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22eebf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9.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琥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学会感悟、理解课文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于琥珀的理解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琥珀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含义。
2.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德观念。
难点
1.辅导学生理解琥珀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汲取正能量,体会琥珀的特殊价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段小故事或者问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琥珀这个主题的
兴趣。
2.学生阅读:让学生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教师讲解:讲解琥珀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
义。
5.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6.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引导
总结。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琥珀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会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地理解琥珀是一种宝石,而另一些学生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琥珀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对于作品的个人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更多的道理和哲理。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琥珀》这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朴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c3dad1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b.png)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琥珀》展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赏析、生字学习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琥珀》的主旨,掌握生字、短语和句型的意思和用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琥珀》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3. 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二、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琥珀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琥珀的特点和用途,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猜想。
2. 阅读理解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并设置相关问题进行阅读理解。
3. 课文赏析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拓展学生的思维。
4. 生字学习老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进行词义解释和造句练习,巩固学生的词汇积累。
5. 情感表达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琥珀》,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下节课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出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不仅让学生更加了解了《琥珀》这篇课文,也让我对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反思和思考,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支持。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54e08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b.png)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琥珀》一文选自《科学家野外考察手记》,作者根据一块罕见的琥珀,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了一篇科学小品,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向我们描述了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一幕情景,向我们介绍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松脂、澎湃、详细”等词语造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
2. 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阅读的方法,抓住重点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大胆合理的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1.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琥珀,查找琥珀形成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琥珀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介绍琥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交流预习情况。
3. 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重点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琥珀形成的过程,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琥珀形成的过程,强调科学家大胆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6.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用“松脂、澎湃、详细”等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琥珀》2. 重点词语:松脂、澎湃、详细3. 琥珀形成的过程作业设计1. 用“松脂、澎湃、详细”等词语造句。
2. 查找关于琥珀形成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琥珀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子,展开合理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琥珀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总结提升环节,强调科学家大胆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小学语文四年下册人教部编版《琥珀》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共二篇
![小学语文四年下册人教部编版《琥珀》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共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53753ecf84b9d528ea7ac4.png)
《琥珀》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琥珀》是最新审定的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也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作者柏吉尔大胆想象,推测一块罕见琥珀的行程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文章浅显易懂又逻辑严密、结构严谨但形象生动,是训练语言和培养思维的典型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推测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推测的依据四、说教法和学法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一)、板书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琥珀2、教师谈话设悬:谁知道什么是琥珀?为什么课文的题目不直接叫琥珀而要叫奇异的琥珀 ?这琥珀奇异之处在哪里?【意图】(给学生设置悬念,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预习课文:1、带着刚才的疑问去预习课文。
2、在读课文的时候自学生字新词。
3、初步熟悉课文的内容,明白这块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分组合作学习)(三)检查与反馈:1、生字新词的检查:(1)指后进生拼读生字,其余的学生认真听,然后指学生为其正音。
【意图】(让后进生参与学习中来,摸清班上学生拼读生字的能力。
)(2)指学生上黑板听写生字,其余的学生在稿纸上听写,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意图】(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3)指学生上黑板为生字组词,其余的在稿纸上组词,然后同学互相订正。
(4)全班齐读生字新词。
2、课文朗读的检查:(1)指几个学生朗读随机指定的段落,其余的学生认真听,并在有误的地方做上记号,为评价朗读做准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03c25eccbff121dc36831a.png)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科普知识”这一主题,编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千年梦圆在今朝》4篇课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的奥秘,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
《琥珀》通过想象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和科学家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琥珀2 1.认识4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的字音,会写45个字,正确读写4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4.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激发探索科学、大自然的热情。
飞向蓝天的恐龙2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2 千年梦圆在今朝1 口语交际1 能准确、清楚、连贯地传达信息。
习作2 能大胆展开想象,写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
语文园地 2 1.与同学交流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采取的解决方法。
2.通过“识字加油站”学习填写汇款单,认识数字的大写。
3.通过“词句段运用”,认识、了解新兴词语及旧词新义,学习用与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介绍另一个事物。
4.背诵积累对联。
快乐读书吧3 培养学生对科普作品的阅读兴趣。
5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策略教学时化繁为简,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e430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4.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案(通用13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一、预习探究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琥珀》,谁能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课文。
二、合作交流要求:1、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果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想读出下列词语: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
(2)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
(3)还有那些不懂的词可以提出来。
3、检查读书情况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那些内容?指名读文生说课文讲了那些内容4、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三、品读体验1、过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会被一滴松脂同时报在里面,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2、交流师:除了上节课即课后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条件?3、熟读课文(1)、摸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条件。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生:我认为琥珀的形成必须有太阳、老松树、苍蝇和蜘蛛。
