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针对我国马铃薯的产品质量不高问题,分析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防范措施
早在2005年12月28日联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土豆年”,充分显示了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2 000万hm2,总产量3.5亿t。
其中我国的种植面积达488万hm2,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5%和亚洲的60%,总产量达7 086万t,占世界马铃薯产量的20%和亚洲的70%。
目前,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4种主要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马铃薯精淀粉需求量为40万t,预测2020年将达到300万t;淀粉年需求量3万t;薯条年需求量15万t,预测2020年将达到40万t;薯片年需求量3万t。
因此,马铃薯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马铃薯生产总量虽然在世界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也存有不足之处。
一方面,我国马铃薯的产品质量不高,商品性的质量缺陷普遍较重[1],导致马铃薯的加工利用率低,工业化加工转化率仅为5%左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马铃薯品种品质越来越重视,马铃薯又是应用于淀粉、薯片、薯条和鲜食上的主要农产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饮食健康问题[2-3]。
因此,分析造成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增值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1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
根据马铃薯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导致马铃薯块茎产生外部和内部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腐烂。
通常是马铃薯块茎受到损伤后,因细菌侵染造成,在块茎表面产生一定深度和面积的腐烂区域,且呈湿润状态。
(2)干腐。
细菌或真菌以马铃薯块茎表皮作为侵染入口而形成的浅表面腐烂区域,后因局部水分蒸发而形成干腐,多呈黑色和白色。
(3)表皮变绿。
块茎在生长、收获、运输和储藏过程中,由于受阳光、散射光或其他光线影响,发生块茎的表皮、薯肉全部或者部分变绿现象,一般在轻微去皮后可明显检测到。
发绿马铃薯含有龙葵素,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
(4)碎裂开缝。
马铃薯收获时受到锐利物体或硬物撞击而被割伤或刮伤,如收割时与收割机的接触等,造成有1条较深的深入果肉内部的裂缝,易引发内部组织感染。
(5)表面碰伤。
在收获或装卸等操作过程中,由于撞击到硬物表面而造成的损伤。
通常形成于损伤发生后24 h以后,去皮后方可见皮下呈现黑色果肉,或者果肉组织已破碎或局部粉碎,同时因薯皮开裂还会给细菌侵染提供机会。
(6)内部损伤。
块茎在受到硬物撞击后的24~48 h内就会形成皮下果肉内的深色斑,这是土豆受到冲击后发生紊乱生化反应表现出在被冲击部位色素积累的结果。
尽管不同品种对损伤的反应程度不同,但对所有品种而言,在收获时失水或土壤水分不足都更易发生内部损伤现象。
(7)生长裂痕。
通常在生产过程中当出现一段时间干旱后遇到雨季或肥料过度充分时,引起块茎内部组织快速生长和膨胀,由于生长期内部压力造成块茎快速生长表现为沿块茎长轴方向延伸的愈合沟槽。
丝核菌或其他某些病毒也有可能导致裂痕的产生。
(8)二次生长。
由于种植条件不适宜,使马铃薯出现生长停止后的再生长现象,看似2个马铃薯块茎个体的结合。
(9)疮痂病。
通常在块茎初始成形时若土壤湿度低则较易发生,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表面粉末状结痂。
(10)空心。
空心即为块茎的中间空洞,通常发生在较大的块茎中,由于灌溉或种植条件不适造成。
(11)黑心。
马铃薯块茎处于缺氧的环境中,因产生厌氧呼吸造成内部组织腐烂变黑。
(12)褐斑(棕色斑点)。
马铃薯在高温状态下快速生长后,接着进入一个缓慢生长期而形成的内部棕褐色或棕红色斑。
磷的缺乏或某些病毒的侵染也会形成该种病征。
(13)虫眼或鼠咬。
由于田间动物或昆虫咬噬,造成马铃薯块茎表面出现缺陷。
2防范措施
(1)完善种薯繁育体系,推广应用优良品种。
加快马铃薯原种和一、二级良种扩繁基地的建设步伐,解决目前我国马铃薯主栽品种不突出、品种老化、退化现象较为严重的问题。
利用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较多,具有马铃薯原种、良种扩繁的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气候条件,极适合于进行马铃薯种薯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4]。
发挥利用资源优势,建立良好的原种及各级良种扩繁基地,在稳定扶持已有
的种薯扩繁基地的基础上,加快种薯扩繁基地的建设步伐。
采取财政投入资金扩繁原种,原种以下各级良种的扩繁推行借种、借贷还种、以种换种、贷款贴息等滚动扶持方式,以逐步提高我国脱毒马铃薯良种的覆盖率,打造重要地区的马铃薯种薯扩繁及商品薯生产基地。
