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看《米小圈上学记》,家长心中在流泪,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爱看《⽶⼩圈上学记》,家长⼼中在流泪,如何培养孩⼦的阅读?
孩⼦⼩学⼀年级,课外只喜欢看《⽶⼩圈上学记》,其他课外书⼀概不喜欢看。

这实际上是孩
⼦在阅读上形成了固定的偏好,对⼩孩⼦的成长来说也确实会限制到孩⼦。

不过这套《⽶⼩圈
上学记》还是可以让⼩孩⼦读的。

为什么《⽶⼩圈上学记》这套书可以呢?
在《⽶⼩圈上学记》中,不是纯粹的图画书,有⽂字,有拼⾳,⽽且拼⾳也⽐较清晰,可以让
⼀年级的⼩朋友轻松就可以看到。

⽽且书中的故事也正好是孩⼦们上学的⼀种感受体验的描
述,所以孩⼦们会⾮常的喜欢这套书,容易让孩⼦产⽣读书的兴趣。

所以,我个⼈觉得孩⼦喜
欢这套书,也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孩⼦不喜欢其他的课外书,也能帮助孩⼦⼤量地认识汉字,
促进孩⼦在识字量上有⾜够的提升,为后期的阅读打好⼀定的基础。

我孩⼦在⼀年级的时候,我也给他买了这么⼀套书,孩⼦拿到后也是⾮常开⼼,有空没空都喜
欢拿来阅读。

在培养孩⼦的阅读兴趣上,减少了我们家长声嘶⼒竭的吼叫,所以整体上我还是
会推荐家长购买这⼀类型的书,帮助孩⼦爱上阅读。

但是如果仅仅是阅读《⽶⼩圈上学记》这类书,还是不够的。

1、从书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仅仅是描述孩⼦⾃⼰的⽣活体验,⽐较接近孩⼦的⽣活,但深
⼊程度不够。

这种类型的书,实际就是⼉童故事、⼉童⼩说类型的,偏向于简单、有趣,不会
有太深⼊的思想上的引导与思考。

所以,我们⼤⼈在看到这些书的时候,内⼼会有所担忧,也
就觉得当闲书读是可以的,但没有什么思维⾼度、精神的含⾦量不⾼,感觉还差上⼀些。

2、这些⽂字内容适合⽤眼睛观看,不太适合诵读,尤其是不适合反复地诵读。

在诵读过程中,
⽂字缓慢,孩⼦们⼜读不出其中感情,只是为了读⽽读,⾝体体验不到字正腔圆的感觉。

所以,《⽶⼩圈上学记》看故事可以,但作为深度的阅读培养还是不够的。

如何培养孩⼦的阅读兴趣呢?
我们家长都知道孩⼦的阅读很重要,培养兴趣是⾮常有必要的,但是孩⼦现在只喜欢看《⽶⼩
圈上学记》,就让家长头疼了。

我们要想出各种办法让孩⼦喜欢上其他的课外书。

⼀、家庭要有⼀种读书的氛围。

在⼀个家庭当中,如果连读书的氛围都没有,孩⼦读书就基于完成学校的作业看看书,或者看
⾃⼰喜欢的书,不会看其他书。

制作读书的氛围,我们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来进⾏:
1、家中要有书,⽽且还是⼤量的书。

虽然现在的书价格也⽐较贵,但是趁着各个季节的优惠活动,我们还是可以买到许许多多值得
孩⼦们阅读的书,也能买到许多值得我们家长阅读的书。

在家⾥布置出⼀个书房,在书房⾥有
⼤量的图书,经典类的、⽂学类的、故事类的、神话类的、诗词类的、百科类的、实⽤类
的……只要家中有了⼤量的书籍,整体家庭的阅读氛围就出来了⼀⼤半,孩⼦看到家⾥有这么
多书,多多少少都会去摸⼀摸、看⼀看。

2、家长⽤实际的⾏动来读书。

我们现在是科技智能时代,⼿机可以解决我们⼤量的⽣活问题,甚⾄查资料都可以在⼿机上办
到,想娱乐就娱乐,想学习就学习,想⼯作也可以⼯作……所以,我们对⼿机的依赖性⾮常
⾼,因此也缺少了静⼼拿出⼀本书,安安静静看上半⼩时、⼀⼩时。

