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复习资料(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植物在现代园林景观的重要性:
人类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园林的需求已经从单纯的游憩和观赏要求,发展到保
护和改善环境、维系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地形以及建筑、道路、水体等,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美化城市人居环境等方面看,园林植物是最重要的要素。
因此,园林设计很大程度上讲究是园林植物的设计。
植物是有生命的,也是最生动活泼的园林构成要素,园林中其他无生命要素都
因此而鲜活;植物有其固定的生命活动周期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植物、甚至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及立地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形体,色彩方面更是变化多端。
因此,现代城市园林绿地,包括公园、广场、道路以及工厂、学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公共庭院,其环境绿化、美化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以充分发挥园林环境自然、优美、舒适、清新的特点,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开放空间---
自然绿色空间。
另外,植物种类的选择及配置方式也常常决定着园林或庭院植物景
观的风格面貌,影响着园林艺术和环境绿化美化水平。
除了人们欣赏自然美和人工美外,植物景观还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应,创造适
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商业性需求,将植物景观引入室内已经蔚然
成风。
耐阴观叶植物的开发利用和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室内景观的发展。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向往重返自然的心态。
比较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与现代城市植物景观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
共:都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不同点: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相比较,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用量少,植物数量少。
原因: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山水是园林的骨架,挖湖堆山理所当然。
但仔细分析表明,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私人园中各园林要素比例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私人宅园的面积较小,园主人往往是一家一户的大家庭,需要大量居室、客厅、书房等,因此常常以建筑来划分园林空间,建筑比例当然很大。
园中造景及赏景的标准常重意境,不求实际比例,着意画意,常以一花一木、一石一草构图,一方叠石代巍峨高山,室内案头置以盆景玩赏,再现咫尺山林。
植物景观的欣赏则以个体美以及人格化含义为主,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表示玉堂富贵等,因此植物用量很少。
不是当今园林中植物造景的方向。
而今天人口密度、经济建设、环境条件、甚至人的爱好也与古代相比已相去甚远。
故而,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除应保留古典园林中一些园林艺术的精华外,还应提倡和发扬符合时代潮流的植物造景内容,提倡以植物景观为主。
现代园林发展推崇园林生态化、景观大地化,园林服务对象是大众。
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后果日渐显露,人们正面临着日益恶化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园林中有一定的绿色数量。
质感是植物材料可视或可触的表面性质,如单株或群体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
质感有两个决定因素:1
植物本身的因素,即叶片大小、表面粗糙程度、叶缘性状等;2
是外界因素,如观赏距离、环境中其他材料的质感等。
质感的可变性:指某些植物的质感会随着季节和观赏距离的远近而表现出不同的质感类型。
质感的相对性:指受相邻植物、建筑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的质感会发生相对的改变。
问答:针对某种树种写出其观赏特性和景观作用?(老师提到,自己看看)
第二章园林植物的功能作用
几个空间类型:
开敞空间:仅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而形成的空间。
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似,它的空间一面或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穿透。
覆盖空间: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阴树,构成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另一种是类似此种空间的是隧道式空间,是由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交冠
遮阴形成。
全封闭空间:与覆盖空间相似,但最大的差别是这类空间的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
围合。
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垂直向上的、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
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净化空气(维持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灭细菌)改善城市小气候(1调节气温增2加空气湿度)降低城市噪音;净化水质;保持水土
防灾减灾。
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
色更加明显;调和是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使整个景观效果和谐。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配色,如红色和绿色、橙色与蓝色、黄色与紫色可以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
均衡与稳定:构图在平面上的平衡为均衡;在立面上的平衡为稳定。
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
一、色彩美原理:1色彩认识,包括色彩的本质、有色彩和无色彩、三原色与三补色、二次
色与三次色、色彩的三要素;2色彩效应,包括冷色与暖色、诱目性与明视性、色彩的轻与重、色彩的华丽与朴素、色彩的感情;3配色原则,包括单一色相调和(近色相调和、中差色相调和、对比色相调和)、色块应用(色块的面积、浓淡)、背景搭配、配色修正、植物配色彩美的常用形式。
二、形式美原理:1对比与调和2节奏与韵律3统一于变化4比例与尺度5均衡与稳定6主
与从。
植物配置的原则:1园林植物主要功能的确定;2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3适用原则;4美观原则;5多样性原则;突出地域特点,注意地方特色。
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
