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全面)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
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
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
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
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
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
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
蜡烛________
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白兔
外婆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它圆圆的,胖胖的,好像一个雪球,又像一团雪白雪白的云,更像海上溅起的一朵活泼的浪花。
它的耳朵长长的,足有两寸半,里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皮,外面毛茸茸的。
兔子的耳朵可机灵了!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的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发出声音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它的一双红眼睛,嵌在眼窝里,像镶着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小白兔的鼻子扁扁的,嘴唇分成三瓣,总是不停地耸动着,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随时在根据气味寻找食物。
有趣的是,它的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却又长又有力。
据说在动物王国里,它还算是个长跑健将呢!对了,它还有一条又短又小的尾巴,活像一个小绒球贴在屁股上,蹦跳的时候,一撅(juē)一撅的,可有意思了。
它喜欢吃黄瓜、萝卜、大白菜,但它最喜欢吃的还是青草。
可惜生在外婆家,青草少,胡萝卜倒是不缺,看它露着两排碎玉似的小牙齿,“咔嚓咔嚓”贪婪地嚼着萝卜或黄瓜,我忍不住笑起来,它太可爱了。
它很受我们家人的喜爱,我们经常带它到公园玩,它总是等我们选好一片有丰富青草的地方后,再慢慢跳着它优雅的“兔步”,津津有味地品尝我们为它精心挑选的食物。
看着小兔子那么快乐,我们的心里更快乐。
我爱外婆家的小白兔。
1.比一比,再组词。
泼(________)瓣(________)挑(________)
拨(________)辨(________)跳(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红宝石(______)的尾巴
(______)地转动(______)地品尝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寻觅(______)灵巧(______)精心(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毛茸茸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5.读句子,你从划横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的一下竖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小白兔的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白兔____、____、
_____的特点。
请你也用“像……又像……更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动脑筋(jīn)的孩子
华(huà)佗(tuó)七岁时,有一天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摘桑( sāng)叶,一位老爷爷路过,问他们:“谁能摘下树顶上的叶子?”小朋友们抬头一看:树那么高,树顶上的枝条那么细,根本上不去呀!
华佗想了想,找来一根绳(shéng)子,在绳子一头拴(shuān)了块石头,把石头抛(pāo)过枝条,枝条就被压(yā)弯了。
他又用双手使劲拽(zhuài)绳子,枝条更低了。
这样,他就摘到树顶上的叶子了。
老爷爷笑了,说:“这孩子爱动脑筋。
好,我就收你做徒(tú)弟吧!”原来,老爷爷就是当地有名的蔡(cài)医生。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填一填。
这篇短文写的是华佗________岁时候的故事,文中的老爷爷是
________的蔡医生。
3.华佗是怎样摘到树顶上的叶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4.华佗是个________的孩子。
四、课内阅读。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选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______。
2.“一会儿”、“两三秒”、“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准确地表明火烧云_________。
3.作者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有_____ 、_____ 、____ 、_____ ……说明作者想象力_____ 。
4.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呢?试着发挥你的想象仿照选文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让猫头鹰好好睡觉
①小黄莺早晨一醒,脸也不洗,就飞到枝头快乐地唱起来。
②她一唱,吵醒了小百灵、小山雀这些小歌唱家,他们也凑到小黄莺身边跟着唱起来。
③老黄莺急得轻声叫道:“小家伙们,轻点儿!新邻居猫头鹰阿姨正在睡觉,不要吵醒她。
”
④小黄莺哼了一声:“这不是只懒虫吗?太阳都这么高了,还在睡觉,不怕羞。
我们就是要吵醒她!”说着又带头唱了起来。
⑤“不许胡闹!”老黄莺挥了挥右翅说。
她见小黄莺不唱了,又接着说:“这位猫头鹰阿姨是我们的新邻居。
她可是保护庄稼、消灭田鼠的能手。
她每天晚上值夜班,一个夏天能消灭上千只田鼠呢!我们应该让她白天好好休息……”小黄莺听了,连连点头,说:“噢,我明白了!”她对其他鸟儿说:“妈妈说得对,我们飞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唱,好吗?”“好!好!”大家争着说。
⑥小黄莺扇扇翅膀,其他小鸟也跟着飞远了。
1.和文中“保护庄稼”中的“保护”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A.保卫B.保持C.保管
2.“凑到小黄莺身边”的“凑”,它的意思是()
A.聚合:~在一起|~钱。
B.接近:~上去|往前~。
C.将就:~着用吧。
3.与“这不是懒虫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这不是只懒虫。
B.这是懒虫吗?C.这真是只懒虫。
4.第④段小黄莺说话的时候可能会用怎样的语气呢?()
A.生气B.开心C.难过
5.猫头鹰白天睡觉的原因是()
A.她很懒惰B.她生病了 C.她夜里值班
6.小黄莺最后明白了()
A.早上要早点起床,不要当懒虫。
B.不要打扰猫头鹰阿姨睡觉,她很辛苦。
C.唱歌要去远一点的地方。
7.小朋友们,你喜欢哪只小动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创新题)
百灵鸟的歌
每当百灵鸟敞开歌喉,那优美的歌声立刻招来无数听众,大家议论纷纷夸奖它,百灵鸟听了高兴万分,每天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唱着。
可它唱得越卖力,听众越来越少了,最后连一个听众也没有了。
百灵鸟很难过,它便到喜鹊大姐哪里去诉苦:“大姐,我的歌喉那么好,但大家为什么都不来听我唱歌呢?我又没有骄傲!”
