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市场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的市场化分析
摘要主要探讨传统文化在市场中的发展及生存。

关键词传统文化;市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用经济的手段来拯救和复兴优良传统文化,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传统音乐市场为例,分析下如何将传统文化市场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传统音乐也面临着进入市场的考验。

“音乐”与“市场”这两个语言概念的关联性,大概也就是在现代社会中才得以蕴育组合到一起的。

音乐,它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淌与抒发;市场,则是为人类的衣食住行而兴。

此二者本为风牛马不相及的事体,但及至现代,精明的人类开始像贩卖书画一样地炒作起音乐。

然而,传统音乐在进入市场方面似乎先天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当代社会很多人对传统音乐的认识不足,了解不深,导致对传统音乐的情感淡漠,而简单、通俗的流行音乐成为了当代大部分人趋之若鹜的消费对象,可以说,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最成功的当属流行音乐。

由此看到,传统音乐在市场中的地位确实有些尴尬。

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统音乐是需要被大力弘扬的,另一方面,传统音乐面临着流行音乐的强大冲击,在市场中又的确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顿局面。

传统音乐之于当今市场的尴尬无外乎两种因素,一是传统音乐及其制作、表演和欣赏者素以“风雅”、“抒情”自居,难将“阳春白雪”之躯转嫁于“下泥巴人”;再则是音乐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异,尤其是近二三十年来,受西方摇滚、说唱乐的影响,传统乐声与现代的铿锵杂八声更难牵扯到一起,而年轻后生的生活、生存环境等诸多因素致使他们早已不屑传统音乐的冷静与安然了。

我们暂且不论也难以论述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孰优孰劣。

但至少有一点是有目共睹的,那就是在当今狂热的世界里,节奏正在加速、声音正在变异、情感正变得让人无法捉摸。

每当此际,耳畔传来诸如《魂断蓝桥》、《梁祝》的低回绮丽之声,心中忽悟爱之隽永!一直以为,人类情感是互通的;音乐更被世人认为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但曾几何时,传统音乐与现代之声仿佛被一道峡谷分置两开。

难道传统音乐与市场就真的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吗?情况也许并不尽然。

笔者似已留心到,譬如当代歌星周杰伦,他的演唱中不乏中国古典诗词,但其节奏与唱调听不出有半点传统余味,以在央视讲述《论语》出名的于丹老师对他的演唱极尽推崇,想必是从中听出了传统音乐的光复之音?!任何一门艺术的推广与普及,都不能没有它的受众。

中国一年一度的“春晚”会给大众带来一些张口即咏的通俗歌曲;大众舞厅里,甚至能听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舞曲”;把“爱”字唱得死去活来的歌越容易走红……一个民族对艺术的鉴赏水准由此可见一斑。

传统音乐相对的遭遇冷落,这是个极其复杂的课题。

在倡导全方位市场化的今天,国人的道德信仰、人文情怀、真知修养等铸就人格人性的必要因素正渐渐滑落下去,于此时欲振兴传统音乐谈何容易!然而,市场终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悠扬敦睦的
歌声唱响于市井中并无不堪,一如蹬踏之声回旋于央视转播大厅。

传统音乐的从业者必树起“曲高和众”的信念,象日本名歌《北国之春》样的唱到今!唱进KTV!市场之于音乐,其不过是制作、包装和所谓的形象唱家的组合应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格调的理解与追求势必回味传统之不落韵致并高扬之。

再则是,传统音乐与现代之声的分野虽感触尤深,但终其没有章法之别,周杰伦能用现代节奏唱调唱《菊花台》,为什么没人用传统音乐格调上演《两只蝴蝶》!传统音乐本没有现代靡靡之音遭受的非议来得难堪,只不过是其自身“束之高阁”罢了。

如此道来,建议那些音乐学院专业从事传统音乐研究和学习的大师、弟子们尽速走出殿堂,走上舞台,为发扬光大传统音乐各尽其能。

陕西民间歌手阿宝和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的红火就是传统音乐市场化极为成功的例证。

尽管阿宝及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毕竟还只是个别的现象,尚难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但这两例毕竟告诉我们,传统音乐与市场其实并不矛盾,仍然有可能在广阔的文化市场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两个成功的例子促使我们不得进行这样的思考:既然阿宝和女子十二乐坊已为市场所认同,那么怎样让更多的传统音乐品种能够成功地在市场中生存而且生存得很好呢?
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在于:必须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接受传统音乐,并从感性上对传统音乐产生兴趣,真正领会传统音乐的独特价值和巨大魅力,从而培养一大批愿意欣赏传统音乐的受众。

惟有这样,传统音乐才能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占稳脚跟。

通俗地说,只有人们喜欢了传统音乐,他们才可能花钱去剧院听有关传统音乐的演出,才可能花钱买有关传统音乐的唱片。

培养人们对传统音乐的感情和兴趣关键在于教育,在于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音乐教育体系。

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应着力增加传统音乐的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让传统音乐在学子们的心中生根,这样才能真正扭转目前的流行音乐几乎在青年人中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将传统音乐向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到需在一定程度尊重现代人的审美价值取向,给传统音乐增加一些时尚的元素,给予有力的宣传推广和包装。

这一点上,女子十二乐坊是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它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与时尚的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其作品既保留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色彩又兼具时尚与流行的世界音乐风格,从而创造性的创作出大量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音乐风格的作品,更采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舞美等手段,使之达到良好的视觉与听觉双重效果。

由此可见,推广传统音乐不能仅仅僵化地固守传统,必须加以一定的变化,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

另外,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市场策划和运作。

若不是有一支精于创意,具有良好的市场意识的推广团队,女子十二乐坊恐怕也难以取得现如今的效应。

从国际化的角度看,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的良好关系使得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的中国传统音乐在世界上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而外国人也往往对独具异域风情的中国传统音乐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些为我们的传统音乐走向世界文化的市场提供了可能。

前几年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以及宋祖英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的个人独唱音乐会都是中国传统音乐走向国际化市场的成功例子。

随着中外文化交往的日益深入和扩展,中国传统音乐必将更进一步地走向国际市场并取得成功。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音乐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肯定不会平坦,但只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熟悉市场的运作方式,具有大胆的策划和创意,以及对传统音乐自身的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一定可以在市场与艺术之间形成双赢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