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询问通知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局询问通知书
篇一:询问通知书
工商行政管理局询问通知书
工商字〔〕号

为调查了解,
请你于年月日时分到接受询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你有如实回答询问、协助调查的义务。

请携带以下材料:
1.2.3.
办案人员: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印章)
年月日
送达回证
篇二:《询问通知书》不能滥用!
《询问通知书》不能滥用!
《询问通知书》是工商机关办案中经常使用的法律文书,由于在实践中出现了些问题,也就不能不研究它的法律性质和适用条件。

经常有办案人员问:“发了《询问通知书》,要求当事人到办案单位接
受调查,但当事人却拒绝到场怎么办?”
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中,当事人对在询问笔录中承认的违法事实提出异议甚至“翻供”,理由是:“办案单位使用《询问通知书》规定我必须到办案单位接受调查,因担心不放我回来,就只好承认了。

”这个询问笔录(证据)的效力如何?
二、《询问通知书》与“传唤”比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法规司编著的《工商管理机关行政处罚使用手册》认为:“询问通知书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查办违法案件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询问的书面文书。

按照国家局这个解释,《询问通知书》就属于带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是为当事人设定了“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接受询问”的义务,还有点限制人身自由的意味,类似于党纪中的“双规”和《刑事诉讼法》、《治安处罚法》、《民事诉讼法》中的“传唤”。

党纪中的“双规”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组织和个人都有提供证据的义务。

调查组有权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以下措施调查取证,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如实提供证据,不得拒绝和阻挠。

(三)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第九十七条规定:“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但是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处罚类的法律,第八十二条规定:“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

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

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第八十三条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情况复杂,依照本法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传唤的原因和处所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第一百四十四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

可见,“传唤”的性质与《询问通知书》是相同的,都是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接受询问、调查。

但法律对“传唤”的条件、程序作出了严格规定,并对不接受“传唤”的法律后果作出了规定
三、《询问通知书》的法律依据及适用条件
《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询问投机倒把行为人、嫌疑人和证人。

询问时可以通知被询问人到指定地点进行”。

《施行细则》是国家工商局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授权制定的,并经国务院批准
实施的,按照当时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该《施行细则》属于行政法规。

因此,依据《施行细则》向当事人发出的《询问通知书》是有法规依据的。

其他工商法律法规虽然很多都规定了有权向当事人、证人进行调查、询问,如:《商标法》55条规定可以行使的权力:“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有关的情况。

”但并没有规定可以采用类似于“传唤”的手段进行询问取证;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十九条:“办案人员可以询问当事人及证明人。

询问应当个别进行。

询问前应当知其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

询问应当制作笔录,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

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其更正或者补充。

经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办案人员亦应在笔录上签名。

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也没有规定可以使用《询问通知书》这种强制手段的形式进行询问取证。

《施行细则》没有规定当事人拒绝按询问通知的要求接受询问如何处理,我们也不承认询问通知具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性质,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