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管理复习概述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物流管理概述 1.物流管理的核心是物流成本管理
2.产品的价值:W=C+V+m
C :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V :劳动者自己所创造的价值
M :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3.成本是人们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目的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等资源的货币表现。

4.首先,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其次,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
第三,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
第四,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
最后,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
5. 物流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物流成本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中物流对象实体与价值变化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广义的物流成本则包括狭义的物流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

6. 影响企业物流成本的因素
(1)企业产品的特性---产品的种类、密度、价值、可替代性、风险性
(2)物流环节
(3)物流服务
(4)物流运作方式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复习概述资料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5)物流成本的核算方式
(6)物流信息化程度
7.物流成本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计划、核算、分析、控制等,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实现企业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过程。

8.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二章物流成本构成与分类
1.物流总成本=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美国)
存货持有成本(Inventory Carrying Cost)
运输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Logistics Administration Cost)
(1)存货持有成本=利息+税、折旧、贬值、保险+仓储成本
(2)运输成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油料管道运输+航空运输+货运代理
(3)物流行政管理成本=订单处理及IT成本+市场预测、计划制定及相关财务人员发生的管理费
2.社会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费+基础设施投资费(欧洲)
(1)运输成本=公路运输费+铁路运输费+轮船运输费+航空运输费+货主运输费
(2)仓储成本=人工费+占压资金成本和利息+货物损毁+保险费用
3.社会物流成本 = 运送费+保管费+物流管理费(JP)
(1)运送费=营业运送费+企业自家运送费
(2)保管费=(原材料库存余额+产品库存余+流通库存余额)×原价率×库存费用比率
(3)物流管理费=(制造业产出额+批发、零售业产出额)×物流管理费用比例(0.5%)
4..现代物流的核心考核指标:加速资金周转率、降低库存水平
5.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的构成社会物流总成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
(1)运输费用=运费+装卸搬运等辅助费+运输附加费
(2)保管费用=利息费用+仓储费用+保险费用+货物损耗费+信息及相关服务费+配送费+流通加工费用+包装费用+其他保管费用
(3)管理费用=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平均管理费用率
6.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1)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按物流范围分)
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废弃物流成本
供应物流成本(订货采购费、运输费、验收入库费用、仓储保管费)
生产物流成本(内部搬运费、生产过程中物流设施的折旧、占用的生产资金包括半
成品和在制品的利息支出等、半成品仓库的储存费用等)
销售物流成本(产成品储存费用、销售过程中支付的外包运输费、运输设施的折旧、
油料消耗、运输人员工资等销售配送费用)
回收、废弃物物流所发生的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器设施设备的折旧费等)
(2)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进货成本、商品储存成本和销售成本
进货费(包括从供应商进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以及损耗费、包装费、入
库检验费和中转单位收取的费用)
商品储存费(商品保管过程中所开支的转库搬运费、检验费、挑选整理费、维护保
养费、管理费、包装费等)
销售费用(包括从商品出库到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包装费、手续费和管理费等)
(3)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营业税金及附加、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经营费用(经营费用可以看成是与企业的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如运输费、
装卸费、包装费、广告费、营销人员的人工费、差旅费等)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一般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
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的人工费、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7.物流成本的分类
(1)按物流范围计算的成本
(2)按照支付形态计算的成本
(3)按物流活动的构成划分
(4)按物流功能划分
(5)按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
划分
第三章物流成本的核算
1.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目的,是要促进企业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物流效益。

具体体现如下:
(1)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全面计算,弄清物流成本的大小,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某一具体物流活动的成本计算,弄清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物流运营决策提供依据。

(3)按不同的物流部门组织计算,计算各物流部门的责任成本,评价各物流部门的业绩。

(4)通过对每个客户物流成本的分解核算,为物流服务收费水平的制定以及有效地客户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通过对某一成本项目的计算,确定本期物流成本与上年同期成本的差异,查明成本超降的原因。

2.物流成本核算的要素难以确定原因:
(1)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太大(2)物流成本计算对象难以确定
(3)物流成本的计算内容难以归集(4)一些物流费用与非物流费用难以界定清楚
3.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1)成本项目类别物流成本---以物流成本项目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
包括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

(2)范围类别物流成本---以物流活动的范围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
包括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