师: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生: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松脂只有在太阳光强烈时,才会变软,才会滴下来,为后面地下来包住两只小动物做了铺垫。
生:小苍蝇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正用腿来掸翅膀,没有注意蜘蛛,也没有看到要滴下来的松脂。
生:本来蜘蛛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没想到松树上滴下松脂。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c1ba3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c.png)
5 琥珀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课件出示琥珀图片)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
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
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4.介绍作者柏吉尔 ( 1804~1882),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作品集《乌拉波拉故事集》等。
本文就选自这本书。
从大体上看,本文属于科普小品。
但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所以也有人说《乌拉波拉故事集》是童话。
《琥珀》是根据《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出示本课生字琥珀嗡脂拭渗俯扎番埋澎湃怒吼餐划晌辣挣刷测详指名读,师生及时更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餐测”,翘舌音“脂拭渗晌挣刷”等。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5830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吼、脂”等18个生字。
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
出示。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
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
(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5.琥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a2e336524de518974b7d48.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琥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作科学小品。
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小读者。
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课型:微课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怒吼松脂灰尘拂拭美餐划动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泥沙推测详细情形2.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上节课围绕琥珀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它的样子和价值。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二、讲授新课(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请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2)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2.利用找近义词和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推测”词语的意思。
预设:“推测”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二)再读课文2-12自然段,探究解惑。
想一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在重要信息旁边做上记号或简单批注。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b3996e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a.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琥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
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琥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83278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e.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琥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文章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接着叙述了琥珀被发现的过程,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交代了推测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和琥珀的科学价值。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性十足。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字词的理解上,已经学会了多种方法,但是对于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变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尝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抓住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4.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琥珀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质疑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2.揭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疑问吗?预设1:琥珀是什么?预设2: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3.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课题提问,交流资料,了解琥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
(3)指导读准必会多音字“扎”,“扎”在“挣扎”中读zhá。
“扎”还有另外两个音zhā和zā,读zhā时,可以组词“扎实”;读zā时,可以组词“包扎”。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d4bcd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c.png)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5《琥珀》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琥珀》的内容,感受琥珀的特点与美丽。
2.掌握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
2.掌握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琥珀与蜜蜂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文《琥珀》教材及教辅资料。
2.粉笔、黑板。
3.班级学生个人琥珀手工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二、教学1.朗读课文《琥珀》,帮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
2.解释生字词:琥珀、蜜蜂、盆地、胆小。
3.分组让学生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三、操练1.学生个人琥珀手工制作,加深对琥珀的理解。
2.请学生结合手工制作过程,再次描述琥珀的制作过程。
四、总结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琥珀手工作品,并共同总结琥珀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琥珀的特点与美感,同时掌握生字词的拼写及意义。
通过学生的手工制作,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琥珀的制作过程,增强对课文的印象。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但在操练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有所收获。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此次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对琥珀的兴趣,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琥珀的制作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94469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第【1】篇〗《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
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
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
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
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
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习引进课堂。
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
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习课文,并检查预习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习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
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
学生在预习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习的效果。
预习及检查预习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
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
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
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
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试讲(模拟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课《琥珀》试讲(模拟课堂)教学设计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baea23accc7931b764ce1555.png)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面试暨赛课试讲稿(十分钟左右)重点课文教学设计参考说明:此文档结合最新部编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人发布的试讲通用模板,按照模板下的“教学五环节”流程,对中高年级的精读课文进行细致解读,提出合理化的试讲教学指导建议,有理论可依,有模板可循,有建议可直接为我所用。
教学设计紧扣课后思考题,落实语文要素,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试讲教学活动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同时还特别适合于报考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和小学语文教师编的学员学习使用。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精读课文“五环节”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四、研读品读,体会表达五、总结迁移,尝试运用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琥珀》试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试讲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1.(师复述课文14-17自然段):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有个渔民带着孩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的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琥珀(相机板书课题)”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
”2.(课件出示一组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19页《阅读链接》,从中寻找答案。
3.师:同学们都读完了,想必都知道答案了。
