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同乐学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
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
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
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
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
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
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
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0℃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00次/min D.八年级物理课本长度为26dm
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
音的音色不同
6.超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应用中是利用超声能传递信息这一特性的是()A.金属探伤仪B.用超声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提高发芽率C.用超声消毒杀菌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
7.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
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
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9.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10.为了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提供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A.学生坐的课凳高度约为40cm B.一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2m
C.健康人脉搏跳动100次约用时15min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1.1m/s
11.对于做运动的物体,根据公式=s
v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
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
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
12.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二、填空题
13.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
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乙装置采用了“水浴法”的加热方式,优点是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缓慢且___________。
根据探究可知,熔化过程中冰(或蜡)的物质总质量___________(“变大”、“不变”或“变小”)。
14.在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容易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时______增大,______减小所导致的。
事实表明,0~4℃的水“热缩冷涨”,高于4℃的水“热涨冷缩”,由此可知4℃水的______最大,所以封冻河面下较深河底的水温保持4℃。
冰层下接触冰的水温度是______℃。
15.液体温度计是利用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16.如图所示,一位演奏家正在吹笛子,现场听众听到的笛子声是通过______传播的。
吹奏时,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孔相比,笛子发出的声音的______一定发生变化,其中
______时高一些。
17.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抗震救灾中,专家搜救队和直升机抢险队在抢救生命和运送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
_____.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选填“气体”或“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
18.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19.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的表盘如图甲所示,此速度为___________(选填“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该车匀速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___m/s。
20.《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______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的。
三、解答题
21.宁德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教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
22.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各是怎样形成的?
23.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从图乙可知:(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1)汽车接受到第一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多远?
(2)汽车接受到第二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多远?
(3)则该被测车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4.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
如图所示(示意图仅供参考),探测船停在海面某处,发出的声波信号经0.9s被探测仪接收到。
(1)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2)如果改为发射激光信号,求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已知激光在湘水中的速度约为2.25×108m/s。
(不考虑激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25.有一段铁路与公路并行且平直。
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
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
求火车的行驶速度。
26.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35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小水滴聚集的效果,故A错误;
B.除尘设备中水变成了细小的水滴,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
C.云雾的消散是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的现象,这个过程吸热,故C正确;
D .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小水珠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故D 错误。
故选C 。
2.A
解析:A
【分析】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A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变干,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A 正确;
B 、水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 错误;
C 、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固态冰直接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 错误;
D 、开药瓶能闻到药味,液态药液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 错误.
故选A .
3.A
解析:A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A .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澡水的温度比体温高一些,约为45℃符合实际,故A 符合题意;
B .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发烧时一般也不超过40℃,故B 不符合题意;
C .睢宁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一般不超过40℃,故C 不符合题意;
D .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约为26℃,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B
解析:B
【分析】
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A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 不符合题意;
B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3.6
4km/h 4m/s 1.1m/s =⨯
≈ 左右,故B 符合题意; C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1min 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C 不符合题意;
D .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 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
26cm=2.6dm
左右,故D 不符合题意。
5.D
解析:D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A
A.超声金属探伤仪能利用声音来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超声育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能够杀菌消毒,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C
A.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不同,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8.C
解析:C
A.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觉到音叉在振动,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影院墙壁的小孔可以吸收声波,从而减小(减弱)回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图中的声音振动有规律,振动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不是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时,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解析:A
A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10.6s 0.3s 2
t ==,距测速仪 11340m/s 0.3s 102m s v t ⨯波===;故A 错; B 、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2 1.8s 1.4s 0.2s 2t -=
=,距测速仪 22340m/s 0.2s 68m s v t 波===⨯;故B 正确;
C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12102m 68m 34m s s s =﹣=
﹣=,经过时间 1.6s 0.3s 1.3s t =﹣=,汽车的速度34m 26.15m/s 1.3s
s v t =
==≈,故C 、D 正确. 故选A . 10.C
解析:C
【详解】
A .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 左右,学生坐的课凳高度略小于此数值,在40cm 左右。
故A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B .一般三层教学楼的高度在10m 左右,一层的高度在3.3m 左右,3.2m 接近此数值。
故B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C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 ,跳动100次的时间在
90s 1.5min =
左右。
故C 不符合实际但符合题意;
D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441136
km h m s m s //./.=⨯
≈ 左右。
故D 符合实际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1.D
解析:D
【详解】
A .根据=
s v t 可知,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故A 错误; B .根据=s v t
可知,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大。
故B 错误; C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2.C
解析:C
A .由s -t 图象可知,当t =6s 时,路程s =15m ,即物体在6s 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故A 正确,不合题意;
B .由s -t 图象可知,在2~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 内静止,故B 正确,不合题意;
C .物体在前2s 内运动的路程为5m ,后2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5m=10m
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
s v t
= 可知,则物体在前2s 内和后2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 不正确,符合题意;
D .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
15m 2.5m/s 6s
s v t =
== 故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可行受热均匀不变
解析:可行 受热均匀 不变
[1]常温下教室的温度高于0℃,即高于冰的熔点,所以冰在常温下能够熔化,故让冰在常温下的教室熔化是可行的。
[2]利用水浴加热法能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物态无关,所以熔化过程中冰(或蜡)的物质总质量不变。
14.体积密度密度0
解析:体积 密度 密度 0
[1][2]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质量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冰的体积变大。
[3] 0~4℃的水“热缩冷涨”,缩是指体积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将变大,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4]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与冰的交界处,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等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5.液体热胀冷缩水银【分析】根据题中液体温度计是利用什么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应选用哪支温度计可知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选用规则运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沸点的知识解答
解析:液体热胀冷缩 水银
【分析】
根据题中“液体温度计是利用什么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应选用哪支温度计”可知,本题考查了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以及温度计的选用规则,运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沸点的知识解答.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因为沸水的温度为100℃.所以应该选沸点高于100℃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水银温度计.
