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烧的一些知识-医学-精选
发烧的分度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发烧的分度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发烧的分度及标准的重要性和研究的背景等内容。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1.1 概述发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身体发烧程度的准确评估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对发烧的分度及标准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讨论发烧的分度及标准,探讨不同的分度及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评估不同分度及标准的优缺点,我们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客观的判断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发烧的定义和原因进行介绍,以便读者对发烧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随后,我们将探究分度及标准的意义,阐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第一种分度及标准和第二种分度及标准,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的分度及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一步深入了解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为分度及标准的使用提供更完善的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得出针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发烧的分度及标准提供更科学、合理的依据,从而为医疗实践带来实质性的进步。
总之,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发烧的分度及标准,通过对不同标准的比较和分析,提供一个更准确、客观的方法来评估发烧程度。
我们相信这项研究将对临床医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组织文章内容。
本文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讨论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内容,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
它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后续内容的阐述做好铺垫。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了发烧的定义和原因,以及分度及标准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第一种分度及标准和第二种分度及标准。
通过细致的叙述和分析,读者可以对发烧的不同分度及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
发热-诊断学-临床医学.
不规则热
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必须注意
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 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
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四、临 床 表 现
1. 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 高热 39.1~41 ℃ 超高热 41 ℃以上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Ċ或以上,如疟 疾。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结 核。
体温渐升至39 Ċ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 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 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C 波状热
40
39 38
37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天数
5、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制
1、致热源性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外源性致热源
通过激活 白细胞
内源性致热源
通过血脑 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
或无发热。
六、伴 随 症 状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 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 反应等。
(整理)发烧的机理原因对策误区全分析(全面整理版)
发烧的机理、原因与治疗一、基础知识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大体来说,正常体温为摄氏37度,但实际上,体温总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只要在36.3~37.2℃的范围即为正常。
一般早上体温略低,下午体温最高,午夜2~4点时体温最低,但不会相差1℃。
在剧烈运动、劳动或吃饭后体温会暂时升高。
女性在月经前和怀孕期间体温比正常要高一点,而老年人的体温比青壮年略低一点。
什么是发烧?发烧就是指体温不正常地上升了。
测量肛门温度比较接近人体深处的体温,腋下温度和口腔温度要差一点。
肛门温度为38℃以上,或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在37.5℃以上就是发烧了。
按体温高低可分为不同程度的发烧,37.4~38℃为低烧,38.1~39℃为中等程度发烧,39.1~41℃为高烧,超过41℃为超高热。
发烧对身体有害吗?大多数人发烧,尤其高烧时,往往会很担心,以为病的不轻。
事实上,发烧的程度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
也就是说,小病也可以发高烧,大病有时反而不发烧或只是轻微发烧。
