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
物试题
1.体育课跑步测验后,部分同学出现了腿部酸痛的现象,此时在酸痛部位积累了( ) A. 酒精 B. 乳酸 C. O2 D. C02
【答案】B
【解析】体育课跑步测验后,部分同学出现了腿部酸痛的现象,是因为处于暂时缺氧状态下的骨骼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引起肌肉酸痛,故B正确。

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产生的部位是
A. 叶绿体外膜
B. 叶绿体内膜
C.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D. 叶绿体基质
【答案】C
【解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光反应产生氧气,光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3.下列各项中既是光反应产物又是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是
A. [H]、ATP
B. ADP、H2O
C. C5、O2
D. H2O、CO2
【答案】A
【解析】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4.在登山过程中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氧气的消耗发生于()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一和第二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以消耗氧气的阶段是第三阶段,故C正确。

5.下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下列有关过程①、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物均相同
B. 都产生O2
C. 反应物相同
D. 都释放能量
【答案】D
【解析】通过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①,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
②代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在第二阶段丙酮酸被分解为CO2,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在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A TP。

过程①、②都释放能量。

6.“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人为了吃到鲜荔枝,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现在通过控制下列哪组条件便可轻松获得新鲜荔枝( )
A. 低O2、高CO2、零上低温
B. 低O2、高CO2、零下低温
C. 无O2、高CO2、零上低温
D. 低O2、低CO2、零下低温
【答案】A
【解析】低O2、高CO2、零上低温均可以抑制呼吸作用,零下低温会使细胞收到冻害。

通过控制低O2、高CO2、零上低温条件,可以降低细胞呼吸,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7.如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

18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弱,其主要限制因素是
A. 水
B. 温度
C. 光照强度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18时,光照强度较弱,限制了光反应的进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较弱,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8.关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在叶绿体中完成
②都能将CO2和H2O转变为有机物
③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
④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来源相同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化能合成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错误;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②正确;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属自养生物的营养方式,③正确;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④错误。

9.从光合作用到有氧呼吸的过程中,H2O中O的循环途径是
A. H2O→C6H12O6→CO2
B. H2O→C6H12O6→H2O
C. H2O→O2→CO2
D. H2O→O2→H2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中,水在光反应阶段被分解,生成O2,O2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选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在细胞代谢中途径的分析,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 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B. 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C. 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稳态维持等具有重要作用
D. 细胞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细胞衰老后,细胞代谢速率减慢,A项正确;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故B项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重要作用,C项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和细胞癌变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B.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D. 细胞分化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发育时期达到最大限度,AD正确,C错误;由于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B正确。

点睛: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12.比较胚胎干细胞与唾液腺细胞,相同的是
A. 线粒体的功能
B. 发育的全能性
C. 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D. 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A
【解析】胚胎干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项正确;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比唾液腺细胞容易表达;唾液腺细胞具有分泌唾液淀粉酶的功能,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较多;胚胎干细胞与唾液腺细胞的功能不同,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

13.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变小
B. 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 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 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答案】A
【解析】衰老细胞后,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变大,A错误;细胞衰老后,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细胞衰老后,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细胞衰老后,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特别要注意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但衰老的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增大。

14.检测某些组织细胞,发现细胞中许多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则该细胞所处的阶段最可能的是( )
A. 分裂
B. 衰老
C. 分化
D. 癌变
【答案】B
【解析】细胞衰老后,细细胞内水分减少,某些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故选B。

15.用化学药物抑制人体肿瘤细胞DNA的复制可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这在医学上属于“化疗”。

用化学药物处理的肿瘤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A. 间期
B. 前期
C. 中期
D. 末期
【答案】A
【解析】恶性肿瘤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且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治疗肿瘤的方法有放疗、化疗和手术切除等,其中化疗是使用化学药物抑制人体肿瘤细胞的DNA 复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用化学药物抑制人体肿瘤细胞的DNA复制时,会使这些肿瘤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故A正确。

【点睛】本题以“化疗”为素材,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16.生物体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是这样。

