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实验
实
验
报
告
观察种子外部特征实验
实验: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观察准备:花生、玉米、绿豆、红豆、小麦、蚕豆、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
观察方法:
(1)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
(2)用手摸一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
(3)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
(4)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种子的特征。
观察记录:
观察结果: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
观察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观察目的:观察蚕豆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观察准备:蚕豆、水、镊子、放大镜、记录本观察方法:
(1)将几粒蚕豆放在水中,浸泡一天。
(2)取一粒干的蚕豆和一粒浸泡一天的蚕豆。
(3)从整体观察浸泡一天的蚕豆,并跟没有浸泡过的
蚕豆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
(4)用镊子轻轻剥掉浸泡过的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的种
皮,从有缝隙的一侧分别将”豆瓣”分开,用放大镜观察“豆瓣”相连的部分有怎样的结构,浸泡过和没浸泡
过的种子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观察记录:
观察结论:
(1)蚕豆的外形呈肾形,接近长方形,有较硬的种皮保护种子。
蚕豆的内部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个主要部分,其中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构成。
(2)浸泡过的蚕豆和没浸泡过的蚕豆相比,从外部看,浸泡过的蚕豆体积更大,种皮破裂,发出嫩芽;从内部看蚕豆的胚根长长了,子叶更饱满。
证明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实验目的:证明根具有吸收作用。
实验材料:一棵带根的植物、红色染料、水、试管、植物油。
实验步骤:
(1)在试管内倒入适量的水,滴入一滴红色染料。
(2)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放入有红色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持续观察几天,看看试管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的茎、叶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水面降到标记线下面,这说明试管中的水减少了
实验分析:试管中的水是用油封闭在试管中的,因此水量减少不是由蒸发导致的,而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作用,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及形态特征
观察工具:记录单、尺子。
观察方法:
(1)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
(2)数一数一株凤风仙花上叶片的数量。
(3)从不同角度观察风仙花叶在茎上的分布情况。
(4)画出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
观察记录:
观察分析:随着茎的长高,植物的叶也越来越多。
凤仙花的叶在茎上生长的方式是互生,从上往下看可以发现每层叶子交叉排列,这样的生长情况有利于植物叶最大面积地吸收太阳光。
观察结果:凤仙花茎的颜色变深了,变得更高更粗了;叶子的数量变多了,叶片平展、交叉生长。
了解茎的运输作用
观察材料:一段凤仙花的茎、烧杯、红色水、小刀。
观察步骤:
(1)取一段凤仙花的茎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将凤仙花的茎放入烧杯中。
(2)过一段时间,取出凤仙花用小刀取一小段茎,纵向切开,观察茎的纵切面。
(3)接着取一小段凤仙花的茎,横向切开,观察茎的横切面。
(4)仔细观察凤仙花的茎及茎切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在红色水中放一段时间后,原本绿色的茎变成淡红色,由底部向顶端逐渐变淡;纵向切开后,可以看到红色水成线状遍布整个茎切面;横向切开后,可以看到一圈红色的点状结构。
实验分析:凤仙花的茎的颜色的改变,与放入的液体颜色一致,这说明液体“流入”到凤仙花的茎中了;茎的纵切面上可以看到线状红色液体,横切面上可以看到红色的点状结构,这说明茎可以用来运输液体。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探究植物的叶能吸收阳光
观察材料:一盆凤仙花、黑色纸、细线。
实验步骤:
(1)在凤仙花植株上选一片叶子,将这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并用细线缠牢,使它见不到阳光。
(2)3天后,观察被遮住光的这片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3天后,被遮住光的叶子明显比其他叶子颜色淡,变得枯黄。
实验分析:用黑色纸把植物的叶子两面遮住,这片叶子就失去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条件,它内部的叶绿素会逐渐减少,直到消失,植株会减少以至停止供应养分给它因此它会比正常的叶子早衰败。
实验结论: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
实验材料:一株植物、两个透明塑料袋、细线。
实验步骤:
(1)选择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如天竺葵、月季等,在其中两片叶子上各套上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
并用细线缠住。
(2)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塑料袋内有水珠出现。
实验分析:因为塑料袋是被扎紧的,所以塑料袋上的水珠一定来自植物体。
植物用根部吸收水分,通过茎把水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一部分水分通过叶子散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这就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袋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使周围空气变得湿润。
实验结论:植物的叶有蒸腾水分的作用,植物体内的水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
观察凤仙花的结构
观察准备:镊子、凤仙花的花朵。
观察方法:
(1)使用镊子,小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
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
(2)解剖下来的花的各个部分要分类摆放,并标注每
部分的名称。
(3)轻轻挑开凋谢变干了的凤仙花,观察其内部情况。
观察记录:
观察结果:凤仙花是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构成,萼片一端成角状向下弯曲
观察结果:凤仙花茎的颜色变深了,变得更高更粗了;叶子的数量变多了,叶片平展、交叉生长。
观察雄蕊和雌蕊的特点
观察目的:观察雄蕊和雌蕊的特点。
观察准备:放大镜、雌蕊、雄蕊、白纸。
观察方法:
(1)将解剖下来的雄蕊和雌蕊摆放好。
(2)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观察每一个雄蕊的各个部分,并在白纸上抖一抖,做好记录。
(3)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观察雌蕊的各个部分,并用手轻触雄蕊的顶端,做好记录。
观察记录:
(1)凤仙花有多个雄蕊。
每个雄蕊顶端有膨大呈囊状的部分(即花药),下面有柱状结构支撑(花丝),当用手轻轻在白纸上抖动时,会有白色粉末状物质掉落(即花粉)。
(2)凤仙花的雌蕊只有个,顶端有一个大米粒形状的部分(即柱头),下面是一根细长的管道(花柱)底部有膨胀的部分(子房)用手轻触雌蕊顶端,有黏液,这些黏液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观察结果:
(1)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
顶端花药里面有白色花粉,花粉很容易抖落。
(2)雌蕊顶端有一个柱头,柱头上有黏液,中间是花柱,底部膨大成为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