发烧对人体既有害又有用,不能一概而论。
发烧最大的用处是起到警钟的作用,它提醒你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同时它也是身体免疫功能的一部分。
发烧本身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比较小,而引起发烧的原因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
但发烧时间太长、温度较高时,会使人觉得疲乏、无力、食欲差、不精神,不利于疾病的痊愈,而小孩子发高烧时,如果引起多次抽筋,抽筋持续时间又很长的话,就有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
孩子发烧有个规律: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冷、面色苍白,没有汗干烧的话则说明孩子的体温还会上升;而如果孩子手脚变暖,出汗了,就说明体温不会再上升。
家长遇到孩子发热时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二、发烧与退烧的机理(一)西医:产热机理是正常体温的恒定有赖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调节。
当人体受到病原体及其毒素侵袭后,剌激中性粒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原。
但内热原并非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使中枢合成与释放PG增加。
发热类型及特点,发热分度
发热类型及特点,发热分度
发热的类型有多种,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常见病因:
1.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约占40~50%。
这类发热主要与病原体如细菌、病
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有关。
2.非感染性发热:这类发热相对少见,约占40%。
主要见于血液病、风湿病、
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
3.功能性发热:主要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常见于青年女性。
4.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多。
5.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如中暑时体温调节中枢受影响。
6.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
7.脑外伤:下丘脑受到刺激,或颅内手术时产热过多。
至于发热的分度,常将体温高低分为四种类型:
●低热型:体温37.5~38°C,无不舒服或仅觉头晕无力。
●中度热型:体温38.1~39°C,有乏力及明显的头痛、食欲减退。
●高热型:体温在39.1~40°C,全身症状明显,精神差。
●超高热型:体温在40°C以上,有明显异常及严重的全身症状。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热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发热的名词解释
发热的名词解释发热的名词解释:发热是一个医学术语。
在医学中,身体各种有热量的称为热,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体温低于正常称为发冷。
其分类是很多的,以下是关于发热的详细介绍。
【发热的症状】发热,又称发烧,是指人的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直接接触是会感到明显的不适。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2 ℃~38 ℃,如果体温在38 ℃以上,但又没有发生高热疾病,这种体温称为高热。
37 ℃~38 ℃为低热。
高热往往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前期表现,因此,每年全国各地都会进行流行性高热的预防和检测。
高热持续时间长并伴有剧烈的头痛、腰痛、腹痛、呕吐等症状,或意识障碍,甚至抽搐等,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需要马上采取治疗措施。
温度、情绪、饮食等也可能引起体温升高,常见原因如下: 1.环境温度过高:通常是夏天,室内空调的温度与室外温差太大,或者冬季使用暖气取暖,室内温度过高,均会导致体温异常升高。
这类情况较好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房间的温度在24-26 ℃之间,湿度50%-60%,房间的门窗留条缝隙通风,平时可以用温水擦洗身体。
2.紧张焦虑的情绪:情绪波动较大,或者压力过大,焦虑烦躁,失眠不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影响到人体散热系统功能,导致体温升高。
3.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足或过量,尤其是蛋白质及脂肪摄入过多,都可能造成人体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所以应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荤素搭配,适当运动。
4.季节性影响:如夏季高温炎热,由于出汗多,身体散热困难,消耗多,再加上饮水量不足,也容易导致体温升高;冬季寒冷,人们穿衣服多,由于散热相对减少,也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
发热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中,像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常见的有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传染性肝炎等。
它是机体对抗微生物感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般情况下是自限性疾病,有时可并发肾盂肾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关于发烧的中医诊断名词解释
关于发烧的中医诊断名词解释发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之一,通常是由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在中医中,发烧被称为“热病”,是一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综合表现。
中医诊断发热病症的方法多样,包括望、问、切、闻等。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发热的相关术语和概念。
