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6 穷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穷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
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小培养小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和怜悯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情景导入】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
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
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
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自主学习】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
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眼帘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②渔夫魁梧黎黑湿淋淋忧虑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合作探究】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
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
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的桑娜。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
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
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第三课时
【合作探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
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
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
“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因为。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因为。
(2)续编故事。
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
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板书设计
16 穷人
↓
宁可自己吃苦桑娜:朴实善良
也要帮助别人渔夫:朴实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