对人体来说,个体发育过程中不正常的细胞变化是
A. 细胞分化
B. 细胞衰老
C. 细胞凋亡
D. 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就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也是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属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A错误;细胞衰老属于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B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C错误;细胞癌变是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导致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而恶性增殖的细胞,属于非正常变化,D正确。

17.白血病是由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

不合格的装修材料中甲醛和苯有较强的致癌性,它们引起细胞癌变的原因可能是
A. 导致细胞内水分减少
B. 诱发细胞内原癌基因突变
C. 激活细胞凋亡基因
D. 引起细胞核内染色体固缩
【答案】B
【解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影响下,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

18.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可用一圆周作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能表示细胞周期的是()
A. A→A
B. B→B
C. A→B
D. B→A
【答案】B
【解析】A至A的过程不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A错误;B至B的过程为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是一个细胞周期,B正确;A→B表示细胞分裂周期的分裂间期,C错误;B→A 表示细胞分裂周期的分裂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白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较长,且现有分裂间期,再有分裂期。

19.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
A. 前期或中期
B. 间期或末期
C. 中期或后期
D. 后期或末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染色体数:核DNA数=1:2,说明存在染色单体,可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核DNA数=1:1。

选A。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0.如图为玉米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

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 ①→②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中心粒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 ②→③过程中染色质不断螺旋,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的现象
C. ③→④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增加一倍
D. ④→⑤过程中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并重现核膜、核仁
【答案】C
【解析】①→②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中心粒倍增,但是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前期,A 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而玉米根尖只能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③→④过程发生了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增加一倍,C 正确;④→⑤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重现核膜、核仁,D错误。

21.下列为某植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选A。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2.人体中最可能具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是
A. 卵细胞
B. 次级卵母细胞
C. 极体
D. 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D
【解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卵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都没有等位基因,A、B、C 三项均错误;初级卵母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含等位基因,D项正确。

23.图3位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细胞有2个四分体
B. 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
C. 该细胞称为次级卵母细胞
D. 该细胞可产生一个卵细胞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又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没有四分体,A错误;该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
色体,所以有4条染色体,B正确;该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称为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可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D正确。

24.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④中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B. 动物精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 图②中有8条姐妹染色单体
D. 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图①和图③
【答案】A
【解析】分析图解:①有丝分裂后期,理由是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②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理由是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有丝分裂中期,理由是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理由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

图④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不会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A 错误;由于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精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正确;图②中有8条染色单体,C正确;由分析可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图①和图③,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理清细胞图像分裂方式的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25.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 所含遗传物质均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B. 都出现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C. 精细胞和卵细胞随机结合,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答案】B
【解析】雌性动植物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的,所以只有精细胞所含遗传物质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都出现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B正确;精细胞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属于受精作用,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错误;由于1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所以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25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特别要理清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26.下图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为有丝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46对同源染色体
B. 若为减数分裂,则cd段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C. 若为减数分裂,则交叉互换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
D. 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消失在ef段
【答案】C
【解析】分析曲线图: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cd 段表示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 期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交叉互换发生在cd 段的某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正确。

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D错误。

2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 染色→解离→漂洗→压片
B.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C. 漂洗→解离→染色→压片
D. 解离→染色→漂洗→压片
【答案】B
【解析】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压片,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28.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据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
B. 阴影部分表示5~35 ℃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
C. 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越高
D. 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控制在30~35 ℃比控制在25~30 ℃时好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为27 ℃左右,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最适温度高于35 ℃,A项错误;净光合作用量=总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阴影部分表示5~35 ℃时蔬菜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积累了有机物,B项正确;该实验研究的是温度对蔬菜产量的影响,从实验结果中看不出光照强度的影响,C项错误;与30~35 ℃时相比,温度为25~30 ℃时,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D项
错误。

【点睛】有机物的积累需要光合作用的产生量大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即净光合作用大于0。

图中的5℃和35℃时,光合作用的产生量等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有机物无积累;阴影部分表示5~35 ℃时蔬菜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积累了有机物。