首先,中医将发热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实热和虚热。
实热主要是指由于外感风热、湿热、火热等外界因素引起的发热症状。
这种情况下,患者通常出现面红、口渴、脉象滑数等症状。
中医推荐采用清热解毒、消炎等方法来治疗实热所引起的发热。
虚热则是由内因引起的发热,包括慢性疾病、体力透支、气血不足等。
虚热的表现是身体虚弱、阴虚、热感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滋养阴液,调和气血。
其次,中医还将发热按照发烧持续时间和特征进行分类。
持续发热是指体温在38℃以上,连续五天以上的病情。
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和免疫系统反应等引起的。
间歇发热则是指体温在正常和发热之间交替变化,通常间隔一天或几天。
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患者的具体病因。
中医治疗发热的方法主要包括辨证施治、药物调理和饮食调节等。
此外,在中医的诊断中,还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来形容发热病症及其相关症状。
比如,暂时性的发热被称为“微热”,通常指体温处于37℃-38℃之间。
微热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但也要引起重视,因为它可能是疾病的早期表现。
另一个诊断术语是“热毒”,这是指由于湿热、火热等致病因素引起的发热和炎症病变。
热毒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红肿、疼痛等,中医治疗热毒常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医的诊断方法强调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和气色。
中医医生会通过望、问、切、闻的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面色等;问诊则是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切诊是通过按压脉搏来判断体内的病理情况;而闻则是通过嗅闻患者的气味来判断病情。
这些综合观察和询问的方法可以帮助中医医生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诊断。
发烧一定要对症下药:故世老中医们留存的价值千金的不同发烧症状的三十个中医药方
发烧一定要对症下药:故世老中医们留存的价值千金的不同发烧症状的三十中医药方目录前言 (4)1、发烧第一方:体表发热 (6)2、发烧第二方:风热感冒 (8)3、发烧第三方:急性肠炎 (10)4、发烧第四方:积食发烧 (11)5、发烧第五方:风寒感冒 (12)6、发烧第六方:水寒射肺 (14)7、发烧第七方:最高级别流感 (15)8、发烧第八方:肺炎 (17)9、发烧第九方:风湿热 (18)10、发烧第十方:肠胃型感冒 (19)11、发烧第十一方:无名热 (20)12、发烧第十二方:白血病发烧 (21)13、发烧第十三方:手足冰凉型发烧 (24)14、发烧第十四方:哮喘 (25)15、发烧第十五方:高烧昏厥,高烧抽风 (27)16、发烧第十六方:退烧后引起的咳嗽 (29)17、发烧第十七方:痢疾 (31)18、发烧第十八方:寒热往来 (32)19、发烧第十九方:日晡潮热 (34)20、发烧第二十方:真寒假热 (36)21、发烧第二十一方:肺感染 (39)22、发烧第二十二方:颈项板结 (41)23、发烧第二十三方:湿温 (42)24、发烧第二十四方:中暑 (44)25、发烧第二十五方:老人发烧 (46)26、发烧第二十六方:败血症的发烧 (48)27、发烧第二十七方:急性肝炎 (50)28、发烧第二十八方:急性肾炎 (52)29、发烧第二十九方:急性阑尾炎 (54)30、发烧第三十方:胰腺炎 (56)前言发烧的类型很多,将近30种,且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处方都各不相同。
本文是某知名中医整理了多名故世的在当时都极负盛名的老中医医案,形成的《发烧三十方》,以上方子都具备价廉效佳,用药常规,每付药10元上下波动,但是疗效极佳,这正是传统中医真正的精华所在。
整理此文,是当大家遇到发烧的时候,可根据病人的发烧症状,与此方中的症状进行对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一个参考。
当然,30多种发烧,想要短时间内掌握那是不现实的,要彻底地搞懂,灵活地使用这30种发烧的治疗,需要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再加上自己去实践,去体会,这需要至少三年左右的时间。
简述发热的分度及数值 -回复
简述发热的分度及数值-回复发热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或内部病理状况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根据发热的分度和数值,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发热的分度主要有以下几种:1. 低热:低热是指体温在37.5至38.3之间的发热情况。
通常情况下,低热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于感染或炎症的反应所引起的。
例如,病毒感染、轻微的细菌感染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都可能导致低热。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低热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但在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中,低热可能会引起不适感和其他不适症状。
2. 中等度发热:中等度发热是指体温在38.3至39.4之间的发热情况。
这种程度的发热通常意味着机体对于感染或其他病理状况的反应较为明显,病情可能比较严重。
例如,中等度发热可能是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或其他严重病毒感染(如流感)的表现。
此时,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不适感和其他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
3. 高热: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4的发热情况。
高热往往提示病情比较严重,可能是机体正在与一种严重的感染或炎症作斗争。
高热可能是重症感染(如败血症)、严重的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中毒性休克等的表现之一。
此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全身性症状,如寒战、心动过速、脱水等。