喜鹊说:“小妹,你的歌喉还是那么好,但你总是反复地唱那支歌,大家都已经听厌了,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去听了。
”
百灵鸟听了,谢过喜鹊大姐,当天就赶去学了几支新歌。
第二天,当它又亮开歌喉时,大家又都飞来了,听得津津有味。
1.短文一共有(_________)节,在每小节前标上序号。
2.第(________)节写了喜鹊大姐说的的话。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立即(__________)表扬(__________)
反义词:虚心(__________)高兴(__________)
4.百灵鸟感到苦闷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灵鸟唱得越卖力,听众却越来越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妈妈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因为车祸住进来的,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一直昏迷不醒。
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上,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听地哀求医生: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能不能活下来,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渴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孩子的妈妈呢?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看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
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有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死死攥紧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住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
直到那女孩完全苏醒过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暗的冰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以拯救一切。
1.将()里的词换一个,意思不变。
(1)他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说: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_____)(2)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_____)
(3)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
(_____)
2.为什么说母爱可以拯救一切?写出有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全文,在()里填写恰当的词。
女孩(______)妈妈,她(______)母爱,昏迷中(______)着妈妈,妈妈!年轻的护士像妈妈那样(______)女孩。
4.文中的那位小护士充满了爱心,请你用横线画出表达小护士充满爱心的语句。
5.文章描写那位充满爱心的小护士,主要运用了()描写手法
A.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新寡到乞丐
——选自鲁迅的《祝福》(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
有一年冬初,四叔家里更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个寡妇。
但看她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
试工期间,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頰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沦为一个乞丐了。
1.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节选自他的作品___________的一部分。
2.鲁迅原名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3.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生动、形象。
鲁迅在写祥林嫂的外貌时精雕细琢突显了人物形象。
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时的外貌,先是写
______________,再写她的_____________,写出了特色。
4.卫老婆子带祥林嫂进来了,头上___________,乌裙,________,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______________,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5.到了鲁镇,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外貌没多大变化,只是两颊上
_______________,顺着眼,眼角上____________,眼光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祥林嫂被赶出鲁家后的外貌描写用“________”划出。
7.从哪里表现出她是个乞丐的模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了这篇短文,在写人时你有什么收获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婶为什么留下了祥林嫂?请用“﹏﹏”划出。
10.鲁迅雕刻的祥林嫂的外貌形象给人以心灵的触动,用生动的外貌形象来展现祥林嫂悲惨的命运。
你读了这些短文有什么感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文房四宝
古代人写字主要用毛笔,用毛笔离不开墨、纸和砚(yàn)台、他们把笔墨纸砚叫作“文房四宝”。
以前、全国有很多地方出产这几样东西,以安徽的产品最为出名。
古代的文人、画家如果得到安徽的笔墨纸现、就会高兴得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安徽的“文房四宝”是:宣纸、徽墨、宣笔、歙(shè)砚。
安徽泾(jīng)县是宣纸的故乡。
泾县在古代属宣州管辖(xiá),所出产的纸就叫宣纸。
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序一百多道,造出来的纸又白又光又薄、而且结实,卷、折都不怕、保存几百年也不会变色,被人们称为“纸中之王”。
徽墨有很多品种。
它的特点是色泽黑润,写起字来特别流畅、能分出浓淡层次。
徽墨做得也很精美,上面刻着山水花草图案,是难得的工艺品。
学宣笔和宣纸一样,也是泾县出产,它以选料严格、精工制作著称。
用来制歙砚的材料很稀有,镌刻时很不容易。
一块歙砚。
往往要用几个月时间才能制成,所以显得来之不易、异常珍贵。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主要是绕第________自然段写的。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横线上。
①好像得到极珍费的宝物。
________
②得到它非不容易。
________
③喜爱得舍不得放下。
________
3.“宣纸主要原料是青檀树皮和稻草,造纸要用一年时间,经过大小工序一百多道”这句话中的“一年时间”说明________;“一百多年”说明________。
4.根据短文中的介绍,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徽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宣纸制作精美,是难得的工艺品。
(____)
②歙砚珍贵的原因是材料稀有,制作不易。
(____)
③安徽泾县是宣笔和宣纸的故乡。
(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纸的发明(节选)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
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古时候用“学.