16.空气音调只松开B孔
解析:空气音调只松开B孔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笛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按压不同的空,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色不同。
[3]只松开B孔,空气柱较短,振动频率快,音调较高。
17.信息固体
解析:信息固体
[1]声音的利用有两种,一种是传递信息,另一种是传递能量,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倒塌的墙壁等固体传递给搜救人员的。
18.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分析:判断分析时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解答:文中写道: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这是不可能
解析: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分析:判断分析时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解答:文中写道: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这是不可能的,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故答案为 (1). 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2). 真空不能传声
【点睛】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知道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太空中没有空气是本题的突破点.只有知道这点,才能想到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19.瞬时速度222【详解】1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2图甲可知里程数为13561km乙图可知里程数为13601km半小时行驶的路程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解析:瞬时速度 22.2
【详解】
[1]速度计上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
[2]图甲可知里程数为13561km,乙图可知里程数为13601km,半小时行驶的路程
s
13601km-13561km=40k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40km =80km/h 22.2m/s 0.5h
s v t ==≈ 20.运动静止【详解】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
没能寻到剑
解析:运动 静止
【详解】
[1]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2]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三、解答题
21.回南天一般发生在天气比较闷热、且湿度比较大(空气中所含的水汽比较多)的时候,较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地砖、墙壁、黑板,会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
【解析】
试题分析:回南天一般发生在天气比较闷热、且湿度比较大(空气中所含的水汽比较多)的时候,较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地砖、墙壁、黑板,会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22.见解析
【解析】
答:
(1)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形成的小冰晶,是在冰箱里发生的凝华现象;
(2)冰棒周围冒“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和现在的状态,再和六种物态变化对照.
23.(1)54.4m ;(2)40.8m ;(3)14.2m/s
(1)汽车接受到第一声超声波的时,声波运动的时间为0.16s ,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1340m/s 0.16s=54.4m x vt ==⨯
(2)汽车接受到第二声超声波时,声波运动的时间为0.12s ,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2340m/s 0.12s=40.8m x vt '==⨯
(3)汽车两次遇到超声时间隔为
1.12s 0.16s=0.96s t ''=- 1.12s
汽车运动的路程为
1254.4m 40.8m 13.6m s x x =-=-=
则该被测车速度是多少
13.6m 14.2m/s 0.96s
s v t ===''车
答:(1)汽车接受到第一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54.8m ;(2)汽车接受到第二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40.8m ;(3)该被测车速度是14.2m/s 。
24.(1)675m ;(2)-6310s ⨯
(1)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为
1500m/s 0.9s 1350m s v t ==⨯=声声声
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为
111350m 675m 22
L s ==⨯=声 (2)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为
-68675m 2.s 125m/s
3100s L t v v ⨯====⨯光光光光 答:(1)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为675m 。
(2)信号传至障碍物所需要的时间-6310s ⨯。
25.90km/h
【详解】
由题意知,一辆小汽车沿公路以60 km/h 的速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是0.5h 。
则路程为
1160km/h 0.5h=30km s v t ==⨯
一辆火车从甲站开到乙站,所用时间20min 。
则火车的行驶速度为
230km 30km ==90km/h 2020min h 60
s v t =
= 答:火车的行驶速度为90km/h 。
26.10m/s
【详解】
声音传播的距离
s =350m+350m ﹣20m =680m
声音传播的时间
680m 2s 340m/s s t v === 所以汽车行驶速度为
1120m =10m/s 2s s v t =
= 答:汽车行驶速度为10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