(3)形态类别物流成本---以物流成本的支付形态作为物流成本计算对象。

包括委托物流成本和企业内部物流成本。

4.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多少,按受益程度比例分担。

5.三种不同的成本核算制度:完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6.现行的企业成本费用主要通过下列科目进行核算: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预提费用、待摊费用
7.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1)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2)统计方法的物流成本核算
(3)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物流成本计算法(4)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abc
8.隐性库存成本的计算
库存隐性物流成本=库存平均余额×(贬值比率+利息比率+过时比率)
9.我国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方法和步骤
(1)可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予以分离的物流成本
第一步,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 以下成本二级账户、三级账户及费用专栏设置次序
按物流成本项目设置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物流信息成本、物流管理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二级账户
按物流范围设置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三级账户,对于内部物流成本
按费用支付形态设置材料费、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特别经费费用专栏。

第二步,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全部成本费用科目
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材料采购、应交税金等科目及明细项目逐一进行分析,确认物流成本的内容。

第三步,对于应计入物流成本的内容,选择在期中与会计核算同步
登记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或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集中归集物流成本,分别反映出按物流成本项目、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归集动因的物流成本数额。

第四步,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汇总计算
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成本数额
(2)无法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予以分离的物流成本
第一步,期末对存货按在途和在库两种形态分别统计出账面余额。

第二步,按照公式
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价值*企业内部收益率(或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计算出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并按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和销售
物流分别予以反映。

第三步,根据计算结果,按照要求填列。

(3)物流间接成本分配原则
按照从事物流作业或物流功能或物流范围阶段作业人员比例、物流工作量比例、物流设施面积或设备比例以及物流作业所占资金比例等确定
第四章物流作业成本管理
1.物流作业成本法(ABC)
是以活动为基准的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

它是以作业成本计算为指导,将物流间接成本更为准确地分配到物流作业、运作过程、产品、服务和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把作业和产品或劳务联系起来,反映资源消耗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体现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

基本原则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物流作业成本法不仅是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而且是一种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

物流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思路
(1)分析和确定物流资源。

资源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以及厂房设备资源
(2)分析确定作业。

作业是企业内部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

(3)确定成本动因,归集成本动因到成本对象。

成本动因是指诱发企业成本发生的各种因素,也是引起成本发生和变化的原因。

主要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资源耗费呈混合形态,则应选择合适的量化依据将资源分解并分配至各项作业。

这个量化的依据即为资源动因。

如职工人数、人工小时数、电力度数。

如果某项作业从发生领域可以直接确定为某项作业所耗费,则可直接计入该作业成本库,不需要确认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是成本对象所需要作业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它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核算对象的标准,反映成本对象使用作业的频率和强度。

如:作业批次数量(如订货、采购、检查、分拣)、购货单数量、发货单数量、销货单和用户的数量、工作通知单的数量等。

作业 资源动因 作业动因
作业动因 资源成本
分配成本 作 业 分配成本
产 品 资源动因 第一阶段:作业第二阶段:分配后
第五章运输成本管理
1.运输成本是指企业在对原材料、在制品以及产成品的运输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它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2.运输费=油费+过路过桥费+轮渡费+工资+保险费+轮胎费+机油费+….
3.运输成本的构成---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
4.运输总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营业间接费用
5.运输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运输总体成本÷运输周转量(千吨公里)
6.运输成本分析法
成本项目分析法——与企业上年度成本同期水平比较或与同行业水平比较,分析原因,找出差距,采取相应措施。

指标分析法——根据本期运输成本实际发生额和计划成本,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分析升降的原因以便加强运输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

7. 成本降低额=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实际工作量-本期实际总成本
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额/(上年度实际单位成本×本期实际工作量)
8.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运输的特征、产品的特征、市场因素、
9.运输成本的优化措施
(1)运输系统优化----分区产销、直达运输、直拨运输、先流通加工、计划运输
(2)选择合理运输方式-----速度问题、运输费用问题
(3)利用合理装载降低运输成本---拼装整车运输、轻重配装、解体运输
(4)应用现代技术降低运输成本----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特殊运输工具和运输技术
(5)减少运输事故
(6)开展集运--自发集运、共同运输或共同配送
(7)降低运输成本的数理方法---最短路径法、扫描法、表上作业法、图上作业法
第六章仓储与库存持有成本管理
1.仓储成本-----建造、购置仓库设施设备或者进行仓储作业所产生的成本。