29.某科研小组探究温度对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测定的放氧和耗氧速率为指标)。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5 ℃时呼吸耗氧速率接近于0是由于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B. 光照下测定放氧速率时,光强度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
C. 40 ℃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 两条曲线是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下测量获得的
【答案】B
【解析】低温条件下只能使酶的活性下降,但不会是酶的活性丧失,即低温不会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A错误;光照下测定放氧速率时,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光照强度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B正确;据分析可知,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40℃时,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此时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C错误;虚线需要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进行测定,而实线需要在黑暗条件下测定,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并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确定图中虚线为净光合作用速率。

30.如图甲乙丙是同一
..高等动物体个内发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丁为某一时刻部分染色体行为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染色体5上可能存在基因A 或a
B. 乙细胞表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乙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C. 丙细胞能进行交叉互换,但经减数分裂后只产生一种生殖细胞
D. 丁图中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都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C
【解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A基因在图甲1号染色体上,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染色体5是复制来,染色体5上基因是A,a 基因在染色体4和8上,A错误;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丙细胞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因此乙细胞表示(第一)极体,B错误;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见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分裂结束,只能形成1个生殖细胞,即卵细胞,因此丙细胞进行了交叉互换,也只能产生1种卵细胞,C正确;丁图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因此等位基因A与a除了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还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准确理清细胞图像分裂方式的判断方法,总结如下:
31.下列关于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交后代仍是杂合子
B. 一般情况下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C. 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D. 能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
【答案】A
【解析】杂合子自交后代可能出现纯合子,如Aa×Aa→AA、Aa、aa,A错误;杂合子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B正确;杂合子的成对基因中,至少有一对呈杂合状态,为等位基因,C正确;杂合子至少有一对基因呈杂合状态,因此杂合子至少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D正确。

32.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让一株杂合子豌豆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矮茎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高茎植株占总数的()
A. 1
B. 5/6
C. 5/8
D. 9/12
【答案】B
【解析】杂合子豌豆的基因型为Dd,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淘汰掉其中矮茎植株后,F1高茎豌豆中DD占1/3,Dd占2/3,自
交:合并同类基因型:全部自交后的基因型为及比例为:3/6DD、2/6Dd、1/6dd。

所以若后代中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后代的表现型比值为:高茎:矮茎=5:1。

所以从理论上计算,F2高茎植株占总数的5/6,故B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亲代高茎豌豆的基因型,进而推断子代高茎豌豆中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再根据关键词“自交”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即可。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绵羊的软毛与黑毛、棉花的长绒与短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答案】D
【解析】绵羊的软毛与硬毛、白毛与黑毛,棉花的长绒与短绒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B错误;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但受环境影响,C错误;性状分离指的是在完全显性条件下,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正确。

34.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 s表示短食指基因,T 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
男性中为显性,T L在女性中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 1/2
B. 1/3
C. 3/4
D. 1/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目中信息“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 S在男性为显性,T L在女性为显性.”可知该性状的遗传属于从性遗传,其表现型情况如下: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T S T S╳♂T S T-,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可知女儿表现长指,双亲中男性的基因型是T S T L, ♀T S T S╳♂T S T L→♂T S T S, T S T L全为短指,♀T S T S 为短指, T L T S为长指,因该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故概率是1/2×1/2=1/4,故选D.
考点:遗传规律
点睛:亲代表现性和基因型的匹配是解决从性遗传的关键。

A. 依据第①组结果可以推测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
B. 有、无耳垂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 第②组中所有父亲的基因型均为杂合体
D. 耳垂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答案】D
【解析】依据第①组结果,双亲均无耳垂,其子女也都无耳垂,所以无法推测无耳垂属于显性性状,A错误;根据表中数据显示,双亲有耳垂,子女中有耳垂人数:无耳垂人数约为3:1,说明有、无耳垂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遗传情况调查是在人群中调查,不是在家族中调查,所以第②组中父亲的基因型不能确定,应该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C错误;
根据表中数据显示,不论是仅父亲有耳垂、仅母亲有耳垂,还是双亲有耳垂和双亲均无耳垂,其子女中男、女有耳垂人数都与无耳垂人数相当,说明与性别无关,因此,耳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