当我们与医生或医疗机构交流时,通常会告诉他们体温的具体数值,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有口测、腋测和肛测。
以下是一些体温数值的含义和可能的病因:1. 37.1-37.4:正常体温范围,一般不存在明显的不适症状,可能是正常的天气、体力劳动等所引起的生理性发热。
2. 37.5-38.3:低热范围,可能是机体对于某种感染或炎症的反应。
常见的病因包括轻微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3. 38.4-39.4:中等度发热范围,患者可能有明显的不适感和其他症状,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发热临床的分度
发热临床的分度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准确评估发热的严重程度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对发热进行分度。
本文将介绍发热临床的分度,以便医务人员更好地评估和处理发热患者。
一、测量体温首先,对于发热患者,准确测量体温是至关重要的。
体温可以通过口腔、腋下、直肠、额温等部位测量,其中以直肠温度测量最为准确。
在测量体温时,应选择准确的体温计,并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
通常,体温超过37.2摄氏度可以被认为存在发热。
二、根据发热持续时间分度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可以将发热分为急性发热和慢性发热两种情况。
急性发热是指发热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一周内,常见于感染性疾病等急性疾病。
慢性发热是指发热持续时间较长,通常超过三周,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病等慢性疾病。
三、根据发热程度分度根据发热的程度,可以将发热分为低热、中等热和高热三个程度。
低热一般指体温在37.2-38摄氏度之间;中等热指体温在38.1-39摄氏度之间;高热指体温超过39摄氏度。
根据发热的程度可以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四、根据病因分度根据发热的病因不同,可以将发热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种情况。
感染性发热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常见于各类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发热则是由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引起。
根据发热的病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治疗。
五、根据伴随症状分度在评估发热严重程度时,还应注意患者的伴随症状。
伴有寒战、头痛、咳嗽、呕吐等症状的发热患者可能病情较重,需要重视。
另外,特别注意发热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皮疹等情况,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
结语在临床实践中,对发热患者进行准确的分度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通过测量体温、根据发热持续时间、发热程度、病因和伴随症状进行分度,有助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发烧的应急处理方法
发烧的应急处理方法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身体在应对感染或其他疾病时产生的自然反应。
当我们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发烧的症状时,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方法来控制体温,缓解不适,以及寻求医疗帮助。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发烧应急处理方法。
首先,要及时测量体温。
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判断是否发烧的关键步骤。
正常体温范围在36.5℃至37.2℃之间,超过37.2℃可以被认为是发烧。
因此,当体温超过37.2℃时,就需要考虑采取措施来降低体温了。
其次,要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
发烧时身体会大量流失水分,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可以多喝水、清汤或果汁,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这些会加重脱水情况。
另外,要适当休息。
发烧时身体处于虚弱状态,需要充分休息来帮助身体恢复。
适当的休息可以减轻症状,加速康复。
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应对疾病。
此外,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例如,可以用温水擦浴或冷敷来降低体温。
温水擦浴可以帮助散热,缓解发烧不适。
冷敷则可以通过将湿毛巾敷在额头或腋下来降低体温。
但需要注意,不要用过冷的水或冰块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引起过度降温或皮肤损伤。
最后,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建议,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发烧虽然是常见的症状,但也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方法来控制体温、缓解不适,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健康!。
2024版急救常识急诊医学10发烧整理版
注意事项
2024/1/30
04
遵循医嘱,按照推荐剂量和用药时间使用药物。
05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解热镇痛药,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06
对某些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相关药物。 16
护理措施和患者教育
环境调整
保持室内通风,调整合适的室温和湿度,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024/1/30
饮食调理
9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01
02
03
04
X线检查