对植:将树形美观、体量相近的同一树种,以呼应之势种植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
丛植:由2~3至10~20株同种或异种的树木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合在一起,使
其林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轮廓线。
群植:指成片种植同种或多种树木,常由二、三十株以至数百株的乔灌木组成。
花坛:是按照设计意图,在有一定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以园林草花为主要材料布置而成的,具有艳丽色彩或图案纹样的植物景观。
花坛的类型:从植物景观设计的角度分为盛花花坛、模纹花坛、造型花坛、造景花坛。
花境:是以宿根和球根花卉为主,结合一二年生草花和花灌木,沿着花园边界或路缘布置而成的一种园林植物景观,亦可点缀山石、器物等。
花境类型:1从设计上分,有单面观赏花境、双面观赏花境、对应式花境。
2从植物选择上分有宿根花卉花境、球根花卉花境、灌木花境、混合式花境、专类花卉花境。
草坪:是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坪状草地,具有美化和观赏效果,或供休闲、游乐和体育运动等作用。
草坪分类:游憩性草坪观赏性草坪运动性草坪环境保护草坪其他草坪
第五章道路和广场的植物造景
城市道路植物造景的原则:
一、保障行车、行车安全
1包括行车视线要求2行车净空要求3行车防眩要求
二、妥善处理植物景观与道路设施的关系
三、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原则
四、城市道路分类与绿地类型
城市道路分类与绿地类型:
分类: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等。
道路绿地断面布置形式:1一板二带式绿地2二板三带式绿地3三板四带式绿地4 四板五带式绿地。
行道树种植方式:树带式、树池式。
高速公路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1、
保证道路和行车的安全2、注重生态景观的保护,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3考虑地域
文化特点4景观经济原则
城市广场的类型及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类型:市政广场、纪念性广场、交通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古迹广场、宗教广场、商业广场。
景观设计的原则(要点):
1、
广场植物景观应与城市广场总体布局统一,使植物景观成为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2、
在植物种类上,应该与城市总体风格协调一致,并符合植物区系规律。
结合城市的地理
位置、气候特征,突出地方特色。
应考虑植物的文化内涵与当地城市风俗习惯、城市文化广场建设需求一致。
3、
广场植物景观规划应结合广场竖向特点,具有清晰的空间层次。
充分运用对比和衬托、
韵律与节奏等艺术原理,独立或配合广场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多元、优美的空间体系。
4、
协调好交通、人流等因素。
避免人流穿行和践踏绿地,在有大量人流经过的地方不布置
景观,必要时设置栏杆,禁止行通过。
5、
广场植物景观应结合广场类型,并与广场内各功能区的特点一致,加强该区功能的
实现。
6、
协调好植物配置与地下和地上管线和其他要素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热力管线,一定要按
照规定的距离进行设计。
7、
一般选用大规格苗木;对场址上原有的大树进行保护。
保留原有大树有利于广场景观的
形成,有利于体现对自然、历史的尊重。
广场的植物造景:规则式种植集团式种植自然式种植广场草坪广场花坛
花池。
第六章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造景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原则:
1生态性原则2美观性原则3功能性原则4文化性原则5人性化原则
居住区绿地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1、
小区绿地必需根据小区内外的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结合景观规划、防护功能等因素,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具有一定规划价值和保护作用的植物进行规划,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
树种和植物类型选择在基调和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变化。
2、
以植物群落为主,乔灌草合理结合,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适当,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
结合。
3、
植物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适当配置和点缀时令花卉,创造出丰富的季相变换。
4、
居住区植物景观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建筑增加一点绿色的点缀作用,而是应从植物景观与
建筑的关系上去研究绿化与居住者的关系。
5、
居住区植物景观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对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珍稀
植物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并规划到绿地设计中,以节约建设资金,早日形成景观效果。
6、便于管理
7、适当要考虑植物的经济价值。
分析题问答:1针对某种树种写出其观赏特性和景观作用?(老师提到,自己看看)2适述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和很少呢过太学特性,又要考虑季相和色彩、对比与统一、韵律与节奏,以及意境表现等艺术问题。
园林植物造景,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
择、树群的组合、品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主要功能的确定,园林植物的功能表现在美化功能、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功能,以及生产功能等几个方面。
在进行造景设计时,必需首先以谁为主,并能最好的兼顾其他功能。
园林植物种间关系的处理。
在植物景观中,一般都是多种植物生长于同一种环境中,种间关系
适用原则。
适用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既植物配置必需符合“适地适树,适地适草”
的原则。
另一方面是满足造景的功能要求,植物配置必须与景观的总体布局、环境相协调一致,即因地制宜。
美观原则。
不论何类植物,不论在园林中作何目的,均应尽量美观,并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预先考虑园林植物尤其是树木年龄、季节、气候的变化。
如树木的体量和冠型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变化,其成年期是否还与环境协调应预先考虑。
多样性原则。
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园林、植物造景已经成为园林建筑的主流。
多样性原则就是生态园林的要求。
突出地域特点,注意地方特色。
城市的形式,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始终是文明程度的标志,而这种形式是由城市文化、城市环境等要素决定的,而城市绿化中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是直观和显著的标志。
科学的配置是园林更有功能性,艺术的植物配置使绿地更加美观。
3针对本校的植物景观类型和种类说出自己的观点。
绘图题:一块校园绿地,重新进行植物造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