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
言
环境中。这部分低品位余热能量巨大,以北京市为 例,6个主力热电厂的总供热能力约为4 排放的循环水余热量约为1
240 128
MW,
建筑节能在我国节能减排全局中占有重要地 位,而北方城镇供热在我国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 最大(约占40%),因此供热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 重中之重。 在北方城镇的主要供暖方式中,热电联产因单 位供暖煤耗远低于区域锅炉和各类分散供暖方式 (分户燃气供暖和电热供暖),是目前公认的能源转 换效率最高的热源形式。另一方面,当前热议的水 源、地源热泵供热技术在北方地区得到了大力推广, 有些城市把这种形式作为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方 式,并作为考核是否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标志,但其 实现的节能效果受到了置疑,文献[1]指出,很难认 为电驱动水源热泵供暖是具有显著节能效果的措 施,北方地区的多数工程表明其能耗水平与大型燃 煤锅炉差别不大,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低 于大型燃煤锅炉,而其能效完全不可能与热电联产 方式相比。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猛扩张,我国很多地方出现 了集中热源不足的问题,因供热造成的城市环境与 经济承载力问题也日益凸现。然而,大容量、高参数 供热机组所产生的大量低压缸排汽余热目前基本上 没有得到利用,而是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放到了
热泵技术方面,文献[5]“7]从提高系统热力
学完善性的角度出发,对利用低品位(低于40℃) 余热的热电联产供热新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 了“以30℃左右的常温电厂循环水通往用户,用热 泵就地吸收其热量送往用户,被冷却后的热网水再 回凝汽器作循环冷却水使用”的设想。此后,业内 开始关注这种新型的热电联供模式,并从技术性、经 济性和节能环保等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喁4¨。
[收稿日期】2010-06.12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B23BOO);北 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7040600560701) [作者简介】李岩(1979.),男,博士,讲师 [联系方式】liyan08@mails.tsinghua.edu.cn
2
电厂循环水余热供热技术现状
2号电机
5低压缸调节阀 6供熟抽汽控制纠 7凝汽器 8热网加热嚣
图2“NCB”新型供热机组原理图
在非供热期,供热抽汽控制阀6全关、低压缸调 节阀5全开,汽轮机呈纯凝工况(N)运行,具有纯凝 式汽轮机发电效率高的优点;在正常供热期,低压缸 调节阀5和供热抽汽控制阀6都处于调控状态,汽 轮机呈抽汽工况(C)运行,具有抽凝供热汽轮机的 优点,可根据外界热负荷的需要调整供热抽汽量,同 时保持较高的发电效率;在高峰供热期。供热抽汽控 制阀6全开、低压缸调节阀5全关,汽轮机呈背压工
l高巾压缸
21弓电机 3低压缸
4
通常来说,用户采用常规的末端散热器所要求 的水温较高,汽轮机在低于真空下运行,排汽压力需 提高到0.5×105 Pa左右,将热网水在凝汽器中加热 到60一70℃。 传统的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受到2方面的限 制:首先,传统的低真空运行机组类似于背压式供热 机组,通过的蒸汽量取决于用户热负荷的大小,所以 发电功率受到用户热负荷的制约,不能分开进行独 立的调节,即其运行是“以热定电”,因此只适用于 热负荷比较稳定的供热系统;其次,凝汽式汽轮机改 造为低真空运行供热时,对小型和少数中型机组而 言,在经过严格的变工况运行计算,对排汽缸结构、 轴向推力的改变、末级叶轮的改造等方面做出严格 校核和一定改动后方可以实行,而这对现代大型机 组则是不允许的,尤其对于中间再热式大型汽轮机 组,凝汽压力过高会使机组的末级出口蒸汽温度过 高且蒸汽的容积流量过小,从而会引起机组的强烈 振动,危及运行安全。 2.1.2低真空远行低温供热方式 对于大型机组,允许的凝汽器进口循环水最高 温度约为33℃,对应的出口温度不超过45℃,这个
产量的限制,难以实现循环水余热的全部回收。
电厂内
5汽一水换热嚣
图3分布式电动热泵供热系统流程图 图5集中式吸收热泵供热系统流程图