同时强化马铃薯种薯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种子管理部门要对种薯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严把准入关和调运检测关,确保种薯质量优质安全。
(2)改善生产管理措施,搞高产品质量水平。
在应用专用型马铃薯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繁育等技术基础上,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一些品种优、产量高、市场效益好的新品种,调优结构,搞好服务,提高科技含量。
目前,马铃薯生产贮藏环节发生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环腐病等。
因此,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脱毒种薯、土壤消毒、药剂拌种、轮作倒茬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从根本上遏制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减轻马铃薯病害的危害程度[5]。
根据马铃薯对水、肥、土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不断优化马铃薯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3)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保障优质产品进入市场。
进一步实行高标准化水平建设,克服生产上多为自留种或串换,以及生产应用的脱毒种薯经过扩繁几代后很难达到脱毒和要求的现象;产后混收、混贮、混运、混销的行为较为普遍,克服导致产品标准标准化程度低的现象。
主产地需成立马铃薯作物质量检测站,完善设备,提高检测能力,把好种薯及商品薯的质量关。
认真落实把马铃薯种薯纳入主要农作物种子管理范围的要求,实行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
在种薯生产基地上必须建立严格的病害检测制度和质量检测制度,加强马铃薯脱毒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坚决杜绝不合格种薯用于生产和流入市场[6]。
建立马铃薯产业追溯体系,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分段追溯,并可实现双向追溯。
(4)抓收获贮藏环节,减低损失程度。
要重视抓收获、贮藏环节的工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质量、经济损失。
在马铃薯收获时要注意避免雨天、冰雹天,选择阴天和晴天进行采收。
收获后按薯块大小进行分级,去掉烂薯、病薯、破薯,在阴凉处薄摊10 d后再入库贮藏或调运。
种薯入库后同样应注意散光、薄摊贮藏,以抑制腋芽生长,保持顶芽优势。
种薯贮藏期间,严禁煤火熏烤,忌潮湿,若遇湿度过大天气,待天晴后薄摊晾晒。
因马铃薯块茎含水量高(约75%),呼吸作用旺盛,化学成分不断变化,因此,应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贮藏条件,以确保贮藏安全。
加工环节如遇腐烂、冻伤和各种病虫害的一般不能储存,要立即加工;如情况特别的要临时储存,放置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避光的场地,严防日晒、雨淋、冻害、冷害、有毒物质和病虫危害,防治挤压等机械损伤,避免块茎受散射光影响变绿。
长期储藏时按品种、等级分类堆放,堆码时要轻卸、轻放,严防挤压和压伤。
开始储藏的前10~14 d,储藏温度保持在13~18 ℃,之后的储藏温度则根据需求逐渐降温。
3小结
随着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育种技术的不断完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缺陷问题逐渐减少。
马铃薯产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优势,通过政府推动为引导,以农民和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按新型工业化
市场化理念,实施马铃薯良种、标准化示范、品牌创建、加工增值四大工程,着力加强马铃薯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质量化营销、精细化加工、科技创新与推广五大体系建设,推进马铃薯产业“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专用化、贮运专业化、加工精细化、营销品牌化”,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4参考文献
[1] 赵秀珍,闻秀清.马铃薯一级种薯的繁育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B12):96,102.
[2] 张涛,李文哲.马铃薯淀粉应用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25(5):8-9.
[3] 张威,白艳菊,李学湛,等.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马铃薯,2010(3):186-189.
[4] 白艳菊,李学湛,申宇,等.马铃薯种薯质量田间检验技术探讨[J].中国马铃薯,2009,23(6):360-363.
[5] 张思涛,刘晓兵,杨海英,等.对提高我省马铃薯种薯质量的探讨[J].种子世界,2006(10):33.
[6] 周二换.深山区马铃薯增产技术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