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综合经典练习(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D
解析:D
A.每个人说话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 正确,不合题意;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正确,不合题意;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C正确,不合题意;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得知病情信息,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A
解析:A
【分析】
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
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叙说正确的是()
A.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传的远
B.次声波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
C.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D.超声可以越过一定厚度的真空向前传播A
解析:A
A.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的快,故A正
确;
B.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听不到。

但声源振幅不一定小,故B错误;
C.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不是根据传播速度来定义的,故C错误;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A。

4.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太低,故B 错;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应选C.
考点:声现象
5.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
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
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C
解析:C
A.回声是指物体发出的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物体所接收的现象,“钟鸣罄响”是指两个物体各自发出的声音。

故A错误;
B.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罄无故自鸣”是因为受到声波的能量冲击而使得自己发生了振动从而自鸣,故B错误;
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都发生了振动,并且罄振动的规律是由钟发出的声波决定的。

故C正确;
D.此题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的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实验中喇叭发声时烛焰在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解析:D
A.甲实验抽气过程,钟罩内铃声变小,当空气抽完后,便听不到钟罩内的声音,说明真空不可以传声,故A错误;
B.乙实验中钢尺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B错误;
C.丙实验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丁襂中烛焰晃动是因为喇叭发声时,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
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A
解析:A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A正确;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光传播得较快,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慢,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错误。

故选A。

8.“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小强的喊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B
解析:B
A.小强的喊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A错误;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正确;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错误;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声音的响度,D错误。

故选B。

9.超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应用中是利用超声能传递信息这一特性的是()A.金属探伤仪B.用超声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提高发芽率C.用超声消毒杀菌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A
解析:A
A.超声金属探伤仪能利用声音来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超声育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能够杀菌消毒,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如图甲所示是一手工艺品,由竹筒(A、B两端开口,C处开一小口)和活塞(如图乙所示)组成,将活塞从B处塞入,在A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哨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嘴音是由活塞上下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D
解析:D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错误;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吹出的哨音响度由吹管口的力度决定,故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响度,故C 错误;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振动频率发生了变化,则改变了哨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 .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
解析:C
A .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不同,故A 错误;
B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 错误;
C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 正确;
D . 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 错误.
12.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 、B 、C 、D 、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 、0.14s 、026s 、016s 、0.30s ,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下列哪个图所示( )
A .
B .
C .
D . D
解析:D
根据s vt =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由超声波在各点回收信号的时间可知
=A E C D B s s s s s >>>
所以,A 、E 两点最深,且深度相同,B 点最浅,故D 与题意相符。

故选D 。

1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将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C
解析:C
【分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的振动引起纸杯振动,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

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B
解析:B
【分析】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A.大力敲鼓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介质逐渐减少,故听到声音变小,故D 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
15.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_____,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

医生给孕妇做B 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

噪声能量信息
解析:噪声 能量 信息
[1][2]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噪声可以把居民家的窗玻璃震破,这说明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医生给孕妇做B 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16.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有______效应。

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打雷后,雷声总会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雷声在云层经过多次_____造成的。

双耳反射
解析:双耳 反射
[1]双耳效应是人们依靠双耳间的音量差、时间差和音色差判别声音方位的效应;人有双耳,都能感知声音,所以在双耳效应的作用下,感知到的声音具有立体感;
[2]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射,所以隆隆不断。

17.某一物体正在振动,2秒振动600次,则这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______Hz ,此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


解析:能
[1]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所以这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300Hz ;
[2]可闻声20 Hz~20000 Hz ,所以此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能被人耳听到。

18.在长 1360m 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_______(选填“金属管”或“空气”) 传来的,若两次响声相隔3.5s ,已知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声音在该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为 ______m/s 金属管2720
解析:金属管 2720
[1]固体的传播速度较大,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应该是金属管传来的;
[2]设声音在该金属中传播的速度为v 金,第一次响声传过来消耗的时间是t ,由题意可知
s v t v t v t ==+∆空空金