这种方式可根据各个热力站的供热参数选择合 适的热泵机组。热泵的能源利用效率较高,但是需 铺设单独的循环水管道,受循环水供回水温差的限 制,管道投资巨大,输送泵耗高,无法远距离输送,供 热半径仅限制在电厂周边3—5 km范围内。
集中式电动热泵供热方式
如图4所示,将电动压缩式热泵机组集中设置 于电厂内,凝汽器出口的部分循环水进入热泵蒸发 器,作为低位热源,放热降温后返回凝汽器中被汽轮
万方数据
第lO期
李岩,等: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综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3
式热泵机组来构建供热系统。 分布式热泵供热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用户热负荷 形式,集中式热泵供热可以摆脱电厂循环水余热与 用户在空间上的制约。在工程实践中,尤其当供热 系统容量庞大或电厂周边没有足够规模的用户热负 荷时,后者的优势显得更为突出¨“。 传统的汽轮机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技术存在热 电耦合性强、不能分别独立进行调节,以及机组需改 造,不适用于现代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等问题。常规 的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技术解决了一部分余热利用 的问题,但是由于热网回水温度高,加热升温的幅度 范围小,热泵制热能效差,同时无法解决一次供热管 网输送瓶颈问题,限制了循环水余热的回收。
尽管低压缸真空度提高后,在相同的进汽量条 件下与纯凝工况相比,发电量减少了,并且汽轮机的 相对内效率也有所降低,但因降低了热力循环中的 冷源损失,系统总的热效率仍会有很大程度的提
高旧1”。
2.1.1
传统低真空运行供热方式
小,此时的系统综合能效和经济性将会受到影响。 2.1.3“NCB”新型大容量供热机组 文献[15]针对300 MW供热机组提出了 。NCB”供热汽轮机模式,其特点是在抽凝机组的基 础上,高、低压缸2根轴分别带动2台发电机,如图 2所示。
2.1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 凝汽式汽轮机改造为低真空运行供热后,凝汽
万方数据
第10期
李岩,等: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综述
器成为热水供热系统的基本加热器,原来的循环冷 却水变成了供暖热媒,在热网系统中进行闭式循环, 可有效利用汽轮机凝汽所释放的汽化潜热。当需要 更高的供热温度时,则在尖峰加热器中进行二级加 热。该系统的流程图见图1。
第26卷第10期
2010年10月
建
蠢
科
学
V01.26,No.10 0ct.2010
BUILDING SCIENCE
[文章编号]1002-8528(2010)10-0010-05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综述
李 岩1”,付 林1,张世钢1,狄洪发1,肖常磊1(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北京100084;2.燕山
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泰皇岛066004) [摘要]本文介绍了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对我国节能减排的意义,综述了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的研究进展和技术 现状,并对各种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电厂循环水;余热网收 [中图分类号]TKll+5;TU832.1+1 [文献标识码]A
万方数据
12
建走科学
第26卷
况(B)运行,具有背压供热汽轮机的优点,可做到最 大供热能力,低压缸部分处于低速盘车状态,可随时 投运。 通过确定合理的分缸压力,这种模式最大程度 地利用了品位适中的高中压缸排汽,将其用于加热 热网水可使冷源损失大大减少。显然,这是一种大 容量机组低真空背压运行的新思路,目前该技术仍 处于理论阶段。 2.2热泵回收余热技术 电厂循环水与目前常用的低温热源相比,具有 显著的优势:1)蕴含的热量巨大,温度适中且稳定; 2)水质好,与地表水、城市污水相比,不会因腐蚀、 阻塞等因素影响传热效果;3)环保效果显著,由于 利用余热,可减少冷却塔向环境的散热和水分蒸发, 降低对电厂周边环境的热湿污染。近几年,热泵技 术在我国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热泵可以采用吸收 式,利用蒸汽、燃气等作为驱动能源;也可以采用压 缩式,利用电力作为驱动能源。
凝结水泵
安全运行,发电功率也不受用户热负荷的制约,因此
凝汽式汽轮机低真空运行系统流程图
