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7.2 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教案_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本节课位于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轴对称图形》中第二节的内容。
在认识丰富的图形后,通过图形的各种运动感受复杂图形是由简单图形运动而成,感受图形的变化美。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从图形运动变化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形象。
2、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变化,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图形“动”起来研究图形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形平移,旋转,翻折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几何事实,初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在动手实验中领会图形平移,旋转,翻折等变化,特别是对“旋转”图形的理解。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以问题导学为主基调,在透析学生的认知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基础上。
采用情景引入、操作探究、合作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
先让学生通过课件感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再通过实际操作,感受面动成体。
全程学生一起操作,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发挥信息的形象与直观。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思路】:让学生观看课件动画,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历经操作,感受平面图形的旋转、平移、翻折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说发现,教师作为合作者,适当指点,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把笔尖、汽车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运动时成线。
2、把窗帘、汽车雨刷看成一条线,这条线在运动时形成面。
【设计构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直观感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作为铺垫一起下面平面图形的运动,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
探究合作(1)
1、思考一个面运动会形成什么?学生上台演示 (可能成棱柱体,不要限制学生思维)
(1)、长方形沿一边旋转成圆柱 .
(2)、三角形沿一边旋转.
(3)、圆沿直径旋转 .
2、找出相对应的图形并连线
【设计构想:历经自身实际操作,感受图形旋转变换,此处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结论,得到棱柱,也要鼓励,增强学习自信心。
紧接着练习,巩固知识。
】
探究合作(2)
1、在空白方格画出相应图形,使直线一旁图形沿直线翻折后与另一侧完全重合。
2、(1)是由图“回”向右平移而成。
把图(1)沿虚线剪开,怎样改变位置得到图(2)?
(2)把虚线一下部分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怎样的图形?
【设计构想:感受图形的旋转之后体验图形的其他变换。
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能力】
3、练一练:
说说下列图形是怎么形成的吗?
三、【巩固拓展】
1、将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尺相等的边拼在一起,可以拼成哪些平面图形?并说出在拼成的图形中如何由一个三角形经历怎样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学生演示)
2、在网格纸中设计精美图案,小组展示。
四、【小结与回顾】
这节课我门主要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P
课本习题 5.2 1、2题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