孩⼦看到我们成⼈都是这
样的⽰范,那孩⼦们要安静地去看各种书是⾮常困难的,甚⾄有许多家庭的孩⼦连看书都没有
兴趣。

所以,我们家长每天或每周要拿出⼀定的时间,与孩⼦⼀起看看书。

只要家长都带头看书了,那孩⼦不看书的可能性就⾮常微⼩了。

我们现在成年⼈经常被提醒,要向成功⼈⼠学习,⽽孩⼦们不⽤提醒,他们在内⼼中就有⼀股要向成年⼈学习的动⼒,想快快长⼤的愿望在⼀直激励着他们。

3、与孩⼦⼀起分享读书的⼼得。

利⽤分享读书的⼼得体会来激励孩⼦读书。

有时候,我们⽗母可以给孩⼦讲⼀讲⾃⼰从书中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或者是⼀个⾮常重要的⼈⽣道理,亦或者是⼀个做⼈做事的⽅法等等。

通过这些读书的⼼得分享,孩⼦们的⼼中会产⽣⼀种好奇⼼,原来在书中还有这么有趣、有⽤的东西,爸爸妈妈的成长原来也还需要⽤到这些书中的知识。

⽽且家长就明确地告诉孩⼦,很多东西就是通过看书来学习是最快的,可以快速的、深⼊的了解到⾃⼰想要去了解的知识和⽅法。

⽽且这种分享,不仅仅是家长分享,还可以让孩⼦⾃⼰分享。

请孩⼦把⾃⼰读书的感受、体会讲出来,⼀⽅⾯了解孩⼦的阅读感受,另⼀⽅⾯借此机会训练孩⼦的语⾔表达能⼒。

阅读是内容的输⼊,可以促进我们⼤脑的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但真正深⼊地消化和吸收还是要落实到输出上⾯,也就是说、写、画、演……等⽅式的体现。

通过内容的输出,可以促进孩⼦思维的深度思考,让孩⼦对原有内容的理解基础上,反思⾃⼰所看到的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

在孩⼦分享完之后,我们家长要做⼀个动作,就是⼤⼒认同孩⼦的分享。

夸⼀夸孩⼦讲的真棒,并且进⼀步的问问孩⼦:“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啊?”孩⼦⾃然⽽然地就会说:“从书上看到的呀。

”我们家长顺带着对看书表⽰赞同与认可,孩⼦对看书的感受就会更进⼀步,甚⾄内⼼⾥还在想“下次再从书看⼀个内容,让爸爸妈妈开⼼开⼼”孩⼦们在这种氛围当中就会⾃⼰去看书,⽽且还会看更多的书。

当然,我们⽗母也要适当地引导,孩⼦不要总是讲⼀个内容,下次讲⼀个不⼀样的。

孩⼦就会⼼领神会,要看其他的书,⽅便下次讲不⼀样的故事来让⽗母开⼼。

⼆、要选好书,为孩⼦做出⼀个正确的引导。

选书对阅读来说是⼀件⾮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全是《⽶⼩圈上学记》的书,孩⼦倒是喜欢了,但⼀个家庭的阅读氛围就被破坏了。

这也是⼀件事情不能过度了,虽然《⽶⼩圈上学记》好看,但也不能全部以它为主。

选书也有⼀些注意的事项,⼀个是要根据孩⼦的年龄选书,⼆要根据书的类型选书。

1、我们以⼀年级这个阶段为划分点,把书分为三类:
⼀类是图画书。

适合⼀年级以下的⼩朋友去看。

有图画,适合幼⼉朋友去翻阅,孩⼦也容易认识,不会觉得⽆聊。

⼀类是拼⾳⽂字书。

就是在⼀年级这个阶段,孩⼦正是学习拼⾳、练习拼⾳的时候,我们让孩⼦多多阅读拼⾳⽂字书,对孩⼦的识字能⼒提升有⾮常⼤的帮助,很适合⼀年级的孩⼦学习。

⼀类是纯⽂字的书。

这类书就是适合⼀年级以上,有⼤量的识字量的⼩朋友去阅读,当然如果识字量少的孩⼦还是建议先看拼⾳⽂字类的书,把识字量先提升起来。

根据这三类书,家长就可以在⼤⽅向上选择出适合孩⼦年龄段的书籍。

2、根据书的分类来选书。

书的分类会⾮常多,有各个专业的,也有常识类的,类别⾮常繁多,但我们把它稍微简化⼀下,为孩⼦布置出⼀个适合的读书氛围还是⾮常可⾏的。

第⼀类书是经典类型的书。

这类书就是《⼤学》、《中庸》、《论语》、《道德经》、《菜根谭》、《清净经》……这类书其实内容也是⾮常多,它们讲述的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核⼼⽂化,教导的都是我们最核⼼的做⼈做事的根本道理,意义和价值⾮常⾼,是值得我们长期诵读。

