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发布时间:2022-05-05T07:51:17.18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4期作者:周志红
[导读] 目的: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周志红
蔡甸区妇幼保健院,湖北武汉,430100
【摘要】目的: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新生儿科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接受超声诊断及动态监测,回顾分析早产儿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对其出血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200例接受超声诊断的早产儿中,共检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119例,检出率为59.50%。

其中,Ⅰ度患儿67例(占比56.30%)、Ⅱ度患儿
37例(占比31.09%)、Ⅲ度患儿13例(占比10.92%)、Ⅱ度患儿2例(占比16.81%),以Ⅰ度和Ⅱ度患儿占比最多。

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定位出血位置,而且能够对其颅内出血量的变化进行监测,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价值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属于颅内出血的一种,也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1]。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轻则导致患儿脑积水,诱发惊厥、脑瘫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功能系统症状,重者直接致死[2]。

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进行早期诊断,并做好积极合理的临床干预不仅对于挽救早产儿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减轻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存活患儿的生存质量,降低早产儿家庭精神、经济负担都有关键性作用。

本文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新生儿科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我新生儿科院收治的早产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根据孕妇的末次月经及早孕期超声确定胎儿在分娩时胎龄不足37周;早产儿表现出宫内缺血缺氧、窒息、生产后意识障碍以及反应性肌张力异常等症,颅脑超声检查在胎儿娩出后的第1-3d内进行,颅脑检查前早产儿监护人或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代谢功能异常、脑血管疾病的早产儿;合并先天性遗传病的早产儿;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早产儿;中途转院或因其他原因脱离研究的早产儿。

200 例早产儿中,男女分别有121例和79例,胎龄在28-35 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2.0±1.4)周,日龄在1-20d之间,平均日龄为(12.8±1.5)d;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在1208-3892g之间,平均(2637.2±132.4)g。

早产儿中,顺产分娩的95 例,经剖宫产分娩的90 例,通过臀位助产分娩的3 例,通过臀牵引或者足牵引分娩的各有1例。

1.2 方法
所有早产儿均接受超声诊断及动态监测,:检查仪器均为GE voluson E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其配套的新生儿颅脑探头(频率设定为4 MHz-12 MHz)及高频探头(频率设定为3MHz-12MHz)。

检查时辅助早产儿保持平卧,同时确保其在静息或睡眠状态下接受检查。

诊断医师手持探头,经由早产儿前囟开始,按照由前至后的顺序,对其颅脑进行冠状切面扫查,并获得额叶至枕叶部位连续断面图像。

将探头旋转90°后,再对其矢状切面进行连续扫查,获得正中至脑外侧叶断面图像。

重点观察早产儿的脑室系统、脑沟回、脉络丛以及脑室周围、丘脑尾状核等不同部位,了解脑中线有无发生偏移,双侧脑室是否对称,是否出现扩张表现,记录双侧脑实质回声的强度,是否出现异常回声,探查脑沟回有无出现深浅变化和异常回声,分析脉络丛形态、回声状态,了解脑室周围的回声有无异常。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回顾分析早产儿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对其出血程度进行分级。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程度可参照Papile分级法进行分级[3]:当其仅为室管膜下出血时记为Ⅰ级;当早产儿存在室管膜下出血,同时伴发脑室内出血的情况记为Ⅱ级;当早产儿同时出现室管膜下出血,并伴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的情况记为Ⅲ级;当早产儿同时出现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的情况下,脑实质受到侵犯,记为Ⅳ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2 结果
2.1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检出情况
200例接受超声诊断的早产儿中,共检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119例,检出率为59.50%。

其中,Ⅰ度患儿67例(占比56.30%)、Ⅱ度患儿37例(占比31.09%)、Ⅲ度患儿13例(占比10.92%)、Ⅱ度患儿2例(占比16.81%),以Ⅰ度和Ⅱ度患儿占比最多。

2.2不同分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的超声影像学表现
67例I度脑室周围-脑出血患者经超声检查,见其单侧或双侧室管膜下尾状核头区存在面积较小的团块状强回声或无回声。

37例Ⅱ度脑室周围-脑出血患者可在室管膜下尾状核头区以及脑室内均观察到病变团块的存在。

13例Ⅲ度脑室周围-脑出血患者除Ⅰ、Ⅱ度患者的征象外,还可观察到脉络丛增粗,回声增强以及明显的脑室扩张,脑室形态不规则。

2例Ⅳ度脑室周围-脑出血患者则可见脑出血灶存在强回声区,双侧侧脑室受影响,脑实质受到侵犯。

3 讨论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是发生于侧脑室生发层基质的出血情况。

胚胎生发层基质出现在孕24周左右,位于胚胎脊髓中央管和脑室系统室管膜下方,至孕30-32周时,则主要集中于丘脑、侧脑室近尾状核头部交界处;孕周超过32周之后,可逐渐萎缩消失[3]。

早产儿中生发基质的存在导致脑室内出血的风险明显更高,加上其本身比较脆弱,对缺氧具有很高的敏感度,生发层出现大量出血后,侧脑室会因血液的大量流入引起脑室扩大,甚至影响脑室旁脑实质。

调查数据显示25%~50%发生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都无明显症状、体征[2],很容易被忽视导致诊断治疗延误的情况,加上患儿本身的身体状态,选择一种操作简便、实效性强、安全性好、准确度高的诊断方法就成为研
究的重点。

临床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主要通过影像学诊断手段,包括多层螺旋CT、磁共振、超声等,超声以其无创、无辐射、操作简单、可动态监测的优点在诊断中有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回顾了超声诊断200例早产儿的结果,发现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检出率可达59.5%,而不同分度的患儿的超声影像学图像有明显不同,通过病灶团块的位置、回声情况、脑室形状变化、脑实质改变可以判断出血的严重程度。

总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定位出血位置,而且能够对其颅内出血量的变化进行监测,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厉进,林上福,胡伟,等. 超声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36(7):577-578.
[2] 蔡晓燕,冼云开,姚韵诗.多探头联合彩色多普勒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5):102-104.
[3] 姚正丽. 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价值分析 [J]. 大家健康,2017,11(36):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