只与仓储作业和仓库规划有关。

2.库存持有成本----库存占有资金支出、损耗、陈旧或跌价损失,与库存水平有关。

3.仓储的相关作业成本,一般业务程序:(1)入库阶段(2)保管阶段(3)出库阶段
4.优化仓储成本的常用方法
(1)合理规划仓储空间的取得方式,降低仓储成本
(2)进行合理的仓库结构与空间布局决策,以降低仓储成本
(3)降低装卸搬运成本的方法
(4)降低备货成本的方法
(5)降低出入库作业和验货作业成本
(6)降低流通加工成本的方法
5.库存持有成本计算
(1)库存资金成本资金成本=库存占有资金×相关收益率
(2)库存服务成本
(3)仓储空间成本
(4)库存风险成本----过期成本、破损成本、损耗成本、移仓成本
6.库存持有成本的影响因素
(1)库存资本的机会成本率(2)库存周转率(3)库存水平
7.库存管理分类法(1)ABC分类管理法(2)CVA管理法
8.经济订货管理法(1)经济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储存费、订货费、缺货费
9.库存总费用 = 采购成本 + 订货成本 + 保管仓储成本
Q
DS
Ch
DS
H
*==
22
理想经济订货批量
10.经济订货管理法(2)定量订货法,基本原理为,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Q0和一个订货批量Q* ,随时检查库存,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Q0时,就发出订货。

11.经济订货管理法(3)定期订货法,基本原理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T * 和一个最高库存量Qmax,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

订货批量的大小应使得订货后的名义库存量达到Qmax。

12.零库存管理----按订单生产的方式、JIT配送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13.现代库存成本控制法(1)物料需求计划(MRP)(2)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3)分销需求计划(DRP)(4)分销资源计划(DRPⅡ)
第七章物流成本分析、预测与决策
1.物流成本分析是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揭示物流成本水平的变动,进一步查明影响物流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

2.物流成本分析的目的(1)分析、评价企业物流成本计划执行情况
(2)明确企业物流成本升降的原因
(3)寻求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3.物流成本分析的方法---指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

(1)指标对比法。

又称比较法,是通过成本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对比
由于差异分析和趋势分析都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所以统称为比较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的比较数据包括绝对数和相对数比较两种
(2)因素分析法。

将某一综合指标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并分别计算、分析每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计算方法
✍在计算某一因素对一个经济指标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个因素在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动。

✍确定各个因素的替代顺序,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替代计算。

✍把这个指标与该因素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确定该因素变动所造成的影响。

计算原理
设某一经济指标A是由x,y,z三个因素组成。

其计划指标A0是由x0,y0,z0三个因素相乘的结果;实际指标A1是由x1,y1,z1三个因素相乘的结果。

A0=x0×y0×z0
A1=x1×y1×z1
计划与实际的差异为V =A1-A0
第一个因素变动的影响 第二个因素
A0=x0×y0×z0 A3=x1×y1×z0
A2=x1×y0×z0
V1=A2-A0 V2=A3-A2
第三个因素
A1=x1×y1×z1
V3=A1-A3
(3)比率分析法。

①物流成本率=
100% 物流成本销售额
② 单位物流成本率=
4.物流成本预测---指依据物流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结合发展前景及采取的各种措
施,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期间的物流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推测和估计。

5.物流成本预测的必要性(1)物流成本预测为企业物流成本决策提供依据
(2).物流成本预测为确定目标成本打下基础
(3)物流成本预测可有助于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应变能力。

6.物流成本预测的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2)搜集预测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4)评价与修正预测值
7.物流成本预测的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法(也叫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

时间序列预测法又分为简单平均、加权平均法、趋势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

(1)趋势平均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某期预测值=最后一期移动平均数+推后期数× 最后一期趋势移动平均数
(2)指数平滑法。

设以Fn 表示下期预测值,Fn-1表示本期预测值,Dn-1表示本期实际值,a 为平滑数(其取值范围为0<a<1),则Fn 的计算公式为:
Fn=Fn-1+a (Dn-1-Fn-1)=aDn-1+(1-a )Fn-1
由上式类推下去,可得展开式:Fn=aDn-1+a(1-a)Dn-2+…+a(1-a)t-1Dn-t+(1-a)tFn-t
(3)回归分析法。

分为一元线性回归预测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X 与因变量Y 之间是否线性相关及其相关程度,判别的方法主要有“散布图法”与“相关系数法”。

所谓散布图法,就是将有关的数据绘制成散布图,然后依据散布图的分布情况判断x 与y 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所谓相关系数法,就是通过计算相关系数r 判别x 与y 之间的关系。

相关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相关系数相关性判断
在确认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之后,便可建立回归直线方程:y=a+bx y 为因变量,x 为自变量,a 、b 为回归系数。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可得到求a 、b 的公式:? 该指标说明每单位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本指标用来说
明物流成本随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的水平。

合理的比相关系数的数值 |r|≥0.70.3<|r|<0.7|r|≤0.3|r|=0 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强相关 显着相关 弱相关 不相关
(4)高低点法。

