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案例 新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2)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让学生在组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装置制取气体的过程中,体验、反思和完善实验设计,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教学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
⑴多媒体教学系统及课件(Flash制作);
⑵“空瓶变瘪”趣味实验用品:空塑料瓶和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各一只、热水瓶、水槽;
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两套(展示所用):锥形瓶、双孔塞、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玻璃片;大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铁架台;
⑷实物投影仪
2.学具准备:
⑴“空瓶变瘪”趣味实验用品:空塑料瓶一只、盛有水的大烧杯一只;
⑵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的相关仪器:点滴板、胶头滴管、镊子、药匙;
⑶设计方案所用:教材中备选仪器的复印图片(每张小纸片一种仪器,每种仪器图3~4张以备在不同组合中使用)、双面胶、小剪刀;
⑷实验室制取(简易装置)及收集、检验、验满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大试管、单孔塞、导管、集气瓶、玻璃片、铁架台、试管、火柴等;
⑸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
四、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操作
学生小组合作:用最简单的装置
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练习
验满和检验方法,然后用软空塑
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并倒入约
1/3体积水,重复课前“空瓶变瘪”
实验。

前期讨论
的诸如反
应原理、
药品选
用、仪器
装置及收
集方法等
都像“纸
上谈兵”,
是为动手
实验,真
正在实验
室里制取
并收集二
氧化碳打
下基础。

另外,让
学生重做
“空瓶变
瘪”实验,
也算是做
到了首尾
呼应。

迁移应用
完成
实验
后,课
件中
投影
展示
如下
题目:
⑴实验室常用固体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SO2气体,已知SO2是
无色有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则实验室制取SO2气体的发
生装置应选用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

⑵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

甲烷的密
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则实验室制取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
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

(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H:
1 C:1
2 O :16 S: 32 )
完成有关
知识与方
法的训
练,对实
验室制取
气体的一
般方法和
思路进行
合理演
绎,提高
学生的迁
移应用能
力,并对
学生进行
达标测
试。

七、教后反思
本案例是笔者在落实临沂市教研室推广的化学学科“三五五”教学策略时,举行校级公开课的实录。

作为一节实验课,策略中要求本着“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交流提升”→“迁移应用”五个环节开展教学。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我对这几个环节做了微调,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后,本人也对两处“别出心裁”的地方进行了反思:对于提出问题时如何创设情景,我设计了“空瓶变瘪”实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留下“悬念”――让学生也制取一瓶二氧化碳,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体现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只是用时较多些。

在设计方案时,我采用了纸片拼图并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的办法,主要是考虑学生手绘仪器图的技能已不作要求,这种拼图更易激发学生兴趣,而且省时、直观。

在教后评课中,有同事提出不如用仪器实物,对此我仍然觉得即使仪器充足、条件具备,作为“设计方案”这一环节,“纸上谈兵”似乎更恰当些,说出来与同行专家交流商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