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汽车巨头涉嫌最大卡特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汽车巨头涉嫌最大卡特尔案文/李忠东
结成非法垄断联盟,欺骗消费者20多年
德国《明镜》周刊不久前报道说,为了达到实现对消费者人为提高汽车价格、对供应商压低价格和消除竞争的目的,大众及其子公司奥迪以及保时捷、宝马、戴姆勒等德国主要汽车生产商自上世纪90年代起,曾以不同的工作组形式举行秘密会议,暗地里就技术、生产成本、供应商、零部件采购价格、发展策略甚至最近深陷丑闻的柴油车尾气处理系统达成一致。
这些企业结成非法的卡特尔垄断联盟,用以维持他们行业巨头的地位和强大的话语权。
他们为旗下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制定了一套标准,并心照不宣地执行了多年。
早在去年夏天,为了查找大众汽车操控钢铁价格的证据,负责实施《反对限制竞争法》的德国联邦卡特尔局突击检查了大众公司的办公室,第一次发现德国车企之间存在非法垄断行为。
两周后,大众集团和戴姆勒公司先后向德国联邦卡特尔局主动提交准入审查的许可和坦白信,承认违反了反垄断法,希望能够借此尽量减轻惩罚。
《明镜》近日首次披露了坦白信的内容,说20多年来这些汽车生产商的200多名员工举行
了60次以上的秘密集会,内容涉及汽油车、
柴油车、刹车和变速器等各方面,借此制定
汽车业潜规则,形成长期的卡特尔垄断。
这
几家德国车企巨头几乎完美演绎了经济学
教科书上的“垄断案例”,成为德国经济史
上最大卡特尔案例之一。
卡特尔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垄断组织
形式之一,由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组
成。
卡特尔成员企业一方面为了获取高额
利润,在划分市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商
品价格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达成协议形成垄
断性的联合。
另一方面,又保持其在商品经
济活动中的独立性。
卡特尔一般分为三种
类型:一是规定销售市场范围的卡特尔;
二是规定销售价格的卡特尔;三是规定参
加卡特尔的企业所生产的各种商品的生产
限额。
随着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资本主
义各国的大垄断组织之间建立起国际卡特
尔,比国内卡特尔的规模和影响都大得多。
目前,这几家德国汽车企业深陷最大
垄断丑闻。
德国联邦卡特尔局持续施加压
力,要求他们尽快拿出确凿证据以澄清各界
对他们的指责。
绿党、社民党、自民党等德
国各大政党非常关注这件大案,要求政府部
门立刻介入调查。
作为德国工业的绝对核心,汽车行业长
期以来为国家的就业和GDP做出了巨大贡
献,65%的产能用于出口。
根据德国经济研
究机构的统计数据,德国依靠汽车工业生活
的人口达到80万,即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个
供职于汽车及其相关行业。
正因为对政府有
着强大的影响力,所以汽车行业的老总们底
气十足,有胆量去无视那些反垄断法律。
德
国经济部长齐普里斯在强调这项指控的严
重性时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处于危险的根
本就是整个德国汽车工业的信誉”。
消息传出,立即在欧洲汽车行业引发
地震,并且迅速占据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
“因为这些汽车制造商涉嫌垄断,大量消费
者存在以过高价格购车的可能性,所以他们
有可能遭遇‘诉讼潮’,面临巨额索赔。
”穆
勒表示,“目前德国联邦消费者中心联合会
正就此推动发起一项集体诉讼,向这些汽
车制造商集体索赔。
”
欧盟委员会表示已获知卡特尔联盟存
在的消息,目前正在对涉案德国汽车企业进
行调查。
如果被证实违反了反垄断法,根据
55法治在线·环球法
治GER 据德国媒体爆料,包括大众、奥迪、保时捷、宝马、奔驰和戴姆勒等著名汽车制造商在内的德国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利用私下渠道暗地里进行沟通,从而对整个汽车行业形成垄断。
德国联邦消费者中心联合会主席克劳斯·穆勒7月24日称,这些汽车行业巨头因涉嫌德国史上最大卡特尔案,可能面临消费者巨额索赔。
欧盟的反垄断规则,这些企业可能受到约合其全球营业额10%的罚款。
按这个比例计算,大众集团、戴姆勒和宝马将分别可能面临最高200亿欧元、150亿欧元和90多亿欧元处罚。
投资机构Evercore ISI汽车行业分析师阿诺特·埃林霍斯特认为,要评估这些相互串通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而且在合法和非法合作之间还有一片很大的灰色地带。
此次卷入卡特尔垄断案的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传统汽车企业,像福特欧洲公司等非德国车企以及此前一直在美国通用汽车控制下的欧宝都曾被这个秘密组织拒之门外,由此可以看出德国汽车业何等的“团结”。
