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羧酸及衍生物ppt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OH O
羧酸是极性分子,能与水形成氢键,故低级一元酸可
与水互溶,但随M↑,在水中的溶解度↓,从正戊酸开始 在水中的溶解度只有3.7 %,>C10的羧酸不溶于水。
b.p: 羧酸 > M 相同的醇。 m.p:随M↑呈锯齿形上升。偶数碳原子羧酸的m.p
>相邻两个同系物的m.p。 (二)羧酸的化学性质
p K a
Cl
2 .8 2
Cl
4 .4 1
Cl
4 .7 0
3. 成盐
RCO+O NH aOHR C O ON a+ + H 2O
C 10以 下 溶 于 水 ; > C 10在 水 溶 液 中 呈 胶 体 溶 液 。
R+ C N H 3 O a C R C O O O N O a + H + C O 2 + H 2 O
p K a
2 . 8 5
4 . 3 5
4 . 2
带正电荷或具有配价键的基团为强-I基团。如:
(C 3)3N H + C 2CH OOHO 2NC 2CH OOH
p K a
1.83
1.68
供电子诱导效应(+I效应)使酸性↓,其相对强度:
O > C > O C 3 ) 3 O > (C C 3 ) 2 H H > C 2 ( C 3 C H > H C H 3
RC① O ② L H 3 O O + i4 AH R lH 2 C OH H 1 ° 醇
脱羧反应 如: C 3 C l CO △ C O3 H H +C C 2O l
= HO 2 ) 4 C O O B △ C 2 a O ( (O C H O H + H C ) 2+ O H 2 O
羧酸和醇在结构上只差一个C=O,但其酸性却相差 很大。这是因为醇离解生成的RCH2 ̄负离子中,负电荷 是局限在一个氧原子,而羧酸离解后生成的RCOO  ̄负离 子,由于共轭效应的存在,氧原子上的负电荷则均匀地
【必须掌握的内容】 1.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2. 羧酸的化学性质——结构与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
成、脱羧反应及α-H卤代反应等。
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水解、 醇解、氨解) , 酰胺的特殊性。
第一节 羧酸
(一)羧酸的物理性质
O
=OH H
RC
H
OH O
H
O HO
= RC
CR
分散在两个原子上,因而稳定容易生成。
O
1 2
RC
O
1 2
=O
RC O
=O
RC O
1
O2 RC 1
O2
由羧酸结构所决定,其最显著的化学性质就是在水
溶液中能离解成羧酸根负离子和质子。其酸性强度可用
离解
常数Ka或它的负对数pKa表示。一些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 次序如下:
相 对 酸 性 : R> C H > R O O > H O O H C > C N H H 3 H > R H 相 对 碱 性 : R < C H < R O O < H O C O < N C 2 < R H
第九章羧酸及衍生物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 一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二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一)水解、醇解和氨解 (二)还原反应 (三)酰胺氮原子上的反应 三 互变异构现象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本章重点】
1. 羧酸的酸性及诱导效应。 2.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加成 – 消去反应历程。
= =
OO
RCOCR+ H 2 O 简 单 酸 酐
=
=O O
RC + CR' ONX a
3. 酯的生成
=O
H +
RC +HO R '
OH
= ==
OO RCOCR+ N a X
混 合 酸 酐
O RCOR +'H 2O
4. 酰胺的生成 RC + N O 3 H O RH C 4 + △ O R O 2 C + N H O 2 O H 还原反应
2. 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 吸电子诱导效应(-I效应)使酸性↑,其相对强度: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序数依次↑,电负性依次 ↓。故:
如:
F > C > B l > I r ; O > S R R
C2C HO> OC H 2C HO> O CH 2C HOOH
F
Cl
Br
p K a 2 . 6 6
2 . 8 6
2 . 9 0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
F > O > R N 2> R C 3 R
如:
CH 2COO> HCH 2COOH
F
OH
p K a 2 . 6 6
3 . 8 3
与碳原子相连的基团不饱和性↑,吸电子能力↑。
= C C > H C C 2 > H H C 2 C 3H H
= 如: C C C H 2 C H O > C 2 O C H C 2 C H H H O > C 3 C O 2 C H 2 C H H H O
=O
R C
=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O R C (L =X 、 O、 C O R O ' 、 N R 2 )H
OH L
1. 酰卤的生成
=O
PC 3 l
RC + PC 5 l
OH
SO 2 Cl
=O
H 3P3O
RC + Cl
PO 3 Cl
S2 O +
HC
= 2. 酸酐的生成
=
O RC +
O CRP 2 O 5
OH H O
羧 酸 是 比 碳 酸 更 强 的 酸 。
应用:用于分离、鉴别。
苯 甲 酸 Na 3 H 溶 解 : C 苯 甲 O 酸 钠 过 滤 滤 液 H +过 滤 苯 甲 酸 晶 体 对 甲 苯 酚 水 溶 液 不 溶 : 对 甲 苯 酚 滤 饼 : 对 甲 苯 酚
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又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酚,溶于NaOH,但不溶于NaHCO3; 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不溶于NaHCO3。
α-H卤代 H
α
RC
C =O
H OH
脱羧反应
酸性 羟基被取代
(一)化学性质一览表
如:
酸性与成盐
RCOR OC H +O H + O 2 C H 3 C O O H + Zn ( C H 3 C O O ) 2 Z n + + + H 2
CO +N O a H C O 3 H
CO +C O O 2+ N H 2 O a
诱导效应的特点:
A. 具有加和性
C 3 C l CO > C O 2 C lH HC > O C C lO 2 C H H OOH
p K a
0 .6 4
1 .2 6
2 .8 6
B. 诱导效应强度与距离成反比,距离↑,诱导效应
强度↓。
C3 C H 2 C α HHC > O C3 β C O H αH H 2 CC O H > O γ C H 2 β C H 2 α C H 2 C HOO