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市正德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贺林欣审核人:八语备课组
一、自主预习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1.汉字注音:
丁肇中(zhào)不知所措(cuò)
彷徨(páng)华裔(yì)
论语(lún)儒家(rú)
2.解释下列词语
(1)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袖手旁观)
(2)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急。

(不知所措)
(3)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一帆风顺)
(4)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
(二)复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议论文按结构可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二、课堂练习
①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②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有计划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④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⑤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注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⑥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一帆风顺了。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老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语段所要论述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①自然段在语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说:“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其原因有三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说“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其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得的。

2. 提出观点,总领下文。

3. ①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②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③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的目标的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4. 中国学生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