缩小车用尿素罐,尾气排放大作弊德国汽车行业巨头形成的卡特尔团体不但对价格进行垄断,而且在所有汽车零部件的设计上进行勾结串联。
以商定柴油车尾气处理技术为例,讨论甚至具体到柴油机尾气处理液的储存罐等细节。
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被指控私下约定只使用小容量车用尿素罐,为柴油车“尾气排放门”丑闻埋下隐患。
经过会议、电话和邮件沟通,戴姆勒、奥迪、宝马和大众2008年9月一致同意减小尺寸,使用8升的尿素罐。
柴油发动机的发明曾经是欧洲的骄傲,不但高效,而且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当时的柴油发动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产生氮氧化物。
欧洲环保组织指出,这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可怕的有毒气体,每年会造成7.2万人过早死亡。
经过研究发现,氮氧化物可以被尿素中和,于是在柴油车上开始有了尿素罐。
但是尿素罐容量越大,车企的成本就越高。
如果能够适当减小尿素罐尺寸,那么每辆车节省的成本可以达到80欧元,这对于销量以百万辆计的企业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是却无法完成中和氮氧化物的任务。
《明镜》周刊援引奥迪公司的内部文件称,要想使尿素顺利中和氮氧化物,8升的尿素罐最多只能支撑3700英里(大约合5955公里),要想达到普遍情况下的10000英里(大约合16093公里),则需要至少19升的尿素罐。
柴油车占这些公司在德汽车销售量的40%,德国部分城市二氧化氮浓度长期超标,戴姆勒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斯图加特更是超标一倍。
德国环保组织曾提出,在16个城市禁用柴油车。
现在看来,罪魁祸首并不是柴油车本身,而是容积严重缩水的尿素罐。
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可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被检测状态。
该软件在车检时秘密启动喷射尿素的尾气处理系统,使汽车以“高环保标准”过关。
而在平时行驶时关闭该处理系统,让汽车大量排放污染物,最高量是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
为了达到美国严格的环保要求,德国柴油车除了安装微粒过滤装置外,通常还会采用喷射尿素溶液的方法,将有毒的氮氧化物还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蒸气。
不过尿素溶液一旦用完,就需要到修车厂补充,既麻烦又费钱。
此外,喷射尿素处理尾气对汽车性能也会有一定影响。
为此,大众选择了上述违规做法。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与美国监管部门关于“尾气排放门”事件达成协议,赔偿147.33亿美元,并且回购在美国出售的47.5万辆涉及排放造假的柴油车,成为美国历史上汽车企业最大赔偿案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众“尾气排放门”事件还没有平息,奥迪又被爆出装有尾气排放作弊软件。
美国加州空气管理委员会发现,部分奥迪车辆搭载了可使车辆在测试
环境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作弊软件。
它和之前大众的作弊软件不是同一款,安装在奥迪搭载有自动变速箱的车辆上,通过方向盘进行设置。
提前将方向盘设置为直线模式,在测试环境下,如果方向盘没有转
动,软件就会开启换挡设置,排放的二氧化
碳量就比正常道路驾驶的时候少。
在平日驾
驶时,方向盘的转向角度如果超过15度,之前的设置就会关闭,这时排放的尾气是不达标的。
对于此事,奥迪官方已经发表声明承认,并在2016年5月份已经停止使用作弊软件,但是加州空气管理委员会在这之前就开始调查搜集证据。
大众因尾气造假已经付出惨痛代价,奥迪也难逃此劫。
一旦确认涉及作弊的车辆数量范围,等待奥迪的将是巨额罚款。
继大众和奥迪之后,戴姆勒公司因涉嫌虚假广告和恶意操控柴油车尾气处理系
统,成为第三家卷入柴油车“尾气排放门”的德国汽车制造商。
德国斯图加特地方法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6年,戴姆勒公司涉嫌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销售尾气排放超标的柴油车,涉事的车辆装配OM642型或OM651型柴油发动机。
由于非法安装操控装置,使尾气净化系统在车辆接受尾气检测时激活,而在一般行驶过程中处于关闭状态。
德国以制造业立国,花费几十年时间使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可观的份额,为德系汽车赢得良好的口碑。
然而,此次曝光的卡特尔丑闻案比之前的“尾气排放门”
事件更加令人震惊,使德国汽车工业陷入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德国制造”的汽车品牌形象和德国经济遭受重创。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