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早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参观游记。

首先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布局和当年书塾里学习的情景。

然后介绍了腊梅花,引出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勤奋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五、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开创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六、设计思路: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七、教学准备:
1.认真写好本课的教案。

2.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3.准备好鲁迅与三味书屋的图片。

八、教学课时: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我们来看一下图片。

(播放“鲁迅的图片”)
2.知道这篇课文为什么用“早”字为题吗?(师介绍:因为鲁迅有一次迟到,
被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回到作为就在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用早字命题,给人以警策,印象深刻。

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谁来读一读这一段来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课《早》(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动画图片导入新课,易于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也易于调动学生迫切的想了解鲁迅与三味书屋的愿望,使学生内心充满了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写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导说游“书屋”师:从新台门走几分钟,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三味书屋,大家想进去看看吗?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鲁迅与三味书屋充满好奇,从而对这篇课文充满兴趣。

旨在让学生充分的云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
(三)精读重点部分
1.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边读边用笔画出写梅花与三味书屋陈设的地方。

2.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3.汇报学习成果。

(1)师:第三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方位)介绍了哪些陈设?(板书:南墙上——匾东面正中——画画前面——先生座位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2)作者按这样的方位顺序写有什么好处?
(3)师:画出第五自然段描写梅花的句子,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蜡梅花的4个特点。

(展示梅花图片欣赏。

多、美、香、开得早是梅花的4个特点。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讨论结束,发表意见。

(教师指导)
(5)介绍承上启下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己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学生不仅学会自己动脑,而且还能与他人互相交流。

]
(四)学习结尾部分
1.鲁迅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大家想说些什么?(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精神)
2.生自由读第8自然段。

3.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仅仅是梅花吗?
4.听课文录音,感受“早”的深意。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疲倦,提高教学实效。

同时,在课文学习一段之后,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美感。

]
(五)感情升华,进行思想教育
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到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精神;学到描写景物的好词好句、语气词;学会了承上启下的写作方法……)
2.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时时早,事事早精神,珍惜时间,要做“东风第一枝”的梅花。


师总结:是啊,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凡事都要时时早,时时早,学习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

最后,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朗读一次这篇课文吧! [设计意图:课堂做必要的小结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梳理,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从认知训练到情感培养,这是语文教学中必然要实现的目标。

]
十、作业布置
1.正确书写本课7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品读课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趣。

3.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活房间。

[设计意图:作业的设计又一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尊重,旨在让学生学会表达,并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期待。

]
十一、板书设计
3.早
梅花早
鲁迅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意图: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
参考文献
1.张庆、朱家珑:小学语文教材.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2.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9-1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