这类书要看懂不容易,不要说⼩孩⼦看懂不容易,就是成年⼈看懂不容易,所以不要去在乎孩⼦懂了还是没有懂,主要去引导孩⼦多诵读就可以了。

这类书在诵读过程中,注意眼到、⼼到、意到,也就是眼睛看到,内⼼与意识都关注到。

读起来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息不快不慢,⾮常适合我们提升精⽓神。

在这⾥要注意与⽂学经典这些书区分开来,我们现在所提到的经典书籍讲的是修⾝养性,锻炼⾝⼼的书,不是散⽂、诗歌等⽂学作品那⼀类的代表。

第⼆类书是解决问题的实⽤书籍。

⽐如许多的科学百科,介绍科学相关知识,也有学习⽅法类的书,如何阅读、如何写作的书……这类书讲解的⼤都是⼀些客观现实部分的内容,是对我们⽣活世界的正确认识,帮助我们树⽴正确的世界观,分辨清楚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的书。

第三类书就是各种神话、故事、诗、词、歌、赋、⼩说等⽂学作品的书。

这类书都是我们⼈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创作出来的各种⽂化艺术作品,其实《⽶⼩圈上学记》也属于这类书籍。

这类书⽐较适合低年级的孩⼦,慢慢深⼊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孩⼦们逐步接触到更多在⼈⽣中更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类书籍当中,经典类型的书适合反复诵读、阅读、揣摩,实⽤书籍适合经常拿出来看看,第三类各种神话、故事等⽂学类的书就答吸引孩⼦的兴趣。

家长在实际引导过程中,经典要家长与孩⼦共同诵读才⾏,只靠孩⼦诵读坚持不下去,⽽且不⽤太多,只选择⼀本经典来读上很长⼀段时间都是可以的。

实⽤书籍与⽂学书籍就适合家长与孩⼦⼤量去阅读,不求甚解地⼤量阅读,接触的越多,了解的信息也会逐步串联起来,在我们的思维世界⾥形成⼀个系统的思维⽹络。

三、健康读书
读书我们也⼀样要注意健康,不仅是⾝体的健康,还要注意⼼态的健康,做到⾝⼼都要健康。

1、⼼态调整
我们读书的时候,尽量引导孩⼦⼼态要端正,⼼浮⽓躁地读书,效果⼏乎为零的。

在调⼼⽅⾯,可以引导孩⼦在看书前,先静静地坐两三分钟,⼼态平和下来。

尤其是刚刚剧烈运动过的时候,这时候是不⼤适合马上进⾏阅读的。

当然,本来就⽐较安静的时候,就不必强调静坐。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慢慢训练孩⼦做到不⼤声喧哗,保持安静的阅读。

这也是阅读的⼀个重要习惯。

2、⾝体调整
阅读的时候⾝体姿势是⾮常重要的,⼀定程度上甚⾄要求孩⼦姿势不对,就先放下书不能看书,这也是前⾯提倡静坐的⼀个伏笔。

我们都希望孩⼦健康快乐成长,可以看书趴在书桌上,歪七扭⼋地看书,不仅对眼睛不好,还会影响到脊椎的⽣长发育。

在⾝体调整上我们主要强调两个⽅⾯,⼀是书本与眼睛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概45厘⽶左右。

⼆是读书过程中,⾝份的脊椎要拉直,感觉头顶被轻轻往上拉、往上顶。

在读书的过程中,把⼼态与⾝体都调整好,可以很好地培养孩⼦管理⾃⼰的⾝体、调整⾃⼰的状态,进⽽将孩⼦的⾃我控制能⼒给培养出来,不仅有短期的阅读效果,还有长期学习效果和⾝⼼效果,值得家长重视、重视、再重视。

结束语
⼀个重视阅读的家庭,孩⼦未来的成就不会太低。

希望通过我们从家庭读书氛围的培养、选择好书的维度等⽅⾯帮助家长打造属于⾃⼰的书⾹家庭。

⼀个家庭读好书、好读书,就为我们社会的精神⽂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希望在读书的道路上有更多的家长共同前⾏。

@童教雷鸣,全脑思维训练,科学、简单、有效的写作⽅法训练,欢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