1360m 340m/s 340m/s 3.5s v t t ==⋅+⨯金
可求得时间0.5s t =,那么2720m/s v =金。

19.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 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_____秒,声音在该金属中的声速是 ______.2040m/s
解析:2040m/s
[1]因为v=s
t
,所以声音的传播时间:
t空气=
s
v
空气
=
1020m
340/
m s
=3s
[2]由题意知:
t空气−t金属=2.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时间:
t金属=t空气−2.5s=3s−2.5s=0.5s 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
v金属=
s
t
金属
=
1020m
0.5s
=2040m/s
20.接电话时,我们可以听声音就判断出打电话的是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即使对于陌生人,我们通过声音也能基本分辨男女,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色音调
解析:音色音调
[1] 不同的人由于内部结构有差异,所以发声音色会有所不同,判断是谁在说话,主要依据就是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2]通过声音也能基本分辨男女,是由于男女说话时音调不同,这是我们通过声音分辨男女的依据。

三、解答题
21.打靶子,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假设子弹在空气中匀速飞行,求:
(1)中靶声传到打靶人耳朵所用的时间;
(2)子弹的飞行速度(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析:(1)1s;(2)680m/s
(1)由
s
v
t
=得,声音从靶传到射击处时间
340m
1s
340m/s
s
t
v
===
声音
声音
声音
(2)子弹从离开枪口到击中靶所用时间为t子弹,子弹击中靶后,声音从靶传到射击处时间为t
声音
,由题意得
1.5s
t t+=
子弹
声音
子弹的飞行的时间是
1.5s 1.5s1s0.5s
t t=
=--=
声音
子弹
子弹的飞行速度是
340m 680m/s 0.5s
s t v ===子弹子弹子弹 答:(1)中靶声传到打靶人耳朵所用的时间是1s ;
(2)子弹的飞行速度是680m/s 。

22.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发现其将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山崖1080m 时第一次鸣笛,6s 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2s ,司机第二次鸣笛.求:
(1)客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
(2)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解析:(1)20m/s (2)4s
(1)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为L ,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 1,声速为v 2 =340m/s ,第一次鸣笛听到回声的时间是:16t s ,=由s v t
=知道,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2111
.2L v t v t =+,即
1.21080m 340m /s 6s 6s
v ⨯=⨯+⨯,由此解得:1.20m /s v =
(2)设听到回声后又行驶的时间是t 2=12s ,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是t 3, 根据题意知道,第二次鸣笛时距离山崖的距离是:
12'?1080m 20m /s 6s 20m /s 12s 720m L L vt vt ()()=-+=-⨯+⨯=,
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 由s v t
=知道,2332'? L v t vt =+,代入数据解得,客车第二次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是:34t s =.
23.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 ,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200m/s ,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解析:(1)200s ;(2)1300s .
【分析】
(1)已知次声波的速度和传播的距离,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次声波传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2)已知海浪的推进速度和传播的距离,由速度公式可求得海浪到达陆地所用的时间;由两次时间可求出时间的差值.
(1)∵v =s t
∴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
t声=
s
v

=
5
310
1500/
m s

=200s;
(2)海浪到最近陆地所用的时间:
t浪=
5
310
200m/
=
s
s
v


=1500s,
逃生的时间:
△t=t浪﹣t声=1500s﹣200s=1300s.
答:(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200s;
(2)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1300s的时间逃生.
24.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54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后2s钟司机听到回声,问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多远?
解析:325m
汽车的行驶速度是:v车 =54km/h=15m/s,
由v
s
t
=知道,汽车鸣笛后2s内通过的路程是:s车 =v车t=15m/s×2s=30m,
声音通过的路程是:s声 =v声t=340m/s×2s=680m,
当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是:s=
68030
22
s s m m
--
=
声车 =325m.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声音和汽车通过的路程之差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