对于疑似肺部感染的患者,可 进行胸部X线检查。
CT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或需要进一步明 确病变部位的患者,可进行CT
检查。
MRI检查
对于某些特殊部位如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MRI检查具有更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超声检查
对于疑似肝脓肿、胆道感染等 患者,可进行超声检查。
2024/1/30
27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强调了预防发烧的重要性,包括合理 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等,并提 供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建议。
急救处理原则
重点介绍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发热原 因的急救处理措施,如物理降温、药 物降温等。
2024/1/30
24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环节
知识掌握更全面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发 烧的急救处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024/1/30
病例特点
老年人持续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伴有乏 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但无明显感染病灶。
诊断思路 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 感染性发热。考虑可能为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自身免 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低热。
治疗建议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调节内分泌、抗肿瘤、免疫抑制剂 等。同时,加强支持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免疫 力。
发烧的原理
发烧的原理
发烧是人体在遭受病菌或病毒感染时,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发烧的原理主要与身体的免疫系统和体温调节机制密切相关。
免疫系统在感染时会释放一种叫做细胞因子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一种叫做白细胞介素-1β的物质。
白细胞介素-1β在感染初
期被释放,然后会进入血液循环并到达大脑的下丘脑区域。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当感染信号到达下丘脑时,它会通过调节体温来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下丘脑通过控制体温调节中的“温度设定点”来触发发热反应。
正常情况下,温度设定点被设定在37℃左右,而当感染发生时,下丘脑会调整温度设定点的位置,使其升高。
这意味着身体认为正常体温已经变为低体温,于是会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来升高体温,包括收缩血管、增加新陈代谢速率和产热等。
随着体温升高,高温会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增殖,同时也能刺激免疫系统更加积极地对抗感染。
当感染被控制后,免疫系统会停止释放白细胞介素-1β,下丘脑也会恢复温度设定点到正
常水平,这样体温就会逐渐降下来。
总体来说,发烧是免疫系统对感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通过调节体温,身体能够为免疫细胞提供更适宜的环境,加速病原体的清除,促进康复。
然而,过高的体温也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在发烧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退烧和治疗非常重要。
发烧的基本原理
发烧的基本原理
发烧的基本原理是:当机体受到感染、炎症等刺激时,免疫系统会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控中枢,将体温设定值调高,使机体开始产生发热反应。
发热的机制涉及多个生理环节,首先,刺激物引起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化,并释放出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特别是下丘脑中的温度调节区域,来调整体温。
此外,发热还可以促进免疫系统的活性,加速病原体的清除和治愈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发烧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有严重的疾病存在。
许多疾病都会导致发热,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体温过高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建议及时就医。
儿科护理科普小知识
儿科护理科普小知识在一个人的孩童时期,总是会出现动不动就来个发烧感冒的症状,那是因为儿童的身体抵抗力较为薄弱,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应该要市场掌握一些关于儿童护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果现在的你们,还不知道儿童护理知识有什么的话,就跟着文章一起看看吧!儿科护理科普——发热发热在儿童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身体对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
以下是关于儿童发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1. 发热的正常体温范围: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可以在36.5°C(97.7°F)到37.5°C(99.5°F)之间。
超过这个范围的体温被认为是发热。
2. 使用体温计:使用准确的电子体温计测量孩子的体温,口腔、腋下和耳朵都可以进行测量,但请注意根据体温计的使用说明正确操作。
3. 服用适当剂量的退烧药物:如果孩子的发热不引起明显不适,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水分和休息。
