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 认识大洲 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一)认识大洲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某季节(冬或夏)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 )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B.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气温高
C.北部山区温差显著
D.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2.图示季节,甲国( )
A.盛行东北季风
B.正值多雨季节
C.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D.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较高
解析:1.C 2.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地区等温线密集,温差显著。

第2题,从图中最北一条等温线度数为0 ℃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甲图(印度)受东北季风影响。

读印度水稻种植区分布和7月盛行风向图,完成3~4题。

3.图中盛行风向为( )
A.西南季风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
4.图中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 )
A.水热充足 B.地形复杂
C.水运便利 D.人口众多
解析:3.A 4.A 第3题,印度位于南亚地区,属于热带,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

第4题,图中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沿海,水热充足是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完成5~7题。

5.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吹东北风 B.A地吹东南风
C.①地炎热干燥 D.③地炎热干燥
6.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7.关于B海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不断扩大 B.海底多海沟
C.不断缩小 D.边缘多岛弧
解析:5.C 6.A 7.A 第5题,根据图中北印度洋洋流为顺时针方向,可以判断为夏季;A地吹西南风;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高温湿润。

第6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自然带①②③④的更替,体现了因纬度原因导致热量差异,形成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7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B海域为红海,是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洲板块的张裂边界,海域面积会不断扩大。

日本立山黑部(海拔 2 450 m)冬半年大雪封山,春季山麓雪地中辟出车道形成近20 m 高的“雪墙”,读立山黑部地理位置和“雪墙”景观图,完成8~9题。

8.立山黑部地区冬季多降雪的主要原因是( )
①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
②湿润的西北季风影响
③日本暖流的增湿作用
④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亚洲河流流向的总体特征是( )
A.从中部向四周 B.从四周向中部
C.从南向北 D.从西向东
解析:8.C 9.A 第8题,日本立山黑部位于日本本州岛西侧,西北季风经日本海的增湿作用变得湿润,受山地地形的阻挡作用形成降雪。

第9题,河流的流向特征是由其分布地区的地势特征决定的;亚洲的地势特征为中间高,四周低,故选 A。

读25°N~32°N 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10.图示乙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
A.北美东岸与西欧 B.东亚与南亚
C.北美东岸与西岸 D.西欧与南亚
解析:选D 乙地区的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是苏伊士运河,所以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西欧与南亚。

如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12.日本1月0 ℃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我国东部地区1月0 ℃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

说明( )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我国东部以平原为主
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我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
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我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
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我国1月日照时间短
解析:11.A 12.C 第11题,由图中可知三地纬度大致相同,三地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盛行风向相同,但因由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故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第12题,我国东部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而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故1月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

二、综合题
13.如图为亚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其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____。

(2)乙城市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城市夏季盛行西南风,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城市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国家是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__。

(5)简述泰国盛产稻米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其流向为自北向南;甲河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最高水位出现的季节是夏季。

第(2)题,乙城市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其地貌类型是三角洲,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

第(3)题,乙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夏季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丙城市的自然带类型是热带雨林带。

第(4)题,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人口增长模式是“三低”模式。

第(5)题,泰国盛产稻米的有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土壤及水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1)自北向南夏季
(2)三角洲流水沉积
(3)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热带雨林带
(4)“三低”模式
(5)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14.[加试题]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水稻一般生长在1~6 m深的水中。

材料二在图1地区有一种橡胶树桥。

当地人利用橡胶树根“种桥”。

该桥寿命可达500多年,堪称“天作之合”。

材料三2012年C国(图3)入境人数达到100万人次。

2014年12月09日,C国首都海水淡化处理厂突发火灾,制水设备受损,导致全城逾10万人遭遇“水荒”。

材料四预计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

目前该国劳动人口近5亿,拥有200多万名工程师。

大学毕业生的月薪一般为12 000卢比(约合1 500元人民币),产业工人月薪一般为6 000卢比。

材料五图2为印度产业集群区域分布图,图3为南亚地形图。

(1)A、B两地中深水稻分布广泛的是________地,并说明理由。

(2)判断橡胶树桥最有可能位于①②③地中的哪个地点,并说明理由。

(3)读图2,推断印度汽车产业集群的位置,并说明原因。

(4)分析C国水荒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深水稻的生长习性,适合种植在地势低平、汛期易泛滥的河流下游地区,因此位于恒河三角洲的A地深水稻分布广泛。

第(2)题,仔细观察图1景观中地形特征、植被分布和桥的两层结构,再与图3中三地的地形、植被、气候等进行比较,则可以分析出橡胶树桥最有可能位于①地。

第(3)题,影响汽车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技术、劳动力、市场、工业基础等。

根据图例,比较图中四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可推断加尔各答地区可能成为印度汽车产业集群地。

第(4)题,水资源不足原因可从自然条件和人为需求两方面分析。

C国为岛礁,陆地狭小,缺少河流湖泊等地表淡水;入境人数多,旅游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

答案:(1)A A地位于恒河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位于恒河下游,流量大,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汛期易泛滥,水深。

(2)①地。

从图1看,该地是山区景观,而图3中①③地位于山区,②地位于平原;从桥的两层构造看,说明该地降水量丰富,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
①地位于山区,处在暖湿西南季风的迎风坡,6~9月降水量大,而其他季节,则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降水少;③地暖湿的西南季风不易吹到,降水量少。

因此是①地。

(3)加尔各答地区。

该地区大学毕业生和产业工人多,劳动力价格便宜;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大;钢铁工业、机械工业等发达,工业基础好。

(4)C国为岛礁,陆地面积狭小,缺少河流湖泊水;地表大多为石灰岩;到该地区旅游人数众多,需水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