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r诊断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r诊断价值
吴嫁悦
【摘要】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所在科室的50例肠系膜淋巴结患儿作为患者,采用高频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患者的肠系膜淋巴结径线测值以及超声表现.结果:经检查后,患者的长轴径为(15.69±0.49)l/mm,短轴径为(6.29±0.25)l/mm,超声表现异常情况较多.结论:高频超声技术对肠系膜淋巴结患儿进行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临床依据,同时提高患儿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深究.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8(031)003
【总页数】3页(P633-635)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诊断价值
【作者】吴嫁悦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广东江门5291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指的是一种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疾病之一,该病集中发病于2~7岁的儿童,发病前1~2天内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咽痛、发热以及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由于小儿的腹壁较薄,采用常规的检
查手段显示不够清晰,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诊和误诊等现象。

使用高频超声进
行检查具有较多的优点,该项技术分辨率较高,图像十分的清晰,可明显地显示患儿腹腔内的情况,例如淋巴结的大小、边界清晰情况、有无内部回声和淋巴结门、是否出现淋巴结的血流及淋巴结核周围的毗邻关系,因此,临床上利用腹部高频超声
技术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检查,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1]。

本次研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患儿利用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详细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在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所在科室的50例肠系膜淋巴结患儿作为患者,采用高频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男27例,女23例,患儿的最大年龄是8岁,最小
年龄是1岁,平均(3.9±0.8)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采用ALOKA3500和ALOKA Prosound α7
彩超诊断仪,检查前指导患儿禁食、禁饮8h以上,不要求空腹,取患儿仰卧位,使得患儿的腹部充分的暴露,同时设置超声探头的频率是3.5MHz,使用腹部探头对患者开展常规超声检查,依次扫描和检查患儿的胆囊、胰腺、肾脏、肝脏及脾脏等部位,随后使用10MHz的高频超声探头在患儿的右下腹展开系统的扫描与检查,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阑尾炎,若有可对伴有阑尾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排除,同时在患儿的右侧腹、左侧腹以及脐周等部位展开加压检查,确定患儿是否发生淋巴结肿大,若患儿具有肿大淋巴结等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测量患儿的肿大淋巴结的大小,记录淋巴结的数目、部位等,顺次观察患儿周边肠腔是否发生扩张,是否具有肿块,肠间是否存在积液,对患儿的淋巴结血流信号状况进行有效的CDFI检测,同时进行采图和记录即可[2]。

1.3 临床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的正常范围处于2~5mm间,且患儿的淋巴结门不存在血流信号;当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大于5cm,纵横比大于2cm时,可确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若在同一区域的肠系膜上患儿出现2个以上的淋巴结,或同时存在淋巴结
成集簇状排列的情况,可患儿开展CDFI检测,同时显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多,即为淋巴结肿大[3]。

2 结果
2.1 肠系膜淋巴结径线测值分析
患者的长轴径为(15.69±0.49)l/mm,短轴径为(6.29±0.25)l/mm。

2.2 所有患者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正常超声表现
正常情况下,开展超声检查均能够扫查到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淋巴结,在患儿的脐周及右下腹十分明显,部分患儿可显示在左中上腹。

肠系膜淋巴结最大是
13mm×6mm,最小是5mm×3mm。

淋巴结形态主要呈现卵圆形或肾形,边界
十分清晰,包膜较为完整,淋巴结中央部回声主要指的是高回声髓质,主要占淋巴结的大部分,周边出现均匀低回声淋巴结皮质,厚、薄较相对一致。

另外,患儿的淋巴结越大则显示皮、髓质分界越明显。

部分小淋巴结的长径小于5mm,无明显的淋巴窦高回声,主要表现为低回声[4]。

2.3 所有患儿的异常超声表现
肿大淋巴结声像图主要有以下表现[5]:(1)肿大淋巴结集中在患儿的右中下腹,部分患儿出现在左中上腹,肿大淋巴结的形状则呈现为长椭圆形,同时具有十分均匀的内部回声,存在十分清晰的皮髓质分界,肿大淋巴结增大时长径呈现明显的增长,长径一般小于20mm,短径一般大于5mm。

(2)通常情况下,肿大淋巴结主要呈现为成群,常见的有2~5个,呈现不同程度的多发以及串珠状排列。

(3)对患儿开展CDFI检测,肿大淋巴结门的血流信号主要呈现为条状或星点状。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病部位为回盲部,临床上做好该病的检查与诊断对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临床上以往采用的检查手法主要包括淋巴结造影法和放射型核素示踪法等,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在检查的过程中会对患儿造成十分严重的损伤,患儿不容易被接受[6]。

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结构层次,可清楚的淋巴结的大小、数量,同时可显示肠系膜淋巴结的形态特征以及血流情况,对患儿的肿大淋巴结可进行准确的定位定性。

另外,超声检查需要和急性阑尾炎、肠套叠以及淋巴瘤进行有效的鉴别。

高频超声具有较多的优点,无创伤、方便、经济、可反复检查、重复性好以及不受线辐射等,方便患儿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所接受[7]。

目前,临床上广泛的引进并且使用超声检查,使得超声技术不断的发展,高频超声检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超声检查方法[8]。

上述研究中,采用高频超声技术进行检查,该项技术具有穿透力强、分辨率高等优点,同时可清晰地显示患儿肿大淋巴结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形态,同时,患者的长轴径为(15.69±0.49)l/mm,短轴径为
(6.29±0.25)l/mm,充分的验证,采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临床上在患儿患病早期使用该项技术进行检查,准确的掌握患儿的疾病异常情况,同时给予患儿及时的治疗,综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合上述研究,高频超声技术对肠系膜淋巴结患儿进行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临床依据,同时提高患儿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深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张文焕,何雁玲,蒋雪梅,等.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4):128-131.
[2] 刘海波.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5):950-951.
[3] 杨冰峰,肖友林,朱思该,等.高频超声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6):1231-1232.
[4] 王一舒,鲜俊,胡发远.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价值[J].四川医
学,2014,35(1):115-116.
[5] 崔换弟,蒋均仕,周祖邦,等.高频超声检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标准及局限性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12):833-834.
[6] 鞠浩,杨艳红,李士星,等.高频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
志,2014,25(9):634-637.
[7] 杨栋云.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J].世界复合医
学,2016,2(4):60-62.
[8] 李宏英.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
药,2014,27(3):687-6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