如果需要服用退烧药物,一定要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并按照推荐的剂量使用。
4. 注意观察症状:除了体温升高,还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喉咙痛、鼻塞、腹痛、呕吐、腹泻等。
这些症状可能有助于确定潜在的病因和疾病类型。
5. 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液体:保证孩子充分摄取水分,特别是在发热期间。
适当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避免脱水并支持身体康复。
6. 注意体温持续升高或其他严重症状的情况:如果孩子的发热持续时间超过三天,或者出现呼吸急促、昏睡、抽搐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就医。
儿科护理科普——惊厥儿童惊厥是指儿童在发热时出现的一种短暂的神经系统异常活动。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2个月到5岁之间的儿童身上,并且在儿童发热过程中不是很常见。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惊厥的科普信息:什么是儿童惊厥?儿童惊厥是指由于高热导致的脑部神经元活动异常,通常表现为全身痉挛或抽搐。
这些抽搐通常只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并且孩子在抽搐期间可能会失去知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发烧的一些知识一、免疫系统及其三大功能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活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的,它们共同担负起捍卫人体健康的责任。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组织。
免疫系统功能:人们一般认为医学上谈的免疫就是大家俗称的“抵抗力”,其实不然,免疫应该包括防御、自身稳定、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目前,一些专家认为:孩子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以相当完善,但是为什么出现越小的孩子表现出的免疫能力越低呢?主要是免疫系统没有经验,因为没有机会接触抗原,所以不能建立免疫记忆的应答。
免疫力是在机体与各种致病因子的不断斗争过程中形成并逐渐加强的。
所以家长须清醒地认识到: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容易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没必要过于紧张。
机体只有在不断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得到了锻炼(获得经验),才能真正发育成熟,机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
只要人的免疫系统正常运作,人就不会生病,即使有了小病也会很快康复的。
二、发烧的真相(摘自曾志峰博客)很多人认为发烧就是疾病本身,只要能够降温退烧,就代表病已经好了。
所以坊间流行各种各样的退烧方法,也有各种各样的退烧药物。
其实,如果不是连续几周体温超过40°C以上的话,我们不需要太过于害怕发烧。
因为发烧能够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抵御能力,从而帮助身体对抗感染或者其他疾病。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烧是如何激活免疫反应的。
一旦发热温度到达38.5°C,血液中的免疫防御水平在6小时内会增加一倍。
很多人将38.5°C界定为是否用药退烧的一个临界点。
其实38.5°C对于身体来说才是刚刚开始,如果一达到38.5°C就退烧的话,会让身体很多的工作半途而废。
所以欧洲许多医学工作者建议将用药退烧的临界点设在40.5°C。
在保证身体水分充足且情志清楚的前提下,不要急着退烧。
回到发烧如何激活免疫反应的话题中来,看看发烧时身体里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产生免疫反应:发热时,热激活蛋白会激活白血病及其他免疫机制,增强人体抗癌活性。
●集结防御力量:血液循环中白细胞介素和细胞因子发出预警,增强抵抗的力量。
●攻击癌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随着循环系统在体内游走,寻找、识别、摧毁突变细胞。
●激活NK细胞和T细胞激活的NK细胞和其他T免疫细胞对抗各种突变及被感染的细胞。
●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用于对抗入侵的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而B细胞需要发烧来激活。
●加快清扫垃圾:在NK细胞、T细胞、抗体攻击完癌细胞、入侵的细胞已经其他有害微生物后,巨噬细胞便负责吞噬所有残留的细胞。
●促进组织修复:发热可以改善循环状态,促进组织修复。
发热激活大量的干细胞修复人体组织。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免疫反应的激活开始,到病原体的清除,及最后受损组织的修复,都离不开一定的发热。
发热其实是身体的一个信号,加快清除、加快修复的信号!我们应该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身体的发热过程,以使身体所受到的损伤能够尽快修复。
贸然地降温,反而有可能延长病程,让孩子的身体状态陷入到慢性病的泥潭中。
面对疾病,认识疾病的真相很重要!三、发烧的功能1.强化免疫力当孩子的体温升高到38℃的时候,身体会启动自身的防御系统,让体内白血球增加两倍。
我观察孩子如果吃得太多或是吃错东西,出现消化不良现象,就容易发烧,这时的体温大概在37.5℃左右。
而万一孩子真的因为感染发烧到39℃以上,身体的白血球将会增加到8倍之多,可以用来对抗感染。
2.促进性格更趋成熟孩子是从灵性世界而来,进入物质身体,两者必须透过每一次的发烧逐渐紧密结合。
我们看小孩子总是笨手笨脚,这是因为灵性体和物质体尚未能顺利结合的缘故。
而透过每一次发烧,两者不断磨合,终于能够紧密结合,仿佛穿着大小刚好的合身衣裳。
3.让个体长大以后成为有弹性的人发烧是一件痛苦的事,然而经过几天折磨人的发烧过程,身体将会知道自己能够忍耐多高的热度,这有助于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具备耐受力的个体。
4.防止遗传疾病的发生孩子借着发烧,可以换掉得自父母的不良遗传基因,像是过敏、家族癌症疾病等,降低未来可能的疾病风险。
四、发烧护理多母乳或多喝水。
注意观察精神状况。
衣着宽松稍薄,肚子护好。
38.3-38.8贴退热帖,38.8以上温敷额头(用24度左右不热不凉无刺激的水打湿毛巾折叠一下放额头)。
发烧期间禁止吃鸡蛋,高铁类食物,禁止洗澡,禁止用酒精降温,禁止捂汗。
饮食清淡,以稀饭为主,不要吃不好消化的食物。
不拉肚子的情况下,注意补充VC,VC片或鲜榨橙汁、柚子汁、猕猴桃等等。