图1
既适合于中小型机组,也适合于大容量机组。但此 供热方式存在2个缺点:一是供热温度低,不适于传 统的散热末端;二是可利用的温差有限,一般不超过 10℃,小温差大流量必然会增大输送能耗,制约了 其合理的供热半径。这2个缺点可能会影响到热负 荷,如果热负荷不太大,考虑随天气变化的因素,循 环水的热量没有得到全部利用甚至利用的份额很
l汽轮机 2凝汽器 3冷却塔 4电动压缩 式热泵 l汽轮机 2凝汽器 3冷却塔 4电动压缩式 热泵
分布式电动热泵供热方式
如图3所示,将电动压缩式热泵分散置于各小 区热力站中,同时将电厂凝汽器出口的循环水引至 各小区的热力站,进入热泵机组降温后再返回电厂 凝汽器中被汽轮机排汽加热,完成循环;热泵回收循 环水余热加热二次网热水为用户供暖或提供生活热 水。
2.2.2 2.3
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技术评述 相对于吸收式热泵机组,压缩式热泵机组直接
使用电力驱动,其位置的设置更加灵活,相同容量下 机组的体积和初投资都小于吸收式机组。但是,在 相同的供热工况下,其综合能源利用率低于蒸汽驱 动的吸收式热泵,且由于电和蒸汽价格的巨大差异, 压缩式热泵机组的供热运行成本显著高于吸收式。 因此在具备蒸汽等热源的区域应优先考虑使用吸收
2.2.1
机排汽加热,完成循环;将一次网70℃回水由热泵 一级加热至80—90℃,再由汽一水换热器二级加热 至130℃后送人城市热网中。
◆歉
图4集中式电动热泵供热系统流程图
热泵机组集中设置,回收的低位余热量直接进 入城市热网,不需新建循环水管网,能节省大量初投 资和时间成本;但是热网回水温度较高,热泵处于较 高的制热温度,能效较低,循环水余热回收的经济性 较差,同时给电厂带来了用电增容的巨大压力。
2.2.3
集中式吸收热泵供热方式
如图5所示,集中式吸收热泵供热方式的流程 与集中式电动热泵供热方式相似。热泵机组集中设 置,利用汽轮机供暖蒸汽驱动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 来增加电厂的供热能力。循环水余热在电厂加热环 节进入城市热网,无需建设专门的输送管道;同样由 于热网回水温度较高,热泵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系 统运行的经济性不佳,同时热网水在热泵加热段的 升温幅度不大,回收循环水余热的能力受电厂蒸汽
MW,如能将这部分
余热回收用于供热,现有电厂的供热能力可提高
30%C2]。
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存在的问题是循环水的温 度通常比较低(冬季约为20~35℃),达不到直接 供热的品位要求,需设法适当提高温度,可采用的方 法有2个:一是降低排汽缸真空,提高乏汽温度,即 通常所说的汽轮机组低真空运行;二是以电厂循环 水为低位热源,采用热泵技术吸取其中余热实现供 热。 汽轮机低真空运行供热技术在理论上可以实现 很高的能效,国内外都有很多成功的研究成果和运 行经验。但传统的低真空运行技术因发电功率受用 户热负荷的制约,需对汽轮机结构做出相应的改造, 因而不适合应用于大容量、高参数的供热机组¨引。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新技术¨“埔o。如图6所示, 流程涉及2个新型关键技术:一是于小区热力站内 设置吸收式换热机组,大幅度降低热网回水温度,一 方面使热网的供回水温差由60℃增加到110℃,增 加管网的输送能力,另一方面为电厂余热回收争取 了更低的制热能级和更大的升温幅度;二是于电厂 内设置电厂余热回收专用机组,利用供暖蒸汽作为 驱动能源回收循环水余热,将20℃的一次网回水 “温度对口”的逐级加热到130 oC,供暖蒸汽供热量 与循环水余热量的比例在2:1左右,这与大容量供 热机组额定工况下抽汽与凝汽的比例趋近吻合,从 整个供暖季来看,余热供热量占了总供热量的近一 半左右。该项技术有如下突出特点:1)可将系统供 热能力增加30%以上;2)可将管网输送能力提高 80%,大幅度节约新(改)建管网的投资,降低热网 循环水泵的电耗;3)回收热电厂循环水余热,节省 的供暖蒸汽可在低压缸继续作功发电,增加汽轮机 的发电能力,提高热电联产系统的整体能效,系统供 热能耗可降低约40%左右。
温度水平恰好在一些高效散热器(如地板辐射供 暖)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对此,有学者提出了一种 适合于现代大型机组的低真空运行方式:保持机组 排汽压力不超过设计值,以40℃左右的循环水直接 供给热用户的辐射供暖系统,如果凝汽器排热负荷 大于用户热负荷,多余的热量通过循环冷却水系统 排放到环境中,实现热电负荷的独立调节。当然,该 系统也可以按“以热定电”的方式运行,即汽轮机排 汽释放的汽化潜热全部用于供热,此时热效率无疑 是最高的。这种系统称为低真空运行低温供热系 统‘1引。 低真空运行低温供热方式不会影响机组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