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科学史 人物 事件 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科学史、人物、事件总结
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得出“宇宙热寂说”
华莱士:和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理论,最终走向“唯灵论”。

德国生物学家毕希纳:哲学上承认物质的第一性却把思想和存在混为一谈;社会达尔文主义,为资本主义辩护。

康德(1775年)和拉普拉斯(1776年):提出星云假说”
莱伊尔(1831年):关于地貌均变假说。

焦耳(1843年)和迈尔(1845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维勒(1824年):从无机化合物氰酸氨合成尿素实验。

施旺(1839年)和施莱登(1838年):细胞学说。

达尔文(1859年):关于物种起源的进化论。

波尔:应用中国“太极图”的阴阳表征量子力学的互补原理。

普里高津: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

英斯诺:在《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两种文化”分裂在中国十分普遍。

牛顿:用神的“第一推动力”来说明最初的运动。

瑞典】林耐:用上帝安排来解释动植物物种起源。

黑格尔(19世纪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辩证的思维方法。

爱因斯坦:1905年创建狭义相对论,1906年创建广义相对论。

关于量子力学:1900年普朗克量子假说。

1913年波尔原子结构模型。

1923年德布尔物质波的概念。

1925年海森堡矩阵力学。

1926年薛定
谔波动力学。

1926年沃森(美)克里克(英)和威尔金斯(英):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分子学诞生。

贝塔朗:创立系统论。

美】申农:创立信息论。

普里高津:创立结构耗散理论。

德】哈肯:创立协同学。

法】托姆:建立突变论。

德】艾根:提出超循环论。

美】洛伦兹,生物学家梅,物理学家费根鲍姆:创立混沌理论。

美】拉兹洛:“现代系统论赋予人们一种透视的眼光来考察自然界、世界、
宇宙,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模型。

”贝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相互
关系中与环境发生相互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钱学森:“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有特定功能有机整体”。

邦戈:“所有具体事物不是一个系统就是所有系统的组成部分。


德】克劳修斯(1850年):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量原理”。

比利时】普里高津(1969年):《结构耗散和生命》。

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对古代方法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世纪俄】,罗巴切夫斯基:解决了欧氏几何中的第五公设问题。

探索遗传的奥秘:19世纪末魏斯曼提出“种质”问题。

20世纪初摩尔根提出“基因”问题。

20世纪50年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生物大分子DNA结构问题。

伦琴(1895年):发现X射线,1900第一届Nobel物理学奖。

劳厄(1912年):证明了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由原子内的低层电子跃迁引起荷兰】昂纳斯(1911年):发现低温超导科学事实,获1913年Nobel物理学奖。

英国】汉森(1958年):在《发现的模式》中提出“观察渗透”理论。

瑞士熊旁(1846年):发明了无烟炸药“火棉”(硝化纤维素)。

美】固特异(1839年):加工橡胶硫化技术。

泡利预言β衰变中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中性微小粒子,带走部分能量。

以穆勒为代表的经验论者过分强调归纳作用,把归纳法视为可能的认识法,否认演绎的积极意义。

19世纪,德】希尔伯:提出公理化方法的一般原则(无矛盾性,完备,独立性)。

日】汤川秀书:《创造力与直觉》类比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荷兰】惠更斯(1678):将光和声进行类比提出光的波动假说。

卢瑟福——太阳系原子模型,有利于人们理解原子结构,电子如何在一定的轨道上运动。

波尔——原子能级图,说明原子中能量的跃迁。

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提出“繁殖过剩引起生存竞争”理论。

奥地利】魏格纳:《海陆起源》一书中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德】凯库勒:梦中发现苯分子结构。

关于光的本质及其相关:
爱因斯坦: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光量子假说;
德布罗意:把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物质波”假说。

薛定谔(1926):把物质波推广到非自由粒子,创立波动力学。

卢瑟福(1911):提出原子有核结构模型,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的事实,不能解释发射不连续的分离光谱和原子稳定性
波尔:对原子有核模型修改,提出轨道量子化结构模型,发展卢瑟福假说。

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在弱相关条件下,宇称不能保持守恒的假说,同时提出了用β衰变实验进行验证的构想。

爱因斯坦:“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地必然的,或是先验的正确的。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的问题…..”
关于“预见”门捷列夫:利用元素周期律对未知元素预见。

