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3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3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3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3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
1.理解物种的概念。

(重点)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重、难点)
3.说出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隔离与物种的形

1.隔离与物种
(1)物种:
(2)隔离:
①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②常见类型:
项目
类型
发生范围结果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a。

不能互相交配
b.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同种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
(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地理隔离错误!

自然选择错误!

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
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
(2)结论: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错误!
探讨错误!:物种的形成是否必须要经过隔离?是否必须要经过地理隔离?
提示:必须要经过隔离,但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探讨错误!:如何判断两种动物是否是同一物种?
提示:设计杂交实验,看是否能产生可育后代,即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探讨错误!:生物的进化是否一定会形成新的物种?
提示:不一定,关键看是否产生生殖隔离。

错误!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

2.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
(1)渐变式:
此方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

(2)爆发式:
此方式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变异方式形成新物种,一旦出现,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
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生物与原生物的关

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一个物种
二者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答案】C
2.由于地震而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解析】A项中,两岛上的鸟类存在于不同区域,即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B项中,环境变化较大,自然选择力度较大,形成的物种数目较多。

C项中,两岛的鸟类各形成多个种群基因库.D项中,图示显示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

【答案】C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1)概念:
(2)实例错误!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判断]
(1)中性突变是指突变对生物既无利,也无害。

(√)
(2)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3)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比其他学说的影响要广泛。

(√)
错误!
探讨错误!:请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提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

探讨错误!: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三种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提示: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

探讨3: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吗?
提示:不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有通过种间互助实现的,如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也有通过种间斗争实现的,如猎豹和斑马。

错误!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
(1)基因多样性:由于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进而出现了基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共同组成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和无机环境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分析
生物进化历程中的三个关键点:
(1)真核生物出现以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2)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3)原始陆生植物和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的登陆改变了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解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B、C、D;工业的发展导致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属于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A
2.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10090180】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解析】兰花花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和兰花花矩起到相互选择作用。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进化上的密切联系。

蛾的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正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原来的物种形成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答案】C
1.如果有两个小群体的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相近,它们必须具备下列哪一特征才能归为一个物种( )
A.它们的食物种类要相同
B.它们必须分布在同一地理区域内
C.它们的毛色一定相同
D.能相互交配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
【解析】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它们的外部形态非常相似,但并不都分布在同一区域内,可由多个种群组成,D项正确;而食物种类相同、分布区域及毛色不是判断的主要依据,A、B、C项错误。

【答案】D
2.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和生物进化的标志分别是( )
①具有了特殊的形态结构②改变了种群基因频率③具有了一定的生理功能④产生
了生殖隔离
A.①②B.③④
C.④②D.①④
【解析】生殖隔离一旦产生就阻碍了基因的交流,从而产生新物种.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答案】C
3.下列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10090181】A.生殖隔离不一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
B.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
【解析】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能产生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环境条件相差不大,也可能不会导致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若人为地放在一起,由于不存在生殖隔离仍能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B
4.如图1表示物种形成的一般途径,请据图回答:
图1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⑥的存在说明由于发生了________,导致新性状出现,在________的作用下使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

(3)某小岛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它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①图2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多样性;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表示了物种形成的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其中a、c表示的分别是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2)不定向的变异能够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3)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4)同种个体间的差异来自基因的差别,所以属于基因多样性的体现;在小岛上种群大量繁殖导致生存空间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所以生存斗争逐渐加剧;能在海中游泳获取食物的联趾蜥蜴更容易生存下来。

【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3)种群基本单位
(4)①基因生存斗争
②联趾个体可以到海洋中捕食,更适应环境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核心回扣
1.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