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阜新市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7八下·临沭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发怵(shù)淳朴(chún)鞭挞(dà)城隍(huánɡ)
B . 囿于(yòu)家醅(pēi)挑衅(xìn)瞥见(biē)
C . 牟取(móu)凤哕(huì)招徕(lái)门槛(kǎn)
D . 沏茶(qiē)哂笑(shěn)繁衍(yǎn)手腕(wǎn)
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藏污纳垢粗制烂造崎岖不平
B . 郁郁寡欢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C . 正禁危坐神密莫测无所事事
D . 黯然失色麻木不人意趣盎然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
3. (30分)(2014·泉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

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

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

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

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

”他点头称是。

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

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

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

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

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

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

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

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刹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

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绝非无限。

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

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

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

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

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

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

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

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

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

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

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

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

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

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

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

这是深有体会之言。

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

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

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

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

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

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

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1)
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

(2)
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新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3)
品析语言。

①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
②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

(从划线词语角度)
(4)
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
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
(6)
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

4. (25分)(2014·河北)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面各小题。

五猖会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

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

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象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
选文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出出自这本散文集的三篇文章的篇名。

(2)
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3)
说说你对选文结尾处加横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4)
结合具体语境,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5)
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5. (12分)(2017·邵阳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之力
虎之力,于人不啻(不啻,不止,不只)倍也。

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

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

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①于:________
②恒:________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
选文借虎喻人,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
6. (15分)阅读蒋士铨的《岁暮①到家》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岁暮到家》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②。

寒衣③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④愧人子,不敢叹风尘⑤。

[注]①岁暮:年终。

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

③寒衣:御寒之衣。

④低回:徘徊(huái)。

有纡回曲折之意,这里指回答母亲问话时复杂的心态。

⑤风尘:这里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1)
诗人着重刻画了慈母的形象,具体表现在怜、、等动词上。

(2)
从尾联中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
和本诗一样,孟郊的一诗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爱心,都选择寒衣针线这一母爱的寄托物来抒情,其中末句“谁言寸草心,”意味更为深长。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
7. (3分)内容理解。

①“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________的图画。

②“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指________,整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之情。

六、默写 (共1题;共13分)
8. (13分)古诗文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

(2)
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

(3)
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此事古难全。

(4)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宋代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________,________。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朋友间真挚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8)
《终南别业》中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悠闲自得的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9. (5分)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件事,以“,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少于5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

如果不可避免,请用字母或××代替
八、其他 (共2题;共16分)
10. (15分)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秦人饭食少盐寡醋没辣子可以凑活,生活中没有秦腔没法过。

②生子呱呱坠地,满月时以秦腔迎接,成人过寿,都要请“自乐班”助兴;老者去世,更要唱大戏热热闹闹送行。

③乔迁新居到了新的地方,子女升学,也要唱折子戏祝贺。

(1)
请在第①句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
第②句中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1. (1分)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后面题目。

北大投资1.4亿元的教学楼,刚刚抱回“鲁班奖”,就被发现是豆腐渣工程——墙体开裂并漏水,实验室的气体经常“香飘满楼”。

“鲁班奖”出这样的尴尬事不是第一回了。

1990年,中国体育博物馆就荣膺“特别奖”,设计年限100年,但仅仅15年过后,就于最近爆出丑闻——因为漏水等问题而终止使用。

鲁班奖是中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现在连建筑物基本的遮风挡雨都保证不了,真是建筑行业极大的嘲讽。

有人总结这两项工程的共同点,都是“献礼工程”。

前者献给北大校庆,后者献给亚运会。

因为献礼,也为了评奖,两项工程注重外表的华丽和与众不同。

而且,为了赶工期,很多环节被“节俭”掉了。

请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1、
2-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
3-1、
3-2、
3-3、
3-4、
3-5、
3-6、
4-1、
4-2、
4-3、
4-4、
4-5、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5-1、
5-2、
5-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 6-1、
6-2、
6-3、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
7-1、
六、默写 (共1题;共13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9、答案:略
八、其他 (共2题;共16分) 10-1、
10-2、
10-3、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