那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推测,去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12e67e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3篇2024〖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教学反思第【1】篇〗这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其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又是琥珀形成过程中的重点,可谓是重中之重,解决了松脂球形成过程这一重难点,从而就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想象推理的合理性,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引入?提问点拨?入境再现?小组总方法。
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一、教学设计的不同本节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也为学生梳理了课堂结构,是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条理清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动画巧妙。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
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让学生再现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朗读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课教学设计,既使学生学懂了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从而也为学生理解湖泊形成过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所以说,在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本节课中,我是如何确定整合点的呢?整合点的确立原则:根据学生对于琥珀知识的匮乏,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琥珀的相关知识困难相当大,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在第一环节,就像学生们出示了很多关于化石的。
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习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ac3be4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a.png)
小学语文公开课〔琥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琥珀〕教学设计及反思灵武四小张秀萍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和觉察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开展都必须具备肯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习〞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觉察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依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课后“思考练习〞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答复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
〕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
随之板书课题。
指导学生依据拼音读准课题。
〔二〕.引读。
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扫瞄课文找出来读一读。
〔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课件出示琥珀,让学生认真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自学自读〔四〕理清脉络,商量:12的是哪一局部?〔琥珀形成的过程。
〕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五〕学习重点内容,教师点拨完成“思考练习〞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
〔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量。
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
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
这个推算、估量是有依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耀着整个树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精选(3)篇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908d680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9.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第【1】篇〗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琥珀》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一、激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可前,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琥珀及实物,介绍它们的价值,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1、出示教学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的问题进行提问。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1、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
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反思第【2】篇〗反思《琥珀》一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学设计《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
体会想象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理解作者想象的依据。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由图片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琥珀形成的兴趣。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对琥珀的形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入课文: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琥珀形成需要什么条件?由此引出课文内容。
(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地探索课文内容。
课文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因此,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琥珀的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而提炼出关键词句,总结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在小组内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琥珀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学生
由第一个问题延伸到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小组内一起探讨一起学习,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这个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弊端,让学生在探索中想象,在想象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倒着讲解的方法,先由琥珀引入课文,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自学中学习科学知识,并最终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地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不足之处
(一)有的学生只是跟随朗读,自己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之中。
(二)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所必备的条件,有的学生理解不了,没有读透课文内容。
老师没有关注到这部分学生。
四、改进措施
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依然会采用倒序的教学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小品文的兴趣。
其次,在讲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备条件时,我会让学生运用画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表格中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全部讲完了,我会让学生对身边的物品进行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形成过程的拓展。
相信,下节课会更成功的。
5 琥珀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别具一格的设计
《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课件的运用
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不足之处:
本节课时间比较紧,拓展部分没能按计划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可以再用半节课,抽查学生的写作情况。
《5.琥珀》教学反思
《琥珀》一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
作者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活泼的文笔,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假想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判断它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让我们了解与琥珀有关的科学知识。
1.教学效果(思效)。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它形成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发挥想象和推理能力。
为了激发孩子
们对琥珀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了解关于琥珀的科学知识。
孩子们做得非常好,他们汇报琥珀的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由于我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中,加强了对语文信息的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在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我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
要使学生的这种“半自主性学习”有成效,就要留好预习作业。
预习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习,就谈不上“半自主性学习”。
其中有些懒于预习的孩子是跟不上节奏的。
2.教学收获(思得)。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推测”一词的教学,先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深刻理解“推测”的词义。
然后以琥珀的特点为根据,紧紧抓“根据……推想……”的练习,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琥珀形成的环境,使学生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在句中的意思,学习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维方法,有层次地展开琥珀的特点、形成、发现的教学过程。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针对重点难点的词句展开重点教学,而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我们不应该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课堂内容的安排有详有略。
可能我讲得不全面,但是我们应该力求把每个探究的问题研究透。
并非老师自己,而是在课堂上多点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3.不足之处(思失)。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没有做过多的指导,也没有展开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一些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更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情感,读出滋味。
4.改进措施(思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孩子们多朗读,进行多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老师和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多进行范读,以点带面,活跃全班学生朗读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