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下列说法中与此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7、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
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约等于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
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由俄罗斯、欧洲和中国三方面共同参与的模拟探索火星实验项目“火星—500”于2011年11月4日结束。
在520天中,6名志愿者模拟了宇航员搭乘航天器飞往、登陆火星和返回地球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研究长途太空旅行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整个过程,志愿者的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①人生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④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9、我国把节约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其出发点是()
①正确的意识②我国国情③意识能动性④客观情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上述材料体现了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社会性和历史性的活动
C.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31、有研究表明:人们习惯的形成与大脑底部的基底核有关,它会把经常重复的运动或行为记忆贮存起来,当再次遇到这种行为时,大脑就会开启自动行为模式,不再参与决策,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A.意识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32.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
这一事实说明( )
A.神是人的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
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C.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D.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
33.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飞天”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 )
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B.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C.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
D.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34.人们按照元素有规则的变化进行推论,发现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这表明( ) A.有的规律也是可以创造的
B.有些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D.自然规律是主观对客观的映象
35.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
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蛇,角似鹿,眼似兔,腹似蜃,鳞似鱼……现实中虽然没有真实的龙,但我们却有对龙的认识。
这表明( )
A.龙的形象是创新意识的产物
B.对龙的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人脑不是仓库而是加工车间
D.意识可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
36、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靠深化改革,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这既是我们30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共识,也是我们今后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们相信,只要各级政府不安于现状,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一个任务一个任务地抓落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各项事业的发展必将实现“上档升级”。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上档升级”。
37.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