以某一时期的最高业务量(高点)的物流成本与最低业务量(低点)的物流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之差,求得单位变动成本,然后代入高点或低点的物流公式,据以求出物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数额,建立物流成本模型的方法。

y=a+bx y——一定期间的成本的总发生额
a——固定成本部分;
b——单位变动成本;
x——业务量
选用一定历史资料中的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的总成本(或总费用)之差△y,与两者业务量之差△x进行对比,求出b,然后再求出a。

b=(因素值最高点的物流成本-因素值最低点的物流成本)/(最高点因素值-最低点因素值)
a=因素值最高点的物流成本-b×因素值最高点或者
a=因素值最低点的物流成本-b×因素值最低点
8.物流成本决策。

根据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预测所得的相关数据和结论,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办法,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

(1)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依据的决策方法。

✍各类物流成本之间的背反关系--- 库存持有成本与批量成本、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与其他物流成本的关系、订单处理和信息系统成本与其他物流成本
✍通过差量分析法进行物流成本决策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物流成本决策(存储决策模型)。

企业可以通过EOQ模型对各种物流成本进行权衡。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能确定一个合适的订货数量,使得库存总成本最小,用以解决独立需求获取的库存控制问题。

费用主要包括:存储费、订货费、与生产相关的成本、缺货费。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性模型,一类是随机性模型。

理想的经济订货批量,不考虑缺货、数量折扣以及其它因素影响时的经济订货批量。

公式:库存总费用 = 采购成本 + 订货成本 + 保管仓储成本
C----单位产品成本(价格),元/件
D----年需求量;
Q----每次订货批量;
S-----每次的订货成本
H-----单位产品年存储费用(元/件.年),
H=c·h, 式中h为资金费用率
1 2
1
2
Q C h Q H ⋅⋅=⋅
年保管费用=
S Q D ⋅ 12Q C h D Q
S C D ⋅⋅+⋅+⋅ Q DS Ch DS H *==22
每年生产次数=n = (D/ Q*)
最大库存水平Qmax = Q*(p-d)/p
生产时间 tp 和纯消耗时间( t - tp ) tp = Q*/p t - tp = (Q*/d)-(Q*/p) 在年总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订货批量越小,平均库存量越低,但发生的订货次数越多。

如果能大幅度降低订货费用,就可以大大降低订货批量,这可以加快库存资金周转,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经济生产批量(EPQ)的确定——非瞬时到货的经济批量(EOQ with
Non-instantaneous Replenishment)
p----入库率(件/天)
d----需求率(件/天)
tp----入库的时间(天)
D C S Q D H Q p d p ⋅+⋅+⋅-21
)(2*d p H DSp Q -=
有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 with Quantity Discounts) 有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问题,要从总费用最低出发进行综合平衡。

存储费用为常数的情况,计算共同的EOQ 。

计算EOQ 的总费用和价格最低折扣点上的总费用,比较后取最低者,即为最优解;存储费用与单位价格成比例的情况,从价格最低的开始,计算EOQ ,直到找到可行的EOQ 。

例如,第一步: 对每一个价格, 从低到高分别用EOQ 公式计算可行解 年订货费
年总费用
经济订货批量的最年总费用最优解
第二步: 计算可行Q*的总费用, 并且与取得最低价格折扣的最小数量的总费用比较
(2)利用本量利分析进行物流成本决策。

本量利分析(CVP 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

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 。

盈亏平衡分析就是根据成本、营业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或物流系统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利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主要考虑在特定利润要求情况下应达到的业务量,以及在一定业务量情况下企业或物流系统的利润、成本以及安全边际情况 。

基本模型:
利润 = 营业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营业收入=单价×业务量 变动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
利润 =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总额
设销售单价为p ,销售量为x ,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 ,利润为P ,则这些变量之间可以用下式表达: P=px-bx-a=(p-b)x-a
单位边际贡献(cm) ,是指产品的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总额,简称边际贡献(用Tcm 表示),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总额减去变动成本总额后的余额。

边际贡献(Tcm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px-bx=(p-b)x=cm*x
边际贡献率(cmR )=(p-b )/p
变动成本率(bR )是指单位变动成本占单价的百分比。

公式为: bR =b/p
cmR+bR=1
通过物流系统的本量利分析进行物流成本决策
✍对物流业务量(额)的决策---绘图法(本量利分析图)、等式法
基本等式法是指在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基础上,计算出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和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一种方法。

根据公式P=(p-b)x-a ,在盈亏平衡状态P =0,则公式就成为:(p-b)x-a =0
X 即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销售单价×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进行物流经营安全程度评价。

当企业物流作业的营业量超过盈亏平衡点,还需对企业物流经营的安全度进行评价,安全指标主要有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用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大小。

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业务量-盈亏平衡点业务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营业收入额-盈亏平衡点营业收入额
保本作业率(危险率)=1-安全边际率
安全性检验标准
边际贡献首先是用
来补偿固定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