不满六个月的宝宝可以由妈妈补充VC,通过母乳给宝宝。
手脚发凉需要暖热,醒着的时候可以泡脚。
宝宝睡觉的时候不要打扰,不要擦身(额头降温即可)。
五、发烧过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发烧开始前:宝宝在开始发烧前,都会出现精神不佳、粘人、哭泣等现象,还有吐奶、拉肚子、畏寒、等症状,下面就来一一地解读1.吐奶:吐奶就是厌食反应,宝宝的第一次发烧都在添加辅食后发生,出现的原因是肌体为了限制宝宝的进食,呕吐是阻止肌体进食以减少铁的吸收,因为这时候肌体不需要铁,铁多了会给病原提供养分,感染加剧,发烧也会更加严重,这也就是发烧不能吃鸡蛋的原因,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宝宝补充营养,营养在这个时候不是最需要的;2.拉肚子:拉肚子就是腹泻,正常情况下宝宝体内含有大量游离的铁,肌体在遇到感染时,都会将这些游离的铁与蛋白质结合,通过肝脏开出体外,导致体内缺铁,同时也将没必要的废弃物一起排出体外,有利于肌体正常工作;3.精神不佳:精神不佳就是倦怠,倦怠表现为疼痛和不适,是为了限制宝宝过多的活动,更好的休息,有利于免疫系统开展工作;4.畏寒:肌体为了提高体内的温度,就会收缩全身的毛细血管,减少热量的散失,出现畏寒的症状,所以在发烧时手脚都是冰凉,不需要降温,而是要注意保暖;所以畏寒是肌体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统一协调的防御活动,不能曲解其中意义;发烧结束:退烧后宝宝会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这也是很多妈妈最为担心的,也是会经常询问的,普遍都担心是不是还没好啊,会不会还有其它的问题,该怎么办啊,要不要吃药啊等等,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透过现象来看其存在的本质原因,就会更好的应对,以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和乱用药物了。
退烧后出现咳嗽,与一般性的咳嗽作用是不一样的:1.咳嗽:前面已经讲过了,咳嗽是肌体的一种防御活动,为什么在退烧后会出现呢?这是肌体在发烧结束后对感染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清理的过程,必须将这些炎症后遗留下的病原体和坏死的细胞排除体外,如果留在体内一是增加肌体的负担,还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其它问题,如果这时去吃咳嗽药就适得其反了。
不用担心会继续出现其它的问题,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当清理工作完成后,咳嗽在1-2天也就停止了;2.流鼻涕:与咳嗽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肌体的排除机制,都对发烧后身体恢复有帮助,千万别自作聪明进行什么药物治疗,正确的方法源于正确的认识。
————摘自恒星育婴室《如何应对宝宝发烧》六、答疑1、发烧为什么不能洗澡:@中国育婴网:【发热或热退48小时内】给发热的宝宝洗澡,不仅可能导致宝宝体温更高,加重病情,还会使宝宝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宝宝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严重的甚至会发生惊厥。
而刚退热的宝宝,由于抵抗力差,如果马上洗澡容易感染风寒再次发热,所以在宝宝发热或热退48小时内,不建议给宝宝洗澡。
2、为什么发烧时手脚会冰凉:有时降温还会发生痉挛。
当我们知道手脚为什么会冰冷的原因,自然也就知道该如何采取物理降温了。
肌体的免疫系统在发现感染后,就会通过神经系统(下丘脑)发出指令提高肌体的温度,这时全身的毛细血管都开始收缩,以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肌体的温度,所以发烧前人们都有畏寒的感觉就是这个原因。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发烧不是肌体没有目的的升高温度,而是一个全身统一协调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体温升高可以对感染起到抑制作用,同时还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
但是温度升高后唯一让宝宝感到难受的其实是头部,对头部降温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降温效果,身体的其他部位只要相应地减少穿衣量,达到宽松、适度、透气就可以了。
如果给四肢这些不需要的部位降温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3、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擦浴降温酒精擦浴对宝宝的伤害有这几大点:一是酒精发挥作用太快,会有反作用。
宝宝可能会开始全身颤抖,而引起体温的再次升高;二是有些宝宝会对酒精过敏,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如皮疹、红斑、瘙痒等;三是酒精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被宝宝吸入体内,引起酒精中毒,甚至昏迷;四是因酒精擦浴能兴奋迷走神经,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引起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
新生儿、未成熟儿及心力衰竭、虚脱、风湿病、体质虚弱、严重皮肤病和对冷刺激特别敏感的患儿,更加不宜采用此法。
除此之外,儿科专家张思莱也表示不要用酒精擦浴给孩子降温,因为越小的孩子皮肤屏障的作用越差,会通过皮肤吸收酒精,然后通过肝脏解毒。
对于发育不健全的肝脏就是伤害。
而且千万不用要筷子头或者小酒杯让婴幼儿尝试酒品,大人看着孩子辣的咧嘴觉得好玩,但是这是对宝宝严重的伤害。
4、退烧药能够预防热性惊厥吗答案是不能!服用退烧药或者物理降温是为了让孩子舒服一些,如果孩子状态很好,就不要为了怕热性惊厥而服用退烧药或物理降温,尤其是退烧药,FDA前不久建议两岁以下不要用非处方咳嗽药和感冒药,因为弊大于利,甚至有生命危险。
有的专家认为4岁甚至6岁都不要用,目前对此FDA正在评估中。
无论是权威机构的网站还是临床随即研究,其结论是一致的:没有证据表明退烧药能够预防热性惊厥。
还有一点,有一种说法,热性惊厥的发生和体温变化有关,体温升高可能引起热性惊厥,体温下降也有可能引起热性惊厥。
家长们都知道,退烧药或者物理降温只能管几个小时,时间过了孩子体温还会升高的,这是因为发烧是身体在自我治疗。
因此退烧会加速体温大幅度变化的频率,有可能增加热性惊厥的可能性。
热性惊厥看起来吓人,其实没那么可怕。
结语:任何逃避适应性代价的治疗方案都是不可能产生效果的,获取利益就要付出代价,各种药物的真正目的是迎合人们逃避代价的安慰剂,满足人们不劳而获的思想,但是健康却是必须要付出代价的。
宝宝之所以一直在生病,总是好不了,都是药物回避代价的必然结果。
停掉药物,付出代价,就会获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