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古诗的诗意简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古诗的诗意简短
《己亥杂诗》的诗意是离京的感怀忧伤、自由的豪放洒脱、有情的飘渺落花、忠心的报国之志等等。
一、离京的感怀忧伤
“浩荡离愁白日斜”中的“浩荡离愁”体现出了诗人离京的感怀忧伤。
对于作者来说,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
这句话向我们展示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的浓浓诗意。
二、自由的豪放洒脱
“吟鞭东指即天涯”体现了自由的豪放洒脱。
诗人感觉马鞭向东一挥,就像是人在天涯一般。
体现出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的快乐,终于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了在一起。
三、有情的飘渺落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一句体现了有情的飘渺落花。
也就是说在诗人心中,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为独香,而为护花,从侧面体现了落花有情的诗意。
四、忠心的报国之志
“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诗人忠心的报国之志。
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程和命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
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就是诗人的忠心和报国之志的体现。
五、《己亥杂诗》的原文赏析
1.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大意: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是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3.重点字词:“浩荡离愁”是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
“天涯”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是指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六、《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
七、《己亥杂诗》的评价
1.陈锦荣评价道:“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练、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
2.这首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八、《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
1.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是浙江临安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2.龚自珍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
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