富五车
...”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
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学富五车:
普及:
2.人类用文字记录事情,经历了这样的历程:___→___→___。
A.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或青铜器上
B.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
C.把文字写到帛上
3.“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这种书”指哪种书?用“”在文中画出来。
4.“帛”不能普及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帛比竹片、木片轻便
B.帛的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
C.帛不能被大量生产
D.帛不方便保存
十一、课外阅读。
你好啊,海南岛!
海南岛同大陆隔着一个琼州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18千米。
天气晴朗的时候,从雷州半岛可以看见海南岛。
这个宝岛的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千米,仅次于台湾,是祖国的第二大岛。
整个海南岛像一个雪梨,又像一把打开的伞,中间高,四周的高度逐渐降低。
海南岛是个宝岛,是祖国南疆的一颗明珠。
在那里,椰子、槟榔、芒果、木瓜、香蕉等热带水果到处都是;橡胶、油棕、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遍布全岛。
在五指山区,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有各种名贵的药材,还有珍奇的热带、亚热带动物。
在环岛的海洋中,海滩下盛产鱿鱼、马鲛鱼、飞鱼、龙虾、麒麟菜,还有海花石、海盐和五光十色的海螺、海贝。
在平原区,一年四季可以种植庄稼,水稻一年可收三次。
花木四季常绿,鲜花四季常开……一句话,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这是一座巨大的万宝库。
海南岛不但是美丽的宝岛,还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海岛。
早在1926年,当地的汉族和黎族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成了琼崖游击队,同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
海南岛是如花似锦的岛,是物产丰富的岛,是英雄的岛。
我不禁面对大海高呼你好啊海南岛
1.读一读,数一数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请你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请你进行判断。
①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一大岛。
( )
②整个海南岛中间低,四周高。
( )
③海南岛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庄稼,在那里水稻一年可以收四次。
( )
4.短文是从________、景色和物产、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海南岛的。
5.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
把海南岛比作________,还比作
________。
读了短文,你眼中的海南岛是什么样的?________
6.短文里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被打断。
B.表示内容的省略,类似的美景与物产还有很多很多。
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
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
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
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
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
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
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
母亲笑纹如花。
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
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骄傲—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
”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外阅读。
秋天来了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火红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
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
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
红彤彤的海棠把树枝压弯了。
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2.短文中用了很多生动的拟人句,请你把最喜欢的一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你用“______”画出来。
4.短文写到的秋天的景物有:________树、________树、________树;还有美不胜收的________,黄澄澄的________,红彤彤的________。
5.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景色?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器轰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用一个字为短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
2.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秋景图。
3.用“~~~”画出相照应的句子。
短文的结构是_________。
4.文中的“你”指________,这样称呼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5.仔细读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用横线画出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描写味道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
6.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十五、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是的,我要和你一块儿去!”拇指姑娘说。
她坐在鸟儿的背上,把脚搁在他展开的双翼上,同时用腰带把自己紧紧地系在他最结实的一根羽毛上。
燕子就这样飞到空中,飞过了森林,飞过了海洋,飞过了常年积雪的高山。
在寒冷的高空中,拇指姑娘冻得发起抖来。
于是她就钻到鸟儿温暖的羽毛下面,只把她的小脑袋伸出来欣赏下面那些美丽的景致。
终于他们来到了温暖的国度,那儿的阳光更加明亮。
田沟里、篱笆上,到处都结满了最美丽的绿色和紫色的葡萄。
树林里到处挂着柠檬和橙子。
1.语段节选自童话故事《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画线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3.在来到温暖的国度前,燕子还带着拇指姑娘飞过哪些地方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燕子就这样飞到空中,飞过了_______,飞过了______,飞过了_________。
4.拇指姑娘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和开满鲜花的国度的花中小王子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的结局给我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高傲;明亮
2.高傲、趾高气扬、自命不凡;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不炫耀、不骄傲、悄悄
3.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4.诗句原意:春蚕到死丝才吐尽,它的生命也完了;蜡烛燃烧完只剩下灰,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