勒维烈和亚当斯:运用万有引力理论对海王星存在预见。

法】巴斯德:用否证方法证明了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

英】赫歇尔:在《自然哲学论》中第一次提出“判决性实验”
法】傅科:关于光在空气中的度大于在水中速度的测定被认为是一种典型
的“判决性实验”,实验结果支持光的“波动说”而反对光的“微粒说”。

开普勒:椭圆假说得到验证,使牛顿的引力理论战胜了笛卡尔的漩涡学说。

斜塔实验:裁决了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学说与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

拉瓦锡:煅烧实验使得“燃素说”被“氧化说”所取代。

德】勒纳德:关于光的本性的“光电效应实验”,其结果复活了“微粒说”,而与“波动说”相悖,动摇了“判决性实验”
这一近百年的科学信念。

法】迪昂(1906年):在《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中便对“判决性实验”及其逻辑模式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黑格尔:首次用颠倒的方式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思想;
认为“逻辑的”是基础,“历史的”是逻辑的体现。

关于发展的模式:
赖欣巴赫: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把科学发现的前后关系和科学证明的前后关系严格区分。

英】波普尔(1963):在《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突破逻辑实证主义的积累发展模式,提出富有批判精神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科学革命模式)。

美】拉卡托斯在《伪证与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长篇论文中提出“任何时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实质上都是一套科学研究纲领”,“一切科学研究纲领在其硬核上有明显区别”。

美】费耶阿本德(1975):出版了他的《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一书,他在书中对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学说进行了一一批判,阐发了—多元主义方法论。

美】莫尔(1832):发明电报后由驿站更换马匹联想到在中途设置信号放大站解决了信号衰减难题。

瑞】拉瓦尔:采用逆向思维用藤条做弹性软轴解决高转速下转轴变形引发轮机失衡的困难。

丹麦】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出电动机技术原理。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引出发电机技术原理的构思。

赫兹光电效应——光电技术在自动控制、电视中的应用。

关于热机发展史:
1673惠更斯真空活塞式火药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未能实现。

1690巴本用蒸汽代替火药成功,近代蒸汽机的创始人。

美】阿西莫夫(1962):明确提出了需要原则,最优化原则和最小承诺原则等14条原则。

并为工程设计规定了由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规划4个主要阶段组成和从需求分析直到重新设计等25个基本步骤的设计程序模型。

德】胡布卡(1980):在对技术过程和技术系统一般结构、模式、组成要素的特点、性质和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型、静态结构模型和动态程序模型,并概括出了一系列方法论原则、设计战略原则和一般方法。

熊彼特: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

贝尔纳(1954年):在《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描绘了科学的多重形象。

最早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研究的英国皇家学会(1660成立,1662英许)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科学组织。

德】韦伯(1919年):首先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把从事科学活动的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来研究。

美】温伯格:在1961年首次提出大科学(还不是正式的概念),现代科学活动的规模和水平相对过去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些变化使科学有“小”科学变为“大”科学。

普赖斯(1962):在著作《小科学,大科学》中,“大科学”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

美】保罗·罗默提出“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

二十世纪两最重大的事件:新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运动。

英】李约瑟:认为我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于世界的发明。

德】施本格勒(1918):在《西方的没落》中把科学看作是一种文化,主张把科学放到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考察。

20世纪50年代英】斯诺:进一步提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概念,并对之进行具体的研究。

18世纪80年代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将“人类理性的法则”分为“自然法则”(是什么)和“道德法则”(应该怎么样),由此构成科学与道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立。

德】海克尔(1899):出版《宇宙之迷》时,哲学与科学的分离状态已使他忧虑。

李凯尔特:在《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一书中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科学,并形而上学地把他们对立起来。

18世纪中叶,法】卢梭:首先对科学提出了道德诘难。

把科学、技术与道德对立起来。

20世纪,以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意识形态,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激烈的批判。

1972年以来,以米都斯为首的国际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对全球危机问题提出了呐喊。

悲观主义的思潮代表: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
美】里夫金·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乐观主义思潮的代表:美国朱利安·林肯·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又名《最后的资源》)(1981年)。

美】赫德森研究所所长卡恩的《今后两百年》(1976年)
现实主义代表:环境人口专家莱斯特布朗的《纵观世界全局》;《回答未来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