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冯宇
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10期
冯宇/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管理局普阳农场畜牧科
山羊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而引起的疾病。
本病
以急性或慢性的肝炎、胆管炎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中毒、水肿、腹泻、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对养殖业危害相当严重,尤其是对幼畜,可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
山羊肝片吸虫病通常发于秋末冬初时节。
急性病发病比较突然,最初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愿意饮食,同时结膜出现红色,腹部按压有疼痛感,出现急性腹泻等问题。
慢性型吸虫病的病程比较长,山羊会出现贫血以及腹下水肿严重的情况,并且毛发粗乱没
有光泽,山羊食欲进一步减退或废绝,精神不振现象严重,目光呆滞,重者卧地不起。
偶有腹
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孕羊出现流产现象。
二、病理变化
山羊病初主要出现肝炎、肝肿大且质地较硬。
病程后期羊只十分消瘦,同时皮下处以及脂
肪出现水肿情况,腹腔积液比较多,同时也表现出慢性增生性肝炎,被破坏的肝组织则出现灰
黄色的坏死灶,肝管内部出现有大量的粘液,切开胆囊及胆管内有肝片吸虫成虫。
三、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外,结合病理解剖和实验室(粪便检查)检查进一
步确诊,通过粪便检查是否含有虫卵即可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四、防治
1. 药物治疗。
重症羊治疗可以采用4% 硝氯酚按照每次1.5mL/kg体重进行皮下注射,7d
之后在进行重复注射。
也可以采用10% 葡萄糖300mL 以及200mL 生理盐水加之辅酶进行静脉
治疗,连续注射3d。
还可以采用丙硫米唑,按照体重给予服用,每隔一天服用一次,连续服用
3次。
轻症羊则可以用4% 硝氯粉进行服用,隔日服用,连续服用3 次,治愈率达到98%。
也可以采用“肝蛭净”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对于肝片吸虫1周龄幼虫和成虫均有效。
剂量根据羊体体重进行配置,体重每增加1kg剂量增加10mg,采用灌服的方式。
对于肝片吸虫
6 周龄及以上的有虫或者是成虫可以使用碘醚柳胺,剂量仍旧根据体重决定,体重每增加1kg
剂量增加7.5mg,采用灌服方式。
丙硫咪唑对于治疗肝片吸虫也有着比较好的效果,并且这种
药剂比其他药剂来说,更加安全。
按照体重每增加1kg 剂量增加8mg 进行治疗,就可以杀死95% 的成虫,体重每增加1kg 剂量增加15mg,就可以杀死90% 的幼虫,对于疾病治疗有着明
显的疗效。
2. 粪便处理。
在羊养殖过程中,对疾病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羊的排泄物。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管理者没有重视羊排泄物的管理,从而对羊群造成了不良影响。
所以,为了避免排泄物随意
堆放、孳生细菌等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强化羊排泄物的管理,建立起相应的排泄物以及污
水等收集处理池,并且收集处理池的位置设置要科学,要远离羊群,避免细菌孳生影响牛羊正常的活动,避免羊瘟的暴发。
3. 定期驱虫。
开展肝片吸虫的驱虫工作,可以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
这种疾病的传播者主要是生病的山羊以及带虫者。
驱虫不仅仅有治疗作用,还能够起到相应的预防。
山羊养殖者应该在夏天以及秋末、春初进行3 次驱虫,不管什么季节,一旦发现病羊,需要立即进行驱虫。
四、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在羊肝片吸虫病的预防工作中,应该树立起预防为主的观念,平时要做好相应的消毒和饲养管理工作,避免在低湿牧地里放牧,日常可以采用常山、大黄进行熬制后给羊群灌服有利于羊肝片吸虫病的预防。
常山具有抵抗病毒的作用,大黄也具有通肠以及泻热的功能,可以配合其他药物,提升羊体抵抗力,确保羊群健康的成长,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在治疗上,要坚持先判断虫体发育时间,再确定治疗方案的原则。
尽可能的缩短治疗周期,加快羊群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此文分析了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方式,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然而,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希望同仁及老师不吝赐教。
规模羊场要防止本病的发生,首先要定期驱虫,结合当地的情况,在每年的春初秋末各除虫一次(可选用肝蛭净、硝硝酚、丙硫苯咪唑等药物除虫);要处理好粪便,对粪便要及时清理堆积发酵,杀死虫卵;要消灭中间宿主,可用1 ∶ 50000 的硫酸铜溶液或20% 的氨水药物灭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